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4-普济方-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大便水泻。小便不利。加真车前子末少许。不省人事者。宜先服苏合香丸。候其苏省。 
却以此药加黄连、羌活各一钱。暑湿肿满。香苏散合和。加生姜三片。木瓜二片。车前草二 
根。伏暑头疼。小便涩浊。加山茵陈、车前草各二根。霍乱吐利。加木瓜二片。藿香少许。 
生姜三片。伤暑腹痛。加陈大蓼三寸。陈壁土一指头大。木瓜二片。脏腑有热便血。加黄连、 
浓朴、枳壳、乌梅各一钱。小便血。瞿麦穗一钱。车前子一撮。灯心二十茎。并加之。感暑 
湿。手足缱痛痹冷。合和香苏散。每服四钱。姜三片。木瓜三片。陈大蓼三寸。煎服。留滓 
再加葱叶、橘叶、椒叶、陈大蓼各一握。水一斗煮七分。先熏后洗立效。香港脚作痛行步艰辛 
。每料加木瓜、羌活炒、苍术、枳壳去瓤、陈皮、半夏、甘草各一两。成十二味。每服加生 
姜三片。葱白二根。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冒暑心腹胀满。去羌活。加藿香、乌梅各一钱。 
壮热大渴。肚皮热或五心热。加灯心二十茎。麦门冬去心。白茅根各一钱。淡竹叶十片。晚 
禾根净洗一握。四时感冒呕泄。亦合和香苏散。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木瓜二片。诸热毒 
。小便赤浊。每服四钱。加车前子、黄连去须各一钱。则清利。以上皆温服。暑月烦躁潮热 
甚。加茵陈、车前草各二茎。苦竹叶七片。山栀子三枚擘破。又方治燥渴去桂心。加人参。 
谓之春泽汤。湿泻身痛。加苍术少许。秋多淫雨。人患瘟疫。在冬时服之效。尤妙。一方加 
辰砂。瘀热心烦。医说戴宅崇甫。因母病孝诚感于北辰。梦授此药。但五苓散用桂。小柴胡 
用人参。正气用浓朴。备急丸用干姜之类。欲其刚柔相济。亦是攻守之意。故方书谓五苓散 
无桂。及隔年者俱不可用。近日铺家有去桂五苓散。不知者为其所误。若去桂而入参却谓之 
春泽汤。彭宅秘传良方。又谓五苓散可用生姜汁为丸。如鸡头大。煎五苓散服。道途间亦可 
x胃苓汤x(一名胃苓散出仁存方)x治伤暑烦渴引饮。所下如水。x 
五苓散 平胃散 上二药相合。每服二钱。紫苏、乌梅煎汤下。未效加木香、缩砂、白 
术、丁香煎服。来复丹亦可。 
x冷香饮子x(出济生方)x治老人虚人伏暑烦躁引饮无度。恶心疲倦。服凉药不x 
x得x 
x者。此方主之。夏宜常服。x 
草果仁(三两) 附子(炮去皮脐) 橘红(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 
服一两。水 
x泼火散x(一名地榆散出百一选方)x治伤暑烦躁发渴。口苦舌干。头痛恶心。x 
x不x 
x思饮食。昏迷不省人事欲死者。及治血痢。妇人热崩。x 
青皮(去白) 赤芍药 黄连(去须) 地榆(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冷水 
调下。如蓄热而气血妄行。加甘草等分。一方浆水调服。治血痢。水一盏煎服。 
x黄龙丸x(出百一选方)x治冒暑毒。解烦渴。头疼呕逆。x 
半夏(半斤酽醋一斗浸三日入银器中慢火熬醋尽取出新汲水洗晒干为度) 甘草(一两)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丸梧桐子大。食后。新汲水下三五十丸。 
x二陈汤x(出仁斋直指方)x治伤暑复感冷。及内伤生冷。x 
半夏(制) 橘红(各五两) 茯苓(三两) 甘草〔炙二(一)两〕 上 咀。每服 
三钱。姜七 
x水浸丹x(出和剂方)x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饮食积x 
x聚x 
x。并宜服之。 
巴豆(大者二十五个去皮心膜研取油尽如粉) 黄丹(炒研罗过取一两一分) 上同研 
匀。 
用黄蜡熔作汁。和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时候。一 
方 
病即复矣。 
x二气丹x(出济生方)x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并皆治x 
x之x 
x。x 
硝石 硫黄(等分) 上为末。于银石器属性武火上炒令鹅黄色。再研细。用糯米糊为 
