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嫁到法兰西做"老外"-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窗口上,看上去就象是餐馆里的点菜单一样)除此之外,还各种不同的汤:沙参玉竹老鸡汤、冬瓜老鸭汤、莲子百合瘦肉汤……想起食堂上面挂着的菜单,我就激动万分,哪里还有心思听老师讲些什么。等到一下课,我就急步往食堂冲去了……冬天,我总是在吃完晚饭后,打一两勺老汤(那些汤只要5毛钱就可以买一勺。)等下自修后用电炉子热着喝。那种感觉真爽,到现在还忘不了。后来要离开“广外”了,依依不舍之余又狠狠地发誓:将来我要是结婚了,结婚以后我要是有孩子了,孩子要是长大了,我一定把“ta”送到广州来读书。至少,在吃的上面是不吃亏的。回海南的时候,我是“滚”回去的,我整整“圆”了一圈呢。    
      按我这种“吃性”,当时应该就地找个广东男人嫁了了事。但是偏偏当时太自傲。看不上广东男人那种小家子气。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是偏爱东北男人──豪爽又多情。初恋的恋人,是一个中国的东北人。后来嫁的,居然是一个法国的东北人。不禁摇头自笑:自己原来有“东北情结”呢。到了法国,广东老汤是不能常喝了,好喝汤的食性依然未改,於是积极收集法国的各类汤,试图找出好喝的汤来。法国人也是很喜欢喝汤的。而令我吃惊的是,法国的东北人,也和中国的东北人一样,喜欢“乱炖汤”。冬天,法国人喜欢把牛的骨头、牛腩肉和牛筋一起放进锅里,然后,往里面乱丢菜──红萝卜、白萝卜、大洋葱和包菜等等。总之,把自己喜欢的菜都丢在一个锅里,热热闹闹地乱炖一通。    
      窃想:原来法国的东北和中国的东北有相似之处呢!     
      法国有一种比较大众化的汤,看上去有些象广东人常常喝的粥,又有点象中国南方人喂孩子的米糊。不同的是,这些汤不是用米做成的,而是用各种蔬菜(红萝卜,西红柿,芹菜等等)做成的。就是把各种蔬菜放在一起,用搅拌机给搅得烂烂的,(广东人熬粥是用耐心和火候去熬烂的,法国人自以为聪明,用机器来搅烂蔬菜)然后放进锅里,加入各种调料和水来煮,煮开了后再慢火焖上20分钟就得啦。这些汤,看上去烂烂的稠稠的,说是“菜粥”比说是菜汤更确切点。懒得做饭的时候,就到超市里买一盒这样的半成品汤,回家一热就可以吃了。心情好的时候,就会炸几根油条,和着这样的热汤喝,就象是在海南老家喝粥的感觉。我常想,中国人应该学法国人这个,用这样的“蔬菜粥”来喂小孩子还是比用米糊来喂孩子更有营养的。     
      法国的众多汤中,我最爱的汤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鱼汤(la bouillabaisse)也许因为自己来自中国的海之南吧。特别喜欢这种海鲜味十足的汤。这种汤看上去也是烂烂的稠稠的,就象是粥。(我猜想,这种汤也是把各种鱼用搅拌机搅烂了做成的吧?!)汤的味道非常特别,喝到嘴里,感觉整个海洋里的鱼都在自己的嘴里畅游呢。汤里还伴有牡蛎和一些贝类海鲜,每次在超市里看到这样的汤总忍不住带一盒回家。老公也爱喝这种汤,心想着哪天要把这汤的菜谱弄来,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好控制住老公的胃。


老外看老外法国五花八门的讨钱人

    可以说,只要在法国居住上几个月的人,都能在街上碰到各种各样的讨钱人。在国内,衣裳褴褛是大多数乞丐的“职业标志”。而且,国内的乞丐都是千方百计地做出一副可怜的样子来博取路人的同情。在法国,乞讨者一般都衣冠楚楚,表情理直气状,没有一点低声下气的表示。且全凭路人“愿者上钩”,从不强求和“死缠烂打”。    
