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姊不用操心了,这次咱们这位陛下正好打算从有名无实的南衙十六卫中抽调闲散军官,还有北门禁军之中也抽个一批人去各大边镇。我已经建议把那些退职的千牛一块算上。这些都是高荫子弟,如果有愿意从军而且又确实才具勇武不凡的,我挑了带走,如此这李光弼应该可以收入囊中。”

    在玉真观,杜士仪逗留的时间并不长。当玉真公主和玉奴杜仙蕙一块回来的时候,他和固安公主的交谈已经告一段落了。因为武惠妃结局如何,眼下谁都说不好,他只能嘱咐玉奴继续心安理得在这玉真观养病,横竖寿王以及宅中其他人也未必希望她这个王妃回去。玉奴对此自然巴不得,立时点头答应了。而杜仙蕙一听到父亲要走,却是抓着他的衣角无论如何都不肯放,以至于杜士仪不得不抱着小丫头哄了良久,最后方才狠心出门离去。

    直到上马离开玉真观老远,他仿佛还觉得耳边回荡着女儿的哭声,那一刻不禁心如刀绞。而虎牙稍稍驱马上前和他并行时,却是低声说道:“大帅,倘若此次李相国不倒,这长安城中只怕会更加险恶,您真的放心把贵主和小娘子留在这儿?”

    他当然不想!如果可能,他恨不得现如今就当个割据一方的节度使,把固安公主和杜仙蕙乃至于玉奴都接了去和自己团聚!

    但是,时势不容许,他的亲信部下也不会有多少人肯追随。哪怕到了中唐晚唐藩镇割据的时候,不是还常常有藩镇兵马心向天子?有奶便是娘的人固然有,可忠义这种东西,是这年头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不容轻易挑衅,他还必须忍耐!他和王容把杜仙蕙这唯一一个女儿送回来,固然是因为她身体不好,固然是因为想聊解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膝下寂寞,但还有一条因素却是,让天子觉得他的根子始终在长安。

    也许将来,等到杜广元大了,等到杜幼麟大了,他就是想留他们在身边,也未必留得住。为了不让异日多上一桩乱点鸳鸯谱的婚事,他也该留意一些了。

    “自然不放心。但置之于漠北苦寒之地,与虎狼为伍,我更于心不忍。”杜士仪说出了这微不可闻的一句话,随即挥鞭策马,一时疾冲了出去。

    尽管王忠嗣也回了长安,可只是托人给杜士仪送了拜帖,并未亲至。无论他们往日如何私交,如今毕竟各自节度一方,因此不宜走得过近。直到次日张守珪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长安,他们方才在阔别一年多后再次见了面。两人只是相视一笑并未交谈,更多的注意力都是放在了张守珪身上。

    这位名震契丹和奚族的名将这一年已经五十出头,却依旧魁梧健硕,声若洪钟,举止雄阔,眉宇间颇见几分自矜之色。

    也难怪张守珪如此,在信安王李祎已经遭贬的今日,对吐蕃对契丹皆有大胜战绩,先后镇守过陇右和幽州的他,可以算得上是现如今的大唐第一名将,无人能出其右!光是擒下可突于献俘洛阳的战功,就足可他青史留名了!

    而李隆基显然对张守珪亦是器重非常,使其坐了首位之后,先是撇下其他人只问幽州军情,足足一刻钟功夫后,方才再次一一问其他人,末了便把之前对杜士仪提过的那档子事再次说了一遍。而张守珪显然也是极其聪明剔透的人物,对天子此举一口应喏,颂圣的话虽说粗鄙,但听起来却和他极其相称。只在李隆基笑言杜士仪先头的请求时,张守珪才瞥过来一眼。

    “杜大帅果然好快的手,这都要抢在我等之前!也罢,你先挑就你先挑,可不是我说,年轻人固然锐气十足,却不如正当盛年的将领打仗有经验,否则,先头狼山大捷,你缘何不用仆固怀恩,却用那郭子仪?”

