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成功企业管理模式-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因而在 
1964年诞生。如今它与台塑、南亚是
台塑集团的三大主力公司,1983年的业绩囊括“台湾最大民营企业
(TOP500)”的前三名。为服务南部的顾客,第二家合板厂——“朝阳木业
股份有限公司”于 
1966年在高雄成立。“台丽成衣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
1968年在宜兰成立,为该集团开发高附加价值产品的设施之一。为引进制造
化学纤维和混纺纱的技术,台塑于 
1968年与日本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合资成
立“台旭纤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与中央投资公司合资设立“永嘉
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聚丙烯塑胶(PP)。此外,台塑、南亚和台


化为“台塑汽车货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各占约。。 1/3股权。“联诚
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台化和南亚的转投资公司。“达兴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台化持有。。 55%股权。“福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台化的转投资,占。。 41%股权。“文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亚拥有一半股权。“台湾可塑剂股份
有限公司”是南亚与华夏、大洋及国泰塑胶合资成立的。“育欧工业股份有
限公司”是为了引进产制穿心尼龙拉练的技术,由台化与育志工业和瑞士欧
帝龙海曼尔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育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
明志工专的实验工厂升格而成,但是由于营运不善,于。。 1984年。。 11月与美国
史科威尔公司合作,而易名为“明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集团也进军
租赁业,拥有“台塑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国外的分子公司则有:台塑美国
公司、南亚美国公司、台塑海运公司、J-M公司及在印尼的印南公司,在香
港的大环洲贸易公司等。

化为“台塑汽车货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各占约。。 1/3股权。“联诚
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台化和南亚的转投资公司。“达兴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台化持有。。 55%股权。“福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台化的转投资,占。。 41%股权。“文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亚拥有一半股权。“台湾可塑剂股份
有限公司”是南亚与华夏、大洋及国泰塑胶合资成立的。“育欧工业股份有
限公司”是为了引进产制穿心尼龙拉练的技术,由台化与育志工业和瑞士欧
帝龙海曼尔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育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
明志工专的实验工厂升格而成,但是由于营运不善,于。。 1984年。。 11月与美国
史科威尔公司合作,而易名为“明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集团也进军
租赁业,拥有“台塑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国外的分子公司则有:台塑美国
公司、南亚美国公司、台塑海运公司、J-M公司及在印尼的印南公司,在香
港的大环洲贸易公司等。

其实台塑也从不自满而期更上层楼,在化工系列制品方面,它正计划研
究生产“钛白粉”,也计划投资产制氟氯化合物作为高纯度硅的原料,配合
另一项投资计划——生产大型集成电路,这是台塑迈入新科技行业的开端。
同时南亚也与美国惠普(HP)公司技术合作,筹措生产多层印刷电路板及铜
面积层板等。台塑也曾在花莲购地,要在崇德工业区设置水泥厂。最近政府
并鼓励它赴沙特阿拉伯建厂,生产石油化学下游制品。王永庆更表示有意经
营大贸易商,而在日本商界引起一阵波澜。

□世界塑胶称王
据说台塑人曾在向外宾介绍王董事长时说,王即是。。 King之意。王永庆领
导台塑企业,历经创业期的艰辛试炼,在台湾省毫无石化资源的经济环境中,
开创塑胶工业生产。。 PVC,建立起他的塑胶王国,不只在岛内称王,也在国际
上称霸。

王永庆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他以宴请专家学者,和他们切磋问题、
交换心得的方式,来增进自己的学养与见识。王永庆思考缜密、敏锐,联想
力丰富,推理强,对数字反应迅速,处事果敢明快,有“今日事,今日毕”
的习惯,并且凡事追根究柢,实事求是,务必达到合理化目标。本着这样的
条件与原则,王永庆以“求生存”的态度开创、拓展他的事业,凭着不畏艰
辛困苦的毅力与胆识,终能创出满园花香的美景。