      在法国,我曾碰到很多类型不同的乞丐。他们当中,有些是外国人,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法国人。他们总是彬彬有礼地和行人打招呼。然后,极为从容地问是否能给他一两块钱,他想去“喝一杯”。一开始,我很诧异,这些大男人,不缺手不缺脚的,不积极去工作,居然整天游手好闲在街上乱逛,还伸手向我一个外国人要钱。振振有词的理由居然是“他想去喝一杯”。对这样的男人,我从来都不会慷慨解囊的。我总是非常友好地告诉他们,我的身上没有零钱。这是一个大家普遍都可以接受的理由。因为法国是个使用信用卡很普遍的国家。人们身上不带现金是很常见的。遭到拒绝,通常他们也不气恼,临走之前总是友好地说几句“祝您有快乐的一天”、“您真是个最可爱最美丽的人儿”之类的好听话。正所谓,买卖不成人情在。更何况,山不转水转,天知道哪天会再相遇呢。而且,说不定再相遇的时候,这位“最可爱最美丽的人儿”身上就会有些零钱了呢。我在心中暗自感叹,法国的乞丐真是有涵养。不仅穿着打扮潇洒,而且还挺会说话挺会做人的。但是,再碰到这样的人,我这个“最可爱最美丽的人儿”照例还是一毛不拔。在这点上,我遵从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鄙视好逸恶劳的家伙。我心想,就让您的同胞去“理解”和“同情”您吧。我对这种“浪漫的讨钱人”总生不出丝毫同情来。    
      我曾碰到过一个最让我目瞪口呆的“乞丐”。那是我从市内回家,在车站等车的时候,站在我旁边的一个家伙就开始和我说话了。法国人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就应该找出些话来聊聊,否则有些不礼貌。我虽然有些累,不太愿意说话。但是,表面上还是点头摇头地应付着他。他一口气天南地北地说了5分钟的话后,突然间对我说道,“天气真是热呀,我讨厌高温。您给我一两个硬币去喝杯咖啡吧。”我有些愕然,还有这样行乞的,说话的口气好象我就是掌管着他钱包的老婆一样。我为什么要给他一两个硬币去喝一杯咖啡?还是象往常一样,我以身上没有零钱为由拒绝了他。不料他居然很老练地告诉我:“瞧见了没有,前面50米处就有一台取款机。”这是多么过分的乞丐呀。我于是把脸给拉了下来:对不起,我不想走那50米的路,我也不想去取款。”结果,他非常有风度地“祝我有一个快乐的下午”,然后就讪讪地走开了。    
      我还见到过一个最幽默和最勇敢的乞丐。他公然在一张纸上写着:我想去巴西度假。谁能资助我几个硬币。我觉得真是哭笑不得,他可真是“勇敢”,这样的情况也敢上街行乞。我当然还是一毛不拔的——我自己可比他本人还想去巴西度假呢。    
      有一回,我居然在超市里碰上一个年纪很小的行乞者。大约就是6岁左右,长得很伶俐的样子,是一个法国小男孩。他手里拿着一瓶果汁,看到我先是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好。然后问我在付款的时候能不能把他的果汁也给“买单”了。我有些吃惊,他肯定不是乞丐,从样子上看也不象是贫困人家的孩子。让我触动的是,他让我替他买单的时候,表情是那样不卑不亢。结果,我还是替他买单了。我实在不忍心拒绝一个6岁的孩子那样的请求。但我很纳闷,法国这个浪漫国度的人,怎么行乞者的表情都是如此从容和理直气壮?就连一个孩子也如此。    
      法国除了这样“空手套白狼”的乞丐外,还有一些就是“扮可怜型”的乞丐。但是,他们不会让自己穿上破旧的衣服来做出一副贫困的样子,也不会拖着一条残腿在街上爬行和做出一副“我要读书”的样子来博取路人的同情。因为,法国政府对这类的人都有特殊的照顾。因此,这两类人根本找不到借口来博取同情。法国扮可怜型的乞丐也都是衣着干净清爽的人。他们通常也是很有礼貌地和路人先打招呼,然后,把自己的情况向路人解释清楚,让同情他的路人施舍几块钱给他们。有些说,自己失业了,失业金已经发放到期了,可他还没找到工作。所以不得已才出来向大家拿几个钱。有些则是拿着监狱释放证明向路人展示,表示他是位刚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人。由于人们的偏见,所以他一时很难于找到工作等等。不过,我发现,法国人好像更加乐意施舍后者。法国就是这样一个民族,人们好象更喜欢同情一些“异类”和“少数民族”。还有的人则会指着自己的狗对路人说:“看我的狗儿多可爱呀,是一只纯种的牧羊犬呢,可她需要吃点东西,不是吗。”法国是个爱狗如命的国家。看到狗儿如此可怜,慷慨解囊的人就不在少数了。    
