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诏令发布之后,全国再次动员征兵,仍是到涿郡集结,向辽东进发。

第一次东征时,士兵们是穿戴整齐,共有一百一十三万人,号称两百万之众。

第二次东征时,人数与第一次相差不多,整体还算顺利,但这次的士卒总数却只有四十余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兵无心恋战,逃亡者相继不绝。

即便杨广在涿郡祭祀黄帝,斩逃亡者,以血涂抹战鼓,亦不能制止士兵的溃逃。

尽管如此,士卒还是越来越少,杨广不得不一路停歇,不时整理队伍。

杨广督战怀远镇时,各地兵马失期不至,此时已是夏尽秋来了。

好在高句丽经历两次征伐后,也呈现出疲态困惫,加之百济王义慈突然强硬,与新罗同时上表朝廷,表示愿意臣服杨广;高句丽王高元在乙德文支和渊太祛的建议下,派遣使者请降。

与此同时,杨广似乎也厌烦了战事,眼见大军将胜之际,却同意了高句丽的投降。

八月,杨广下令班师还朝,第三次东征算是到此结束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业十年的年底,按照惯例,每年年底要举行大朝会,四夷君主要来臣服。

杨广在朝会前,征高元入朝。

面对这个征召,高元惶惶不安,思前想后之下,还是再次无视了杨广的邀请。

杨广原本是想借高元来展示一下威风,可高元再一次爽约了,这不是明摆着打自己脸吗?

杨广没等到高元,心情难掩悲愤,大醉而歌曰,“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空有雄心,再也没有借助长风翱翔的力气了。

郁闷之余,杨广只得把怒气发泄在斛斯政身上。

斛斯政被绑在柱子上,杨广让百官们轮流射箭千刀万剐,让百官来品尝他的肉。可是有些官员为了表现忠诚,居然吃饱了,剩下骨头再锉骨扬灰。

可是,这对于整个局势有什么影响?

杨广闻之大怒,意欲再次征伐。

可连小孩子都能看出,隋室已无力再次征伐,于是百官连番劝谏,最终令杨广平息了这个念头。

好在高丽的情况也并没什么好的,高元在杨广郁郁寡欢的时候,也在惶惶不安中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继承他的王位。然则这个时候,高句丽两大权臣渊太祚和乙支文德发生了冲突,致使高丽出现分裂的态势。

国际上的形势趋于平静,国内的反贼却死灰复燃;到了大业十年和十一年,造反风潮再次风起云涌,而且气势更加浩大。

杜伏威在江淮起兵,屡败官兵,拥兵十余万;瓦岗寨翟让和李密拥兵二十余万;清河郡窦建德收集高士达和张金称叛军,再起举兵,兵力二十余万,攻城掠寨,声势浩大。

还有河北魏刀儿拥兵十余万,卢明月在豆子岗再次东山再起,渡过黄河进占齐军祝阿县,和齐郡左孝友的十万大军呼应。

此外还有各地造反者上百支,逐渐由农民造反转变为各地豪族造反;他们不再局限于乡村,而是攻打郡县,据城为王,开始严重威胁到了大隋王朝的根基。

此时的杨广已被此起彼伏的造反弄得焦头烂额,以前的造反只在乡村,但现在的造反大多是地方豪门;他们攻城掠郡,杀死官吏,击败隋军。

各地噩耗接二连三传来,去年杨广发了狠,将江南平乱不力的吐万绪和鱼俱罗双双免职问罪;鱼俱罗身受箭伤,病死在回京路上,吐万绪则死在大理寺狱中。

不仅是地方造反,杨广同时还关注上层人物的异心,去年杨义臣因为声望太高,拥兵十余万,被御史弹劾他擅自任命属官,因而被杨广猜忌,罢黜兵权后不久病逝。

同年,延安人刘迦论勾结稽胡,自称皇王,起兵造反。

杨广命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发兵击之,于上郡大败叛军,斩刘迦论及其兵将万余。

然则,反叛虽然平息,刘迦论所带来的危害,却更为严重。

突厥可汗咄吉那鹰隼般的目光,已开始凝视中原,露出了狰狞的面容。。。。。。

413谣言四起

结束了对高丽的三次征战外,杨广开始对中原各处的乱党进行弹压;那想到不要命的贼寇却是越压越多。

到得大业十一年春时,竟连张须陀镇守的齐郡城也被攻破了。

好在高元含恨而终的消息及时传到了东都,这才使得杨广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百无聊赖之际,杨广这才想起苏游来;当初他派苏游出使南中,原本抱着的心思就是不愿看着他在自己面前耗尽寿元。