王永庆用人唯才,台大商学研究所前所长陈定国,在岛内受到挫折而赴
美,即被他聘请为J-M公司的总经理。王永庆性子急,讲求效率,他的幕僚
不但要充分了解本身的业务,还要反应灵敏,忠心不二。而对表现优良的干
部,他都给予相当优厚的特别奖赏,使得有实力、有干劲的台塑人觉得有挑
战、有辛劳,也有回馈,而且唯王董事长“马首是瞻”。台塑企业今日的成
就并没有使王永庆感到满意,反倒觉得背负更大的职责,而全心全力投入工
作,“享受工作”。


许多人一定都认为王永庆永庆是台湾的首富,但是,最近台湾财政部发
表的 
1983年台湾人缴纳所得税最多的名单里,王仲容名列第四。当然,他个
人曾有其他的捐献,例如在 
1984年初与其弟王永在合捐两人在 
1983年的所
得 
1亿元。在 
1974年 
1O月 
3O日王永庆昆仲捐出在桃园龟山乡约 
60公顷的
土地及资金,兴建“中正运动公园综合体育馆”,贯彻他们对运动的爱好。

在企业经营上,人才是举足轻重的因素。为了培植工业技术人力,王永
庆创办“明志工业专科学校”,建教合一,帮助不少莘莘学子。

王永庆是基督教徒,对贫病之苦也多有了解。据说他的父亲与一位弟弟
都是因病早逝。因此,他捐资成立财团法人基金会,以其父亲的名义创设“长
庚纪念医院”。目前该院正在高雄与基隆重建立分院,以扩大对社会大众的
服务。

台塑企业也以财团法人的方式成立“明德基金会”,设立“生活素质中
心”,定期举办讲座,敦请专家学者主持,协助提升台湾国民生活素质。

台塑企业的成功,尤其是自力自足的经营模式,也倍受赞誉。1980年,
台塑输出 
EDC、VCM和 
PVC的整厂设备运往美国,更是台湾工业的一大突破。
以往,台湾石化工业的设厂,均仰赖欧美或日本的技术,并进口机械设备。
这一回台塑在美国设厂,全部由自己的工程人员设计,主要机械设备亦由台
塑机械厂自制。此举在台塑设厂的美国德州,相当引人注目。休士顿的商务
周刊报导说,台湾将快速成为亚洲的石化中心,夸赞台湾在世界石化市场的
高度竞争力。

台塑企业不单在岛内贡献财力、物力,在国外亦是如此。这些可以说是
台塑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将企业利益与社会福祉相结合,达到“取之于社会,
用之于社会”的企业经营崇高目标。《蛟龙出水——台湾成功企业管理模式》

电机、汽车

如果把经济起飞的台湾经济比作一辆开足马力的卡车,那么,东元就是
这部卡车内部强劲的马达。


一、东元电机——台湾经济腾飞的马达

一、东元电机——台湾经济腾飞的马达
于 
1956年,至今 
29年。生产项目有所谓工
业之母的马达——重型电机产品,以及家电产品、资讯产品,最近还推出最
新科技尖端产品的 
E型机器人。可见东元公司无时无刻地力求新产品开发,
发挥员工的无限智慧与经验,随时因应世界科技潮流,配合世界市场趋势,
所致力的突破性发展,使得该公司的每样新产品开发工作,得以顺利地商品
化,而领先群伦。

这家外表极具“乡土风味”的公司,由于 
2O余年来长期脚踏实地的经营
和实干苦干的稳健成长脚步,建立了台湾上市公司中被喻为股性最佳的股
票。

东元公司之所以被评定为 
1985年股价展望最好的股票,主要是该公司的
经营稳健,1984年业绩最优,未来发展深具潜力。1984年营业额为新台币
7O亿元,比 
1983年成长 
4O%,税前纯益 
7。3亿元,每股盈余股利 
2150元。
(还保留盈余 
1亿元,准备作为今后扩充工厂设备之用),可算是上市公司
中的佼佼者。该公司预估 
1985年度继续稳定成长,营业额将较 
1984年度增
加 
15%至 
18%,利润率虽然因世界景气欠乐观而逊于 
1984年,惟因营业额
的提高,而有助于保持盈利水准。

