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sars调查-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疫情初起到官方缄默到传言四起到信息披露的全过程。    
      春节假期一过,“不明病毒袭击广州”的传言,通过口传、手机短信息及互联网聊天室等,以指数增长的速度散布,一时间使得全城男女老少惶恐不已——排队倾囊购药购醋、戴着口罩上街、不敢光顾食肄,甚至一度发展到连油盐大米都要争购……老广州惊叹:从没见过这种场面!    
      香港《南华早报》称,还沉浸在节日喜庆气氛中的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谣言与恐慌的“黑洞”之中。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002年11月16日,广东省佛山市,有记录的首起病例    
      来自广州市的专家到距广州20余公里外的佛山市禅城区为一名患者会诊,该患者后来被认为是广东省首例非典型肺炎患者。    
            
      1月初,距广州200公里,河源市,抢购潮起    
      刚刚辞别了2002年,位于广州东部、距离广州约200公里的广东省河源市就掀起一股罕见的抢购抗病毒药品风潮。香雪抗病毒口服液、罗红霉素、红霉素……只要药盒上标着抗病毒、预防病毒感染,就迅速被当地市民抢购。原本10元左右一盒的抗病毒口服液,价格先是涨到30元,后又到60元,甚而到100多元。据说,这是因为一种不明病毒正在河源流行,传染性之强无法可防,病势之凶无药可治,有医生告诉亲朋好友,得预先吃些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    
      传言中,两个高烧患者在河源市人民医院住院,结果两人病情没有好转,接诊过他们的医护人员却倒了一大批,已经有医生护士死亡。    
      恐惧席卷全城。专家从广州赶来,他们对外宣布:初步诊断患者患上的是非典型肺炎。据悉,当时前来会诊的专家中,即有在2002年11月16日到佛山市禅城区为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会诊者。    
      1月8日记者接报赶赴河源。街上人很少,这个往日平静的小城显得有些萧条。河源市人民医院更是冷清,据说是因为市民害怕被那种可怕的病毒传染,不敢来看病。河源市卫生部门的领导见到记者,一提到“病毒”二字,就双手乱摆,脸上出现显而易见的紧张。一家药厂提出向河源市民赠送一批抗病毒口服液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都面有难色,担心公众会从“抗病毒”三字上联想到“不明病毒”。他们矢口否认了“不明病毒”之说,表示只是因为天气变化大,感冒患者有所增多。    
      那时候,河源的恐慌并没有影响到辞旧迎新中的广州城。    
            
      1月16日,广东省中山市,传言与病毒扩散    
      仅仅只隔了两周,恐慌开始波及距广州只需不到两个小时路程的中山市。1月16日,“不明病毒”传言肆虐中山,“非典型肺炎”的病例在中山出现了。患者的症状起初都是发烧,持续一周后就出现高热不退,但没有特效抗生素可以抑制,有的还出现肺功能严重受损等,需要呼吸机治疗。令人恐慌的是这种疾病的传染性。据记者了解,中山市某医院的一些医生和实习医生,因为当时并不知道这种病具有传染性,没有及时防护而被感染。    
      记者当时在中山采访,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讳莫如深,十分回避,拒绝透露任何消息。    
      据《信息时报》报道:对于记者的求证,中山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一负责人毫不犹豫地表示:“没有,中山市根本没有流行什么肺炎,这都是谣言,市民不必过度恐慌。”与此同时,广东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的有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目前没有收到任何关于中山市肺炎流行的疫情报告。”他们同样表示,只是天气原因使感冒患者增多。    
      河源狂抢药品的一幕在中山重演。    
            
      1月25日,佛山市,病人骤增    
      1月底,疫情传到离广州更近的佛山市。1月25日左右,佛山市顺德区人民医院传染科、呼吸科非典型肺炎病人骤增,需要到其他科室调用护士。这一消息经传播后,畸变为“医院已死了好几个护士,禽流感大流行”了。    
      1月31日,农历除夕,记者在顺德区街头采访,发现路人大谈罗红霉素防病法(每天两次,每次两粒,连服三天)。同样,罗红霉素等药品再次被排队抢购。“禽流感”、“死亡”、“医生大批大批被传染”等传言传得人心惶惶,除夕年夜饭前夕,记者甚至发现一向无鸡不欢的顺德人,对农贸市场上的活鸡也不敢购买了。    
         
    


第一部分 SARS疫区调查(上)广东:不明病毒突袭广东(二)

