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46-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风起云涌之际,1949年10月,摩萨台组织成立了民族阵线,要求政治改革和对英伊石油公司在伊朗的资产实行国有化。民族阵线迅速得到一些民众的认同,并在接下来的第16届议会选举中获得了8个席位。此后在以摩萨台为首的伊朗石油委员会的领导下,石油国有化运动更加高涨,伊朗局势愈加不可收拾。1951年3月7日拉兹马拉首相遇刺身亡后,巴列维国王违背民意,让侯赛因·阿拉继任,这引发了德黑兰的大动荡。万般无奈,巴列维被迫于1951年4月29日任命摩萨台为首相。在摩萨台的推动下,巴列维于5月2日签署了石油工业国有化法案,这就使得对英伊石油公司实施国有化有了法律依据。伊朗的上述举措使得英伊关系陷入了交恶之中,在与摩萨台等坚持石油国有化的势力商谈无效后,推翻摩萨台政府、让亲英分子取而代之就成为英国的一个目标。为了抵制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英国还关闭了阿巴丹炼油厂,要求任何国家或公司不要购买伊朗石油,伊朗也因此被排挤出世界石油市场,这给伊朗造成很大的困难,引发了政府财政危机,伊朗的局势更加混乱。    
    二美国对英伊冲突的初始反应    
    在伊朗石油国有化进程伊始,杜鲁门政府对伊朗人的行为是持赞同态度的。1947年9月,美国驻伊朗大使艾伦曾明确表示:“伊朗的资源属于伊朗……美国人民完全支持他们(伊朗人)自己作出的选择。”彭树智:《二十世纪中东史》,前引书;第175~176页。在石油国有化危机爆发后,美国驻伊朗大使格莱迪还把摩萨台看作是伊朗唯一能抵制“共产主义威胁”的领导人而加以支持。杜鲁门总统和艾奇逊国务卿也都认为英国的现行政策已经过时,包括伊朗在内的一些较为落后地区的社会变革已经不可阻挡,他们因此认为,英国人应该认清大局,对伊朗人做出一些让步,以鼓励那里的民族主义者与西方合作,防止他们成为苏联的盟友。此外,美国人的行为也包含排挤英国在伊朗的势力、企图获取那里的石油等利益的打算。基于上述考虑,杜鲁门向英国人施压,要求他们与伊朗谈判,谋求达成一个解决危机的协议。Tore TPeterson;The Middle East between the Great power:AngloAmerica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1952~1957,前引书;pp19~20不过也应该看到,当时杜鲁门政府对英伊冲突的深层次态度是相当复杂的:一方面,出于冷战和能源的考虑,美国不愿舍弃伊朗;另一方面,英国那时仍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友,因此也不能因为伊朗而过度地影响到美英关系。    
    还在1950年初的时候,杜鲁门政府就对伊朗局势的动荡给予了关注。当时美国的决策者主要是用冷战的眼光来看待伊朗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份题为《关于美国对伊朗问题应持什么立场》的报告中说:“由于伊朗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而且又无力抵抗武装进攻和政治颠覆,它必然会被苏联视为其侵略计划的永恒目标。”该报告着重强调美国对伊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防止苏联控制伊朗,加强伊朗与自由世界的紧密联系”。FRUS;1952~1954;Vol10;p42艾奇逊在3月17日给美国驻伊使馆的电报中表示,虽然美国不鼓励国有化,但是承认主权国家有实施国有化的权利,他认为只要伊朗能为本国的石油国有化向英伊石油公司提供适当的补偿,那么伊朗的行为就是可以接受的。艾奇逊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开明之势是因为他担心要是美国也与伊朗对立的话,西方在伊朗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证,而且还有使伊朗落入苏联怀抱的可能。FRUS;1952~1954;Vol10;pp11~12    
