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农家幺妹-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妇人听了她如此说半晌方才明白,也就答应了,又感激不已,“有了这银子,我们正好把债早些还清,接下来日子就好过了。”那孩子却在一旁笑道:“我将来一定会挣很多钱的,然后也帮有难处的人。”

宁婉点头,“不错!”目送妇人带着儿子走远了,满心欢畅。原来自己改变自家命运的同时,也有人因为这小小的生意而改变了命运。

这一个小小的事件平静无波地过去了,不管谁问起她也只道一时有感而发,大家只当她可怜那对母子,倒也就过去了。

而宁婉再忙起生意来又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先前她只是为了挣钱,为了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好,现在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忙碌其实能帮更多的人,这种感觉让人心里十分地愉悦,也更有干劲儿了。

德聚丰的生意越发地好了,大姑大姐她们都来帮忙还不够,宁家又在镇上传出口信要招两个伙计。

宁家给的工钱不算少,且这几个月镇上的人也都知道这家人人品不错,所以竟来了好几个人。

招伙计不是小事,招了到铺子每日在一处,与家里人相差无几,是以除了能干,脾气品性都要好。说起来,先前在宁家帮忙的人,春玲嫂子、罗双儿、大姑、大姐,甚至宁清都不算是伙计,只不过忙时做事,闲时各自随意而已,宁家其实是管不了他们的。

而真正的伙计是要写了契书的,至少三年的长契,没有特殊的缘故是不能解了契。先前宁婉也曾听人说过有铺子有一时不察招了卧底的贼人,半夜里内外勾结将主家东西尽数偷走的,还有招了有隐疾的人,非但不能做事,反倒要白养着一个闲人。

因此选伙计前倒先看保人,总要有可靠的保人才能再看人怎么样。反之做保的人也是一样,如果不小心保了不应该保的,出了事颜面扫地,再没脸在街面上混了,所以大家做保自然十分谨慎,不是知根之底,又有亲缘关系的,轻易不会给人做保。

宁婉是懂得这些的,她在典史家好多年并没有白过,因此仔细选了又选,选上一个叫孙固的少年,原来这个孙固是古太太娘家远房侄子,家里先前有几亩地,日子也过得,只是孙固的爹突然得了病,为了治病将几亩地尽数卖光了,人也去了。家里剩下母子两,借钱办了丧事之后总还要过日子,就求了古太太请古掌柜的做了保人来宁家当伙计。

古太太亲自送了人和保书过来,又告诉于氏和宁婉,“我这个侄子虽然不是嫡亲的,可也是眼看着他长大的,最是孝顺懂事的孩子,人也肯干,身子也康健,你们只管收了他,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宁婉见孙固身子敦实,面庞端正,眼神清明,知他一定是个老实能干的人,就给了古太太面子将人留了下来,说好平日在宁家铺子里做活儿,包吃住,每十日放假一天,每个月一千钱。

另外一个人就难定了,多是没有保人,就是有两个有保人的,宁家都不认得,也不知道人品是不是可靠,再加上这几个人看起来也不觉得可信,因此犹豫再三决定先只招孙固一个。

不想第二天小柳来了,他是知道宁家是宁婉做主的,因此叫了宁婉到一旁问:“听说你家要招伙计,可是真的?”

宁婉就告诉他,“昨日开始招的,只是才招了一个人。”

小柳就拍着胸膛问:“你看我行吗?”

“那怎么行?”宁婉急忙反对,又担心小柳误会,“我不是说你不行,而是你家里有木匠铺子,生意也十分好,哪有出来帮别人的理?你爹也不能让的。”

小柳就低了头说:“我原来也想跟着爹学木匠,怎奈祖师爷就是看不上我,学了几年竟还不能出师,连一个凳子都没自己做成过。我想着我还不如到你家铺子里当伙计呢,总算也能给家里挣些钱,免得我爹见了就唉声叹气。”

毕竟知根知底,宁婉觉得小柳是不错的人选,可是王木匠不用说没给儿子准备保书了,恐怕还不知道儿子到自家要当伙计呢!

