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曜权臣-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此,韶宁和躬身道:“微臣有一言,不知……”

成帝颔首:“你说。”

“微臣觉得,李大人死得有些蹊跷。”

成帝微微挑眉:“你知道内幕?”

“微臣不知。”韶宁和在度过了最初的紧张之后,渐渐恢复了平静,侃侃道,“微臣也是今日才得知这一噩耗,原本微臣以为,李大人必定是被宋党余孽迁怒暗害了,但在入宫面圣的路上,微臣反复思索这个问题,越想越觉得,如果真是如此,李大人死的时间……就太有问题了。”

成帝神色专注地看着他:“继续讲。”

“宋党余孽如果想借此事与朝廷抗衡,应该在宋翊叛军被剿灭之前就对李大人下手了,而不是等到朝廷军大获全胜之后。”他顿了顿,道,“所以微臣认为,如果李大人死亡的时间没有错,那么也许是我们把事态估量得过于严重了,也许李大人之死,与宋党余孽没有太大的关系。”

第一百零二章

成帝听到此处,眯了眯眼:“所以你的意思是……朝廷无需劳师动众地追查此事?”

韶宁和摇头道:“查还是要查的,李大人不能枉死,总得还他一个清白。但微臣认为,追查李大人的案子,应与朝廷肃清西北大军宋党余孽之事区分开,表明朝廷的公正态度,而不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李大人定是被宋党余孽所害,以免造成军心动荡。”

成帝颔首道:“那么李往昔的案子暂且不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你认为,你上次提出的‘攻心’之计,现在实施还来得及么?”

韶宁和想了想,道:“不论李往昔的案子是否跟宋党余孽扯上关系,‘攻心’之计还是必要的,但微臣建议再加一条,将宋翊亲族宋简之调往西北大军。”

“宋简之?”成帝向前倾了倾身,疑惑地看着他,“朕听说,上次有人推举宋简之的时候,是你提出了反对意见,转而举荐了上官远途。如今为何又举荐宋简之,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皇上,这并非自相矛盾,而是局势有所变化的缘故。”韶宁和道,“之前朝廷虽然赦免了那些中途投降的叛军将领,但在那些人的心中,必定还是惴惴难安的,他们一方面受到宋党余孽施加的压力,一方面又担心朝廷出尔反尔、事后追究,所以一直摇摆不定。

“如果朝廷将宋简之派往西北驻军,不但能安抚那些惶惶不安的将领们,还能利用宋简之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对宋党余孽起到压制的作用。”

成帝皱眉沉思了片刻,道:“你如何肯定,宋简之会甘心效忠于朝廷,不会趁机反叛?”

“一则,朝廷没有因为宋翊反叛之罪而诛灭宋氏九族,这对包括宋简之在内的所有宋家将领来说,已是天大的恩惠,宋简之若是个明事理的人,应当知恩图报;二则,宋简之毕竟还年轻,在军中人脉有限,不如宋翊那般根系深厚,连宋翊都失败了,宋简之又怎会不自量力地步其后尘呢?”

成帝听罢,颔首笑道:“韶爱卿说得有理,那朕就采纳你的建议,封宋简之为……护军都尉,与上官远途平起平坐,如此可好?”

“皇上所虑周详,”韶宁和恭维道,“如此一来,既给了宋简之足够的军权,又能让宋简之与上官远途之间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一举两得。”

成帝看了看韶宁和,又道:“至于李往昔的案子,朕就命你来查吧。”

韶宁和一怔:“微臣?”

“朕任命你为监军御史,前往西北驻地,一方面是接替李往昔的位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你能查清李往昔命案的罪魁祸首。”成帝顿了顿,又道,“当然,朕不会让你孤军奋战的,届时,廷尉丞与廷尉正会与你一同前往,直到查明真相为止。”

韶宁和一怔,这廷尉丞与廷尉正,不就是杜思危与周长风这两个廷尉府的大红人么?

成帝也不等韶宁和做出任何反应,便转头问御史大夫姚文川:“姚大人,你看,朕如此安排可好?”