第887章 五镇节帅

    尽管同为节度使,但众人的资历人望却各不相同。杜士仪、杜希望、崔希逸,全都出自世家名门,即便幼时家境有好有坏,但都并非在边塞起家。王忠嗣之父王海宾乃是河陇名将,他是忠烈之后,养在宫中,号称天子义儿。所以眼下众人之中,只有张守珪并非士大夫出身,而是起自卒伍,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凭着功劳升迁,从别将、果毅、员外将军一直到瓜州刺史、都督、陇右节度使、幽州节度使,戎马一身在他身上留下了太深的痕迹。

    这种军伍作风,既让他治军卓有成效,却也不免使他此刻面对其他四位节度使时,有一种隔阂的感觉。哪怕就连名将之后的王忠嗣,在他看来也只是小一辈,而且王忠嗣只是节度副使,河东节度使兼太原尹的那位此次并没有来。至于对杜士仪,他更是隐隐有几分敌意,这种敌意并不是对着杜士仪本人,而是对于他认为杜士仪所代表的某些文臣。他至今都还记得,那时候他大胜契丹,京城有人和他通风报信,道是张九龄阻他拜相之事。

    王晙还不是因为镇守朔方多年,战功彪炳,由是拜同中书门下三品。至于从前,还有张仁愿、唐休璟、娄师德、王孝杰……无数出将入相的例子在前,张九龄凭什么挡他的路?难道就因为他不是从科场进身,就被这些所谓士大夫排斥在外?

    而张守珪这种隐隐的敌意,杜士仪自然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张守珪在幽州屡立战功,李隆基对其恩宠备至,他也无意因为这几句言语和对方过不去,因此只是微微一笑道:“正如张大帅所说,身经百战年富力强的那些将校,方才是中流砥柱。可正因为如此,年轻而未曾经历战阵的,方才是最好的磨砺人选,因为他们既然年轻,胸怀激昂锐气,其中自有不少愿意拼杀战阵追求殊功,而一旦年岁大了,虽有昔日信安王,如今朔方节度副使李将军那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却也有固步自封听不进人言的。”

    说到这里,见张守珪不以为然,而李隆基却微微颔首,他便气定神闲地说道:“当然,我也自有私心。须知我如今尚只三十出头,倘若麾下皆是老将,眼见年少多年之人却高居帅位,岂知不会有人心中抱屈?”

    这话听上去仿佛带着几分自嘲的意味,可王忠嗣却知道,杜士仪在陇右提拔重用了自己和南霁云,在朔方用了仆固怀恩和来瑱,可在他们这些比其年轻的之外,如安思顺姚峰郭建,如李佺郭子仪,哪个不比杜士仪年长?而他对杜士仪的话也是认同的,南衙十六卫以及北门禁军当中,身家背景不凡的人多得是,要是把那些年长的挑回去,指不定什么时候后院起火,至于年轻的可塑性强,纵使是皇亲国戚之后,也未必不能调教出一个样子来!

    于是,他不等别人开口就附和道:“杜大帅此言,我也赞同。我正想说,蔚州和云州一带的将校驻守多年,正好轮换一下,如有年轻气盛有出塞从军之愿的,我也求之不得。不说别的,年轻的打磨打磨,说不定日后陛下身边将星云集,我等四十出头就可以退休告老了。”

    见王忠嗣和杜士仪一个鼻孔里出气,张守珪不禁嘿然一笑:“王将军和杜大帅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不过陛下既然开口,我就不挑挑拣拣了,南衙北衙之中,精兵强将不少,我唯陛下所愿就是。”这就是张守珪多年军旅磨练出来的精明之处,却又和杜士仪王忠嗣不同。

    可是,李隆基却对杜士仪、张守珪、王忠嗣彼此不同的风格颇为嘉赏。而杜希望之前在牛仙客面前固然直来直去,在御前就显得有几分谨慎和拘谨了,崔希逸亦然。这是他们多年仕途之中养成的习惯,平日固然中规中矩,可在前头那三人畅所欲言的衬托下,他们不免便显得有些平庸。

    等到李隆基上了坐辇,带着这五位节帅准节帅,来到了大明宫银台门外当年的万骑,现在的羽林卫营地时,就只见那些帽插红缨的军官少说也有百多人齐集面前。

    南衙十六卫有将无兵,就连曾经为贵介子弟起家良选的千牛,如今也渐渐名存实亡,不复禁卫之责。而北门禁军的将领,却多半带着南衙的官职。眼下这众多军官当中,出自北门禁军的居中,左边则是南衙十六卫中挂着郎将甚至校尉的将校,而右边的显然年轻多了,几乎都是不满三十的年轻贵介子弟,面容俊秀身姿英挺的占了大多数。

    “陛下万安!”