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新汲水送下。不拘时候。一方水丸如指大。每一丸细嚼。腊茶下。 
x冰黄散x(一名却暑散出和剂方)x治冒暑伏热。头目昏晕。呕吐泻痢。口干烦x 
x渴x 
x。背寒面垢。 
赤茯苓(去皮) 甘草(生各四两) 寒食面 生姜(切碎搜面匀日干各一斤) 上为 
细末。 
每服二钱。新汲水或冷水热水调下。不拘时候。 
x通草散x(出经验济世方)x治伏暑下血如久痢。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x 
x自x 
x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医皆曰此痢也。闻泗州青阳镇李x 
x中和助教善医。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脉。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x 
x多白少。小便涩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旧因伏暑。小便传导入大x 
x肠。由心经而过遂化为血。 
x安。x 
木通 通草(各半两) 泽泻(一分) 竹茹(二钱少用不妨老人减半) 上锉如大米 
粒。或 
为细末。就锉时即每服秤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细末即每服抄二钱。根据前法煎。 
食后中夜卧各一服便住。信知天下有如此妙医。余家数婢患久痢。服之皆安。故记传后。 
x益元散x(出经验良方)x治身热呕吐泄泻。肠 下痢。赤白浊。癃闭淋痛。利x 
x小x 
x便。偏主肠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利中。除x 
x烦热心燥。治腹胀痛。补益五脏。大养脾胃之气。理内伤阴痿。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x 
x。一切虚损。主痫 惊悸健忘。止烦满短气。脏伤咳嗽。疗饮食不下。肌肉疼痛。治口x 
x疮。牙齿疳蚀。明耳目。壮筋骨。通血脉。和气血。消水谷。保真元。解百药酒食邪x 
x毒。耐劳役饥渴寒热。辟中外诸邪所伤。久服强志轻身。驻颜延寿。及解中暑伤寒疫x 
x疠。饥饱劳损。忧愁思虑。恚怒惊恐。传染。并汗后遗热劳复诸疾。并解两感伤寒。能x 
x令遍身结滞。宣通气和而愈。及妇人下乳催生。并产后损液血衰。阴虚热甚。一切热x 
x证。并宜服之。兼才患方发吹乳。或已觉吹乳疖。频服即愈。乃神验之妙药。惟有孕妇x 
x人不得服。恐滑胎也。x 
腻白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无 
蜜亦 
得。日三服。欲冷新汲水调下。发汗煎葱白豆豉汤。并三四服。此药解散热甚。多服无害有 
益。 
x谷神散x(出仁存方)x治中暑泄泻。x 
陈仓米(一升) 干姜(一两) 甘草(一两) 楮实(青者蒸晒一升) 上为细末。 
饭饮调下 
二钱。食前服。 
x二黄丸x(出经效济世方)x治伏暑狂燥。及下血痢泄泻等。凡因暑而得疾者皆x 
x治x 
x。x 
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各二两) 肉豆蔻(二个) 干姜(一分炮) 上为细末。 
水面糊 
为丸。如梧子大。再曝干。每服三十丸。温热水下。患痢甘草汤下。水泻米饮下。 
x治伏暑暴泻兼去暑毒x(一名枇杷叶散出鲍氏方) 
枇杷叶(去毛) 生姜(湿秤) 罂粟壳(去瓤蒂各三钱) 上细锉。用水二大盏。蜜 
一合。 
粟米百余粒。酒半合。同煎至一盏以下。温服一服即愈。暑天有初感便渴。或赤或白小便不 
利。烦躁而呕。此由暑而得。当用五苓散六和汤。未止用此方。有呕者勿用。 
x玉壶丹x(出经效济世方) 
硫黄(一两) 焰硝(二两或二两半) 绿豆细末(四两或五两) 上各生用为末。以 
绿豆粉 
糊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同油麻薄荷嚼。新水下。或嚼生姜亦佳。或丸如梧桐子大。 
新水吞数十丸亦可。 
x异功敌暑丸x(出仁存方)x治伏暑或吐或泻。有效。x 
黄连(一斤净) 陈仓米(二升水一碗拌湿) 上于锅内如罨饭法。米熟为度。晒干为 
末。以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饭汤下。不拘时。 