      2月初,广州市,情势恶化    
      据《新快报》报道,在广州市出现的最早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人是来自广州火车站的一名小贩。这位患者在2002年11月28日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12月28日治愈出院。    
      这位患者是30多岁的男性,当时是因为高热入院,入院后两天,原本不明显的肺炎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后经过一周左右的呼吸机支持治疗后,情况渐渐好转。当时患者使用了当今最为优秀的抗生素之一“泰能”,肺炎仍然无法得到控制,这是非常少见的。    
      由于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患者后来出现了合并感染。对合并感染,选用现有的抗生素都能奏效,惟有初期的严重肺炎无法找到病原体,更没有抗生素能控制肺炎的发展。当时医生给这位患者下了“重症肺炎”的诊断,实际该患者所得的应属于现在所说的非典型肺炎。    
      就在这位患者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治疗期间,从12月中旬开始,河源陆续有非典型肺炎患者被转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治疗,其中包括一名被感染的医生。至2003年1月17日,广州军区总医院已经收治了来自中山、清远、深圳的大约10例非典型肺炎病人。1月1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简称“中山二院”)开始收治8名病人,病人病症与广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病例相近,分别来自顺德、东莞和广州市芳村区。    
      1月31日晚上7时开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简称“中山三院”)也陆续收到外院转来的三名非典型肺炎患者,其中包括一名10岁的广州男童。三人病情都十分严重,一入院就要上呼吸机。中山三院集合了儿科、传染科、呼吸科等科室专家从除夕夜一直通宵达旦抢救到次日上午,连续工作长达12小时。据一参加急救的医生称,当时一名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要立即插管抢救,一插入管子,患者肺部的痰液像喷雾一样飞溅出来,在场不少医护人员脸上、手上、身上被溅得到处都是。2月3日晚,病情最严重的10岁男童不治身亡,这是迄今为止,在此次“非典型肺炎”事件中死亡年龄最小的患者。    
      据了解,在本次“非典”型肺炎事件中,收到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医院还有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和一七七医院。    
      可以说,广州几乎所有大型综合医院都收到病人。    
      接触到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不少广州医生,最初并没有意识到或还没来得及意识到这一疾病的传染性,救治第一批患者的医护人员开始陆续被感染上。广州市政府2月11日公布的数字:广州192例患者,其中84例是医护人员。其中,中山二院和中山三院被感染医护人员最多。    
      医生被感染的最早的个案发生在省中医院和广医一院。据透露,1月下旬开始,广医一院就有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过程中被感染。而省中医院医生被感染时间与广医一院医生相近,他们经过治疗后病情已得到控制,有的已康复。1月30日,中山二院因接收了一名病情特别重的患者,加上医护人员防范措施不足,导致前后45名员工染病,医院不得不开设15、16、17、18四层楼为专门隔离病区,并成立专门治疗小组进行应对。    
      紧接其后,2月3日中山三院12名医护人员也相继出现剧烈头痛、高烧等症状。据悉,目前中山三院工作在急救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已是第三批。    
      专家分析,医护人员之所以成批被感染,一是紧张抢救病人,十分疲劳,抵抗力下降;二是长时间近距离与患者接触;三是这一疾病初期传染性较强,医护人员较容易首当其冲被感染上。    
      经初步了解,目前有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医院除上述四家外,还有市二医院和市中医院。    
      医护人员纷纷病倒的消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悄然在广州市大面积扩散,越传越耸人听闻。有的人称与这类肺炎患者“打个照面就死”,甚至“上午传染上,下午就死”,还有人称“不少医护人员死亡”。2月8日众多单位员工节后正式上班,传言立即“升级”,走在广州街头随处可见带口罩的人。2月10日,传言进入高潮,并从广州市向深圳、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蔓延,随后又向海南、福建、江西、广西、香港等邻近地区传播。    
      2月10日起,抢购板蓝根、白醋等风潮以异常速度登陆广州。一个多月前对河源人疯抢抗生素还觉得不可思议的广州人,愿意花70元买一包原价只有十分之一的板蓝根,20元一瓶的白醋都被百姓一抢而光。    
      广东省、广州市后来公布的有关数据表明,在此次非典型肺炎事件中,不少河源、中山等地的病人都被送到广州市救治,广州本地患者人数也不少,这使得广州成为此次事件中最令人关注的一地。    
         
    


第一部分 SARS疫区调查(上)广东:不明病毒突袭广东(三)

      2月11日,广州市新闻发布会,终于对外宣布疫情    
      河源市首先发生非典型肺炎后的一个多月里,记者曾多次与广东省、广州市等地卫生部门联系。省卫生行政部门多次向记者表示,已接到河源等地报告,并已组织专家组前往当地调查,但基于种种原因,调查结果暂时不能对外公布。    
      2月11日上午10时30分,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卫生局局长黄炯烈对广州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病例的情况向传媒作了通报。广州市副市长陈传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火营代表市政府承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广州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疾病的挑战。    
      同日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及佛山、珠海等地也先后召开了类似的情况通报会。    
      省市两级政府承认广东省、广州市发现非典型肺炎患者。官方的版本是,截至2月10日下午3时统计,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现的非典型肺炎病例共305例,死亡5例。染病者中,医护人员感染发病共105例,没有一例死亡。经过卫生医疗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紧急救治,已有59人病愈康复出院,尚未出院的病人目前都得到有效治疗,情况稳定。    
      对于新闻报道来说,2月11日是一个转折点。此前,尽管坊间流言已传得沸沸扬扬,但广东当地报纸、电视媒体几乎还是噤若寒蝉。1月间个别媒体零星报道了河源、中山等地抢购抗生素,但随即,当地政府部门就通过其他媒体口气严厉地“辟谣”。    
      2月10日,“抢购风潮”在广州全城蔓延,而当天各媒体接到三道紧急通知,被要求严格遵守新闻纪律,不得擅自对“非典型肺炎”及“抢购风潮”进行报道。10日晚,各新闻单位又收到一份关于非典型肺炎疫情公布的通告,被要求照通告全文发。在这种情况下,广州各大媒体都只能打些擦边球,刊发“如春季谨防感冒肺炎”等稿件,传递些许信息。直到2月11日新闻发布会后,媒体才开始大篇幅报道这一事件。    
            
