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还要有实践,最好参与过中小企业的改革,而且不但要目光远大,还能从脚下做起。    
  小公司没有职务说明书,更没有建立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评价体系,自然没有什么结构化面试之类的,李卫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企业的现状决定几个部门经理的招聘条件,李卫根据这些条件列了几十个问题。  
  在一边讨论组织结构的时候,李卫的招聘工作就已经开始进行了,李卫白天在几个人才网站收集应聘资料,晚上就打电话进行面试。  
  李卫通常电话面试或直面面试的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因为以他的面试经验,两个人谈到一个小时后,一般会出现移情效应,影响自己的判断力。  
  李卫每天从应聘资料中挑选,以及自己搜索一些简历,每个职位从中挑选5~8份简历,准备晚上电话面试。李卫经常晚上抱着电话,从晚上6点多一直打到10点多。有面试者很奇怪,问李卫为什么晚上打电话面试,而不是白天?李卫解释白天大家很忙,或者在车上不方便,而晚上比较安静,适合电话面试,而且电话面试合格后,再来公司面试,可以降低双方的时间成本。    
  李卫每个职位各挑了5、6个人到公司面试,为了方便,李卫尽量安排在周末面试。行政人资经理有两个候选人不错,两个人经验等都比较丰富,技能素质也还不错,李卫从两人的眼神中,感觉一个叫陈远鸿的人比较正直一些,而另一个江湖习气看起来浓些,李卫心里还是比较钟意陈远鸿。  
  李卫在电话面试时,他通常会花八到十分钟将公司的优势、缺点、困难,以及老板的想法以及自己的一些战略设想都给他们说了,他们很感兴趣,他们以前在应聘过程中,主考官大都会隐瞒公司的问题,一般是谈公司如何如何好,而一加入后,才发现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根本没有主考官说的那样好,于是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从来没有一个总经理会把企业的优点、缺点,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将来的打算告诉他们。他们听完李卫的描述后,心里有一种冲动,期盼着和总经理一起共同打天下,他们心里有一个心理底线,知道公司有问题,自己来了需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自己没把握就不敢加入,甚至不敢来公司面试。李卫后来才知道,当时陈经理有两家公司可以选择,他选择了利风,就是因为总经理能把心里的想法如实的告诉他。    
  李卫把这两人都推荐给林总,由林总最后选择。  
  最后,林总选择了刘晓慧和陈远鸿担任了PMC经理和行政人资经理,林总认为刘晓慧冲劲足、属于那种风风火火型的女性,适合做PMC部经理。陈远鸿非常好学,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才能与时俱进,这一点李卫倒非常认同,后来有一次李卫到陈远鸿家里,发现他宿舍满满两个书柜,主要是人力资源、法律、英语等方面的书,据他说,他看完了130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李卫也非常爱看书,不过,陈经理的书都比较专业,而李卫看的书则面比较广。李卫看书的观点是: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光读万卷书的人太理想化,光行万里路的人太现实江湖气浓,只有一边读,一边行,将读的理论在行中实践,才能事半功倍,有理想又能基于现实从脚下做起。    
  面试财务经理,理想的人选不多,有理想的人选要价又太高,利风的财务是一片混乱,财务经理要能根据中小企业现状逐步建立财务内控系统,对ISO9000流程也应该熟悉,如果对ISO9000运作流程不熟,对于流程中的一些漏洞就无法监控到位,而很多财务经理通常就财务论财务,对周边部门的运作根本不熟。《华为基本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没有周边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担任部门主管。是非常有道理的。没办法,只好矮子里面拔高子选了几个人呈给林总和老板娘,可惜林总满意的,老板娘不满意,总之三人难达成统一意见,不过,李卫和老板娘倒倾向于一个叫叶胜萍的,老板认为她魄力不够,李卫倒认为她魄力一点都没问题,她的思路非常清晰,看问题也能一眼看到本质,只是感觉她的计划性条理性差一点。(后来录用了她,真的发现她有粗心的毛病,粗心的人计划性条理性比较差,犯了用财务人员的大忌。)继续招了一断时间,一直难找到合适的,最后林总同意李卫和老板娘的意见,录用叶胜萍。    
