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服务-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达感恩的最好方式是——努力地为客人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一、语言美(1)


  1礼貌用语多多益善
  (1)“请”字开路
  不论在欧美国家,还是在我们中国,日常生活中“请”字不绝于耳。当一个人需要别人帮忙时,总是“请”字开路;当要从人群中穿过时,要说“请让开一下”;当坐汽车嫌空气闷热时,要说“请把窗户开一下”;当乘车要在中途下时,要说“请停一下车”;当上下火车时,乘务员要对乘客说:“请出示您的车票。”在机场,海关人员要对客人说:“请出示您的护照。”在饭店,客人要对服务员说:“请你给我一杯咖啡”或“请你给我来一份牛肉面”;服务员要对客人说:“请稍等”,“请买单”。在旅店,客人对服务员说:“请给我一个单人间”;招待员会对客人说:“请办理住店手续。”在商店,客人会对营业员说:“请给我一盒万宝路香烟”、“请递给我那双蓝色的运动鞋”;营业员会对客人说:“请走好,欢迎再次光临。”即使在家里,美国人也十分客气,丈夫无论做什么,都得先对妻子说:“请允许我这样做。”而妻子总是很认真地回答:“请你自便。”在中国家庭里,也常常可以听到“请给我倒杯茶”、“请把工具递给我好吗?”。总之,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何人何事,只要你需要别人帮忙时,就必须先说:“请”。
  “请”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姿态。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请”时,这个人已经将“尊贵”和“显赫”给了另一个人,将谦恭的姿态表现了出来,被“请”的人将非常乐意为“请”字后面的行为努力,因为他体会到了“尊重”和“恭维”。所以,从事服务的你,请多用“请”这个美好的词语来表达你对对方行为的希望和要求,你的所有愿望将可以如愿以偿。
  (2)“谢谢”压阵
  “谢谢”别人的好意帮助是文明的标志,社会的规范,更是感恩的一种具体表现。能够说好“谢谢”的人是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有一则笑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7岁的小彬手里拿着一支雪糕兴冲冲地跑来,对爸爸说:“小张叔叔给我买的。”
  爸爸说:“你说了谢谢吗?”
  小彬说:“没有呀。”
  爸爸说:“真没有礼貌,快去,对小张叔叔说声谢谢!”
  过了不久,小彬回来了。
  “谢了,但已经没有用了。”小彬回答说。
  “为什么?”
  “小张叔叔说不用谢。”
  在人际交往中,在对客人服务中,有许多人在不同程度上就是这个小彬。他们在这方面主要有两个缺憾:
  一是认为没必要说“谢谢”;
  二是确实不会说“谢谢”。
  这两种情况,前者是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后者是技术能力上的问题,但都会对服务造成不良的后果,必须予以改变。
  “谢谢”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自己言辞上的一种情感回报。“谢谢”有下列几种功能:一是表达自我情感。人们在接受别人的善意言行后,都会产生一种感激之情,情动于衷,发乎言辞。二是强化对方的好感。人际关系学认为: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的善意行为必然引起另一方的酬谢,而这种酬谢又将进一步使对方产生好感,并发出新的善意行为。三是调节双方距离。
  服务人员在说“谢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说“谢谢”的最大要领是要情动于衷,言为心声。所以,应该在语言行为的表现上下功夫,做到声情并茂,表情恰当。切忌夸张、生硬。
  (3)“对不起”不离口
  许多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在对客人说“对不起”的时候心存顾虑,怕一声“对不起”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不起”不是责任的划分,只是服务人员对客人歉意的表达。事实上,你的麻烦往往是你从不说“对不起”而让客人愤怒后产生的。“对不起”不仅仅是一句客套,更是“客人总是对的”的服务理念的体现。及时、到位的一声“对不起”,可以浇灭客人因不满意的服务而生起的火焰,能够化干戈为玉帛,调节人际关系。


一、语言美(2)


  有这样一家公司,人际关系很复杂,谁也不服谁,谁也不容谁,互相仇视,上班像是去报仇,很不开心。不久,换了一个经理,姓王。王经理到任,就把大家召集起来,他笑容可掬地说:“对不起,我年纪比你们大。所以先当经理了。”如此开场白,逗得大伙哈哈大笑,之后是雷鸣般的掌声,他不像一个经理,但大家喜欢。
  王经理说,我们往往为了保护自己而推卸责任或与人争吵,殊不知认错未必是认输,即使认错就是认输,一个人哪能一生永远赢?一个人敢认错,敢认输,这不但不丢人,反而能够赢得他人的谅解和尊重,说声“对不起”,不但能表现个人的修养,还可以反省自己,激励向上,化干戈为玉帛。
  王经理的一番话,让全场人鸦雀无声。大家曾经的傲慢、无礼、自私与偏见,往往都是冲突的导火线。我们都曾诅咒恶劣的工作环境,可惟独忘了检讨一下:自己是否也是这个恶劣环境的始作俑者……
  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却给我们提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说一声对不起,就往往能够化解矛盾?