想到这里,宁婉就说:“总要你爹同意就行,否则我可不能收下你。”

小柳只得走了。

宁婉只当他不会再来,毕竟王木匠怎么能让儿子到别人家做伙计呢?不想没几天,王木匠带了小柳过来,与宁梁说:“我家这个孩子就认准了到你家来当伙计,我们怎么劝也劝不动,不知道宁掌柜肯不肯收他?”又补充道:“我告诉了孩子,虽然是到了相熟的人家做事,但也一样写了契书,任打任骂,由你家教导他。”

宁梁先前听幺女说过小柳,他亦是认得他,这孩子是个热心肠,在三家村打家具时,早与村里人熟识了,人勤快,口碑也不错,且王木匠家也算是知根知底的,倒不虞有他。因此瞧见宁婉点了点头,就应了下来,“那好,就留下吧。只是契书还是先别写,让他干些日子,如果还愿意留下再说。”

家里添了伙计,宁婉带他们分拣了几天山货,教他们知道家里的活计是怎么做的,便又买了几头毛驴,要他们去各村收山货,虽然送来的不少,但其实还有许多只靠人力送不出来。

孙固是个老实的人,宁婉怎么吩咐就怎么做,中规中矩,一点差错都没有,也无怪古太太的保证。小柳其实更能干,但是他性子就要跳脱得多,每每又有自己的想法,“东家小姐,我今天收猫爪儿菜时,见有人套到了一只兔了,就用五十个钱收了回来。毕竟是野味儿,虎台县里的酒楼一定能收的!”

他又听了什么都问:“虎台县里那家收猫爪儿菜的,他家只要鲜菜,又不拘多少都收。东家小姐,你可问他是不是晒干菜的?”

宁婉便笑,“那都是秘法,人家自然不告诉我的。”

“那我以后去探听探听。”

其实宁婉心里也一直是好奇的,只是她不说出来而已,反倒告诉小柳,“一则是不好探听,再则就是探听了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有卖到安平卫或者京城的路子,还是先好好收菜要紧。”

小柳被拒绝了并不在意,他还是每日都十分地快活,去山村里收货,回来时带些新鲜东西给石头和金山玩,有一次还折了几朵特别看了花给于氏、宁清和宁婉“我看那村里的妇人都喜欢插这样的花。”

得了空儿宁婉就问他,“你在我们家做得很高兴?”

“嗯,”小柳忙不迭地点头,“我就是不喜欢在家里打家具,反倒喜欢每天到处跑跑。”

所以这两个伙计雇得都好,家里人人满意,就是王木匠见小柳在宁家一直做了下去,也是高兴的,“总算他自己愿意,就把契书写吧。”

第114章 丢驴

    生意做得越发红火,宁家将毛驴都派出去收菜,往虎台县送货的毛驴就不够用了,就先雇了骡车帮忙。

镇子上不比三家村,做各样生意的都有,老杨家就是做运送生意的,他家里有一架骡车,每天都会去虎台县一趟,拉一个人十钱,若有大件的东西另算。

老杨家平日也会临时接镇上各商铺运货的生意,如今宁家就与老杨家说好,每隔一两日到虎台镇上送一次货。一架骡车上放的山货,足够十头驴子驮的,脚程又快,一早赶着车去了,晌午就回来了。宁梁不但不累,又能省出许多工夫做旁的事。

送一次货一百八十钱,于氏看在眼里,就悄悄叫了宁婉说:“婉儿怎么不买一架骡车自家用呢?,你是不是手里没有银子了?娘还有点私房钱,都借给你。”

“娘,你心里还真有数!”宁婉赞了一句,家里买房子、扩大生意、雇伙计添置东西,哪一样不用银钱,这两年积下的家底果然差不多空了,“就是娘不说,我也打算跟娘借些钱呢,不过不是为了买骡车,而是打发收山菜的钱。”

宁家送了山菜去虎台县,多是一个月一结帐,而收菜这边却都是现钱结帐的,两处加到一起,就压了许多钱。而如今德聚丰生意之好,超过了宁婉的预料,宁家收山货的价不低,称重时也公道,附近山村里的人家原来送到别处的,也有许多改到了德聚丰,一时间,马驿镇的猫爪儿菜竟能有一多半要经德聚丰的手转卖。因此压的钱就不是小数,宁婉早将自己的私房垫出去了,现在有些支撑不下来。

于氏一听,赶紧从腰上拿了钥匙开了柜子,把她的钱匣子拿出来,再打开一重小锁,把里面的银钱东西都推给宁婉,“你都拿去吧。”

于氏过日子仔细,平常的家用总有得剩,而她和石头的月钱花用也少,差不多都存下了,至于年底时分的红,不只她和石头的,就是爹的也一文不动都在这里,现在已经攒了三十多两银子,又有石头的银锁、手镯脚镯,爹给她新买的金钗并几件首饰,都用红绸包得好好的。

宁婉便拿了三十两银锭,“这就够了,等到了年底就还娘,还要加利息。”

于氏就说:“自家人,要什么利息!”