  将来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会越来越吃香。比如20世纪90年代做销售的,能拉客户吃饭把产品卖出去就行了,而现在做一个营销管理人员,必须懂得供应链。李卫有个朋友在国内一家较为知名的电子企业工作,这家企业开发了一款新电子产品,营销部门在做市场预测时,凭感觉多预测了30000台库存,结果积压在仓库没卖出去,一台成本就算700元,也就是2000多万,一个季度的利润可能就没有了。他们的企业上了ERP系统,但很多人不熟,如果懂得利用了ERP或CRM系统,每天根据市场终端的需求数据,及时汇总分析,反馈给生产,加快产品周转,绝不至于积压如此多的库存。这就是单一技能的人才将来会逐步被淘汰,复合型人才将来更受欢迎的原因。    
  李卫在前几年就一直学习研究生产运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对生产运作系统的熟悉,可以使他非常熟悉流程,加上他对人力资源的学习和实践,所以任何一个点上的问题,他马上可以追根溯源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人为问题还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是制度流程出了问题还是企业文化出了问题,如何治标及如何治本等。而且他在钻研这两个部门管理的同时,还不忘经常看些战略、营销等方面的书,以丰富自己的管理知识面,从专才往通才的方向走。李卫值得骄傲的两个事例是: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14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14节  
作者: 青原樵夫             
  一次李卫一个亲戚办厂,想买一家企业的一套进口旧设备,亲戚请李卫帮他谈判,李卫的朋友说能21万买下就非常满意了,李卫花了两天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了大量的行业信息和此设备的数据资料,包括国产新设备的性价比与此旧设备的性价比,李卫找出此旧设备的诸多毛病,并通过各种分析使卖主相信这种旧设备现在不卖,以后很难找到买主,结果李卫一人对付三个人,卖方在李卫组织严密的紧逼下不断让步,以为李卫是这方面的行家,最后17。5万就拿下了此设备,而实际上这套旧设备价值不低于24万。    
  还有一次,李卫有个在民营医院做医生的朋友,想转行做市场,求助于李卫,李卫网上搜集了其医院以及其医院竞争对手各种资料后,以他的名义针对他们医院写了一份市场分析报告,结果他把报告交给老总和院长后,老总和院长非常惊讶,一是惊讶这份报告如此具有广度和深度,二是没想到公司卧虎藏龙,这么一个人才居然潜藏了几年没被人发现,于是招集全院的中高层集中学习。老总和院长想调他去市场部,李卫则怂恿他做市场部经理,李卫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通过电话和邮件指导这位朋友,李卫吸收了某知名保健品公司的一些市场拓展策略,独创了一套针对医院的营销方法,结果这位朋友做出非常不错的市场业绩,而且越做越自信,在行业内也开始小有名气。珠三角S市的其他民营医院只知道打电视报纸广告,从没听过这种低成本高效的市场拓展方法,导致其竞争对手都想办法来偷他们的方案和资料。这位朋友按李卫培养他的方法来培养部属,结果培养的部属也被行业第一的竞争对手挖走了。一年后,李卫发现S市的其他的民营医院也开始采用类似的策略,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这种市场策略居然是一个外行引进来的,只可惜这些医院只学到点皮毛。    
  这两件事让李卫知道了自己在营销和谈判方面的天赋。李卫相信,将来的经理人,单一技能的经理终将被淘汰,复合型的管理通才更有发展空间。  
  陈远鸿和刘晓慧确定在中旬来上班,厂里的宿舍不够,李卫让人事主管许庆功去找找房子,找了两天,李卫去看了都不太满意,这几天下雨,李卫下了班还是和许庆功一起去找,终于在第三天找到合适的住房,李卫松了口气。  