x治伏暑吐泻阴阳不分。x(一名防己汤出杨氏家藏方) 
防己 白芷(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不拘时。 
x檀香丸x(一名含化丸出十便良方)x解暑毒。x 
檀香末(一钱) 杏仁(去皮二钱半) 乌梅肉(二两) 紫苏叶(一两) 茴香〔三 
(二)钱半〕 百药煎(二钱半) 甘草(一两半)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非时 
含化。 
x香薷锉散x(出仁斋直指方)x治解暑毒。止霍乱。x 
香薷(二两) 浓朴(制一两) 茯苓 陈皮 甘草(炙各半两) 良姜(三钱) 上 
锉细末。二钱半作一服。盐一捻。水煎服。一方有干姜。无良姜。 
x解一切暑毒欲死者。使服之立苏。x(出本事方) 
半夏(四两醋一升半煮尽醋焙干) 甘草(一两) 桂〔一(半)两〕 赤茯苓(二两) 
白茯苓(一两) 上为末。用生姜汁作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十丸。热水下。若身大 
热背微 
恶寒。心中烦闷。时时欲呕。渴不能饮。头目昏痛。恶见日光。遇凉稍清。起居如故。此由 
饮食失宜。胃中空虚热留胃口。其脉虚大数。谓之中暑。 
x治热 心闷方x(一名橘皮甘草汤出圣惠方) 
用饮热汤亦可。内少干姜、橘皮、甘草煮饮之。稍稍咽勿顿使饱。但以热土及熬灰土壅 
脐上佳。一方无干姜。有生姜。 
x镇灵丹x(一名降气丹出杨氏家藏方)x治中 冰雪不能解者。阴阳交错。中脘x 
x痞x 
x塞。头疼恶心。x 
太阴玄精石 硫黄 盆硝(以上各一两) 上细研。入银器内炒令鹅黄色。候冷入轻粉 
一 
钱。同再研极细。宿蒸饼水浸过。细干搜和丸如鸡头肉大。凌辰井花水面北叩齿七遍。吞下 
一、两丸。一方无轻粉。 
x治热 方x(一名蒜浆)x治暑渴逡巡闷绝不救。x 
取道上热尘土以壅心上。少冷即易。气通止。又以热土壅脐上。令人尿之。脐中温即愈。 
一 
x又方x(出圣惠方)x治夏月中热 死。x 
用浓煮蓼。取汁三升。饮之即愈。不瘥更灌。 
x又方x(出千金方) 
以使人嘘其心令暖。易人为之。 
x又方x(出千金方) 
用抱狗子若鸡。着心上熨之。 
x又方x(出圣惠方) 
用灌地浆一盏即愈。如人行路中。旋以利器掘开一穴。入水其中捣之。却取烂浆。以饮 
死者即愈。 
x又方x(出圣惠方) 
用黄连半两去须。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之。 
x又方x(出圣惠方) 
用地黄汁一盏服之。 
x又方x(出圣惠方) 
用水半升。和面一大抄。搅服之。 
x治夏月中热 死x(出圣济总录) 
以捣菖蒲汁饮一二升。 
x又方x(出千金方) 
取屋上南畔热瓦熨心。凉易之。 
x中热不能食。x 
用生姜捣汁和蜜服。 
x治暑渴方x(出海上名方) 
用百药煎、腊茶为末。乌梅肉丸如鸡头大。含化。名为水瓢丸。 
x白梅汤 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x 
白梅(二十九斤) 檀香(十两) 甘草(十三斤半) 盐(炒十五斤) 上为末。每 
服一钱。搽生姜。新水下。酒后干哕恶心。话涩。如茶吃。 
x竹叶石膏汤x(出仁斋直指方)x治伏暑内外热炽。烦躁大渴不可攻者。x 
石膏(半斤) 半夏(汤洗七次焙一两二钱半) 麦门冬(去心二两七钱半) 人参 甘 
草(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五片。青竹叶七片。粳米百粒。水煎服。 
x涤烦丸x(出杨氏家藏方)x治积年伏暑。遇夏头昏。肢体倦怠。不进饮食。烦x 
x渴x 
x多困。x 
茴香(一两炒) 槟榔(一枚) 大黄(一两湿纸裹煨) 上为细末。用白面与药末等 
分。滴 
水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临卧烂嚼。温酒送下。 
x五圣汤x(出杨氏家藏方)x治暑积年深。每遇夏月不进饮食。疲倦少力。见日x 
x色x 
x则头目昏痛。 
贯众 黄连(去须皮) 甘草(微炙) 吴茱萸(汤洗七次) 白茯苓(去皮五味并生 
用各半 
两) 上 咀。平分二服。每服用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放冷。候日午时。先取香熟甜 
瓜一枚。切去皮作十二片。先嚼瓜一片。呷药一、二呷送下了。再如前嚼瓜一片。呷药一、 
二呷。看吃得几片。以药汁尽为度。不损脾胃。不动脏腑。须是觉大烦躁方可服之。 