      法国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乞者,是一些街头流浪艺人。在巴黎,我们在地铁里经常碰到这样的艺人。他们大都凭手艺吃饭。他们通常上到车厢里,先彬彬有礼地和大家打招呼问好。然后就自顾自地演奏起来。一般是演奏小提琴、手风琴、吉它的一段乐曲,演奏结束后,把车厢内巡视一周,看到有人愿意给钱,他们就上去不卑不亢地道谢接过钱。如果没有,他们就向大家礼貌地道别。绝对不纠缠或强行要求施舍。在我所住的城市里,流浪艺人往往很聪明地选择在停车场里卖艺。而且还特意挑选在付款机前卖艺。这样,停车的人就不能以“没有零钱”为由拒绝他们了。又或者是,人们通常也愿意把付款机找回的一些零钱投进他们放在前面的帽子里。不过,对这样卖艺行乞的方式我倒是认可的,人家毕竟是付出了,总比那些为了“喝一杯”而要钱的人值得尊敬多了。而且,许多街头艺人演奏的水平也确实是很高,又大都“敬业”,演奏的时候常常都是全神贯注地投入。感觉上,他们好象并不是为了讨钱而演奏,倒象是在参加一个大型的演奏会一样的自我陶醉。所以,碰上演奏得好的,我也会充满敬意地给上一两个硬币。


老外看老外老外眼中的中国人

    有一天,我们在上法语课。法语老师突然问我:“Ice,您喜欢什么体育运动?”“老师,Ice不用做别的运动,她每天就练中国工夫。”我还没来得及回答,有一个来自土耳其的男生就大声喊起来了。一时间,大家也都起哄起来──“Jet Lee,Jack Cheng,中国功夫厉害!”(Jet Lee和Jack Cheng分别为李连杰和成龙)     
      “Ice,表演两招给大家看看。”     
      “……”     
      中国功夫名声在外,我自然是很得意的。但是我也很好笑,很多老外真的是“老外”,他们以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会点功夫,否则就不是中国人。这要归功于中国的功夫电影的。不要说那些没去过中国的老外,就是我家夫君也常以此和我开玩笑。比如我们一起看中国功夫电影时,他总是开玩笑说,“哼,没啥了不起的,这个我老婆也会。”有时过马路,他会出其不意地跳到我的身后说,“老婆,你保护我,反正你会功夫”。弄得我苦笑不已。他和他的朋友总是开玩笑道,“小心!你可别欺负我,我老婆是中国人,她会功夫的。”有一天,我和他去参加一个生日晚会,一个法国人很认真地问我的丈夫,“你的夫人真的会功夫吗?”我那丈夫竟很认真地说,“当然了,她是中国人。我不敢不听她的话呢,她会用中国功夫打我的,而且,打完了还看不出来,是内伤呢!”那家伙看上去信以为真的样子。老外有的时候真的很天真呢。回家后我们笑得透不过气了。我家的这个老外真是坏,这样骗他的同胞们!(图:我的同学称赞中国功夫厉害)    
      没去过中国又对中国不是很了解的老外们,真的就以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会耍一招半式的中国功夫的。而且中国功夫在法国还是很流行的,有一天,我特意到我家旁边的健身俱乐部看了一下,这一看,可把我吓了一跳:在练习中国功夫的那个健身房里,满满的都是法国人,而且他们练得很认真很象那么回事。看得我这个中国人挺惭悔的。难怪法国人都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得点会中国功夫。     
      在老外们的眼里,每个中国人都是丹凤眼或“吊额眼”的,就是眼尾一定得往上翘起来。每当我告诉别人我是中国人时,他们就马上看我的眼角,看完后就有些失望:“你的眼尾没有很往上翘呀?”有一次,有人竟因为我的眼尾没有向上翘,就差点否定了我是中国人了呢。在老外们的眼里。中国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他们总是用双手把眼角后部往上拉,然后说,“瞧,这样才是中国人。”这些老外,和他们没法讲道理的。那么,在老外眼里,什么样的中国女人是美丽的呢?在国人眼中,白皮肤为美,脸光滑不生斑为美。但是,在老外眼力却相反,他们不喜欢太白的皮肤,他们喜欢皮肤颜色偏深,脸部线条偏柔和的女性。每年的七八月,法国人都要去南部晒太阳。