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5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久的话,杜希望和崔希逸自然心里都不是滋味,而李隆基仿佛听到张守珪说了什么,便又看着崔希逸道:“崔卿此前大破吐蕃,据闻你觉得背信弃义?”

    崔希逸面色遽变,他挣扎了片刻想要开口回答,杜士仪便正色说道:“陛下何出此言?崔大帅到河西之后,先检视仓廪,上书褒奖牛相国;而后又抚民垦荒,甚至连朔方都听说河西良田阡陌相连,一望无尽;此后更是一战大破吐蕃,扬我大唐国威,何来背信弃义之说?兵者,诡道也,更何况吐蕃背信弃义攻打小勃律在前,陛下行文申饬,他们却听若未闻,此捷只是小惩大诫而已。”

    杜士仪在陇右时,虽则也和吐蕃在赤岭边界打过几次马球大赛,而且竭力遏制边衅,但并不代表他就认为吐蕃不是敌国。崔希逸那次大捷的细节,他也隐约听人说起过,这时候替崔希逸开口转圜,亦是看不下去他被人一再挑衅。果然,他一开口,王忠嗣也好,杜希望也好,竟全都替崔希逸说了两句好话,尤其是之前还仿佛瞧不起崔希逸的杜希望,竟是把话说得极其慷慨激昂。

    “背信弃义?这是何人如此荒谬,竟敢如此指摘河西那场大胜!陛下,吐蕃之前求娶我大唐公主的时候,何等恭顺,何等谦卑,可一旦实力稍稍强大,便立刻挑衅我朝,种种手段无不用其极,当年张大帅曾经镇守过瓜州,缘何在其兵锋之下竟只能用空城计来对付?还不是因为吐蕃纠集大军进犯!这等虎狼之国,不体恤当年陛下结和议的慈悲之心,反而还悍然攻我大唐属国,打他是为了让他知道,我大唐天威不容亵渎!”

    尽管和官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南阳郡开国公的张守珪相比,在场众人的官职都有些不如,可张守珪猛然露出怒容后,立时想起这是在御前,而且杜希望口口声声都是天朝和夷狄之分,他竟是找不出什么破绽。再者杜希望文官出身,他与其吵起架来,到时候别人再加进来也不好对付,只能硬生生忍下。对此,李隆基仿佛不以为意,笑着问了众人挑人的成果,见他们一一呈上名单来,他随眼一扫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朕连日已经召见过你们数次,诸边情形已经差不多尽知。让这些军官回去准备,你们各自收拾一下,便早日归去吧。”

    等到众人告退离去,李隆基便若有所思地问身边的一个小宦官道:“你看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幽州这五位节度使如何?”

    那小宦官只是随行侍奉,哪曾经历过这样的问题,一时仿佛给吓呆了,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说道:“陛下用人如神,诸位节帅都是豪俊之士……”

    “只是豪俊吗?”

    平日里李隆基根本不会对自己说话,那小宦官不知道今天究竟是怎么回事,吓得腿都软了,竟是不由自主地说道:“只是张大帅仿佛有些瞧不起别人……”

    这一句话李隆基听着不禁眉头一挑,却没有出口斥责,若有所思地想了想便站起身来径直走了出去。他历来对于战功彪炳的大将都极其礼遇优容,无论是王晙,还是当年败死的王君毚,抑或是萧嵩、李祎、牛仙客……可是,像张守珪这样被排斥成这个样子的,那却有些少见。杜希望和崔希逸有些不和,之前有送他们出宫的宦者禀报过此节,可今天杜希望却口口声声替崔希逸说话,由此可见,今日挑选军官时,肯定发生过什么。

    因此,他只是微微一沉吟,便命人去打听。

    宫中天子因为察言观色而有什么样的情绪,杜士仪自然不知道。出了宫门,前来迎接张守珪的众人中,他一眼就认出了身材迥异于其他人的安禄山。此人约摸三十出头,年纪和自己仿佛,面皮白净,看上去憨厚而又恭顺,确实很容易让人放下戒心。而看到安禄山又是嘘寒问暖,又是牵马执蹬,一口一个义父叫得异常顺溜,目不斜视,仿佛眼里再没有旁人,他不禁更加着意打量起了此人。

    仿佛是因为杜士仪的视线一直在自己身上,安禄山终于瞅空子往这边瞥了一眼,见看自己的青年小麦色的面庞,身材颀长,看上去仿佛并不怎么孔武有力,可那眼神却犀利得很,虽然周遭的三人中还有一人也在如此盛年,可他还是本能地判断出对方是谁。

    河东节度副使王忠嗣的勇武之名他听说过,绝非如此身材,那定然是三十出头就已经先后担任陇右以及朔方节度的杜士仪了!如果再加上当年任过河东节度副使,这位年纪轻轻却不是在中枢,而是一直辗转各大边镇的世家子弟实在是异数!

