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业第一坎

    1991年6月,王亚非生平第一次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怀揣着变卖本田摩托的三
千块钱,跟着朋友来到了深圳。和许多创业者一样,王亚非也希望在深圳大干一番。
    和别人不同,她来深圳的第一天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见了许多朋友。当天,
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王亚非约见了深圳中国航空集团的人力资源老总许先生。双
方交流得很愉快,许先生也很欣赏王亚非。那天晚上,王亚非仿佛看到了自己事业
的一丝曙光。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亚非一边静静等待着中航集团的最后消息,一边在几个
商人朋友的引领下;感受着深圳这个城市的生活。工作环境。
    随着了解的加深,王亚非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了。当时的深圳经济建设发展的如
火如茶,但快速发展带来的体制脱节使得深圳的某些商业活动存在着严重的不规范
现象。受过最先进管理培训的王亚非从对这一切的不理解到理解但无法接受,她觉
得自己无法违背基本的商业操作准则而去随波逐流。“我不是十八、九岁的美艳少
女;我也不是什么大人物,我只是一个学了一肚子学问的留学生,他们要我做的我
不会做,我会做的在那里用不到。”除此之外,王亚非还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在国
外生活了5年的王亚非对西方生活方式很熟悉,她实在无法适应深圳那种“二道贩子
"转卖的所谓洋化;她喜欢不露声色的优雅,不能接受在深圳发展初期多少存在着
的“暴发户”的张扬。
    恰在此时,一家欲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的合资企业找到了她。王亚非就这样跟着
办事处来到了北京,真正开始了她MBA之后的第一次创业。

                              事业第二坎

    北京的这份工作开展得很艰辛,王亚非凭借自己的人际网和朋友圈子硬是慢慢
打开了局面。她每天忙着签定销售合同、跑工厂、跑运输公司、跑海关,“那段日
子我真是忙疯了,脚不沾地。公司的境遇也很困难,每朝前走一步,都像是硬啃下
来的。”MBA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敢于突破自己,在重重困难中杀出一条生路,

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渐渐的,办事处的运作开始走向正常。可也就在这种稳定的
情况下,王亚非得以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这家中外合资企业。她不得不承认,她为之
真正奋斗着的这家企业存在着太多管理上的漏洞,操作上的不规范。于是;她希望
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公司能有所变化和改进,但终究势单力薄,人微言轻。“这
里没有我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自己没有‘人尽其用’,所以我又选择了离开。”
    吉普赛人又一次背起最精简的行囊,向前流浪。

                              事业第三坎

    华灯初上的长安街,王亚非和她的香港朋友李小明走了几个来回。李小明轻声
的,却是坚定的谈话里;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资本。资源配置、中国等等字眼。王亚
非听着这些既熟悉又新鲜的词,内心的激情被再一次点燃了。“MBA给了我什么?不
就是勇气和创造吗?像我现在这样裹步不前,可不行。李大哥说得对,我为什么不
自己开公司呢?”
    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这个始终在摸索的女MBA在北京创办了两个自己的公司;
主要从事咨询业务。
    在这段时间,为了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王亚非几乎一肩承担了一个公司运行所
必须的所有工作,跑银行、走工商、请人吃饭、找业务……“这段自己单干的日子
是我做得最辛苦的,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去做。不过还好,我觉得累得很值得,
通过自己做公司,我把MBA的课堂知识又真正融会贯通了一遍,真的学到很多。”

                                事业第四坎

    在自己办公司的期间,王亚非偶尔兼职做大型活动的翻译,可以接触并认识各
行各业的人。
    一天,王亚非在家里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从声音来判断是个讲粤语的南方人。
那人很诚恳地说明了意图,原来他想找合适的人做公司;有人向他介绍了归国的MB
A王亚非。于是,两人商定见面。等到两人见面,双方竟不约而同地大叫了一声:
“啊?是你!”原来,他们共同参加过前不久刚在北京举行的两次大型活动。这个
精明的商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出色的女翻译,而王亚非也很眼熟这位香港人。当
这位香港人得知王亚非还是一个留学归国的MBA,更坚定了自己认识王亚非并邀请她
来港工作的决心。
    他们谈得很投机。王亚非只犹豫了一会儿,就答应和这位商人一起去香港创办
一个基金管理公司。“香港是一个成熟的金融中心,对一个MBA来说,那是一个太富
有吸引力的地方,即便去长长见识,积累积累经验也好啊!”。
    1994年,王亚非到了香港,协助这位香港老板一起创立了一家基金投资管理公
司。在香港,王亚非成了中国企业资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的私人助理;而总裁
是原亚洲发展银行副行长、韩国前总理郑寅用。
    王亚非衣着人时,出入高档场所,办公地点则在面对维多利亚海湾的高级写字
楼里,在朋友们的眼里,她巳经算得上是事业有成了。“还有什么可以不满足的呢?
朋友们都说,你的薪水拿得这么好,香港的生活质量又这么高,一个女人求什么?
名利、地位,你多少都有了,生活又很稳定,该知足了。可我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自己的能量还可以再开发。高级轿车、名牌衣服,高级写字楼,这就是我要追求的
生活吗?这就是我当初来香港的初衷吗?”
    “面对着维多利亚海湾,看着一群群海鸥快乐飞翔,我决定辞职!”据说,吉
普赛人只有面对一块充满新奇事物的崭新天地,才会露出最会心的笑容。