“我要向别人借,利息还更多呢。”

于氏就说:“反正我不要!”

宁婉看娘十分坚决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算了,娘不要就便宜我了。”

“我不管你便宜谁,我肯定不要,”于氏也笑了,又担心,“现在还只是山菜,毕竟还便宜,接着蘑菇就贵得多,等到秋天山货下来了,那要多少钱才够周转?不如让你爹与虎台县的那些掌柜们说一声,早些给我们结帐?”

“不必了,”娘不明白,越是大铺子就越是结账的周期长,自家若是要提前结帐,并非不可,但就要被人觉得德聚丰没有实力,信用也要跟着打折扣。德聚丰刚刚成立,信用是再重要不过的。“等收过了这一批猫爪儿菜,我们的钱就够用了,正好用来收蘑菇木耳,接着才是秋天呢。等今年过了我们家的钱富余了,就自己买一架骡车。”

不想骡车没买到,家里的驴却被人偷了。

宁家新买的铺子虽然不小,但是宁清一家又占了一侧厢房,如今忙的时候再有大姑大姐两家人来帮忙,便将一正两厢住得满满的,因此两个伙计便都安排在后院的倒座里,而几头驴也在后院里搭了棚子拴着。

驴被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睡得香,还是小柳听到了驴叫起身一看才觉得不对,赶紧喊了起来。

宁家人起来才发现贼人将后院的木门打开,拿了草引着驴正要悄悄牵了走,却有一头犯了犟劲儿不肯动,叫了起来大家才知道。一家人急忙出去,却只追回了三头,另外几头却都被贼人骑着跑掉了。

回家点了灯细看,丢了驴自不必说,就是院子里放着的猫爪儿菜亦被踩坏了不少,好在贼人没进铺子里,想是嫌那些东西不值钱。左邻右舍也都丢了东西,大家纷纷说:“镇里好几年没出贼人了,这次竟然不只偷财物,就是牲畜也不放过!”

又有人说:“恐怕是早看好的,今天是月末没有月亮正好来偷。”

“看来镇上又不太平了,以后总要小心些呢!”

没一会儿里长头发蓬乱披着件棉袄过来了,“失窃的有十几家,大都是街面上的商户,瑞泓丰丢了许多绸缎,数还没数出来;马家铺子里也少了许多精细东西,正在点查;谢大夫家的驴、老杨家的骡子也都失了!”又说:“若是不是德聚丰的驴子多叫了起来,将贼人惊走了,恐怕丢牲畜的人家还要更多!”在宁家后院看了看就摆手,“眼下贼人一定走了,大家先回去睡吧,明天商量着凑钱凑人安排巡夜的!”

先前在三家村,郭秋柱偷些吃食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整个村里人都瞧不起郭家,三老爷子偷鱼的事更是让人笑话。是以宁家人根本没想到竟然有人会来偷毛驴!

宁梁进了屋子还在摇头,“怎么能这样?竟到家里来偷毛驴?就不怕官府将他们抓了去剁手?”

于氏也吓得脸色雪白,“我瞧着镇子上好几百户人家,这样的热闹,怎么能来了贼呢!”

二姐夫倒是知道的,“其实只有三家村那样偏僻的山村里才没有贼人,外面的人不可能到那儿偷东西,一是没什么可偷的,再就是偷了想运出来也难。至于镇上,每隔几年总要闹贼或者闹匪什么的。”

大姑和大姑父也说:“我们梨树村那边也有时会招贼,所以家里养了牲畜的晚上都拴到窗下,还有的人家就牵到屋里。”又后悔,“怎么竟没有想到这些?把驴牵到前院也好些啊!”

二姐夫则埋怨孙固和小柳,“你们也睡得太沉了,进了人也不知道。”

孙固和小柳既然到宁家当伙计,自然包下了喂毛驴的活儿,而且毛驴也放在后院。若是有的刻薄人家果然也会把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责打一顿。因此孙固就低下了头,倒是小柳不大服气,小声说:“谁能想到会来贼呢?”

二姐夫便气了,“难不成我说的不对?你们既然照料毛驴,就应该仔细些……”

宁婉赶紧拦住道:“大家白天都累了一天了,躺下还不是一觉睡到天亮?况且遭遇了贼的事又是谁能想得到的?如今夺回了三头驴已经很好了,我说小柳还立了一大功呢!”