    张守珪终于也注意到杜士仪在打量安禄山,他哧笑了一声,拨转马头过来,笑吟吟地说道:“怎么,杜大帅对我这胡儿有兴趣?不若我割爱送给你?”

第889章 问君愿从否?

    尽管张守珪一张口就要把自己当成仆婢一样送人,但安禄山脸上却分毫不见异色,照旧憨憨地笑着侍立在一旁。然而,杜希望崔希逸和王忠嗣听到张守珪竟这么说,不禁都皱起了眉头。至于首当其冲的杜士仪,他仍然若有所思端详着安禄山,这才笑了起来。

    “我刚刚只是在好奇张大帅骁勇彪悍之名天下皆知,身边义儿会是怎样之人。可没想到就多看了几眼,张大帅突然张口就要送了他给我。那我可就认真说一句话了,若是我肯用他,张大帅莫非真的愿意割爱?”

    自从张守珪重用安禄山,甚至将其收为义子,朝夕随侍左右之后,幽州部将中对此颇有微词。原因很简单,安禄山既非勇武出众,也非军略过人,再加上那憨肥的体型,不少部将都瞧不起他。所以他故意说出将安禄山送给杜士仪的话来,就是等着杜士仪出口推辞,他就可以顺势嘲讽其一两句。可杜士仪竟然直截了当爽快答应,他顿时有些下不来台。一时间,他也忘了如今是从兴庆宫出来,经由大明宫建福门出宫,竟是脸色一沉。

    “杜大帅所谓的肯用,不知是何等任用?”

    “朔方节度兵马使一职,未知张大帅意下如何?”

    安禄山没想到杜士仪竟是真的像模像样为了自己和张守珪讨价还价,即便他素来慧黠,这时候也有点傻眼。须知他在幽州只是一介裨将,上次还是因为张守珪宠爱自己方才让他领军出征,谁知道却因为中伏大败其罪当诛,若非张守珪喜欢他,想了办法把他送入京城祈求天子宽恕,他的脑袋都没了。也正因为如此,自从赦免之后,他再也没了领军的机会。可现如今,杜士仪竟然一张口就许了一个兵马使!

    而杜希望和崔希逸彼此对视了一眼,同感纳闷非常。而王忠嗣则是心生狐疑,眼睛在安禄山身上扫了又扫,却怎么都不觉得这胡将有如此出众。

    张守珪心头更恼,声音中也不禁带出了几分怒意来:“杜大帅莫非是和某开玩笑不成?”

    “我是认真的,难不成张大帅将这安禄山简拔于卒伍当中,累功拔擢为裨将,甚至收为义子时刻随侍身侧,还信不过他战阵军略之才?”杜士仪不紧不慢地说出这么一句话,继而便笑吟吟地说道,“正如我今日于千牛之中拣选军将时曾经说过的,其他我不敢自夸,然则知人善任之名,这些年来却名副其实。张大帅既肯割爱将你这义儿送我,足可见深许其能,难道我还要将他投闲散置?”

    本是一句戏言,却让杜士仪逼得进退两难,张守珪登时哑然。可无论如何,这话题是他自己挑起来的,当下只能气咻咻地瞪了杜士仪一眼,随即冷冷说道:“我肯送,杜大帅肯要,可朝廷制度却还放在那儿,不容我们戏言决之。幽州可不比其他地方,契丹和奚人从来就不曾消停过。我也无暇等人,约摸今天就要归去了,就此告辞!”

    见张守珪再次拨转马头打马飞驰而去,竟是不理会长安的驰马之禁,安禄山吓了一跳,连声招呼了随从追上后,却又忍不住回头看了杜士仪一眼。见其朝着自己微微颔首,状似和善,他一时难以确定对方这态度究竟是真是假,只能收起满肚子疑惑立刻上马,打算去追张守珪。可还未起行,他就只听得身后杜士仪又开了口。

    “安禄山,我在陇右时,你那兄长安思顺曾经效力于我麾下。他勇武沉稳,忠心耿耿,是大将之才。你虽与他并非一母同胞,可既然都从军,想来也有真才实料。如今河曲之地昭武胡户已经渐渐迁回,你既为安姓,到朔方却说不定比在幽州更有用武之地。我言尽于此,你自己回去好好思量思量吧!”