    1951年,美国通过了《共同安全法》20世纪50年代国会通过的一组对外援助法案。以通过向“友好国家”提供军事援助、经济和技术援助来达到“确保美国安全和促进它的对外政策”的目的。根据1951年《共同安全法》规定,美国国会以前通过的《经济合作法》(1948)、《共同防御援助法》(1949)和《国际开发法》(1950)均包括在这个共同安全计划之内。它是美国在这一段时间内对外援助的法律依据。该安全法于1961年初由美国国会通过新的对外援助法案取代。,加大了对苏联和中国周边国家的援助力度。在其后的一年中,美国政府允诺向伊朗每年提供23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和一定数量的经济援助;批准进出口银行对伊朗的2500万美元的贷款(后来没有实施);支持伊朗向世界银行申请100万美元的贷款。另外,美国还增加了驻伊使馆的工作人员和中央情报局人员,并于1950年6月29日任命前任美国驻希腊大使亨利·格莱迪(Henry Grady)为驻伊大使。Mark Gasiorowski,‘USForeign Policy Toward Iran During the Mussdiq Era’为了推动英伊冲突的早日解决,美国曾向英国人建议按照当时国际石油界普遍的做法,在石油利润上与伊朗五五分成;1951年7月艾奇逊还派遣特使哈里曼到德黑兰调解英伊争端。但是在英国人不愿做出让步、摩萨台不能做出妥协的情况下,美国人的努力并没有产生理想的结果。Mostafa Elm;Oil;Power;and Priciple:Oil Nationalization and Its Aftermath,ch8;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92;张士智、赵慧杰:《美国中东关系史》,前引书,第149~154页。之后英国加强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英国人的毫不妥协进一步激怒伊朗人,于是伊朗军队在9月27日占领了英伊石油公司的炼油厂,最后一批英国职员也随之撤离,英伊关系更加恶化。


美国在伊朗优势地位的确立美国和英伊冲突(3)

    由英国发起的对伊朗的石油封锁及经济制裁把摩萨台政府推入了困境,也使得伊朗陷入了危险的境地。由于无法输出石油,伊朗石油工业到1952年已经瘫痪,这就断了伊朗非常重要的一个收入来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摩萨台在1月13日向美国发出紧急求助,声言要是美国不能立即向伊朗提供援助的话,伊朗就会很快崩溃,人民党就很有可能要接管伊朗政权。但是他的这一请求以及他所列举的危言耸听的理由并没有得到杜鲁门政府的认同,美国方面认为伊朗人民党当时上台的条件及时机均不具备,并且还认为这时向伊朗提供援助不利于英伊冲突的早日解决,伊朗经济也不大可能会很快稳定,而且这样做还要得罪英国以及伊朗的王室以及保守势力,因此杜鲁门政府于3月20日宣布不能答应摩萨台的援助请求,因为伊朗自己完全有能力从它丰富的石油资源中获取所需资金。实际上这是美国政府向摩萨台政府施加积极解决英伊冲突的压力。FRUS;1952~1954;Vol10;p53    
    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席卷中东地区,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迅速发展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浪潮。同时,伊朗石油国有化还引发了巴林、沙特、伊拉克等产油国的支持与响应,西方在中东的利益受到普遍威胁,美国也不能幸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些石油公司纷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压制中东日趋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对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的立场也因此逐渐发生改变。但是总体而言,在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摩萨台政府的态度还是比较缓和的,虽然英国政府一再呼吁要把摩萨台赶下台,但是美国并没有为此而与英国人进行富有实质性的合作。相反,当1951年9月英国打算用武力占领伊朗产油区以迫使伊朗政府让步时,杜鲁门还给予了明确的反对,迫使英国艾德礼首相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Mark Gasiorowski,“USForeign Policy Toward Iran During the Mussdiq Era”    