把皮肤的颜色晒成棕色的样子,他们就会很高兴。没有机会大晒太阳的,就拼命涂深颜色的粉底。国人审美喜欢看五官长得是否精致。但是老外认为五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个人是否能从整体上的给人带来美感。比如,身材是否均匀,装扮是否得体,气质是否高雅等等。所以,很多被老外惊呼为美女的人,在国人眼里可能根本算不上漂亮。我看到很多法国的明星长了很多雀斑,她们却好象都很受欢迎。开始我很不明白,后来,我的先生告诉我,脸上长雀斑是很美丽的,很多人想长还长不出来呢。这回轮到我目瞪口呆了:长得一脸雀斑是美丽?!要是在国内,有哪个女子的脸上长满了雀斑,她一定是要想尽办法来除掉它的。用国人的审美观来看我,我的五官是经不起推敲的,长得不够精致,线条太模糊。但是,我在法国被宠得连我本人都自觉得有些不象话。走在街上,常有人跑过来告诉我,“小姐,您真是太漂亮了。”我们班上的男生也经常这样告诉我。不但男生如此,就是女生对我也有这种看法。这虽说是东西方的审美观造成的“误会”,但是我还是在心里乐开了花——还有什么比这让女人更高兴的?!    
      当然,老外对中国人也有些让人不高兴的“误会”,那就是,中国没有人权。他们老说,中国政府凭什么要弄搞计划生育?生多少孩子是个人的权利。凭什么要被限制?还有些人就此问我,如果一个中国人“不小心”超生了怎么办?孩子就会被杀掉吗?天呀!这是什么样的偏见呀?!每次和这些老外辩论这样的话题都弄得我大动肝火的。有些老外真的很愚蠢。他们只相信他们原来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想法,根本不去理会我的解释和事情的真相。也难怪,法国电视台老播些他们那些驻中国的记者发回去的“真实报道”。看多了那样的报道想不误会中国都难。    
      我每次总要和那些“愚蠢的”老外们争面红耳赤的。有一段日子里,我的夫君回家一看到我的脸色不对,就会自动的问,“今天又有哪个‘臭老外’散布‘伟大的中国’的谣言了?”他总是笑我,“你们中国人真是太固执了,想一下吧,中国人就很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人吗?‘老外’在哪部中国电影里不是大坏蛋?最后还得被你们中国人用中国功夫一掌拍花了脑袋。这是什么逻辑?为什么‘老外’就一定是坏蛋?”想想觉得他说得确实有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哪个民族不是对其他的民族充满了误会?在我亲临法国之前不也是对法国充满了误会吗?     
      后来,再有老外对中国带有偏见式的误会时,我想想中国电影里的那些“坏老外们”最终被中国功夫拍花脑袋的情景,就不再生气了,我总是很有风度地告诉他们:“请您亲自去中国看看后再对中国下定义好吗?” 


老外看老外感受巴黎的中国城

    了巴黎,一进了中国城,我立刻就变得很雀跃起来。到处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到处也都是标有汉字招牌的商店。再看看那满街的中国餐厅和中国风味小吃店,听听路上的行人说着标准的和不标准的汉语。感觉真象回到了中国一样。    
      每次来巴黎都必定住在中国城里,这里总让我有家的感觉。以前来巴黎是奔着巴黎而来的:为了埃菲尔铁塔、为了塞纳河、为了巴黎圣母院、为了拉丁区,还为了蒙娜利莎的微笑和凡高的向日葵。这次来巴黎却是奔着中国城而来的。中秋节是个太小资太煽情的节日,所以,这个节日里我就矫情地想家了。于是就和我的先生开车从500公里外奔到中国城里找家的感觉。这次来中国城不想出去看巴黎,只想好好感受一下中国城。所以就整天在中国城里耗着。因为正逢中秋节,中国城里的节日气氛很浓厚,月饼大战打得一点也不比国内的逊色。各种各样的月饼在这里卖得很热闹:大的小的,铁盒的纸盒的木盒的,豆蓉的五仁的,洋的土的……有从国内进过来的,更有就在法国华人区里生产出来的。有整盒地卖的,也有一个一个地零卖的。买的人有中国人也有法国人,有黄皮肤的人有白皮肤的人也有黑皮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