  抽象地说,谁都承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绝对正确,问题都出在别人身上。一般说来,发生矛盾冲突,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只不过责任的大小不同而已,如果双方都不认错,人际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相反,如果有一方主动承认自己有错,主动说一声对不起,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在一个“对不起”非常稀缺的社会环境中,如果客人能突然听到一声“对不起”,内心感受会如一股暖流通过!
  在日本,“对不起”几乎成为了日本人的口头禅。
  有一个中国人到日本的商店买衣服。试了一件上衣后觉得不合适,脱下来,交给售货员就走了。马上要到学校时,忽然发觉自己的背包不见了,而他所有的证件都在那个背包里。吓出一身冷汗的他赶紧回到该商店。导购小姐看到他们回来,忙迎过来问:“你们是不是找一个背包?”后来,他们来到商店办公室向一名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工作人员将背包递还给他时,还一个劲地给他鞠躬:“实在对不起,耽误你的时间!”
  还有一次,他在日本骑自行车撞上了一个日本老太太,结果,老太太倒在了地上,他心想,这回完了,非被人家赖上不可。没想到,老太太麻利地爬起来,连连给他鞠躬:“对不起,我耽误你行路了。”
  另外一次也是骑自行车,在拐弯的时候,撞到了一辆直行的面包车上,把人家的车门给撞了一个大坑。司机下来,没有看自己的车,而是先奔过来问他:“你没有事吧?”他说没事,司机才回去检查自己的车门。然后给他鞠躬说:“对不起,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不适,请按我的联系方式找我。”这把他搞糊涂了,到底应该谁给谁道歉啊?
  可见,日本人是多么爱说“对不起”。其实,“对不起”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它会使很多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和温暖。所以,从事服务的你一定要会说并主动说“对不起”,它可以为你排除许多的服务障碍。
  我们提倡“对不起”不离口。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打扰别人,都必须说声“对不起”。当一个人要经过别人的面前时,要说“对不起”;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要说“对不起”;在离开宴会时要说“对不起”;在公共场合,无意之中打了个饱嗝要说“对不起”;无意之中打了个“喷嚏”要说“对不起”;无意之中打了个哈欠要说“对不起”;在中途离开会议时要说“对不起”;约会时迟到了要说“对不起”;上课时晚了几分钟要说“对不起”。在美国,甚至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即两人迎面而过,其实相距甚远,根本不会碰撞,但必有一方会说“对不起”,而另一方连忙说“抱歉”,然后彼此道声“多谢”,各行其路。这种情形对美国人而言如家常便饭,早已习惯。简言之,当一方说“对不起”时,另一方也应用“对不起”、“没关系”、“抱歉”之类的礼貌用语来应答,以示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在一段时间内将“请”、“谢谢”和说“对不起”作为企业的一项培训活动来进行,使“请”、“谢谢”和敢于说“对不起”成为员工的习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要改变一个最简单的习惯动作,至少要重复21次,如果要改变一个长期养成的习惯动作(如改用左手写字)则要经过半年的时间,才能得心应手。
  2亲切的问候常挂嘴边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进行交际、达到相互了解的工具。而我们的服务语言是指在接待客人过程中,服务员用来同客人沟通、交际,以达到为客人服务目的的语言。要为客人服务,就必须用语言来同客人沟通、交际,语言在服务之中乃首当其冲。客人一到,就需要我们用“你好”“下午好”“欢迎”等迎宾用语向客人表示欢迎。如果此时我们对客人的到来视而不见,不理不睬,又谈得上什么服务质量呢?
