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没有说第二个可能,他记得当年修建“临朔宫”和“汾阳宫”的时候,冠冕堂皇的理由便是“天子守国门”。

若他就此退往涿郡,咄吉的大军就会长驱直入,那得多少生灵涂炭?

裴元庆自然了解杨广的骄傲,一时也不知如何解劝才好,他转头望了一眼身旁的宇文成都,后者也只是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

杨广正在踌躇之际,却从外面传来了嘹亮的号角声,号角声起伏,回荡在天际,俨如千万支号角一起吹响。

杨广勃然变色,宇文述匆匆而入,急报道,“陛下,突厥大军从四面八方围来,足有三四十万,已将雁门城团团围住。”

看着杨广脸上还有些犹豫,宇文述当即请命道,“陛下莫急,俗话说‘十则围之’,咱们有十万大军,且突厥人并不擅攻城。老臣建议,立刻坚壁清野,与突厥一战!”

宇文述的说法,说了等于没说,想要坚壁可以,清野就显得太晚了。

宇文述当即调集三万大军上城防御,同时下令沿城墙一带的民房全部拆除,所得砖木石块用于守城防御。

一座座房屋被推到,大梁被锯成数段,充作滚木;砌地基的大石也被士兵撬起,搬上城头用作礌石。

被拆毁房屋的主人,只是默默地收拾属于自己的微薄财货。

雁门关城门上聚集着数十上百人,正神色焦急,向山下眺望。

四十万突厥大军已经全部进入雁门郡,一座座营帐拔地而起,延绵数十里,将雁门城团团围住。

无数赤身大汉,骑乘良驹,背负弯弓,密密麻麻。

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冲入城下之后,便纷纷弯弓搭箭,似乎想用壶中的箭矢填满雁门城一般。

雁门城突然下起了箭雨,城内的人自是四散奔逃,纷纷躲入房屋之中。

杨广刚从临时行宫中出来,迎面便见一个被几个护卫掩护着,哇哇大哭的七八岁孩童,正是杨广的第三子杨杲。

杨广当即弯腰,把杨杲抱入怀中,却满脸坚毅地望向天空道,“我儿,朕继位前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像你这么大时已经指挥百万大军了。你身为朕的儿子,怎能被几只弓箭吓得如丧家之犬一般?”

说着话,杨广便觉脸上一痛,却是一支被裴元庆拨打后的箭矢擦到了他的脸。

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伤了杨广,裴元庆顿时有些扭捏起来,“陛下。。。。。。。”

“什么都不用说了,护卫我到城头上去。”杨广摇了摇头,当即把杨杲交到了一个护卫手上,斩钉截铁地对身边的护卫说道。

城内已是箭如雨飞,何况城头?来护儿当即开口劝谏道,“城头太过危险,陛下当以龙体为重!”

杨广不理来护儿的规劝,反变本加利道,“打出朕的仪仗,这是命令。”

裴元庆和宇文成都等人自是听得出杨广话中的决绝,当即号令下去;护卫们人手一个大盾,很快把杨广护卫在盾墙之后。

有了杨广亲自掠阵,城头上的守卒也都人人奋勇起来,毫不畏惧地向城下挽弓反击。

雁门的守军,原本居高临下,此时人人拼命,瞬间便在气势上压倒了城外的突厥大军。

突厥兵见势不妙,也就不再硬攻,而是圈马回转,退到了弓箭射程之外。

转瞬之间,城下已兵甲铿锵,嘈杂纷乱。

杨广意识到城头上再无地方的箭矢落下,当即微微松了口气,命令宇文成都等人撤去盾牌。

盾牌才刚撤去,杨广又听到城外号角声再起,突厥兵瞬时安静了下来,随后如波浪般分向两边,让出一条十余丈宽的大道来。

三五杆绣着鹰冠的大旗迎风飘展,正是突厥始毕可汗的仪仗。

“始毕可汗狼子野心,想不到竟会亲自前来。”来护儿脸色微变,饶是他身经百战,可见到城外满山遍野的敌兵时,也是心惊不已。

杨广冷哼了一声,始毕可汗却是纵马前行,马鞭遥指雁门关城头,高声呼喝道,“杨广可在?”

始毕可汗指名道姓对杨广大呼小叫,众将皆是愤然,却也只能望向杨广。

杨广正要出声呵斥始毕可汗时,宇文述已是排众而出,怒发冲冠道,“咄吉小儿,我皇陛下的名讳也是你能叫的吗?陛下一直对你父子恩德有加,你此次出兵南下,是为哪般?识相的话,就此转头回你的突厥去,如若不然,哼!”