                              事业第五坎

    一群从美国华尔街回来的留学生在北京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一一北京海问投资
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在中国较早做资本市场业务的公司。公司的一些合伙人
早在口年成立时就邀请王亚非来加入,但当时王亚非对证券市场的兴趣不大,没有
加人创业队伍。5年后;刚从香港回北京的王亚非加盟了海问咨询。这时的王亚非,
已经完全脱去了刚离开学校时的“稚气”,变得成熟了,眼光也更精准了。她知道
这个公司、这项事业,在中国大有前途。于是,王亚非成了公司的6个合伙人之一、
公司的副总经理。
    海问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已经颇有影响力,上海石化、金
杯汽车、青岛啤酒、上海真空电子、西安飞机制造公司一贵州航空公司一重庆外贸
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一股份重组与兼并、产品计划的策划与实施,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王亚非非常喜欢和自己共事的那些朋友。不管是公司管理层人员,还是普通员工,
她把他们称为朋友。“我觉得自己永远可以从他们身上吸取到营养,共事的过程其
实也就是互相学习的过程。”
    现在的王亚非,仿佛如鱼得水,工作游刃有余。人到中年的她一点看不出中年
人的疲惫之态;一言一行都还让人感到她对事业的热情和永不消逝的进取心。
    “其实,商场真的像一个最残酷的战场,稍不留神,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我
感到压力很大;不过选择从商,就意味着在压力下工作。MBA教会我在重压下往前,
往前往前再往前卜,

                            “我要告诉他们……”

    在一次留学生归国人员的聚会上,王亚非遇到了北京大学管理学院的王齐文副
院长。这位曾在美国用肩膀帮助王亚非扛过箱子的北大教授,一见到王亚非就兴奋
地拉住她,“来北大管理学院吧。中国的MBA教育发展得很快,我们很需要你兼点课。”
王亚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王齐文老师的学问和为人是我素来敬仰的,我很愿意在他手下工作。再说,
重回高校一直都是我的愿望;我的表达能力很适合做老师。北大有着真正严谨的学
风,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双双眼睛,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这是一群聪明人,是
一群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我一定要把我所经历的都告诉他们。让他们从我的经历中
吸取正反面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我要告诉他们,管理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
术,需要用心来体会;我要告诉他们,不要害怕挫折,人需要时间来认识自己;我
要告诉他们,我和他们一样,有过迷茫,有过挫折,我流过眼泪,更留过血汗;我
要告诉他们,尽管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从长远的目
光来看,这是一块最适合高级管理人才为之奋斗的热土。面对这个正在全面走向规
范化的巨大市场,我要告诉他们,我准备好了,你们呢?”是啊,从王亚非闪动着
光芒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她对这个讲台的热爱,看到她想把自己的经历,把自己通
过摸爬滚打得来的知识与学生分享的热切,看到她对中国管理行业人才发展的信心。
    后来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又找王亚非,希望建立中国大学管理学院里第一个职业
服务中心,为MBA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辅导。这样王亚非又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里创立
了第一个MBA学生职业服务中心。。

                              “我也有缺憾”

    “我对自己目前的状况还算满意,公司蒸蒸日上;学校的工作也越上越得心应
手;作为一个MBA的回国留学生来说,我应该称得上什么都经历了。算成功吗?留给
别人评说。可我也有缺憾。作为一个女人,我并不成功。”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无
奈。“职业女性”和“贤妻”之间似乎总有着遥远的鸿沟无法跨越,“得到”总要
有“失去”作为代价。看得出来,王亚非是个感性中人;一个很可爱的女人,但这
样有魁力的女人却不能成为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我儿子说我在感情处理上有
很多错误。我想也是。家庭不完整,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总是一个大缺憾。现在的
我,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常常是适合的没有感情,有感情的又不适合。我会留心,
希望这个缺憾有一天可以弥补成完满。”王亚非笑了笑,第一次,她的笑容显得有
些疲惫。
    吉普赛人渴望新鲜的空气,明媚的蓝天,同时也就失去了安定的生活,平凡的
快乐。又有谁可以说得清这其中的取舍呢?

                            吉普赛人还会流浪吗?