    因为这一时期美国的伊朗新政策正处于形成期,所以美国驻伊大使的个人倾向会在其中产生相当的影响。艾伦凭借其出色的技巧和清醒的头脑度过了阿塞拜疆危机,但却对更重要的美苏冲突认识不足;威尔利怀有较为强烈的冷战思维,在他的任期内,美国对伊政策趋向于鼓励建立一个权威主义的反苏政府;但是威尔利的继任者格莱迪(Henry Grady)的世界观与其又有差异,格莱迪是一位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爱尔兰裔美国人,他反对共产主义,但是并不认为苏联的扩张是不可避免的,这与老一套的冷战观有些差异,而且他还对英国持怀疑态度,并且怀有强烈的反帝国主义思想,这部分地造成了英国的如下认识:美国正把伊朗当作美英竞争的砝码。为了安抚英国,在1950年10月26日开始的英美高级会议上,双方在对伊政策上达成如下共识:“美国将继续在中东开展有力的冷战活动”,但是“这一地区是英联邦的责任区”。FRUS;1950,Vol5;p465格莱迪对此有些不满,认为在中东特别是伊朗事务上美国不应该与英国搅在一起,但是他的意见没有引起华盛顿的足够注意。FRUS,1950;Vol5,pp612~615    
    三美国对英伊冲突立场的改变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新一届总统,这届政府的上台给美国的伊朗政策带来一些变化。事实上,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当选为美国下任总统曾给摩萨台带来一些希望,摩萨台认为美国新总统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对伊朗比较有利的举措,所以甚至在艾森豪威尔还没有上台之时,摩萨台就给美国的下任总统写信寻求支持。在1953年1月和5月,摩萨台曾给艾森豪威尔写了两封私人长信,以寻求美国向英国施加压力,向伊朗提供贷款等援助,但是艾森豪威尔的回应则是劝说摩萨台应该积极解决英伊争端,这才是挽救伊朗的最佳途径,其实这也是批评伊朗方面在解决冲突方面不够积极。关于二人的信件往来,可参阅《艾森豪威尔回忆录》,第191~194页。但是艾森豪威尔比杜鲁门还要让摩萨台失望。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比较注意与英国协调对伊政策。为了打破英伊冲突的僵局,美英在1953年2月20日向伊朗提出一个通过国际法庭解决英伊争端的新建议,该法庭将裁决伊朗对英伊石油公司诉求的合法性以及该公司获得伊朗方面的补偿事宜。该建议还包括建立一个购买和销售伊朗石油的国际财团,为此,美国承诺将在协议达成后购买133亿美元的伊朗石油,而英国则保证最高要求得到20年的伊朗石油税收的补偿。英国方面把这个建议看作是最后的妥协,声称宁愿达不成协议也不愿再“不要原则”地做出让步。美国政府认为上述建议是合情合理的,不能再要求英国做什么了,因此对英国人的观点表示赞同。但是摩萨台在3月20日拒绝了这个建议。Tore TPeterson,The Middle East between the Great power:AngloAmerica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1952~1957,前引书;pp20~21    
    3月初,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对美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伊朗问题是双方谈论的一个重点。美英虽然重申了对2月20日建议的支持,但是对伊朗看法的侧重点却不同,艾登关心的是英伊石油公司重返伊朗问题,美国则担心伊朗落入苏联阵营,因此准备继续支持摩萨台,向伊朗提供更多的援助,以帮助伊朗渡过难关。艾登虽然不反对美国援助伊朗,但是对美国要派技术人员到阿巴丹炼油厂帮助运行的计划提出严重抗议,他警告说美国若果真如此,势必会对英美关系产生灾难性的影响。虽然此后艾森豪威尔和国务卿福斯特·杜勒斯在这一问题上做出了让步,但是双方对摩萨台的看法仍然不一,艾登已经明确表示,英国政府的计划是推翻而不是收买摩萨台,对此美国还不十分认同。最后艾登只好带着一些失望回国,在向丘吉尔汇报时他说:“形势的困难所在是美国人一直希望(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总统一再申明这一点。我提醒他注意,为了回应美国的压力,我们已经数次为解决伊朗问题更改我们的条款了。对我来说,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一再感受到,如果我们再稍作坚持的话,解决(伊朗问题)的机会就会增大。”Tore TPeterson,The Middle East between the Great power:AngloAmerica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1952~1957,前引书;p21    