宇文述直呼始毕可汗之名,也是为了表示轻蔑,才针锋相对而已;他当然也知道战场上出言恐吓,或是说什么道德礼仪,基本都是废话,所以后面也就说不下去了。

始毕可汗对宇文述跳梁小丑一般的规劝并不放在眼里,他身畔的一个将官却高声嘲笑道,“宇文述,你收了我们的重礼,说好了里应外合开关献城的,这会怎么跑出来卖弄大义了?快快找个安全的地方呆着去吧,免得我们的弓箭无眼!”

听了城下那将士的呼喝,杨广冷眼望向宇文述,若有所思起来。

宇文述却被气得直吹胡子瞪眼,此时也顾不得杨广的疑惑,当即伸手从身畔士卒手中抢过一张大弓,一箭向始毕可汗射去。

始毕可汗原本就站在弓箭射程之外,尽管宇文述臂力强雄,但箭矢射到始毕可汗身前时,便已飘飘欲坠了。

始毕可汗只用马鞭一卷,便破了宇文述的箭。

始毕可汗动作潇洒,顿时引来己方士卒的惊天叫好声,而他也趁机抓起了一把长弓,一箭向杨广面门射来。

始毕可汗年轻力壮,但从城下射杨广,实在是太高太远了;加之杨广身边有宇文成都和裴元庆这样的猛将护卫,杨广又怎会把他的这一箭放在眼里?

杨广虽然不怕始毕可汗的这一箭,却还是对目前的形势表现出了该有的担忧,“朕自登基以来对突厥始终宽容博大,如今这咄吉小儿狼子野心,欺我太甚!难道我堂堂天朝大国,竟无一人能撄其锋?”

杨广此言,可谓诛心,众人当即面面相觑起来,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忠心才好。

裴元庆是暴怒的脾性,当即向杨广请命道,“陛下,末将愿领三千骁果军取咄吉世人头!”

杨广看着裴元庆,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此时地方气势嚣张,开门出去迎敌不是以卵击石吗?

“末将来试试。”宇文成都也站了出来,他说着话已是取下了自己的画弓,又接过了愤恨不已的宇文述手上的弓,随即两把弓并到了一起。

“这是。。。。。。”杨广以下,众人皆是有些不解地看着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握紧了两把弓,又在这两把弓上各搭了一支箭后,便对城下的始毕可汗大喝一声,“咄吉受死!”

话音才落,弦已离弦。

430颜面丧尽

宇文成都的双箭齐发,如流星赶月一般向咄吉的面门射去,城头上顿时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始毕可汗看到城头上的宇文成都如天神般挺身而出,声若轰雷般扰乱自己的情绪后便射出了箭,此时却再不敢用手上的长弓或马鞭去拨打来箭了。

始毕可汗刚举起盾牌,便听“当”的一声暴响,震得他手臂发麻。

同一时刻,宇文成都的另一支箭擦过了盾牌的上沿,当时就把始毕可汗顶在帽子上的孔雀尾巴割成了两段。

“始毕可汗已死,尔等还不速退!”宇文成都一声呼喊,又是两箭射出。

这一次宇文成都的两箭都射在了始毕可汗的盾牌上,却也因此把他迫得连连后退;突厥大军看着始毕可汗的仪仗向后移动,当即也是缓缓后退。

裴元庆见城外的大军有后退的趋势,当即急声道,“陛下,臣请兵出战。”

宇文述却是急声道,“不可。”

杨广看着宇文成都为自己出头,当即大喜起来,直接就忽略了裴元庆的请战要求。

始毕可汗退了一箭之地后,又重新组织起了下一轮攻击。

突厥大军缓缓迫近了城头上的弓箭射程,又重新下起了新一轮的箭雨。

这一次,突厥大军还唱起了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突厥士卒唱的虽是汉语,终归是鹦鹉学舌,咬字不清。

听了三五句,杨广才反映过来,当即勃然变色,怒喝道,“贼人敢尔!”

突厥士卒所唱,正是杨广于大业五年时册封咄吉为新可汗时所做。

那时的大隋,国家富足,百夷来朝;杨广文治武功,风光无限,他所做的诗,更是风骨凝然,志趣博大。

可自己当年所做的诗篇,再结合入境身边的箭矢横杂,周围诸臣的面如土色;岂不就像自己才登高一呼,马上就被人扯下来打脸的节奏?