  我们在服务过程中经常遇到语言的适度和有效的问题。有人话太少,显得对客人冷漠不热情;如言语过多,客人也嫌罗嗦。有人用了很标准的服务用语,可客人不明白;而用非规范用语,客人又感觉服务不到位。应该怎样来使用语言,才能让我们的服务用语“到堂”?“到堂”乃重庆地方俚语,有及时、赶超、适度、不滞位等诸多含义。我曾多次在讲课中谈到,“到堂”的服务用语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用客人熟悉的语言与之交流,而不是你的语言或你认为很标准的语言。通俗地说,就是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对人说“鬼”话,或对“鬼”说人话,人“鬼”都会被你搞糊涂。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使用质朴、明快、简洁、正确、客人最熟悉的语言来为客人服务。
  曾几何时,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刮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服务语言学习高潮。上世纪90年代左右,由于广东沿海的经济发展,粤语成为了服务的学习用语,许多年轻人以能够用一口流利的粤语与人交流而自豪。近几年,普通话的推广使我们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这种“一窝蜂”的现象也让我们的服务业蒙受了较大的损失,服务行业花了大量精力和金钱推广的普通话,我们的许多客人很难领情。因为某些以当地人为主或根本就只有当地人消费的企业,当地人听着普通话还没有自己的语言亲切和满意,而且,当你用普通话与他对话的时候,他如果用当地话是否显得“牛头不对马嘴”;如果用普通话,客人有强人所难的苦衷,本来应该是愉快的消费过程,却让客人觉得比打仗还累,想一想,客人是你,你会怎样?你会一次一次地去受语言的折磨?还是选择你能轻松与他交流和对话的服务企业和产品?答案显而易见。所以,我一贯主张,我们的最佳和最美的服务语言应该是客人最熟悉和最亲切的语言!标准语言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到不能同步提升客人满意。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很大区别就是,它是最不可以用标准的东西来要求所有的服务,因为客人是千差万别的。


一、语言美(3)


  3赞美之词不绝于口
  欣赏客人、赞美客人会让客人获得极大的快乐!我国古代有一则寓言:
  有一个门生出京去做地方官,先到他的老师——一个大官那里去告别。这个大官对门生说:“出外做官,很不容易。千万要谨慎小心!”门生回答:“请老师放心,门生已经预备了高帽子100顶,每人各送一顶,管叫地方上人人高兴!”老师发怒到:“我们都是正人君子,怎么可以这样呢?”门生装着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天下不喜欢戴高帽子的实在太少了,像您老师那样的能有几个呢?”老师听了很高兴,点点头说:“你讲的也有道理!”这门生出来对朋友说:“我的100顶帽子,现在只剩下99顶了。”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个富翁特别喜欢吃烤鸭,于是用重金聘请了一位烤鸭大厨师,每天专门为他烤一只鸭。大厨师名副其实,每天烤出的鸭皮脆肉松,香喷可口。但富翁为人刻薄,即使天天吃到美味的烤鸭,也从不肯说一句赞美的话。终于有一段时间,厨师烤出来的鸭都只有一条腿,富翁觉得奇怪,但碍于身份不好过问。一星期后,情况还是这样,富翁实在忍不下去,他问厨师烤的鸭子为什么只有一条腿?另外一条腿上哪儿去了?厨师回答道:“哎呀!您不知道?这些鸭子都只有一条腿,不信我带您去看看!”
