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3-登顶-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到达顶点,但攀登本身已给了他许多教益。    
    现在他意识到,尽管自己已接近成功,但登山确实太难了。不过这只是暂时的。他还会回来,还会继续尝试。或许下一次就可以成功了。将“或许”转变为“可能”。在骨子里他知道这“几乎是肯定的”。他开始认识到,每一次继续攀登的决心都会带来力量和信心,激励他不断向上。他明白自信是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即使失败了,他至少已经竭尽全力。于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到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放弃,是软弱招致的自我挫败。    
    这样的想法使得自信得以增长。结果取决于我们的决定,尤其是关于是否放弃的决定;我们支配决定。这样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对结局的影响力之大是无法想象的。我们都很坚强,也很优秀。我们能够重塑自信而踏入这一舞台,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不认输,就说不上失败。成功就是有勇气继续前进。


风雨过后是彩虹:历经挫败终获成功商业中的自信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在经营中就采取了这样一个举动。那时,我们已经大举进军户外服装,作为登山装备的补充。事实上,我们从1975年起就开始尝试服饰生意。当时,丽兹想出一个关于旅行短裤的绝妙主意。她设计出一种和市场上完全不一样,而且要好看得多的短裤。出于对天然纤维的喜爱,丽兹采用耐用棉斜纹布做短裤。这种短裤的剪裁适合运动,而且两边镶有橡皮筋,穿起来十分舒适。我们把它称作“比利羊短裤”,取名的灵感来源于一首歌中所吟唱的那个著名牧羊人。比利羊短裤很快就风靡起来,我们马上又推出了比利羊长裤、针织衫、毛衣和夹克,最终我们推出了全套的时尚户外服饰。    
    到1982年,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公司是一所“分裂的房子”,没有统一的风格。我们将一半注意力放在进口和销售户外装备上(即耐用消费品),另一半放在设计、购买原料、营销自己的户外服饰上。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这两种生意需要不同的技巧、方法和经验,而我们却用同样的方法在经营。这样是行不通的。在户外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我们无法同时兼顾这两种生意的经营,必须放弃其中一样。    
    我们知道,一种选择是维持现状,期望做到最好。我们可以在短裤和衬衣不好卖时继续依赖耐用消费品,但我们觉得这种选择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或者我们应该从变化无常的服装生意中退出,回到老本行——户外装备生意上。这种选择虽不刺激,但却是最安全的。或者我们也可以完全抛弃耐用消费品,去驾驭户外时尚这只猛虎。毫无疑问,这是最冒险的选择,因为只有当我们年复一年都有足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创造并销售深受人们喜爱的服饰时,我们才能成功。这实在太冒险了!我们算什么?难道我们认为自己的产品好得足以应付多变、激烈的市场环境吗?但我们相信自己。我们在发展服饰生意时,就已经在挑战自己的极限了,而目前的成功又激起我们向更高、更具挑战性的目标迈进的信心。我们将斗胆试一试!丽兹的强烈自信仿佛与生俱来,但我知道我的自信来自何处——我是从磐石学校学会相信自己的。