也就是说,苏游离开的那一天,杨广便早已当他是个死人了,所以身边的朝臣每每提起来,杨广总是不喜;久而久之,杨广身边就再没有人提起苏游之名了,也因此他再没有听过苏游之名。

杨广这几年来也的确是挺忙的,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多想苏游,但遇到难题的时候,苏游的脸还是时不时地从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苏游此刻是否还活在世上呢?

实际上,杨广的担心是多余的,当苏游在南中建立起新的临沧城之后,进入南中的各方商人多半便在临沧定居了。

南中的消息很少能够传到中原来,但中原的混乱,总算是辗转传到了南中。

得知中原混乱的时候,苏游手下的张龙赵虎等人早就坐不住了,——毕竟,这是建功立业的机遇啊!

但苏游总以时机不够成熟为由,一直还在静观其变,按照苏游最初的想法,在离开南中之前总是要干上一票的,比如说先把南中统一起来,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集结南中的兵力跨越金沙江掌控四川盆地什么的。。。。。。

可真要这么干的话,似乎也有些勉强了,毕竟人民才是根本,即便自己考物理打遍了南中,这十几个少数民族的人民就能跟着自己造反吗?

而且,苏游对来时的路耿耿于怀,他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兵死在瘴疠之下。

最重要的是,战争总会带来破坏,他可不想把自己建设了五六年的基业会在自己创造出来的火炮和炸弹中。

可到了大业十一年的春天时,爨国昭终于确认下来苏游已成为了大隋的弃子,又眼红于临沧城的繁华,所以不经过爨国明的点头便对苏游提出了收回临沧城的无耻要求。

苏游当年说过会借用这块土地十年,到如今不过堪堪五年罢了;也因此,苏游打算给爨国昭一点颜色看看。

无独有偶,已经发展了五年的段氏,因为不断用粮食从临沧城购回了锋利的军械,终于艰难地装备齐了一支三万人的军队。

而他们也露出了锋利的獠牙,举起屠刀面对的却是西南方的濮部。

此时,已经是大业十一年的五月了。

这个时候,杨广再次北巡,并且打算再次踏上突厥的土地。

杨广正要出巡时,却从《东都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得知了东都现在传出了谣言,“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

杨广拿着报纸琢磨了半天,到底也并没得出什么头绪,杨广原本不想放在心上的,哪知这谣言竟是愈传愈烈,就算是朝堂之上也有大臣对此窃窃私语了。

遍训了苏威裴蕴等人后,他们虽然是心中有数,又怎敢告知杨广?

最后还是不怕死的章仇翼忍不住,终于开口道,“陛下,贫道略知一二。”

杨广也不催促他,只用微笑示意他有话直说。

“陛下,据贫道所知,这首儿歌可不是一般的儿歌,乃是妖谶。”章仇翼一开口,就把这事定了性。

虽国家公务猿有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的优良品质,但他不说这些话,又靠什么吃饭?

杨广听他说得信誓旦旦,不由得更加疑惑起来,“妖谶?什么妖谶?”

“陛下,您可听说三国年间,坊间有小儿传唱儿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此谶暗示董卓必死,结果董卓被吕布刺死。贫道对图谶颇有研究,依贫道之见,此妖谶乃是暗示‘杨氏灭,李氏兴’之意。”章仇翼遂引经据典,娓娓分析起来。

“杨氏灭,李氏兴?”杨广大惊,他就算是再笨,也大抵猜到这谣言与自己有关了。

实际上,杨广自从三征高丽回来之后,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飞扬跋扈;他甚至有些自卑,害怕百官和黎民在背后偷偷议论自己的功过。

当然,报纸上也依然有走狗文人会为杨广摇旗呐喊“三分过七分功”什么的,杨广显然不会承认这说的是自己。

章仇翼言简意赅地说道。“意思就是说‘李氏当为天子’。”