姚文川一边咳嗽一边奉承:“皇上圣明。”

从御书房里出来时,韶宁和依然有些晕晕乎乎的。

他原本以为,自己在谏议大夫的位置上还要坐很久才能接触实政事务,没想到第一次面圣,就被封了个监军御史,以至于他到现在还有些不真实感。

监军御史,等级不高,也就是个从五品官,若是放在京城,或许还不如谏议大夫来得清闲悠哉;但到了军中,却是以文御武的一块肥缺,一旦建了功勋,升迁指日可待。也难怪当初李往昔宁愿弃了光禄丞的高位,也要自荐去任这监军御史。

只不过,如今李往昔突然离世,韶宁和替了他的位子,还要协助朝廷追查他的死因,心境就十分复杂了。

但比起韶宁和的五味陈杂,此时的蔡衡宇则是完完全全黑了脸,满腹抑郁一声不吭地在前边走。

蔡衡宇身为四大夫之首,人是他带过去的,皇上从头至尾只对着韶宁和问话,把他撂在一边当透明人,任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韶宁和意识到这一点,立即按下自己的情绪,低眉顺眼地跟在蔡衡宇身后,不敢对他表现出一丝不敬。

蔡衡宇到底是官场中的老人了,即便心里再不舒服,这场面还是要圆回来的。他径自走了片刻,待情绪渐渐平复下去之后,才慢下脚步,转身对韶宁和微笑作揖:“看来,老夫该恭喜韶大人了。”

“不敢不敢,”韶宁和忙还礼,谦逊地道,“还得多谢蔡大人在皇上面前替下官美言。”

韶宁和这话说得不假,当初蔡衡宇大可将韶宁和的名字从议事人名单中抹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可见他行事还是光明磊落的。韶宁和先前低估了他这份磊落,心中既感激又惭愧,所以这一声谢,他道得真心实意。

蔡衡宇见他还算知晓人情世故,这句话听在耳中颇为受用,面色便又和悦了不少,转了话题道:“韶大人,看在同僚一场的份上,有些话,我想还是提醒几句比较好。”

韶宁和一脸肃穆地道:“蔡大人请讲。”

“之前在御书房见到的那位姚大人,虽说身体不好,很少上朝参与政事,但他手下十几位御史的政绩,却是丝毫不带含糊的,可见这位大人的手段,也非寻常人能比。”他压低声音说了这没头没脑的一句,便不再往下说了,剩下的便是要韶宁和自己去悟。

韶宁和若有所思地看了蔡衡宇一眼,垂首道:“下官多谢蔡大人提点。”

蔡衡宇还要说什么,忽听身后传来熟悉的咳嗽声。

两人回过身去,望见姚文川在几十步开外的地方,慢吞吞地走着。两人立即远远躬身作揖:“下官见过姚大人。”

“咳咳……咳咳……”姚文川又是一阵咳嗽,摆了摆手,“二位不必多礼。”

他顿了顿,看向韶宁和道:“韶大人,老朽身子不大硬朗,此去宫门路途略远,可否陪着老朽走几步?”

蔡衡宇知道姚文川这是有话要对韶宁和说。如今皇上将韶宁和任命为监军御史,圣旨一下,他便不再是光禄勋的人,直接归姚文川管了。姚文川主动找下属谈话、增进了解,这无可厚非,当下,蔡衡宇非常识趣地先行告退。

韶宁和恭顺应下,搀扶住姚文川伸出来的那条胳膊,陪着他慢步往前走。

待得蔡衡宇的身影逐渐远去,姚文川才压低了声音,不无赞赏地道:“宁和,这一次,你表现得出人意料。”说话之流畅,仿佛之前的咳嗽病全是幻觉。

韶宁和却似乎毫不意外,低头微微一笑:“大人过奖。”

第一百零三章

“原本我估摸着,你还得在闻守绎门下多呆几年,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皇上竟直接将你调来我这边。不过这样也好,”姚文川说着,轻拍了拍韶宁和的手背,“如此一来,你我配合倒是更方便些了。”

“是。”韶宁和躬了躬身,静候他下文。

只听他接着道:“宁和,有一句话,以前我不曾对你说过,但事到如今,我觉得,还是把话说明白些比较好。”

“大人请说,下官洗耳恭听。”

姚文川却没有立即开口,斟酌了片刻,才道:“宁和,我知道,你心里一直对我有怨。”

韶宁和身子微微一僵,面上却不动声色:“大人言重了,下官岂敢……”

姚文川懒得听他忽悠,抬手制止了他,继续道:“当初你父亲蒙冤入狱,我原是想救的,但那时候的我,不过是个五品小官,若是牵扯进去,非但救不了你父亲,可能连自保都难。所以,我经过反复思量,最终决定袖手旁观。