    随着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李隆基在步辇上微微颔首。此时烈日已经当空,年岁已经不小的他近来又处置了宫中这番变故,早已经有些身心俱疲,即便头上张有伞盖,他也已经力不从心。因此,他轻轻揉了揉太阳穴,就对左右众人道:“这些就是朕预备充实到各大边镇中去的禁卫将校,你们身为节帅,各自挑选吧,朕不干预。只不过,你们要走了人,也得给朕依样画葫芦补充一批人过来。”

    “是,恭送陛下。”

    张守珪领头声若洪钟地说了一句,等到目送天子一行人去远了,他方才转身矜持地说道:“我幽州精兵强将如云,就不和诸位争抢了,各位挑剩下的人都给我就是。”

    杜士仪和王忠嗣不以为意,崔希逸正有些走神地想心事,闻言也没太放在心上,而杜希望在天子面前不声不响,可实则却不是这样的好性子。他对张守珪这态度大为恼怒,似笑非笑地斜睨了张守珪一眼,这才声音响亮地说道:“张大帅战功彪炳无人不知,也怪不得瞧不起南衙和北衙之中这些人!你既是不在乎,我们可就不客气了,忠嗣,杜大帅,虽则你们在陛下面前讨了先机,可我说在前头,手快有手慢无,别怪我这年纪大的不让着你们!”

    杜希望这会儿和御前的谦恭截然不同,杜士仪不禁瞠目结舌。而王忠嗣见杜希望不等张守珪反击就大步走上前去,他便低声说道:“陇右杜大帅和我曾经有过数面之缘,为人其实是一块爆炭,他说不让就肯定不会让,咱们若真是慢了,可就汤头都喝不上了!”

    见王忠嗣也走得飞快,杜士仪不禁为之气结。这算什么,要是他看中的人被那两个抢跑了,他不是白跑了这一趟?尽管心里又好气又好笑,但看到王忠嗣直奔北门禁军那一行人,杜希望则是冲着南衙十六卫那些闲散军官去的,他醒悟到两人恐怕都是有熟悉的人在其中,当即稍稍松一口气,当即来到了那批曾任千牛的贵介子弟前。

    尽管如今的千牛早已不像当初那么金贵,可终究出身不同,即便是他如今身居高位,这些人在他面前也都不见丝毫卑色。

    这却不是人市上挑选奴婢,自然不容他一个个转圈似的挑看,因此他在前头一站,接过一旁亲兵递来的名册之后,便示意按照一排五人上前报名来见。他或是随口问其父祖,或是询其志向,十余人过后,便在名单上勾选了三个人。及至又是五个人站在他面前一一报名拜见时,他陡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目光立刻落在了左首第一个人身上,随即又不动声色地从其他人身上一一扫过。

    “朔方正当抵御北狄之要,尤其是三受降城更是常常有敌寇扰边。尔等都是贵介子弟,战阵搏杀刀枪无眼,可曾真的做好了准备?”

    刚刚之所以十余人中只挑中了三个,就是因为不少人从言行举止中就能看出勉强来。所以,此刻杜士仪加重语气这么一问,居中的那人便低声说道:“我乃家中独子,膝下尚未有子嗣,虽有从军之愿,却还有奉养寡母之责。”

    这就是很明显的不愿意去朔方了。说到底,这次的三个地方之中,河东应是最富庶,如今战事最少的。杜士仪知道,如今开元盛世,两京富庶繁华,有的人不甘寂寞,却也有更多的人不愿意丢下这等安逸的生活去戍守边疆。故而,他微微点头并未出口责备,又有三人以各色理由委婉表示了心中不愿。直到只剩下了李光弼时,杜士仪就只见这位高大伟岸的青年拱了拱手道:“若我情愿从军朔方,杜大帅是打算置之于灵州,还是丰胜之地?”

    “若只让你们在灵州安逸之地,谈什么磨砺将才?其他的我虽不能自夸,然则知人善任却是众所皆知的。尔等若从军,自不必担心揠苗助长,无处可施展抱负,只需担心才具不足,勇武不足,军略不够!”

    在李光弼面前,杜士仪收起了谦逊,这一番话气势十足。果然,他就只见李光弼犹豫许久,最终深深躬身施礼道:“家父曾得谥号忠烈,我亦不愿辜负家名。杜大帅之名我久仰多时,愿从军效力!”

    这可算是到手了!先来后到这种事,还是有效果的!

    杜士仪一时喜出望外,偏偏面上还得表现得淡然。他只是微微点头道了一声可,在名单上落下一笔,这才继续召见下面的其他人。直到在这三四十名千牛当中挑选了十余人,最终合上名册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却只见崔希逸和张守珪似乎起了些争执。见崔希逸忿然拂袖而去,他不禁愕然。

    张守珪究竟说了些什么,竟能把崔希逸气得连正事都忘了?