东元公司的经营业务中,最被看好的是资讯部门。该公司斥资 
4亿元新
建的观音电子厂,已于 
1984年开工。由于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电脑显示
器、电脑终端机与彩色电视机 
100万台,员工只需 
500余名。近期内并将视
实际需要,陆续扩建印表机与磁碟机工厂,使成为电脑周边设备的综合工厂,
发展潜力相当可观。

除了资讯产品的市场拓展外,东元公司的重电部门——马达的信誉颇
佳,在台湾每二台马达之中,就有一台是东元马达。而近年来又积极发展伺
服马达、步进马达、工业机器人、工业用直流马达、冷媒压缩机、引擎发电
机组、自动化系统控制盘、齿轮马达、电动铁环吊车、轮控变速机、同步马
达、E-D涡流马达、防爆马达、链条马达等,不胜枚举,这不但使得东元公
司的“马达王国”享誉海内外,并促使“工厂自动化”的理念早日实现;又
带动东元的家电事业与资讯事业,也早日踏入“家庭自动化”与“办公室自
动化”的领域。

东元公司的这三大事业,重电事业、家电事业与资讯事业的三足鼎立,
在台湾工业的起飞阶段,着实助了一臂强而有劲的力量。

东元马达的岛内市场占有率,曾高达 
44%,而于 
1970年展开多元化经
营。首先成立家电业务部,其产品除包括窗型冷气机、箱型冷气机、电冰箱、
洗衣机之外,还有冷水式冷气机、冻水机、瓶装式冷冻冷藏库、无尘无菌室、
空气门、热回收设备、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彩色电视机、音响组合、录放影
机等,不胜枚举。

□东元的成长历程
东元公司在创业之初,一直秉持企业是社会公器的理念。并以“一流人
才,一流产品”的企业精神,以制造技术为根基,脚踏实地,培养克勤克俭,
追求卓越的东元人格,建立各种“合理化”的管理办法与质量标准规范,以
生产符合世界水准的产品,而荣获得顾客的喜爱,奠定了东元的金字招牌。

同时,在其成长岁月里,东元公司不断地研究发展,也奠定了台湾工业


化的基础,除产品已散布在岛内每一角落外,更遍及世界各国。再度探究东
元产品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它所开发的新产品,全部出之于“技术”与
“管理”的结晶。

化的基础,除产品已散布在岛内每一角落外,更遍及世界各国。再度探究东
元产品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它所开发的新产品,全部出之于“技术”与
“管理”的结晶。
产 
A级马达。
1963年:链条马达之技术合作,600匹马力马达开发成功,荣获(正)
字标记、一级工厂,并外销东南亚。

1965年:新厂马达厂落成,E级马达技合、防爆马达技合。投资东培工
业公司,生产马达主要组件的轴承,马达岛内市场占有率 
24%,并外销西德。
1968年:V。S。马达技合,l000匹马力同步马达开发成功,外销南美洲及中东。

1969年:新庄厂扩建大型马达厂,投资台安电机公司,生产马达的控制
盘、电磁开关等。
1970年:三重冷气厂落成,生产通风机、空气门、砂轮机、高级抽水机、
箱型冷气机技合、窗型冷气机技合。
1971年:新庄电子厂落成,生产黑白电视机,马达岛内市场占有率 
44

%,并外销美国及日本。
1972年:交流发电机技合,打开澳洲市场,电子计算机开发成功。
1973年:淡水冷气厂、淡水电子厂落成,东元股票公开上市。电冰箱技

合、彩色电视机技合,荣获外销绩优奖。
1974年:洗衣机开发成功,荣获质管甲等。
1975年,岛内市场占有率,箱型冷气机 
35%,窗型冷气机 
21%。
1976年:投资美国德高公司及新加坡德高公司,建立海外据点。
1979年:耗用新台币 
13亿元巨资之中坜马达厂,开创完全自动化之一

贯作业马达生产线,荣获台湾机械工业自动化之模范工厂,年产 
100万台 
100

匹马力以下之各种马达。
198O年:投资东讯公司,踏进通讯系统产品的行列。
1984年:观音电子厂落成,采用 
CAD/CAM方式,生产彩色电视机、各种

电脑显像机、终端机、印表机、磁碟机等,并荣获质管圈示范奖。

□马达的崛起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了解到东元马达的岛内市场占有率高达 
4O%以上,
而箱型冷气机也有 
33%以上,窗型冷气机约 
25%,还有电冰箱、洗衣机、彩
色电视机等主要产品,奠定了东元的发展基础。