“但我选择旁观,并不代表我对你父亲的死无动于衷。这仇,我一定会报,所以我处心积虑蛰伏至今。只是没想到席德盛死得早了些,没能轮上我出手,就被闻守绎狗咬狗地咬死了,不过这倒也好,如今欠着你父亲那血债的,只剩下了一个闻守绎,终有一日,我会连本带利地讨回来的。”

韶宁和听了,心中微微一哂。据他所知,当年父亲韶甘柏对姚文川有知遇之恩,两家虽交往不甚频繁,但也偶有走动,甚至还私底下定了娃娃亲的。

但韶甘柏祸事临头之际,姚文川非但没有伸出援手,还避之惟恐不及,连早年定下的亲事也一并告吹。韶宁和十八岁那年,听闻小他两岁的姚家女儿已嫁作他人妇,他便知道,姚文川早已不是那个在他小时候亲切地抱着他,喊他“好女婿”的姚叔叔了。

要说怨,年少时的他,心里的确有过怨憎,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这样的怨憎,反倒渐渐淡了下去。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平心而论,姚文川当初的选择,也算是人之常情。

韶宁和可以理解姚文川,但不表示他会与其冰释前嫌。姚文川在官场上蛰伏多年,究竟是否真如他所说的只是为了报仇,对于韶宁和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他只知道,如今他若要继续往上爬,还得抓好眼前这人搭来的扶手,至于他笼络人心的那番虚伪言辞,就当是官场应对的必要礼仪吧。

如此想着,韶宁和躬了躬身,露出十二分恭敬又感激的表情:“下官在此多谢姚大人。有姚大人这句话,父亲在天之灵,也可慰藉了。”

“你我何需言谢呢,”姚文川面色祥和地拍了拍他的手背,将谈话转回了正题:“待到调令一下,你便可启程去西北了,届时我会让人跟着你一起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韶宁和一怔,问道:“也是……您的人?”

姚文川面有得色地笑了笑:“自从宋翊被灭之后,皇上一直明里暗里地对西北驻军的中高级将领进行更替,这波换血风潮,估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我想趁机塞个自己人进去,也不是什么难事。此事你只需心里有个数,先别多问,日后见了那人,你自会明白。”

韶宁和回到家中,将李往昔的死讯,以及皇上任命之事转述给了伶舟。

伶舟与他最初的反应一样,觉得李往昔死得十分突然。但伶舟的这一份惊讶中,却又夹杂了更深一层的恐惧。

他记得上一世,李往昔一直在光禄丞的位子上呆着,虽无显著政绩,但到底还是活着的,怎么到了这一世,就这样早早夭折在了西北驻军区?可见命运之轮自从脱轨之后,便与上一世渐行渐远,不仅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更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死。

伶舟想到此,突然感到无比惶恐,韶宁和这一去,前途凶险,不知会不会重蹈李往昔的覆辙。

韶宁和见伶舟静静坐着,脸上有无法掩饰的忧虑,于是握住他的手道:“伶舟,我升迁了,你不恭喜我吗?”

伶舟转头看了他一眼:“该恭喜么?为何你自己脸上也丝毫不见喜色?”

韶宁和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走这条路,我不后悔。当初李往昔自荐去西北,我除了敬佩他,还有一丝羡慕,那个时候他能做到,我却不能。如今同样的机会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又怎能凭白错过。伶舟,你放心,我会好好保护自己,待我功成名就回来……”

他话未说完,伶舟一把拽住了他的衣袖:“你什么意思?不打算带我一起去?”

韶宁和苦笑了一下:“伶舟,那里可是西北边境,气候干冷,衣食环境也肯定比不上京城优渥,你身子孱弱,吃不了那份苦的。”

伶舟不悦道:“你又没带我去过,怎知我就吃不了那苦?”他不待韶宁和答话,又道,“难道你忍心将我一个人丢在繁京,任我自生自灭?”

“我会让万木留下来陪你的。”

伶舟撇了撇嘴:“万木到现在还在跟我冷战呢,你以为我稀罕他留下来陪我?”

韶宁和忍不住笑了:“那我给你买几个仆役,在家好生伺候着你?”

“别跟我耍嘴皮子,”伶舟不领情地捏了捏韶宁和的脸颊,“宁和,你听好,要么带着我一起去西北,要么,你就先杀了我,把我埋进地底,然后没心没肺地轻松上路吧。”

韶宁和被他后一句话吓了一跳,一把捂了他的嘴,呵斥道:“说什么傻话!”