论起此事,宁婉觉得最有责任的人其实应该是自己。

别人都不知道,但是自己是知道的,当初娶了喜姐的那个贼这时候已经来了,而敢一次偷这么多牲畜,定然就是他们一伙儿做下的!

自己应该出首去虎台县告他们!

但是宁婉仔细想了又想,却只回忆起娶喜姐那个贼人住在双台镇,其余便一无所知了。一是因为那时爹的身子就很不好了,自己整日忙着没有时间多来往,再就是那贼人自然是极小心的,哪里会把真正的消息告诉大姑家呢?当初他娶喜姐儿时,也是找了借口没有大张旗鼓地操办,是以爹身为喜姐的亲舅舅都没有去送亲,自己更不必说,从没见过他一面。

而原本认得他的大姑和喜姐儿,现在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呢!

如今自己一点证据都没有,恐怕是告不成的。再想下去,就是双台县的房子也是那个贼为了娶喜姐儿才置办的,如今喜姐儿没有遇到他,他也未必在那处住了。

恐怕还是要等到未来的卢二少爷回到虎台县里再想法子将这伙贼抓到手吧。

宁婉回到屋里思绪纷纷,这一次大意,自家丢了好几头毛驴,又损失了不少的猫爪儿菜,生意受了影响不算,而自己手里的钱已经没有多少了,并不够再买毛驴的。

而且,自家从收山货起,门前来往人流就不停,生意十分兴旺,在镇上也算得上显眼的了,难免贼人见了不动心,若他们再来,该怎么好呢?

想来想去,怎么也睡不着,见窗纸上微有些亮,她就穿了衣裳起来,绕过睡得香甜的喜姐儿去了后院。虽然知道贼人走了不会再来,但是她还是想看看家里幸存的三头毛驴。

才走到棚子旁,就见孙固正靠在草棚的柱子上歪着头睡着,还未及叫他,他便惊醒了拿着怀里抱着的一根门闩跳了起来:“谁!”

宁婉吓了一跳,“小声些,别把大家吵醒了!”

孙固这才看到是宁婉,赶紧放下门闩叫了声,“东家小姐。”

“你怎么不回屋里睡觉?”

孙固其实还有些没睡醒,揉揉眼睛说:“夜里丢了驴,都是我们俩睡得太死,小柳和商量,以后我们轮流在草棚前看着毛驴。”

宁婉一笑,“这怎么能行?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再睡不好,铁打的人也不成啊!”又说:“你赶紧回屋里睡一觉,白天我会想法子的。”

第115章 包子

    宁婉不管心里有多焦急,但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她在家里主事儿,不论什么时候都要镇静,否则别人看她急了岂不要更急?

安抚了孙固就出门去了肉铺子,将昨晚就说好要的二斤肉馅取了回来。才进厨房,见大姑正将揉着昨晚发的面,娘和大姐正择菜剁馅,两人一齐向她说:“别发愁,这又算什么呢,我们慢慢再把这些钱挣回来。”

宁婉就笑了,“我哪里发愁了?就是醒得早先把肉取了回来。”

这两人哪里相信,但都说:“我们赶紧包包子吧,早些吃饭也早些开始干活儿。”

这些日子大家从早忙到晚,就连饭菜也没有空儿做得太精细,可是宁婉也不愿意委屈了干活的人,毕竟吃不好自然也没力气。于是家里隔三差五地在肉铺子里定了肉,再让铺子里剁好馅,加些时令蔬菜蒸了大馅包子,又好吃又容易做,清早蒸上几屉能吃上两顿,到了晚上再做一顿高粱米饭煮些菜,这样的伙食在镇也称得上好的了。

没一会儿,宁清也来了,口里骂着那些贼,“杀千刀的!明日被官府拿了流放到多伦台站去,看他们还有命回来!”

宁婉便奇怪了,“二姐怎么知道这些贼要被送到多伦?”这伙贼后一果然被送到多伦台站的。

宁清就打着哈欠说:“那还用想吗?只要安平卫有做奸犯科的,十个有九个要送到多伦,谁让那边三天两头地死人,一直有空缺呢!”又想起宁婉与多伦台站的卢二少爷认识,难得地安慰了她一回,“当然,那个卢二少爷是不同的,他毕竟功夫不错,连野猪都能打的。”

宁婉就笑了,自己未免疑神疑鬼了,宁清不过随口一说,她哪里知道那些贼的事?就连关于卢二少爷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