不过,看着突厥兵不善攻城,杨广的心中也慢慢安定了下来。

等到突厥兵辛苦的爬到半途,才让众兵士放箭,长矛戳出;半空中惨叫连连,无数突厥兵落了下去,伤亡惨重。

守城的士卒倚仗高墙城垛,几乎没什么伤亡,杨广见此,便在宇文成都等人的护卫下缓缓走下了城头。

始毕可汗见讨不着什么好处,却也只能早早的收兵,却在雁门城周边扎下无数营寨,显然是打定了瓮中捉鳖的主意。

杨广回到临时行宫,再议退兵之事。

宇文述建议道,“我军虽倚雁门关险隘,但贼军精于骑射,况城内粮草亦不足我军二十日可食,与其等诸王前来勤王,不若由天宝将军宇文成都率数千轻骑为陛下开道突围。”

苏威连连摇头,坚持道,“守城是我们所擅长的,敌人擅长的则是奔袭;如果我们突袭的话,万一始毕可汗全力包抄,那陛下岂不是更加危险?”

“末将也以为纳言所言甚是,咱们现在应当想办法固守城池,坚持到援军才是至理。”樊子盖对苏威的观点表示了支持。

内史侍郎萧瑀也点头赞同了苏威的提议,又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咱们一边在雁门城等待救援,一边派人去求义成公主帮忙,让她也想想办法。”

萧瑀的想法,来源于刘邦故事,当年刘邦遭遇白登之围时,便用了陈平之计向冒顿单于的妻子行贿,这才得以脱险。

萧瑀的提议有章可循,自然引来了众人的一阵附和。

事实上,萧瑀的这个意见非常到位,但眼前有一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固守城池;假如城中的士兵士气低下,可能等不到朝廷救兵到来,城池早就被突厥军给攻破了。

虞世基看着厅中一时鸦雀无声,当即面无表情地说道,“不如陛下亲自去抚慰士卒。”

虞世基向来就喜乐不露于形,悲怒不显于颜,杨广一时也看不出他的真正想法,只是追问道,“怎么个抚慰法?”

“第一,告诉士兵,如果大家能平安返回东都,朝廷将不考虑出兵征战高丽;第二,凡是守城有功者,返朝后将可得到重封重赏。”虞世基当即把早就考虑过的两个问题的答案说了出来。

杨广听了,脸色便是一沉,临时行宫内更落针可闻。

杨广此次北巡,其实骨子里有两个想法,最重要的当然是面子问题,——如今大隋周边的大国中,最显眼的除了高丽便是突厥,在三征高丽中吃了亏的他,此时去突厥无非是早点面子回来。

杨广觉得,如果突厥能在自己面前服服帖帖地,即便自己在高丽面前没讨着什么好处,至少在其他国家面前还能保持一点尊严。

其次,杨广也是希望能够说服咄吉一起讨伐高丽的。

之前杨广但凡要征服哪个小国时,突厥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要做先锋的,杨广也常常给他们面子,比如说契丹之战;第一次征伐高丽时,杨广觉得应该易如反掌,所以并没想过让突厥帮忙,事实上那时候咄吉没有主动请战就已说明很多问题了。。。。。。。

后来的两次,杨广认为堂堂大隋竟然接连拿不下高丽,面子实在挂不住,所以依然没有要求突厥出兵帮忙。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首先隋朝国内局势紧张,再者,突厥的态度也远远不如原先恭敬隋朝。

因此,杨广必须拉突厥一起出兵,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自己的担负,而且还能保证突厥与大隋站在一条线上。

可现在,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杨广现在再听到“征高丽”,脸上都觉得臊得慌,不过,他的骨子里还是希望高丽有一天会对自己心服口服。。。。。。。

杨广沉吟许久,才点了点头道,“虞爱卿说得没错,而且还得把重封重赏这个问题说具体些,效果才会更明显。”

群臣皆是喜形于色,精神大振,杨广却有些不情愿的扭过了头去。

虞世基听着杨广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当即趁热打铁道,“向天下郡县征召勤王,可能时间上来不及,臣还是建议不能放弃这个希望。”

杨广点了点头,问了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募天下之兵勤王,不知谁可突围送信?沟通义成公主,又该让谁前往?”

众人面面相觑,从四十万大军的包围中突围,谈何容易!