风雨过后是彩虹:历经挫败终获成功挑战极限的态度

    在我17岁时,我们在洛杉矶北部圣加布里埃尔山接受攀岩训练。Pacifico峰高7 000英尺,是攀岩者最喜欢的一座悬崖。其实在那里进行的大多数攀岩都只能算是一种初级的“抱石”攀岩。绳子基本上是不需要的,除非岩石太大,或者着陆的地方不太平坦。就在那个8月的星期天,我们6个人首攀“疯子坡”。这是一个20英尺高的垂直岩壁,上面只有很小的长石水晶握点。我们用了绳子,因此即使跌落下来也是安全的。我们也确实一个接一个、一次又一次地跌落下来。我想:“可能爬不上去,可能……”但是我非常想爬上去。不用说,每个人都希望如此。即使只是一块大岩石,首攀终究是一件荣耀的事。虽然说不上极其光荣,但也足以使人感到自豪。    
    第五次跌落后,我感到沮丧万分。我坐在岩石脚下,手撑着头,不断问自己:“怎样才能登上去?怎样才能登上去?”    
    答案不期而至。我的愿望是如此强烈,我如此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知道如何解决,我是如此愿意接受帮助,就这样,我毫不费力地找到了解决方案。它突然闯入我心里,如天赐一般。我好像并没有祈祷,但在某种意义上,我想自己是在祈祷。    
    映入脑海的是我手指尖的模样。我可以清楚地看到答案:平行爬,抓牢边沿。然后将手抬起,放开握点。这就是全部答案,这已足够了。我心中暗想:“哦,我明白了。尽可能爬得高些,然后放手。”现在我意识到,如果我不停地爬,待承受不了重力作用再松手时,至少可以爬得稍微高点。商业中的第一要律就是转换思维。“我不能爬得更高了”这个简单的想法使我掉下来。我必须想象自己将会成功,必须相信自己能爬到最高点。我需要看到自己登上顶点。    
    我并没有用这么复杂的语言推导出问题的答案。我只是在突然之间发现不同的态度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以前,我一直在等待结果,等待成功来改变态度:如果看到自己确实能做到,我就会相信我能做到。现在,我突然认识到如果先相信自己能做到,我就有可能做到。    
    我不会失去什么。我以前的任何态度或技巧都明显不管用。我将尼龙绳绕在腰间,告诉自己的保护人,“我要往上爬了!”“快爬!”我的保护人回应着。我向上一跃,抓住了起初的几个握点。现在我对这些岩石已经很熟悉了,移动时充满了自信,很快就爬到了中间。我压根没想到失败,我知道自己一定能爬上去。边沿越来越窄了,我把注意力都放在手指和脚趾上,靠意志将它们牢牢压在岩石上。我丝毫没想过我的脚会从握点滑下,我只看到它一直牢牢地踩在握点上。我又移动了几下,这下爬得更高了。我神经绷得紧紧的,牢牢抓住握点不放,一心只想着攀到山顶。    
    我差不多到顶时,却没有握点了。我用手向上摸索着,但除了光滑的岩石,什么都没有。“一定有路的!”我这么想着,视线向下移动,落在了右边两英尺处一个肩膀高的岩架上。太好了!只是它有点向一旁倾斜,形成了一道宽半英寸、背离我的垂直边沿。我用右手手指紧紧抓住它,这样右膝盖可抬高放到一个我以前认为毫无用处的微小石头上。然后,我向左紧压着这垂直的手握点,并借助这块仅能容下脚趾的石头移向右边,我向上挪动着身体,恰好到达了顶部的宽敞边缘。我把右手移到顶部的边缘上,脸涨得通红。我终于做到了!    
    我第一次登上“疯子峰”!这是一个胜利——虽然微不足道,却是我克服自身弱点、克服容易放弃的性格的一个胜利。对我而言,登上峰顶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当我撑起双臂,抬起一只腿站到山顶上时,我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到更难的事情!    
    这是怎样的启示呀!我本以为我不仅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且知道自己的极限。但实际上,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任何人都不会知道,除非他竭尽全力,付出他的所有,而又丝毫不考虑失败的后果。我们可能会失败,可能会暂时达到我们的极限,但这又怎样呢?谁在乎呢?我们总可以从头再来。当我们达到极限时应该进行庆祝,而不该垂头丧气。无论做什么,我们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全力以赴、竭尽所能。    
    商业中挑战极限的态度    
    态度的转变使我们在1985年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我们经历了一段难过的日子。那时,经济萧条,销售增长缓慢,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微薄。既然无力改变这一情况,我们只能盼望安然渡过难关。一天早上,当我坐在办公桌前考虑着我们的困难时,我接到了一个广告经理打来的电话。我们聊了一会,我解释说我明白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广告的重要性,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我不能花钱做广告。“行,我理解,”他回答道,“那么,等情况好转时我再给你打电话吧。”“好的。”我叹了口气,挂了电话。    
    我还没将听筒搁回,一种奇怪的想法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好转?如果每个人都在等情况好转怎么办?谁能让情况好转?可能得依靠我们自己来使情况好转,至少使情况开始好转。”    
    我意识到我一直把我们的小公司看作是环境的牺牲品,期望、等待着它的转变。这样的想法侵蚀着人的力量,让我们感到自己越来越渺小,越来越无能为力。让这些卑微的思想见鬼去吧。如果我们的经营每况愈下,我们就必须进行抗争。况且我们的经营还没有到达这一步。我们必须重新启动经济引擎,从我们的公司做起。我们应该设法降低成本和价格,消除销售壁垒。我们要在自己想象力未及之处打开销量,想出不花钱就能宣传我们这个优秀的公司、优秀的产品的办法。我们要为我们的团队呐喊助威,鼓舞、激励他们踏实工作,共同创造,一起享受工作乐趣。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他们是公司的一分子,是他们创造了公司的辉煌,没有优秀的员工就不会有优秀的公司。优秀也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公司的成功有赖于每个队员的个人进步,他们每个人对公司和其他员工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让我们静观其变”到“让我们行动起来改变现状”,这一态度的转变使公司很快步入正轨,在整个经济形势还未完全好转之时就恢复了正常的运行,实现了强劲的盈利。是态度改变了一切——令我们欣慰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态度的主人。