    王亚非现在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开车24公里去上班,不是去咨询公司的办公
室,就是去北大管理学院的教室。下班后就去游泳,回家后一定是读书和写日记。
“我现在尽量减少应酬。平时也没有什么烦心的事儿,只是偶尔有些挂念在外读书
的儿子。”王亚非和自己唯一的儿子之间相处得非常平等、民主。“我不强求他要
怎么出色能干,就按他的天性发展吧。我能做的就是给他创造一个好一点的环境,
使他未来的选择可以多一些。”也许因为MBA在英国念的缘故,王亚非把中学的儿子
也送到了英国留学,现在开始学的是金融。
    “我是一个精力过剩的人,有用不完的劲头去干事情。我其实倒挺喜欢林黛玉
的,因为她弱不禁风的样子,可以让许多人爱怜。可惜我身体太好了,所以只有这
种劳碌的命。我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总能让我热血沸腾。说实
话,我也不知道,5年,10年以后,我正在做什么。一步一步往前走吧!”
    当吉普赛人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一个天蓝水绿的地方,他们就
在那里停留,载歌载舞,生活的每一天都有笑声和幸福。可他们天性是不甘寂寞、
不愿顺服的人,当他们决定再次流浪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帐篷、马车,
迎着风向前走,去找寻另一处天也蓝,水也绿的佳美之地!

姓名:王亚非英文名:Jane出生年月日:1955年4月12日血型:A型星座:白羊座爱
好:集邮,画画,种花草自认为的个性:直爽,热情最常做的运动:游泳最动听的
歌:《同一首歌》最喜欢的电影:《乱世佳人》《音乐之声》最难忘的书:《白鹿
原》最敬仰的人:小时候最想从事的职业:外交官未来最想做的事情:公司成为行
业代表最开心的事:公司成为行业代表圆满完成一个目标(学业或业务)最尴尬的
事:好心惹祸最讨厌的事:为既定目的去应酬最震撼的一件事:失去好朋友的信任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爱(爱情和友情)别人对你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对与错只
是时间的关系

                            让我们与他们共勉共进

    全球全球富翁新特征:统计数字表明,近五年全球新诞生的百万富翁中,80%
以上是从事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及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金融行业,80
%以上是30岁到40岁之间的年青人。
    杨元庆:35岁,联想副总裁,《亚洲周刊》评选的中国两位千喜英雄之一
    李汉生:40岁,方正电子公司总裁
    叶龙:36岁,实达电脑集团总裁 
    杨致远:31岁,YAHOO创建者,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张朝阳:34岁,SOHU创建者,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王志东:32岁,四通利方总裁,新浪网的创建者
    丁磊:27岁,网易创始人
    段永平:38岁,步步高老总,中国两名千喜英雄之一
    宋朝弟:38岁,科利华老总
    求伯君:35岁,金山软件公司总裁
    张思曼:42岁,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代行长
    刘持金:37岁,爱立信中国区副总裁,爱立信学院院长
    邱虹云:22岁,清华学生,视美乐创始人
    皮卓丁:36岁ADOBE中国区总裁 
    冯波:30岁,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首席代表
    王冉:30岁,东方华尔金融咨询公司老总
    曾强:36岁,1998年被《世界经济论坛》列为未来世界百名青年领袖之一,
《时代周刊》将其列入中国网络精英榜,1999年9月与500强老总聚会上海财富论坛
    张瑰:34岁,女,达因集团老总
    段棋华:一岁,段和段律师事务所老总,5年为中国人避免经济损失5亿多美元
    李玲玲:华中理工大学3年级学生,已创办自己的公司
    司徒炎恩:21岁,华尔街股民, 9岁开始对股市着迷,14岁开始交易,15岁创
立家庭基金,年收益在30%以上 
    秦希燕:30岁出头,高级律师,被美国大法官评价为”中国一流的大律师”
    李光斗:33岁,广东华视广告公司经理,其广告创意屡屡震惊世界
    袁岳:33岁,零点调查公司创办人。

                               刘持金

    诺基亚中国副总裁。曾经是爱立信的中国掌门人。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哈佛
MBA ,他的头衔本身已经散发着成功的气息。
    跳槽,这是个不需要回避的话题,但你准备好了吗?

    把握心中的罗盘;
    锁定心中的坐标;
    拟定人生的航线。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1990年获美国曼菲斯大学物理学硕士学
位。1997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获MBA学位。
    加盟诺基亚之前,刘持金曾任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爱立信中
国学院院长职务。此前,他曾在美国杜佛工业集团、ROLY国际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职
务,及在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工作。
    刘持金拥有半导体物理学学士(中国厦门大学)、量子物理学硕士(美国曼菲
斯大学)及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他目前还是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经济日报“中国企业家”杂志常务理事,“世界经理人文摘”杂志专栏作者。

                            在哈佛打太极拳

    差不多所有人接到哈佛商学院录取通知书时都是欢欣鼓舞的,但刘持金最初却
有些犹豫。因为当时除了哈佛外,沃顿商学院、西北大学凯洛哥商学院也向他敞开
了大门。当时这两家商学院在美国《商业周刊》的年度排名上已连续多年轮流坐桩。
    那时的刘持金已在美国生活了6年,不仅拿到了绿卡,而且年薪早已超过了10万
美元,拥有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渴望拥有的一切。他说:“我根本不需要再拿一个MB
A来证明自己。”
    初入商海时,理工科出身的他习惯于对所有问题进行严谨的分析,后来才发现
商业不同于自然科学,远非123能说得清楚。这样边干边学,几年后他成为美国杜佛
集团的副总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