裴元庆见无人请命,当即站了出来,“末将向陛下推荐一人,或可到得突厥王庭。”

杨广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裴元庆缓缓说道,“便是马邑郡丞李靖。”

杨广听得李靖之名,立时想起了当年的那只国家马球队,又不由想起苏游来。

杨广的心中,亦不由得暗呼起来,“苏游啊苏游,要是你在朕的身边,朕或许不会落到这般境地罢?”

在苏游的刻意封锁下,杨广只知道苏游在南中占领了一小块领地,此刻正在艰难的生存着,饶是如此,他还是决定给苏游发一封让他勤王的命令。。。。。。。

雁门城外,突厥兵马跃人叫,他们除了围困雁门城,更多却是轮番出去掳掠抢夺,雁门郡早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始毕可汗明知杨广便在雁门城中,明知擒下了杨广便可扬名天下,万国来朝。

可雁门城就如一座金山,他却无从下嘴,他空有四十万大军,对眼前这小小的雁门城却全无办法。

苏威所料不差,始毕可汗自己也知道,突厥人善于千里奔袭,攻城却永远是短板。

始毕可汗虽然是突厥的王,,但突厥的大军组成,也与南中的东爨军、西爨军相似,都是由各部临时组合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暂时接受他的领导。

突厥大军的目标是什么呢?显然不是什么杨广,而是为了求财。

始毕可汗现在一意围攻杨广,显然是不务正业,不是人心所向。

若是围攻杨广的时间不耽误打劫,估计跟着他来到中原的各部族首领不会说什么,可真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人很快就会失去动力了。

突厥的大军,也与南中的濮部一样,擅长的是顺风仗。

可如今的形势,对杨广来说是个窘境,对始毕可汗来说,也未尝不是如此。

始毕可汗望着眼前那高大巍峨不可逾越的雁门城,不由得常常叹了口气,又紧紧握住了拳头。

启民可汗一生引以为荣的就是倚仗大隋的兵力,将都兰和达头可汗赶走,带着草原人过了几年太平的日子。

可在始毕的眼中,这是最大的耻辱,他自幼便以击败杨广为目的。

望见中原人飞扬跋扈的神色,见到父亲卑微低贱的表情,咄吉的胸口就有如扎了一根针似的;他这次蓄谋已久,就是为了擒得这个一生之敌,想要看看杨广在他的马鞭之下,是否还是那么的倨傲不羁!

始毕可汗相信,杨广永远都会记住这一天。

事实上,不仅仅是杨广,所有大隋人都会记住大业十一年八月十三这一天。

这一天,大隋的九五至尊杨广被突厥率领四十万大军困在雁门,如同无头的苍蝇一般。

几天之后,雁门郡四十一城便被突厥人攻下了三十九座,除了雁门城之外,还有杨广之子杨瑓镇守的崞县也暂时还属于大隋的领土。

根据义成公主处传来的情报,此次始毕可汗南下,很可能是与杨瑓内外勾结。

杨广早在回转雁门的那一刻,便已不再当杨瑓是自己的儿子了;不但如此,他还暗暗发誓要食其肉,焚其骨!

431失信天下

“始毕可汗实在是太可恨了,你们应当努力拒贼,若是能够坚守住雁门城,不要怕没有富贵!若是原本有官职的,依次进阶;若是没有官职的,直接升为六品,再赐布一百段!”

杨广急着脱身,开完会后便按照虞世基的提议给雁门城的士卒和百姓画起了超级大饼。

将士们听了杨广振奋人心的承诺,当即高呼万岁;就是那些寻常的老百姓,也都想趁机邀功,纷纷摩拳擦掌起来。

一时间,将士和百姓们守城的热情空前高涨,倒像是他们不是被困者,而是打了胜仗一般。

苏威虞世基等人听了杨广如此不负责任的誓言,都暗暗摇了摇头,却也不敢指责什么。

若是杨广战后能够兑现这些誓言,如今雁门城的十一万守军和部分百姓全变成六品官的话,这一年下来得付出多少俸禄?

这一仗若是胜利,怕是比失败还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杨广画完了大饼,引来许多勇夫,始毕可汗的部族却是各怀心思,虚与委蛇。

此消彼长之下,攻城方和守城方慢慢陷入了胶着对峙,时间一晃之间便过去了七八天。

这段时间里,久攻不下的始毕可汗终日睡不着觉,守城的杨广又何尝不是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