第888章 义儿安禄山

    一百多名上至郎将,下到长上的各级军官,杜士仪王忠嗣和杜希望先各自按照筛选了一遍,把自己要的人给扒拉走了,张守珪方才接手。他仿佛并没有察觉到刚刚自己一席话把崔希逸给气得够呛,现如今人都不知道身在何处,连花名册都不看,只看身材体格挑选了二十个人,留给崔希逸的人可想而知。而做完这些,见杜希望和王忠嗣杜士仪正在一旁谈笑风生,很是热络,他哧笑了一声,这才欣然走上前去。

    “三位兴致这么好,大热天的还在这耗着?”

    李隆基尽管并未提到要他们回去复命,可人都挑完了,总不能不向君王去辞谢一声,就各自散去回家。再说崔希逸还没回来,各自都是节帅或相当于一方节帅的人物,即便察觉到刚刚那龃龉,总不能连一点城府都没有。可是,张守珪这样的态度实在可以说有些轻率,即便杜希望自己都嘲讽过崔希逸,可此时此刻还是不禁沉下脸道:“张大帅若要先去陛下那儿辞谢,那便先去好了,我三人再等一等崔大帅。”

    “那诸位便一起等吧,我就不奉陪了!”

    张守珪一拱手便大步离去,面对这光景,杜希望顿时气得骂了一声娘,继而就沉着脸说:“这张守珪简直是打了几个胜仗,就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名将了!要不是当年信安王就曾经把契丹打得丢盔弃甲,后来换了他去镇守时,也不见得能有那样的战绩!麾下一堆骄兵悍将,上次还好意思把一个打了败仗的捉生将送到京城来请陛下处置,若是我麾下有那样不成器的家伙,直接一刀杀了干净!听说是叫什么……安禄山?”

    听到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杜士仪不禁瞳孔猛然一收缩,继而方才故作好奇地问道:“安禄山?此姓却有点像昭武胡姓,张大帅很看重此人?”

    王忠嗣镇守代州,距离幽州最近,因而对于那边的情景,也比杜士仪和杜希望更加了解。听到杜士仪询问,他就主动解释道:“听说和陇右安思顺乃是兄弟,但情分倒是寻常,张大帅对此人极其爱重,如今已经不是一介捉生将了,而是军中裨将。”

    “没错,张守珪爱此胡将如子,这次也随行到了长安来。我远远看见,就只见容貌憨肥,看不出有什么出众之处,竟能让张守珪这样煞费苦心!你二人也许不知道,我在幽州却有一二相熟的人,据说张守珪在那镇守,常常拿契丹和奚人试刀,每岁小仗不计其数,蕃人叫苦连天,军将却都视之为夺取军功的好机会,全副心思都在琢磨着如何挑起边衅。所以说,杜大帅你和他说不到一块去,你是能打的仗都尽量不打,他是不打的仗也尽量要打!”

    见杜希望竟是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杜士仪不禁汗颜。张守珪固然态度不好,可从前在幽州时,信安王李祎对他也是如此冷淡,若这些都放在心上,那他就气都要气饱了,所以他不得不含含糊糊把话头岔开了去,心中却在思量安禄山既然到了长安,自己又能做什么。可转念一想,就凭李隆基这样的帝王心术,好大喜功,没有安禄山也许也会有康禄山何禄山,他又打消了那念头。

    等见上那胡儿一面再作计较!

    须臾崔希逸就回来了,眼见得张守珪挑剩下留给自己的那二十余人,老的老小的小,无论体格还是精气神全都谈不上,他不禁为之色变,见杜希望和杜士仪王忠嗣正在等自己,他便强压下了心绪,上前赔礼道:“我路上疲乏,刚刚被日头晒得有些发昏,让三位久等了。”

    “我们等一会倒也无妨,横竖张守珪睨视我等,早已先去见陛下复命了。”杜希望随口说出这话,见崔希逸的脸色又阴了阴,他因同仇敌忾,倒也没有再提旧事,而是咳嗽了一声道,“时候不早,我等也去向陛下辞谢如何?”

    此话一出,自然无人异议。待四人又大老远回到兴庆宫中辞谢了天子时,就只见张守珪依旧尚未离去。一想到李隆基竟然留着人说了这么久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