    杜士仪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安禄山已经毫不怀疑,这位朔方节度使并非信口开河,而是真的知道自己。尽管他是突厥人,并非真正的昭武族姓,可既然冒姓为安,那么正如杜士仪所说,昭武诸胡自然会视他为同族。可是,即便杜士仪许他兵马使之位,他又怎么可能轻易离开张守珪?要知道,他费了多多少少心思,方才能够讨得张守珪欢心,有了今天!

    “多谢杜大帅,我一介胡儿,不敢痴心妄想。义父脾气暴,我不敢耽误,这就告辞了!”

    见安禄山慌慌张张把肥大的身躯挪到马上,随即立刻去追前头那行人,杜希望方才不解地问道:“如此一介憨肥胡将,杜大帅要来何用?”

    “可别小瞧了他。”杜士仪只是言简意赅地说了这么一句,继而就岔开话题道,“诸位这就预备归去了吗?”

    “河陇大战一触即发,不敢耽搁。”崔希逸说到这里,就拱手谢道,“今日多亏二位杜大帅替我圆场,大恩不言谢。”

    “有什么好说的,谁不知道是你麾下有人贪功?”杜希望心直口快,如此答了一句,他便对杜士仪点头道,“我虽和杜大帅并非同族,但洹水杜氏也好,京兆杜氏也罢,一笔写不出两个杜字,今后若有机缘,便在一块痛饮吧。告辞了!”

    杜希望一走,崔希逸也无心多留就此告辞,而杜士仪这次和王忠嗣没能有机会见面长谈,便索性上马同行了一段。对于刚刚那安禄山之事,王忠嗣无心多提,路上却是小声说起他回京之后被单独召见的经过,却原来李隆基竟以立储大事咨之!

    “你怎么答的?”

    见杜士仪满脸凝重,王忠嗣自然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当即摇了摇头:“我自然回答,此事非同小可,自该圣心独运,我乃一介臣下,不敢妄言。不论陛下择选何人,想来都是最合适的,我定当如同遵奉陛下之命一般,礼敬东宫。”

    这话原本应该什么问题都没有,可是,杜士仪更清楚李隆基是何等多疑的性子,如果认为王忠嗣这礼敬东宫之言,是把天子和异日的太子放在同一水平线上,那就反而弄巧成拙了。要知道,王忠嗣可不像他,终究在宫中长大,和不少皇子也熟稔,不像他避瘟神似的,一直避免和那些龙子凤孙扯上关系。

    “这样的事情日后有多远躲多远,话说得越少越好。”杜士仪想了想,决定还是不给王忠嗣太大的压力,没有去剖析适才那番话中的语病,只是提醒了一句,然后才问道,“云州侯希逸如今可还好?”

    这本来只是一句关心的询问,可王忠嗣竟是面色一变,随即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他乃是营州人,张守珪不知道如何得知了有他这样一个人,派人问过我,打听明白之后曾经说过要兵部调人给他。因为事情后来便没了下文,可今日之事后,说不定他又会想起来。”

    听到这里,杜士仪先是一愣,随即便大笑了起来。王忠嗣以为他是怒极反笑,正要开口声称自己定会留下此人,杜士仪却止了笑声,气定神闲地说道:“他若是要人,忠嗣你扛不住就给他吧。横竖侯希逸镇守云州这些年,也有些闲得发慌了!不过,若不是平卢营州这等正当前锋的地方,你可千万别给我放人!如果不能让猛虎出柙,还是让他继续养一阵子。”

    有李明骏和侯希逸在东北,异日他便能有一个呼应!当然,若是刚刚张守珪真的肯把安禄山送给他,那便是老天注定要消弭将来的一场祸患。可惜了!

    看安禄山的样子,应该也不会傻到听他的那番招揽。

    王忠嗣没有提起废太子李瑛以及李瑶李琚之事,到了春明大街时和杜士仪互道珍重后,便告辞引了随从与杜士仪分道扬镳。

    而那边厢张守珪气咻咻地回了自己的居处,便径直摔门进了书斋。因为天子近年来常常定居洛阳,他的妻儿原本也都住在洛阳。妻子颍川郡夫人陈尚仙去年才刚刚去世,二子正在洛阳守孝,这长安的私宅自是显得空空荡荡。气尤未消的他在书房中来来回回踱了好一阵步子,这才听到外头传来了小心翼翼的叩门声。

    “义父……”

    安禄山才叫出了这么两个字,就只听一声滚进来。情知张守珪还在发火,他在肚子里暗叹一声,随即推门而入。他才刚刚掩上门,就瞧见张守珪瞪着自己疾言厉色地喝道:“怎的耽误这么久?莫非真是那杜十九许你兵马使之职,你动心了不成?”

