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4-普济方-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解诸毒物。虽平日不饮冷者。服之亦有奇效。一方加诃子肉。滴水为丸。谓之龙涎丸。仍 
以水调下。翟公巽参政。易名濯热散。阴干水下。 
x五物香薷汤 调荣卫。治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或冷物过多。或硬物壅驻。或食毕x 
x便睡。或惊忧恚。或劳役动气便欲饮食。致令脾胃不和。三脘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x 
x邪。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x 
x。并进三服。得汗即痊。常服益脾温胃。散宿痰停饮。能进食。辟风寒雾露之气。大能x 
x驱暑。x 
香薷(三两) 白扁豆(姜制) 浓朴(姜制) 白茯苓(各一两半) 甘草(三分) 上 
锉。每 
服三钱。水煎温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一方用茯神。 
x玉壶丸 治中暑有起死功。x 
舶上硫黄 焰硝 滑石 白矾(各一两) 上为细末。入上等白面六两。拌和令匀。用 
新 
汲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新汲水吞下。如闷乱欲死者。以水调灌之立苏。其效 
如神。昔李昭文。何判院。徐监仓。皆抱渴疾。服此而俱效。盖此药治因暑患渴疾。功效不 
可具述。 
x香薷散 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脍生冷过度。起居不节。或露卧湿地x 
x。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米谷。致令诸邪相x 
x干。肠胃虚弱。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有心痛而先吐x 
x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发者。有发热头痛体痛。而复吐利虚烦者。或但吐利心x 
x腹刺痛者。或转筋拘急疼痛。或但呕而无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脉欲绝。或烦闷昏塞而欲x 
x死者。此药悉能主之。x 
香薷(去土四两) 浓朴(去粗皮切碎姜汁炒令黄) 白扁豆(各二两) 上锉散。每 
服五 
钱。水一盏。酒一分。同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立效。不拘时候。一方加黄连煎。 
治中暑复伤风。搐搦不省。心胸烦躁。只根据本方宜清煎并冷服。暑月潮泻亦加乌梅、车前子 
一钱。陈米一撮。暑月虚人腹痛呕泄。加丁香、白术、炮附子、木瓜各半钱。生姜五片。亦 
名六和汤。伤暑单有头痛。正方加山茵陈。多服取效。以上并热服。常服消暑健脾。或为末。 
炼蜜为膏。酒服亦妙。一方无白扁豆。 
x黄连香薷散 治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射中焦。名为霍乱。由饱食腥脍复啖乳酪x 
x。海陆百品无所不食。多饮寒浆。眠卧冷席。风冷之气伤于脾胃。诸食结而不消。阴阳x 
x二气壅而不反。阳气欲降。阴气欲升。阴阳交错变成吐利不已。百脉昏乱。荣卫俱虚。x 
x冷搏于筋。正宜服之。x 
香薷穗(一两半) 浓朴(去皮) 黄连(各二两锉入生姜四两同研匀炒紫色) 上粗 
散每 
服三钱。水一盏。酒半盏。银石器内慢火同煎至七分。去滓。用新汲水频频浸换令极冷。顿 
服之。冷则效速也。又非时吐利。霍乱腹中撮痛。大渴烦躁。四肢逆冷。冷汗自出。两脚转 
筋疼痛不可忍者。须井水浸冷。顿服极效。 
x消暑丸x(一名消毒丸一名黄龙丸)x治伤暑发热头痛。脾胃不和。烦渴晕眩。x 
x寒x 
x热。x 
半夏(醋五升煮干) 甘草(炙) 茯苓(去皮各半斤) 上为末。生姜汁作薄糊为丸。 
如梧 
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水下。此药合时。须用好醋煎煮半夏。姜汁作糊。无见生水。臻至修 
合。用之神效。中暑为患。药下即苏。伤暑发热头疼。用之尤验。夏日常服止渴利便。虽多 
饮水亦不为害。应是暑药皆不及此。若痰饮停积。并用姜汤咽下。入夏以后不可缺此丸。细 
嚼尤好。胜五苓散者。以五苓有猪苓、泽泻、赤茯苓能泻肾经。兼有目疾者不宜服。秋深亦 
非宜也。一方以蜜为丸。脾虚感暑。呕吐不食。宜以局方枇杷叶散作生料。煎煮吞下六七十 
丸立效。暑中食生冷等物过多。或胸膈痞塞。呕吐清水。或干呕者。宜以生姜盐汤调下小乌 
沉汤。吞下即瘥。江湖闻有消暑丸。用醋煮半夏。酒煮黄连各半。枳壳净炒。茯苓各四两为 
丸。任意吞下。脏腑不调。服之多验。 
x地仙散 治伤寒后伏暑。烦热不安。及烦热虚劳。x 
地骨皮(去木二两) 防风(去芦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 
盏半。生姜五片煎。不以时。温服。 
x桂苓甘露饮x(一名桂苓白术散出宣明论)x治伤寒中暑冒风饮冷。内外一切所x 
x伤。传受湿热内甚。头痛口干。吐泻烦渴不利。兼小便赤涩。大便急痛。湿热霍乱吐x 
x下。腹满痛闷。及小儿吐泻惊风。并宜服。x 