风雨过后是彩虹:历经挫败终获成功确立最近目标

    除了态度以外,“疯子峰”还教会了我什么叫毅力。如果不是一直在努力,我是不可能成功的。“战斗并不属于强者,赛跑也不属于疾驰的人,”《圣经》这样告诫我们,“而是属于坚忍不拔的人。”但是,如果你看不到山顶,又如何登山呢?设定你看得见、可实现的目标。我把这一系列的目标称作“梦想之梯”。心理学家把它们称为“最近目标”,也就是能让我们取得更大成就的短期目标。不管你用什么字眼,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使我登上了穆尔岩壁,成为首位单人攀登厄尔卡皮坦山的人。    
    1968年4月,我开始攀登高3 000英尺、封锁着优胜梅地山谷入口的巨石。那时我有些自以为是,毕竟我曾独自登上山谷正对面的斜塔。那次攀登的高度虽然只有El Cap山的三分之一,却别有一番挑战:因为它是倾斜的,所以不能用绕绳下降的办法逃生。我用四天时间爬到塔顶,所以根本没想到自己在厄尔卡皮坦山上会受到考验。但是我错了。我以为会轻松爬上岩壁的希望在严酷的现实和厄尔卡皮坦山的岩石上撞得粉碎。    
    叶冯·丘依纳德和T。M。赫尔伯特三年前爬过穆尔岩壁。在第一次攀登时,除了干粮不足和幻觉症外,他们还忍受了极度的炎热及接踵而来的暴雨和严寒。他们一直都按最高标准进行攀登,既不愿意在岩石里打洞走捷径,也不愿意安装伸缩栓使攀登变得容易。我也以这样的标准为目标,却为困难感到震惊。在这条我经常领攀的路线上,有几处是我这辈子碰到最难爬的地方,我得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办法,鼓起所有勇气才能坚持下去。    
    结伴攀登的好处是有一半时间你都可坐在岩脊上,为你的同伴拉保护绳——这是恢复体力的时候。但单人攀登时,你每天得不间断地爬10至12个小时,而且这样的情况得连续10天。也许你从未想过,但情况就是这样。这不仅是体力上的耗费那么简单,这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我知道有三个世界级的登山家在登山时安全绳没有系好。“如果他们是世界级的登山家,”你可能会想,“他们为何不检查锁扣呢?”但是,正因为他们是世界级的登山家,所以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山顶上,从而忽略了像锁扣这样的小细节。独自一人在厄尔卡皮坦山上,你得再三检查像这样的技术细节。这就像连续10天下象棋。一段时间后,这会把你逼疯的。    
    我爬了五天后就开始自言自语。在山上我有很多妙语,或者似乎是妙语。过了一段时间,我惊讶地发现我在大声说话。第七天结束时,我知道没有成功的希望了,因为还有1000英尺在等着我,而我的力气连500英尺都爬不到了。我的耐力和精力都耗尽了。一个人目标再坚定,也只能量力而行了。    
    一路上,我都在反复地从“精神之袋”里取出能让我坚持下去的东西。这样东西或是勇气,或是精力,或是耐力,或是决定路径,或是决定在某一点该使用什么装备、什么技术。我在“口袋”里不断地搜寻,现在几乎摸到了底,但似乎一无所有。我被掏空了,筋疲力尽。没有向导的这次攀登竟然如此艰难,把我推到了极限,用尽了积蓄的所有体力。我告诉自己如果现在放弃的话没有人会责备我,因为我已尽了全力。而且如果我最终不能成功的话,再爬高一点也没有任何意义。我知道自己被击败了。现在是放弃的时候了。我准备休息一夜后,第二天一早就下山去。    