  富翁当然不相信厨师说的话,便随着厨师到后院去看。这时,因天气太炎热,鸭子们都缩着一条腿站在树下休息。厨师说:“您看,鸭子都只有一条腿呀!”富翁仍不信,当即拍了几下手掌,掌声惊动了鸭群,它们伸出另一条腿纷纷逃离开了。富翁说:“你看,鸭子不是都有两条腿吗?”厨师回答说:“是的!如果您提前鼓掌的话,那鸭子老早就是两条腿了。”
  人人都渴望掌声与赞美,哪怕只有一句简单的赞语,都会给人带来无比的温馨和振奋。赞美是符合人性的法则,适当得体的赞美,会使人感到开心、快乐,被赞美的人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一有机会就赞美你的客人,永远不要嫌多。
  真诚的赞美需要一定的技巧。卡耐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到邮局去寄一封挂号信,人很多,我排着队。我发现那位管挂号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已经很不耐烦。称信件、卖邮票、找零钱、写发票,我想:可能是他今天碰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许是年复一年地干着单调重复的工作,早就烦了。因此,我对自己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令他高兴的话。”所以我就问自己,“他有什么真的值得我欣赏的吗?”稍加用心,我立即就在他身上看到了我非常欣赏的一点。
  因此,当他在称我信件的时候,我很热诚地说:“我真的很希望有您这种头发。”
  他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带微笑。“嘿,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他谦虚地回答。我确信地对他说,虽然你的头发失去了原有的光泽,但仍然很好看。他高兴极了。我们愉快地谈了起来,而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相当多的人称赞过我的头发。”我敢打赌,这位仁兄当天回家的路上一定会哼着小调;我敢打赌,他回家以后,一定会跟他的太太提到这件事;我敢打赌,他一定会对着镜子说:“这的确是一头美丽的头发。”想到这些,我也非常地高兴。
  试着去寻找客人身上值得你赞赏和称颂的东西,并且真诚地告诉他。一开始也许不容易,但不久就会习惯的。如果能够将赞美变成一种习惯,那么,要发现一个人值得赞美的地方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般来说:如何发现一个人真正值得真诚赞美的地方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说,对老年人应该更多地赞美他辉煌的过去、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或有出息的儿女等;赞美年轻母亲的小孩往往比直接赞美她本人更有效……
  4称呼客人得体妥当
  得体妥当是指我们对客人的称呼不仅要到位,更不能引起客人的误会和歧义,带人格侮辱性的称谓是绝对禁止的。
  在一个航班上曾经发生了客人打架的事件,而该事件的起因却是空中乘务员的一句不得体的称呼所至。那是某航空公司从北京飞香港的航班,在正常的空中服务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位老人家向空中乘务员提出了需要一杯热开水的请求。这位空姐随即向该乘务组的乘务长说明此事,在说的过程中,她错误的使用了“老头”这一称谓,在边上坐着的一位客人听了非常不舒服,于是向乘务员提出抗议,乘务员和乘务长都同时向该客人表示了歉意,客人也没有表示异议,事情本该到此结束。可那位不会得体的称呼客人的乘务员却自作聪明的解释:“老头,在北京话中也不是不尊重,我没有其他意思。我也不容易,现在还在发烧……”乘务员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机上一批刚经历了“非典”的香港客人的愤怒和惊恐打断了。他们一听到发烧就本能地联系到“非典”,他们觉得航空公司让发烧的人员为他们服务,是对他们生命的藐视,他们要航空公司给说法。一时间,飞机上一片混乱,任乘务人员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这时,飞机上另外的乘客看不下去了,在劝说他们无效的情况下,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