茯苓(去皮) 泽泻(各一两) 甘草(炙) 寒水石 石膏(各二两) 滑石(四两) 
白术 桂(去皮) 猪苓(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新水亦可。生姜汤 
尤良。小儿 
每 
用猪苓。或日三服。不计时候。 
x桂苓丸x(出和剂方)x治大解暑毒烦渴。饮水过多。心腹胀满。小便赤少。x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茯苓(去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八丸。每 
服一丸。用新汲水或熟水嚼化下。 
x治中暑不拘老少x(一名黑散子出危氏方) 
上用不 皂荚不计多少。刮出黑皮。烧烟欲尽。用盆合于地上。周回用土遮缝勿令透烟。 
每一两皂荚灰。用甘草末六钱。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气虚人温浆水调下。昏迷不省者。 
不过两服。吴内翰备急方。用皂荚五斤去皮弦。炙焦存性。甘草五两。盖中暑人痰塞关窍。 
皂荚能疏利去痰故也。一方米饮下。 
x清暑散x(出杨氏家藏方)x治伏暑伤热。燥渴冒闷。呕哕恶心。或发霍乱。x 
硫黄(二两) 蛤粉(四两) 上同研匀。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x治中暑甚妙x(出传信适用方) 
上用上等重罗细面。以姜汁及水和成饼子。曝干。却碾末收之。每用二三钱。新汲水调 
下。 
x治夏月大热因饥中暑。晕倒昏塞者。x(出传信适用方) 
上急煎米饮。徐徐灌之。候渐省。只与大顺散及温气药服。或大燥吐。闷乱不止。急取 
本人汗头巾。或头发 汁一盏。入青黛一钱调灌。须臾吐出恶毒涎水。定省后。以温粥饮投 
之 
x去暑方x(海上名方) 
以平胃散用大蒜捣烂。为丸服之。 
x治伏暑闷绝x 
用香附子为细末。冷水调服。 
x救生散x(出肘后方)x治暑毒。x 
用新胡麻一升。炒令黑色。取出摊干碾末。新汲水调三钱。或丸如弹子大。新水化下。 
凡着热外不得以冷物逼。外得冷即死。 
x解人中大热方x 
取乌古瓦煎汤服。 
x六合汤x(出和剂方)x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x 
x作x 
x。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x 
x。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妇人胎前产后。并宜服之。x 
缩砂仁 半夏(汤泡七次) 杏仁(去皮尖)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一两) 赤 
茯苓(去皮) 藿香叶(拂去尘) 白扁豆(姜汁略炒) 木瓜(各二两) 香薷 浓朴(姜 
汁制各四两) 
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时服。内伤生冷通用。 
x枇杷叶散x(出和剂方)x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冻饮料食不化。胸膈痞x 
x闷x 
x。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x 
x利转筋。烦躁引饮。x 
枇杷叶(去毛炙) 陈皮(汤去白焙) 丁香(各半两) 浓朴(去皮涂姜汁炙四两) 白 
茅根 
麦门冬(去心焙) 干木瓜 甘草(炙各一两) 香薷〔三(二)分〕 上捣罗为末。每服 
二钱。 
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一盏。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 
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 
x香薷丸x(出和剂方)x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烦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x 
x满。x 
x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x 
香薷(去土) 紫苏(去茎粗梗) 干木瓜(各一两) 丁香 茯神(去木) 檀香(锉) 
藿香 
叶甘草(炙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至二丸。细嚼。温 
汤 
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儿每服半丸。不计时候。 
x冷香汤x(出医方大成)x治夏秋暑湿。恣食生冷。遂成霍乱。阴阳相干。脐腹x 
x刺x 
x痛。胁肋胀满。烦躁引饮无度。x 
良姜(二两) 檀香(二两) 甘草(炙令赤二两) 丁香(二钱) 附子(炮裂去皮 
脐二两) 
川姜(三分炮) 草豆蔻(五个去皮面裹煨) 上为细末。每用药末五钱。水二升。煎十数 
沸。 
贮瓶内沉井底。作熟水服。大能消暑止渴。服之永无霍乱疾。 
x来复丹x(出仁斋直指方)x均平阴阳。治中暑昏迷。霍乱泻如水。上盛下虚。x 
x里x 
x寒外热伏暑。 
透明硫黄(一两) 玄精石(一两研细水飞) 陈橘皮(去白) 硝石(各一两并为细 