杨广听了此言,当即勃然大怒起来,虽是掌击龙案,却说不出一个责备的事来。

章仇翼那种风浪没有见过?他今日决意要点醒杨广,怕早就冒了杀头的危险,

“陛下息怒,陛下容禀!这后两句‘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是说李氏当兴,杨氏当灭。前两句‘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是说陛下将在水上遇险,此一句应在名字与水有关的人身上。”

“季无头是李,应在李氏之人,逆水流是指为水所克,应在名字与水有关的人。”杨广听他说得信誓旦旦,倒不由信了几分。

此时宇文述正好宇文述正好有事求见,杨广便把章仇翼刚才对自己的说的话向他学了一遍。

宇文述当即火上浇油道,“启奏陛下,章仇翼之言有据可寻。臣与李浑素来交好,可是近来听说他性情大变,兴趣也与先前大不相同。愿陛下察之!”

杨广对宇文述的热心当即点了点头,“许国公所说正合朕意,调查此事的重任就落于你的肩头上了。”

上柱国李浑与宇文述一样,都是位高权重。

李浑出自陇西李氏,父亲正是前朝李氏三杰中的李穆,但他却娶了宇文述的妹妹为夫人;这其实或许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李浑在文帝时期原本也是寂寂无名的一个小角色,但他却眼光独到,在杨广与兄长争储的过程中,他与妻兄宇文述坚定不移地站到了杨广的身边。

杨广登基后,宇文述和李浑都成了杨广的心腹爱将。

即便如此,李浑也不可能顺利地承继父亲的爵位,因为他在家中并非长子,——在继承权的问题上,他甚至比杨广还倒霉,因为李浑的前面还有九个兄长,如果按照儒家那一套长幼有序的规则,他就算等到死也不可能轮得到他继承爵位。

怎么办呢?

李浑在杨广身边显然不是白混的,他斩钉截铁地向杨广学习了“披荆斩棘”的狠心,宇文述则理所当然成了他的帮凶,当然这个帮凶也不是白当的,李浑为此许下重诺。

事成之后,李浑竟食言而肥,不但把他与宇文述的密谋推得一干二净,反倒给了宇文述的妹妹一张修书,宇文述为此气得肝胆欲裂,两家就此结仇。

宇文述发誓“此仇死且不忘”,但李阀现在的势力并非宇文述的力量所能撼动的,李家手中又握着丹书铁劵,这免死金牌的无敌效果只有犯了造反罪才能失去效用,宇文述掂量着两人的实力,只好把被打落的牙齿默默地吞到了肚子里;不过,尽管两家在明面上还能虚与委蛇地保持忍让,暗地里却是争斗不休。

如今宇文述听到章仇翼劝说皇上诛灭天下李姓之人,于是赶紧奏上一本,给妹夫李浑穿了双小鞋。

宇文述得了圣旨,于是暗中指使虎贲郎将裴仁基,诬告李浑造反;杨广听了不由大怒,立即派给宇文述一千宿卫兵,查封李穆所有子孙的府第。

并派尚书左丞元文都和御史大夫裴蕴,一起查办此案。他们两人调查审问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李浑造反的证据,更没有得到供状;无奈之下,只好据实上报。

杨广此时已经对谶语深信不疑,认为李浑就是那个夺他天下的人,无论如何也要把他办了,不接受这种结果。于是改派宇文述尽力网罗李浑造反的罪状。

李浑有个侄子,叫李敏。李敏小名洪儿,正好对上谶语。宇文述想到这一层,立即从监狱中找来李敏的妻子。

李敏的妻子叫宇文娥英,是北周宣帝和乐平公主的女儿。——乐平公主是文帝的长女,杨广的姐姐。

宇文述找到宇文娥英,威逼利诱道,“夫人想必也听说了到处流传的谶言。您身为陛下的外甥女,何愁找不到贤德的夫婿!李敏李浑二人的名字正应了妖谶,他们二人很有可能就是将来夺了陛下江山的人。朝廷现在想要杀他们,任谁也救不了,夫人自当求全自保。”

宇文娥英虽说是皇亲,毕竟只是一个妇人,听罢此言,吓得浑身栗抖。

这是谋反的大罪,谁不害怕?后来一听,可以保命,于是动了心。

宇文娥英为了保命,就把良心往胳肢窝里一夹,把心一横对宇文述说道,“我不知道怎么说,请尊长教我。”