    我刚决定举白旗投降,就有一个质问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语:“嘿,等等。你的目标呢?试着爬到山顶怎么样?是什么把你带到这里,让你坚持爬了七天?”是呀,到底是什么呢?突然,我对放弃梦想的想法感到厌恶。一想到现在就放弃,我就觉得恶心。虽然我筋疲力尽,决心也在动摇,但我仍渴望实现梦想。我不能就此放弃,对这一切说再见。    
    我处于这样一种境地——独自一人在厄尔卡皮坦山宏伟的侧面,一个距地面2 000英尺、离山顶1 000英尺的地方,经受着渴望和软弱的考验。    
    当我在岩脊上打瞌睡时,这些矛盾的幻想在我昏乱的头脑里游荡,最后我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看上去极为平常。它向我提出一个简单迂回的问题:“为什么不考虑再爬高5英尺?即使再爬高5英尺,你在下山时也会像现在所处的高度一样轻松。况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更光荣一些。”是的,我想我能做到。我可以再爬高5英尺,这是退缩和坚持登顶之间的妥协。让我们来看看这样做的结果。    
    第八天早上,我爬了5英尺,然后对自己说:“为何不再爬5英尺?即使再高5英尺,下山时也会像现在所处的高度一样轻松。而且你还会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也更光荣一些。”于是,我爬了一个又一个5英尺。就这样,我又爬了两天。这时我离山顶已如此之近,成功几乎伸手可及。接下来,我不需要再玩那种心理游戏了,只要继续爬就可以了——不再是下一个5英尺,而是向着顶点。    
    有时情况就是这样,不是吗?我们的梦想、目标、内心深处的渴望离我们如此之遥,我们看不出有什么办法能实现它们。想想怎么办?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明白用什么方法。我们只要坚持远景目标,紧紧抓住它,就像用吸铁石牢牢吸住那样。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和不安,而这种痛苦和不安会激起我们内心的创造精神,从而为我们找到一条攀登任何高峰的道路。人的天性是寻求舒适和安逸,但是我们的创造力却是在焦虑和冲突时最强。这确实是一对矛盾。    
    在商业世界,这种挑战通常出现在创业过程中,就像罗伊尔·罗宾斯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遇到的困境一样。    
    


风雨过后是彩虹:历经挫败终获成功攀登商界的穆尔岩壁

    当我们跨入20世纪最后一个十年之时,情况看起来糟透了。赤字在上升,而且在我们的商业生涯中第一次出现净值下降的情况。财务顾问警告我们,如果情况再这样持续下去,我们不仅会失去公司,还会失去房子、汽车等一切东西。我们面临着残酷的选择:或变卖公司以避免失去我们的个人资产,或竭尽全力重振公司,再铸辉煌。    
    一切都表明我们应该放弃:我和丽兹听任公司陷入如此被动的困境,我们一直未能扭转局面。即使在1985年的危机中我们也没有到达亏损的边缘。这个事实让人感到恐慌。但是,既然自己走入了当前的困境,为什么不能自己走出去呢?    
    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员工召集起来召开公司会议。我们把实际情况告诉了他们,即使是最让人心惊的细节也不加保留。现在大船正在下沉,要想让它继续漂浮,我们必须作出牺牲,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要团结,更有创造力。最重要的是,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