    “义父误会了,我怎敢背弃义父?”安禄山慌忙屈下腿跪下,继而异常憨实地说,“我这条命都是义父费尽心思方才保下的,义父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会因为别人一句话就生出异心?更何况,义父功高盖世,如今的大唐无人能及,陛下更以义父为天下第一名将,而杜大帅只不过是侥幸打赢了一场仗,体格弱不禁风,我若是去投他,岂不是瞎了眼睛?”

    安禄山几句比蜜都甜的恭维,顿时让张守珪转怒为喜。身为武将,同样喜欢听人说好话,他如今身居高位时间长了,自然也是如此。他眯了眯眼睛打量了安禄山一会儿,最后方才哧笑了一声:“杜十九哪是真的看中了你这痴肥胡儿,他是料准了我不会放人,这才空口说白话哄你开心的!罢了,横竖明日便要归去,我也懒得理他!你去收拾行李车马,明日一早就启程!”

    慌忙答应了一声后,安禄山便又试探道:“不等那些禁卫将校?”

    “等他们干什么!陛下摆明了就是因为之前三庶人潜为逆谋,疑心了身边某些人,如今这么一调,把忠心耿耿的边将调上一批戍卫,他就放心了。至于这么一批空有架子的军官,送给我都嫌占地方,回幽州后随便挑个地方把人放进去就行了,不用费心!”

第890章 年少轻狂,难死心

    长安永安坊王宅,历经岁月,修缮无数次,即便起新宅,造礼贤堂,可当年家中最穷时造的几间陋室,却一直保留到了如今,以此表示居安思危,不忘本之意。王元宝也确实不得不感慨。须知两京富商最多,杨崇义当年被妻子和奸夫合谋杀害,而就在三年前,任令方则是因为放高利贷而被官府抄家,没收的财产高达六十万贯,也就是六亿文!如他这般号称长安乃至关中首富的,自然更加扎眼,所以他如今越发行善积德,再不管生意场中事。

    临行前一日,杜士仪再一次来王宅时,正值一年一度的长安、万年两县县试前夕。越是到这个时候,越是不少在两京蹉跎科场多年的士子们最贫困的时节,因为谒公卿时需要写墨卷,而墨卷的置办装帧都要钱,知道王元宝是关中首富,为人又慷慨,来此丐食的士子络绎不绝。

    杜士仪并未摆出节度使仪仗,只带了虎牙和两个从者,白衣幞头,看上去和寻常士子无异。这等三四十岁的年纪,在科场蹉跎的士子当中是最多的,因此不少人都是打量了他一眼,并未放在心上。而三三两两议论最多的,除却今年主持县试和京兆府试的主考官,明年主持礼部试的人选,再有就是王元宝的女婿,他杜士仪本人了。杜士仪听着正觉得颇为有趣,紧跟着,却只听门内一阵喧哗,紧跟着却只见三五家丁用扫帚赶了一人出来。

    他向来知道,自己那位岳父素来礼贤下士,更何况被赶出来的显见是一个士人,他不禁异常纳罕。

    “尔等竟敢这般无礼!”

    “无礼?对你这等狂悖之徒,这样还是轻的!”仆从之后,王元宝长子王宪怒容满面地上来,当着门外众多士子的面声色俱厉地骂道,“我阿爷和我兄弟俩素来礼敬读书人,但使所求正当,自然乐意相助,两京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可你这等狂悖奸猾的小人,上门之后却张口就索要青钱一千贯,稍有拒绝便出言要挟,还诋毁王家贵婿朔方杜大帅!赶你出去是轻的,再不滚,我就捆了你去京兆府廨!”

    那个狼狈被撵出来的年轻士子被这样劈头盖脸地痛斥了一顿,见四周围那些士子看自己的目光无不带着鄙夷和轻蔑,一时恼羞成怒。他整整衣衫站直了身子,竟是**地说道:“我哪里有半句虚言!那杜士仪任人唯亲,假仁假义,邀功求名,为铲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只不过如今是盛名之下无人追究,倘使陛下派御史追究他的罪责,那他绝对罪行累累,声名狼藉……”

    这话还没说完,他就只见王宪勃然大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