    虽然美英在伊朗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伊朗日趋混乱的局势又使得美国忧心忡忡,美国此时的决策者非常担心的是,如果伊朗局势继续恶化,伊朗的共产党人会取得政权,从而会使得伊朗滑向苏联一边。另外美国在伊朗还有自己的商业利益,也想染指伊朗的石油,所以,艾森豪威尔政府继续寻求解决英伊冲突的途径。美国官方曾建议自己的大石油公司购买英伊石油公司的股份,但是这一设想遭到英国人的反对,他们不想放弃对中东最大石油租让权的垄断地位,况且现在的美国已经成为英国利益最主要的竞争者,英国一位议员在下院就伊朗石油国有化问题辩论时就说:“毫无疑问,没有美国石油巨头们在伊朗的相当影响,就不可能形成目前伊朗混乱的形势。”国际问题译丛编辑部:《帝国主义与石油》,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第75页。另外英国拒绝美国的上述建议也有政治上的考虑,英国人认为“这一计划将被视为是美国试图削弱我们在中东影响的标志,因此会对英美关系起到破坏性的作用。”面对此景,艾森豪威尔在5月8日写给丘吉尔的信中不满尽显:“……你的政府正认为(伊朗的)形势已经完全没有希望了,并且认为整个(中东)地区将置于苏联控制之下的前景比寻求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更容易接受。当然,我们理解你对世界协议的尊重……但是,我仍然认为,那个地区是对西方世界的一个潜在威胁。”Tore TPeterson,The Middle East between the Great power:AngloAmerica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1952~1957,前引书;p22


美国在伊朗优势地位的确立美国和英伊冲突(4)

    在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后,虽然美国官方对摩萨台还抱有一些希望,但是它也必须注意和英国政府的协调,毕竟,对美国来讲,英国比伊朗更重要,即使是美英两国在中东展开利益竞争时也是如此。当时任美国驻伊朗大使的亨德森明确指出,虽然只有美国具备在中东起领导作用的实力,但是“到目前为止,联合王国和法国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允许美国扮演这样的角色,在目前的形势下,如果业已存在的美国和联合王国的政策冲突再加剧的话,我们难以承受”。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在制定自己的中东和伊朗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到盟国的反应。再者,摩萨台在英伊冲突中的毫不妥协也让美国人感到棘手和愤懑,而且伊朗的局势也越来越动荡,美国官方认为伊朗共产主义者很有可能发动政变,谋取政权。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一直没有停止推翻摩萨台政府的努力,而且还一再要求美国给予配合。在多方因素的推动下,1953年8月,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及其在伊朗的亲近者、不满现状的伊朗人和国王势力共同策划发动了一次政变,把摩萨台赶下了台。美国在这次政变的作用非常突出,也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积极参与,1953年的伊朗政变就难以迅速取得成功。范鸿达:《美国和伊朗1953年政变》,《世界史》2002年第9期。后文对此问题还有详细论述。    
    四美国成为英伊冲突的最大赢家    
    摩萨台被赶下台后,英国不想再做出任何让步。可是这时美国政府却有另外的打算,因为伊朗面临的共产主义掌权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亲美的政府也已经建立,所以这时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伊朗的关注就较多地体现在与英国竞争那里的石油。为了解决伊朗石油国有化问题,美国石油商赫尔伯特·胡佛被任命为美方代表。在胡佛的计划中,要组建一个新的国际石油集团来取代英伊石油公司在伊朗的地位,其中美国公司要占到40%的股份,而英伊石油公司所占的份额不能超过50%。但是英国人仍然认为1953年2月20日列出的条款是解决冲突的最低限度,英方不能再做出其他妥协。9月,胡佛会见了英国代表,向其解释了2月20日建议不再可行的原因,他说若执行那些条款,有可能会引发世界范围的石油国有化浪潮;美国也不希望执行那些带有惩罚性质的条款,认为伊朗没有必要为石油国有化向英国政府赔偿,而且那样做也容易使伊朗偏离西方。胡佛还说,伊朗石油重新流入世界市场需要全球整个石油界的合作,美国建议,由美国一些公司和皇家荷兰壳牌公司购买英伊石油公司75%的股份,为此美国主动提出会给予英伊石油公司10亿美元的补偿。对于这一建议,英方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反应,这引起胡佛的不满,为了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