  刘经理暂时还不想将所有的行李物品搬过来,陈经理打算搬过来,李卫安排公司的货车,并叫许庆功安排两个员工去帮陈经理把行李搬过来。陈经理和刘经理都很感动,第一次见到公司派车派人去帮他们搬行李过来。而且,床和办公桌都帮他们配备好了,虽然桌子是公司旧的办公桌,李卫也和他们解释了一下:“小公司,先用着,等我们做出了成绩再换好的。”但陈经理和刘经理依然很满足,他们满足的也许并不是公司提供的这些物品,而是公司对他们的一种态度、一种重视的态度。    
  陈经理和刘经理不知道而已,李卫以前找工作的时候,应聘过一些公司,还是一些大公司,包括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企业,给部门经理、主管提供的宿舍,居然只有一张铁架床,李卫怎么都无法将这些公司的形象和铁架床联系起来,虽然李卫不怕吃苦,打地铺也能睡,学生时代睡了多年的铁架床,可这体现了一个企业高层对人才是否重视,如果一个总经理说重视人才,但只开八百一千元工资,无论他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估计没有人会相信。李卫相信很多公司的老板和总经理都很少到员工宿舍去看,所以,李卫在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呆了一天就跑了。李卫正是因为很少受到这种重视,所以对重视人才更有深刻的体会,特别是开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    
  “以人为本”是根据马斯洛五层次需求论演化而来,在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思想影响下,别说以人为本,能像墨家、佛家那样平等兼爱、尊重别人人格尊严的都极少,人格尊严上的平等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可在现在似乎家家企业都争着说自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而实际上一些企业员工工作条件、生活福利极差。  
  李卫以前也看到一些企业大谈供应链,可是到企业一看,连仓库的账目都混乱,呆滞物料一大堆,MPS、BOM表、库存信息三大基础数据都一团糟,ISO9000流于形式主义,这些扎马步的基础工作没做好,什么“以人为本”、什么“供应链”都是空话,李卫绝对相信,金庸笔下那种主人公没有任何武术根基,凭掉下悬崖捡到一本武功秘笈就练成武林绝技是不可能的,那怕他悟性奇高,基础的训练还是必须要的。    
  招聘的这段时间,李卫把人事调整的想法也给林总讲了,林总支持他的想法。现在4月下旬,三个经理都到位了,可以正式颁布新的组织结构了。不过,在颁布之前,还是先做做那些主任的思想工作,如果他们都对着干,也会比较麻烦。  
  李卫一一找生产主任王兴国、业务主任秦立章、物控主任黄利、厂务副主任张新江、人事主管许庆功、财务总监助理张涛、生产主任助理钱云等人一一谈话。李卫对他们说:  
  “利风去年这种状况,客户对交期、品质投诉非常严重,很多客户失去信心,公司成本高企,上次沟通,我感觉大家对利风的前途也很渺茫,这里肯定有老板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怪在老板的头上,我们每个人肯定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引进一批大、小企业都工作过的人进来担任部门经理,你们先委屈一下,把职位让出来,做个主管,别在乎一个“官职”的虚名,现在一个主任才2000来块钱,这点工资实在拿得没意思,如果将来一个主管拿4000,你们是愿意要主任的虚名声,还是要实惠?在外面打工,你去摆个地摊,封你个董事长又如何呢?工资才是实惠的,所以先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能,今年扭转这种局面,大家加工资。以后你们学到了经验,也不是没有升职的机会,邓小平三起三落受尽磨难成为一代伟人,我们不能和邓小平比,我们成不了伟人,但心胸放宽点,下来一下也没什么,并不代表将来没机会上去。”    