x茅根散x(出杨氏家藏方)x治伏热伤冷。心神恍惚。大渴不止。肠鸣腹痛。不x 
x思x 
x饮食。x 
白茅根(一两) 人参(去芦头一两) 浓朴(去粗皮半两姜制) 香薷(一两去土) 上 
为细 
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酒半盏。同煎至一盏。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 
x橘皮汤x(出永类钤方)x治伤暑痰逆恶寒。若不恶寒。宜竹皮汤。x 
甘草(半两) 人参(一分) 橘皮(去白二两) 上 咀。每服二(三)钱。加竹茹 
一块。姜四 
x玉壶丸x(出广南卫生方)x治中暑伏热。昏困不省人事。x 
白面(四两白者) 白矾(半两生用) 硫黄(半两生用) 上为末拌匀。新水丸如梧 
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新水下。不拘时候。 
x续传信方造桂浆法 治中暑毒。夏月饮之解烦渴。益气清痰。x 
桂末二大两。白蜜一(升)斤。以水二斗。先煎取一斗。待冷入新 瓶中。后下二物。 
搅二三百转令匀。先以油单一重盖。加纸七重。以绳封之。每日去纸一重。七日开之。药成 
气香味美。格韵绝高。今人亦多作。故并着其法。宜换冷水浸瓶底。 
x蜡梅丸x(出十便良方)x治止渴生津。x 
蜡梅花(末) 干姜(末) 甘草(末) 枇杷叶 百药煎 乌梅肉(末各一两) 蜡 
(五两) 上熔蜡开。投蜜二两。和上件药捣二三百下。丸如鸡头大。夏月长途。一日服一 
丸妙。 
x十全饮子x(出十便良方)x治伤暑病疟中暑等疾。x 
人参 白茯苓 干山药 白扁豆 紫苏叶 香薷叶 甘草 浓朴 半夏 白术(各等 
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去滓。以新汲水沉冷服妙。若觉烦躁方可沉 
冷服。如脾胃弱。只温如常服。 
x黄 汤x(出十便良方)x治暑月口干烦躁。渴不思食。x 
黄 地黄 芍药 五味子 麦门冬 茯苓(各半两) 甘草(一分) 上为粗散。每 
服三钱。以水一大盏。生姜三片。枣二个。乌梅一个。煎服。无时。 
x四君子汤x(出鲍氏方)x治怯弱人用暑药太过。脉虚而热不退。或微渴。冷热x 
x药x 
x皆难投。只用此加陈皮徐徐调之。或泻入生姜或白姜少许。x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为散。每服四钱。煎服。 
x治中暑迷闷欲死x(出传信适用方) 
上取蒜一瓣生嚼。以新水送下。或不能嚼。水研灌之。并可救热死人。切勿便与冷水及 
卧冷地。正如冻死人须先与冷水。若遽近火即死。一法行路 死人。唯得置日中或令近火。 
以 
x二香散x(出如宜方)x治夏月得病头疼身热。伏暑伤寒疑惑之间。x 
香薷散 香苏散 上等分。水煎。脑痛加莲须葱煎。 
x又方。二香散对藿香正气散。名正气二香散。若先饮冷后伤暑。五苓散主之。此必x 
x下痞。浓 
蒲黄(三钱) 滑石(五钱) 生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热水调下。 
x橘皮半夏汤x(出卫生家宝方)x治中暑伏暑。及痰在胸膈。服此大有神效。x 
陈橘皮(六两去瓤) 白术(三两去芦头) 白茯苓(三两) 人参(一两) 枳壳(一 
两去瓤麸炒) 当归(一两去芦头) 半夏(三两汤洗七次锉如米) 甘草(三分炙) 上 
除半夏外。 咀同 
不拘时候。 
x饮灵丸x(出卫生家宝方)x治中暑神效。x 
牛胆制天南星(无以法制半夏代) 人参 茯苓 桔梗 干葛 麦门冬(不去心) 桂 
(去 
皮) 紫苏叶(极香者) 甘草(炒以上各一两) 乌梅肉 余甘子(去核二味各一两半无 
余甘以 
百药煎代) 上为末。以夹绢筛过。炼硬蜜和匀。入臼杵数百下。先以酥涂臼杵。丸如樱桃 
大。生朱砂为衣。常用一丸含化。舌下灵液 涌出。此药大去水息。除烦下气。老人虚热 
宜服此药。若燥渴嚼二三丸。麦门冬水送下。此药仍无药石气味。 
x水瓢丸x(出卫生家宝方)x消暑毒。x 
丁香枝杖(一两) 甘草(半斤炙) 白梅肉(三两为末) 乌梅肉(一斤) 紫苏叶 
(去土三 
两) 檀香(半两) 麝香(一字) 上为细末。蒸熟药木瓜两枚。同蜜拌和为丸。如弹子 
大。 
温熟水嚼下。不拘时候。每服一丸。 
x金露解毒丸x(出卫生家宝方)x大治暑毒。x 
用舶上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