      2月12日,广州市,抢购食盐大米    
      抢购白醋、板蓝根和口罩的风潮刚刚告一段落,2月12日下午4时许,又一股奇怪的抢购风从广州市近郊村镇直卷市中心,这次抢购的对象竟是食盐和大米!一些米店、杂货店的老板乘机哄抬物价,盐由平时的1元一包暴涨至8至10元一包,米价也涨了2—4倍。    
      据一名当即赶到现场的记者回忆,一个杂货店的老板眼见一包盐卖到5元时人们仍纷纷抢购,遂又把价格上涨到10元一包,是往日价格的10倍。但这时的人们简直像失去了理智,仍慷慨掏钱,一人少则买5包8包,多则买上10包20包。买到盐的人兴高采烈地从人堆中挤出来,满面春风回家去,没买到盐的只怨自己得到消息太晚,疾奔其他商店而去。    
      广州全城媒体出动大量记者跟踪此事,调查了无数市民,但回答大同小异。没有人对抢购能说出原因。有人说海湾要打仗,盐要涨价了;有人说买不到醋就买盐,用盐水在居室内消毒;还有人说盐能治非典型肺炎,更多的人则是一脸茫然。    
      当晚10时,广州市相关部门召开了紧急会议,商业部门、粮食部门、食盐专卖局纷纷辟谣。这次谣言来得快去也快,次日,除了少数杂货店,大型超市食盐和大米货源基本充足,价格也迅速回落。    
      截稿前:病原体未知    
      记者就本次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采访了广州市几位临床专家,他们都高度怀疑本次发生的非典型肺炎是病毒造成的,但目前未能发现是何种病毒。    
      第一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龙北江副教授介绍,病毒是通过寄宿在细胞内大量繁殖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不同的病毒“偏爱”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要发现某种病毒,必须找到这种病毒“喜爱”的细胞,即敏感细胞。通常来讲,变异的病毒或者新病毒很难发现,就是因为无法找到相应的敏感细胞。    
      据介绍,病原体的培养、分离及检测是一项费时费功费钱的工作,每一个患者的发病都可能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发现一种病原体,并不能揭示所有患者的发病原因。对于广东发生的305个非典型肺炎病例,有关工作人员已尽可能采集了样本并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工作量相当大。省疾控中心坦承,最终能否找到病原体,目前还不能确定,估计几率只有50%。    
      参与寻找本次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的一位权威专家告诉记者,国家疾控中心和广东省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正在积极工作,病原体是否为一种新的病毒还无法下结论,至于何时有结果也很难讲。    
      中山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专家江丽芳、第一军医大学专家龙北国以及中山三院传染科肖杰生教授等几位微生物和传染病学权威专家均认为,能找到病原体当然就能找到病因,甚至可能因此找到疫苗,从而使治疗的目的性更明确,但这并非易事。因为分离病原体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加上患者痰液里本身就有很多病原体,要找到非典型肺炎病原体就更难了。另外,即便能找到病原体也不一定就能制造出特效药物。    
      不过,专家同时指出,即便未能找到病原体也不会直接影响治疗。以目前采取的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三大措施所取得的成效看,完全可以控制病毒和治好患者。    
      补记:    
      3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获得并公布来自中国卫生部2月28日为止的中国SARS病例数和死亡数,这两个数字全部来自广东,分别为病例792起,死亡31起。    
      4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广东发出旅游警告。这一天公布的广东病例总数为1153例,死亡40例。    
      4月3—8日,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获准到达广东考察。    
      从4月11日起,广东疫情实行五日一报,4月21日起实行一日一报。    
      5月12日,广州宣布:5月11日上午10时到12日上午10时,广州市首次实现“零病例”。    
      5月13日,广东省首次实现“零病例”。    
      5月23日下午5时(北京时间)许,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总部宣布,撤消对广东的旅游警告。    
      5月18日至6月3日截稿时止,广东已连续17日无新发病例。    
         
    


第一部分 SARS疫区调查(上)广东:教训知多少(一)

      当2月11日广州市政府及广东省卫生厅先后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向公众公布当地非典型肺炎(后称SARS)的累计报告病例和死亡人数时,距离广东省卫生厅1月2日首次接到河源的报告已一月有余,而距离事后回顾追溯到的2002年11月16日广东省第一例佛山“非典”病例则有近三个月。此间,广东省先后有七个城市报告出现这种“有传染性”的过去未见过的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