  反正先礼后兵,政治思想工作先走在前面,道理先给他们讲通,他们能否都理解接受就不得而知了。许庆功人老实,只要工资没变怎么安排都无所谓,张新江比较圆滑一点,也没看出什么,业务主任秦立章、物控主任黄利、生产主任王兴国、财务总监助理张涛等人虽然嘴上说:我服从公司安排!但是明显言不由衷,不过林总几次在会议上说过,坚决支持李总的改革。所以,他们知道反对也没用,因为林总一直认为公司没做大做强就是管理水平不行,而管理水平上不去的根源在于这帮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因此公开的对抗可能会被林总拿来儆旗。    
  至于钱云,以前她做生产主任助理,也是负责计划,但她觉得根本学不到东西。因为要成立PMC部,让她担任PMC,她还是比较乐意的。  
  刚好李卫上家公司的PMC主管章冬梅,她感觉她现在的上司经常欺上瞒下,她跟着他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也做得太辛苦了,她写了辞职书,4月底离开公司,李卫对她说:  
  如果你离开中光顺,就到我这里吧,别再去找工作了,同样的位置,工资一开始可能会更低点,但肯定能学到东西,过上三个月最多半年,工资福利等应该会好转。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15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15节  
作者: 青原樵夫             
  于是章冬梅决定5月初加入利风,李卫对于章冬梅还是比较欣赏的,她人聪明,有冲劲,好学上进,大气,虽然性格急臊些,但工作对事不对人,有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李卫以前做她的直属上司时,她学得非常快,也顶了不少力。当时用她时,还出现一点小插曲,章冬梅以前在另外一个分厂负责计划,李卫加入中光顺时,薛副总向李卫推荐章冬梅,其他的部门经理(股东)都劝李卫别用章冬梅,说她个性太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好用,李卫倒不觉得,李卫后来就用了她,开始她总不认同李卫的方法,李卫花点耐心教了她,或适当妥协后让她先试试看,后来她慢慢发现李卫教的方法表面上似乎平淡无奇,但实际上非常有效,于是从被动教变成主动学,成了李卫的得力助手,而且她学以致用,之后公司推行ERP,在考试中还拿了个满分。后来薛副总对李卫说,章冬梅很聪明爱学习,个性也强,公司只有两个经理能够把她用好,一个是游厂长(后来成为副总),一个是李卫。    
  李卫在原来公司,认同的人不多,对章冬梅还是比较认同的,本来李卫加入利风,不打算介绍任何原来公司的人进来,不想被员工说“用自己的人”,但他认为章冬梅是个特例,她比较自律不会有那种特权思想,后来也证明李卫的判断是对的。  
  4月下旬,三个经理都到了,组织结构可以正式颁布下去,颁布前,李卫召开了一次全体员工会议,对降职的几个人表示感谢,感谢他们顾全公司大局的精神,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让他们也有点面子吧,中国人把面子、虚名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  
  组织结构颁布后几天,张涛找到李卫,他看到还有一个PMC主管的空缺,他希望能担当PMC主管,他表示他以前在别的公司做过几个月的PMC。李卫从和他聊天当中感觉他对PMC还是门外汉,而且发现他沟通能力很差,加上已有人选,所以婉拒了他。    
日期:2007…8…10 9:05:33    
  四、实施改革  
  三个部门经理都到齐了,改革正式实施。  
  李卫将编制好的《部门工作职能表》和《岗位权限表》交给行政人资部陈经理修改后,随同组织结构图一起张贴出去。  
  《部门工作职能表》节选:营销部  
  部门车间/科室主要职能职能细分配套程序和制度(节选)    
  营销部销售科市场调研广告宣传及参展广告管理办法  
  网站宣传资料提供   
  竞争对手调研市场调查管理办法  
  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客户服务控制程序  
  客户沟通与拜访     
  客户意见收集   
  协助项目/品质工程师处理及回复客诉   
  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   
  销售管理新客户评估开发新客户开发管理办法  
  产品报价和议价报价议价管理办法    
  主导合同签订合同评审程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