伶舟却神色坚定地掰开了他的手:“宁和,这不是傻话,我是认真的,让我跟着你一起去吧,我保证绝对不给你添乱,不拖你后腿。”

韶宁和叹了口气,又仔仔细细打量了伶舟一番,妥协道:“如果你一定要去,我也拦不住你。但你这张脸,还是遮一遮吧,我实在不敢想象,把你这样一个人带去全是男人的军营里,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伶舟心下恍然,原来这才是韶宁和忧虑的根源,当下嘻嘻一笑:“不过是易个容而已,那很简单啊,早说嘛。”

鸣鹤在一旁听了他二人的话,插嘴道:“韶公子,也带上我吧,我可以一路上保护你们的安全。”

韶宁和看了他一眼,心想你便是丞相派来监视我俩的,我敢不带上你么?口中却道:“既如此,那就有劳鸣鹤了。”

万木不甘寂寞地道:“少爷,您带这么多人上路,也不怕一辆马车塞不下?”说着,一双眼睛不住地往伶舟身上飘。

韶宁和心知他还对伶舟之事心里不痛快,面上却一本正经地道:“嗯,这的确是个问题,要不,万木你就留下吧。”

万木一听,脸色就变了:“少爷,您怎能见色忘友!”

韶宁和眉梢一挑:“哦?”

万木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口不择言了,忙解释道:“少爷,您不能只要伶舟不要我,伶舟他会什么,最多就只能给你暖暖床,但是我不一样,我能给你洗衣做饭,一切粗活我都能做,我可比伶舟能干得多!”

韶宁和正因那“暖床”二字满头黑线,却见伶舟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学着万木的语气道:“原来我还能给少爷暖床。少爷,既然万木都认可了我的价值,那就两个都带上吧。”

韶宁和却是心下了然,配合着伶舟的意思,对万木作了一揖:“万木,多谢你体谅。”

“诶?”万木抓了抓后脑勺,莫名受了自家少爷这一拜,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然而韶宁和脸上笑嘻嘻的,伶舟脸上也笑嘻嘻的,就连一旁喜怒不形于色的鸣鹤也忍不住扭过头去默默弯起了嘴角,万木后知后觉地想,他是不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掉坑里去了?

第一百零四章

是夜,鸣鹤得了伶舟的暗示,于亥时之后悄悄翻入伶舟房内,下跪道:“主子,您找我?”

伶舟从床榻上坐起来,道:“闻相除夕夜里召你回去,除了询问我与韶宁和之事,当真没有别的话了?”

鸣鹤怔了一下。

伶舟又道:“鸣鹤,这世上我唯一能够全心信赖的人,便只剩下你了,你可不要欺瞒于我。”

鸣鹤一阵惶恐,忙道:“属下不敢欺瞒主子。”想了想,又道,“不过除夕那夜,丞相大人同时召回了很多潜伏在各处的影卫,似乎有大的调整。但那些指令都是绝密信息,丞相大人没有透露给属下,属下也不好多问。”

“大调整么……”伶舟眯着眼沉吟片刻,喃喃自语道,“这就对了,他定是比朝廷更早一步得知了李往昔的死讯,所以提前调整了部署。”

上一世,朝廷与宋翊叛军的战争拖延了一年之久,那一战让闻守绎深刻认识到,有时候对边境驻军的监视,比对京城官员的控制更重要。所以战争一结束,他便将影卫派往了各地驻军,加强了对军队的监视。

但是这一世,战争时期被缩短到了一个月,虽然没有对朝廷和社稷造成太严重的破坏,但也足以对闻守绎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所以闻守绎可能早在战争结束之前就已经调派了影卫前往西北驻军,也因此,当西北驻军想捂住李往昔死讯拖着不敢上报的时候,闻守绎早已从眼线那里第一时间获悉了这个消息。

以闻守绎的敏锐,想必已经猜到,当朝廷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肯定会有大动作,所以他才赶在除夕夜里,匆匆调整部署,先一步布下了更为严密的监视网络,将大局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这样,才符合闻守绎的行思布局。

鸣鹤跪在一旁,见伶舟低声咕哝了一句之后,便又陷入了沉思,心中有些忐忑,不知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于是低着头静候责罚。

半晌之后,伶舟抽回思绪,对鸣鹤拂了拂袖:“起来吧。”

鸣鹤暗暗松了口气,知道伶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