“好,我说你写。”宇文述也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当即口述道,“你就写,去年陛下东征高句丽之时,李浑曾经谋划,趁陛下东渡辽河之时,进行谋反,但只因陛下未渡辽河便班师回朝,所以也就没有得逞。李浑曾对李敏说道:‘你正应图谶,当为天子’。。。。。”

宇文述在一旁口述,由宇文娥英写,并在上面列了三十二个同谋之人的姓名。

宇文娥英听着话语,心惊肉跳,颤颤微微,歪歪斜斜地,费了老半天的工夫,终于大功告成。

宇文述拿着口供,心花怒放,高高兴兴地来见杨广。

414李密来投

大业十一年的六月,东都多了几分血腥之气。

就在杨广北巡的几天前,郕国公、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和将作监令、光禄大夫李敏因涉嫌参与造反而被诛杀,两人宗族被诛杀者三十二人,其余族人皆被流放。

一时间天下震动,尽管杨广杀他们的理由是参与谋反,但东都的市民还是不由自主想到了那首谶语,“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

就在这时,苏游在临沧城中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李密。

李密现在还是大隋朝的通缉犯,但他见到苏游迎到门口的时候,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李密此来,是投靠横波来的,还望先生能够收留。”

“为什么?”苏游对于李密的光棍也感觉有些意思,此时当然也不会蠢到说起李密还是通缉犯身份的事来。

“我在蜀中见到了袁道长,他很看好你,我便将信将疑地来到了南中,而当我看到临沧城的建设时,已经对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李密当即信誓旦旦起来,他的脸上有对苏游的崇拜,又有对命运的不敢。

“玄邃,你真是。。。。。。快些进来吧。”苏游有些受宠若惊,看着眼前仪表非凡却满脸憔悴的李密,他不由得想起许多往事来。

苏游和李密的第一次见面,还是在仁寿四年的初夏。

那时候苏游刚刚来到这个时代,苏游第一次在潼关内的官道边看着李密房玄龄杜如晦几个鲜衣怒马,而后与李渊相会。

当时的苏游,是以粉丝见偶像的姿态看待李密的,他原本想上前与之结交,却又对自己的身份低微而感觉自卑。

苏游第二次与李密相见,便是在大业元年的春天,那时候他马上就要离开长安,他本想着去与杨般若告别,却见到李密也在杨般若的观前徘徊。

那时候的苏游,依然有些自卑,看到李密之后只有默默而退的举动。

可现在,李密竟然来到了南中,来到了临沧,并且声明了是要投靠苏游来的。

李密自从随杨玄感兵败以后,就没有过过几天安稳日子,多次亡命天涯。先是与杨玄感从叔杨询相随,藏匿于关内冯翊杨询妻子的老家;没想到被邻人告发,后被官兵捕获,押送隋炀帝所在的高阳问罪。

幸好李密手下有个特别有钱的,重金贿赂了使者才得以侥幸脱逃。之后李密等人抵达平原投当时势大的义军首领郝孝德。但是郝孝德根本不鸟他们,甚至连饭都不给一口。

穷途末路之下的李密离开平原抵达淮阳,隐居在一个小山村中,改名换姓称刘智远,聚徒教授,当起了教书先生。

一经数月,李密郁郁不得志,便作了一首五言诗。诗曰,“金凤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可惜这首诗不只是写了他穷途末路,更说了想要以汉代秦之意,这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反诗了。恰好有人听着不舒坦,告发他有反意,还好李密逃命逃出技巧来了,一听到风吹草动就带着他的人再一次跑路了。

这次他又带人跑到其妹夫雍丘令丘君明那儿,丘君明不敢收留,便让他藏在当地游侠王秀才家,王秀才还将女儿嫁与李密。

不久,李密又被丘君明的从子丘怀义向官府告发,杨广派梁郡通守汪相知前去抓捕,汪相知派兵包围了王秀才家,李密当时正好外出,因此得以逃脱,而包庇他的丘君明和王秀才却因此事被杀。

然后,李密又流落到了蜀中,正好遇到熟识袁天罡,袁天罡便给他指引到了苏游这儿。

从成都到临邛,从临邛到大理,从大理到临沧,李密几经磨难,历遍千山万水,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苏游。

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