拥有 
11家关系企业的东元,它的崛起要溯自 
195O年。当时有一位年轻
人,一心一意想在工商界发展,为了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远赴日本专攻法
律课程。

学成归国后,他的父亲变卖了 
3甲农地,以新台币 
20000多元的资本,
让他的孩子创设“光元公司”,从事电灯泡、电风扇与马达的进口业务,踏
进了他事业上的第一步。

他——就是东元电机公司前任董事长——偕林波士先生。在经营 
7年的
进口贸易之后,由于正值台湾外汇存底愈来愈少,政府对进口业务采取了管
制措施,这对光元公司的营运,自然产生影响,乃兴起了另行开创新局的念
头。

“何不设厂自制马达呢?”这个想法,曾在他脑海里迂回激荡。他认为
“马达乃工业之母”,而当时台湾的工业正在起步阶段,马达的需要量将日
渐庞大,“设厂制造马达”。应该是一条可行之路,同时也将为国家节省一


批为数可观的外汇。主意既定,偕林波士就开始网罗有关具有制造马达经验
的专业人才。首先敦聘到曾在日本九州安川电机公司服务过五年,光复后担
任成功大学电机系主任的孙炳辉,出任总工程师(孙现已退休,持东元股份

批为数可观的外汇。主意既定,偕林波士就开始网罗有关具有制造马达经验
的专业人才。首先敦聘到曾在日本九州安川电机公司服务过五年,光复后担
任成功大学电机系主任的孙炳辉,出任总工程师(孙现已退休,持东元股份
3%);现任董事长林长城,当时任职台湾工矿公司冈山场主任,系成大机
械系毕业的高材生,工作认真负责,由孙炳辉推荐给偕林波士,担任东元公
司的第一任厂长。
有了两位电机与机械的技术专家之后,借林波士又找到了同是进口贸易
商的钱水木,除了出资外,还担任总务经理,最后升任副董事长之职,于 
1982
年退休(持股 
1。1%)。俗语说:“同行是冤家”,但对他们两位而言,合
作无间“同行是亲家”。

拥有多年贸易经验的偕林波士,则负责业务经理之职,至此,“东元”
的雏型才告完成。

万事俱备,只欠“董事长”。偕林波士的妹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的
林和引,就在偕林波士的推荐之下,担任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首任董事
长。

7年后,林和引董事长,不幸罹患癌症与世长辞,乃由偕林波士接任重
责(持股 
3。7%)。

1983年 
3月,东元资讯产品在美国大展鸿图,重电产品也大有起色,为
了更进一步地加强美国市场的拓展力,偕林波士先生坚辞东元公司董事长的
职务,而到位于美国休士顿的美国德高(TECO)公司(东元美国公司)担任
董事长,肩负起第一线的推销总指挥大任。

1983年担任东元总经理一职长达 
23年之久的林长城,升任东元董事长。
在员工心目中,他是一位克勤克俭,按部就班,正正当当地经营,绝不因个
人的喜怒哀乐而影响决策的总经理。在人事任用上,更是分层负责,一切按
照公司的规定办理。即使董事长林长城的长子林呈祥,台大电机系毕业后,
进入东元公司服务时,也必须经过考试、口试的关卡,考试合格后,才得进
入东元服务。

毕业于成大电机工程系的现任总经理张火山,和孙炳辉、林长城同是校
友。东元的经营体制是总经理制。除了重大的原则性问题,必须经董事长提
交董事会决定外,公司内的一切事务,都由总经理全权处理。而总经理又以
“职务权限表”充分授权,分层负责,井然有序。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东元的作风相当保守,员工们“不敢”擅自对外发
表意见。事实上,东元是以分层负责的方式,只对“授权”的部分,向外发
表意见。一个正派经营脚踏实地的公司,说话太多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