末入定 
盘内以微微火慢炒用柳篦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再研极细) 五灵脂(五台山者水澄去砂石 
日 
干) 青橘皮(去白各二两) 上灵脂二橘皮为细末。次入玄精末。及硫黄、硝石末。和毕 
以 
好醋打糊丸豌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或五苓散下。或水研灌亦得。此药可冷可热。 
治法当与养正丹黑锡丹相类。但体轻不能镇坠耳。然硝石既寒。佐以橘皮其性疏快。硫黄且 
能利人。若作暖药用以止泻误矣。但霍乱一证。吐利交作。盖由饮啖生冷。或冒暑热之气。 
中脘节闭。挥霍变乱。此药通利三焦。分理阴阳。服之最验。兼治反胃呕吐。其效尤着。中 
暑昏乱。此药最为切当。小儿惊风。用亦有验。盖以上证候。皆由涎饮中节。有以致之。此 
药温利。涎饮既去。则诸证悉除。若男子妇人心腹作痛。服疏利之剂得效者。未应遽补。当 
以药徐徐服之。令大便常通则痛不复作矣。呕吐用之。其意亦然。不可不知。肾厥头疼亦宜 
服之。老人寒秘悉能主之。一法治老人并虚损之人。寒气入腹。大小便不通者。用生姜半两 
连根叶。和泥葱一茎。盐一捻。豆豉五十粒。烂研略炒。 脐中心。作两剂更易用之。以利 
为度。亦良法也。 
x大顺散x(出和剂方)x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x 
x干。x 
x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x 
甘草(锉寸长三十斤) 杏仁(去皮尖炒) 肉桂(去粗皮) 干姜(各四斤) 上先 
将甘草用 
白砂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隔净 
后。入肉桂一处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烦躁。井花水调 
下。不计时候。以沸汤点服亦得。 
x桂苓甘露散x(出刘先生直格方)x治痰涎。止咳嗽。调脏腑寒热。呕吐流湿烦x 
x躁x 
x。服之令人遍身气液宣平。及疗水肿泻痢不止。x 
官桂(半两) 人参(半两) 藿香(半两) 茯苓 白术 甘草 葛根 泽泻 石膏 寒 
水 
石(以上各一两) 滑石(二两) 木香(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点下。新汲 
水或姜 
汤 
x白虎汤x(出儒门事亲) 
知母〔一(二)两半去皮〕 甘草(一两) 粳米(一合) 石膏(四两乱绞者另为末) 
上锉 
如麻豆大。粳米拌匀。用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时。日三四服。或眩呕者。加半 
夏半两姜制。如伏暑作寒热未解。宜和五苓散同煎服。伏热后或冷水沐浴。或吃冷物。清气 
在脾不觉解。令日作寒惨壮热。浑身洒淅。宜加桂煎服。出汗便解。 
x玉露散x(出儒门事亲)x治暑。x 
寒水石 滑石 石膏 栝蒌根(以上各四两) 甘草(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 
新汲水调下。 
x石膏散x(出儒门事亲) 
石膏(一两) 人参(去芦) 甘草(炙以上各半两) 上为细末。新汲水蜜水调三钱。 
生姜汤亦可。 
x人参散x(出宣明论)x治身热头痛。积热黄瘦。肌热恶寒。蓄热发战。膈热呕x 
x吐。烦渴。湿热泻利。或目赤口疮。咽喉肿痛。或风昏眩。虚汗。肺痿劳嗽不已者。x 
石膏 甘草(以上各一两) 滑石(四两) 寒水石(二两) 人参(半两) 上为末。 
每服二钱。温水调下。食后。兼服栀子金花丸。一名既济解毒丸。 
x黄龙丸x(出和剂方)x治丈夫妇人伏暑发热作渴。呕吐恶心。年深暑毒不瘥x 
x者。x 
黄连(一斤去须锉碎) 酒(二升半浸黄连稍过用火煮干)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梧桐 
子 
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伤酒过多。脏毒下血。大便泄泻。温米饮下。食前二服。当盛夏 
于道途间。为暑气所中闷倒不省人事者。急扶在阴凉处。切不可与冷水。当以布巾衣物等项。 
热汤熨脐下。及丹田气海。续以汤淋布上。令彻脐腹。温温即渐苏醒。如若商贾及工雇之人。 
仓卒无汤。掬路中热土于脐上。仍拨开作窍。令人便尿其中。更以大蒜烂研。水调灌下。一 
用道中热土。与大蒜等分。烂研。水调服。仍以大蒜少许置鼻中。气透即苏。凡觉中暑。急 
嚼姜。冷水一大碗咽下。暑气中人。谨不可 以冷水。不宜单用冷水灌之。来复丹消暑丸皆 
可用也。中暑证。面垢。六脉沉伏。冷汗自出。昏不知人。先以汤巾如前法熨脐腹。次用来 
复为末。冷调灌之。仍用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服之。此一定之法。不可改易。多有病家无主病 
人。亲故问疾各立一说。各传一方。皆谓屡经作效。来者既众。议论纷然不知孰是。犹豫之 
间遂致困笃。莫若参以外证确意服药。无信浮言以贻后悔。 
x水瓢丸x(出仁存方)x治冒暑毒。解烦渴。x 
乌梅肉(四两) 甘草 青盐(各二两) 干木瓜 檀香 白茯苓(各一两) 麝香(二 
钱半 
蜜炼过随药加减使) 上除麝香别研。余并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 
含化。或新汲水温水嚼下。不拘时候。一方有人参。 
x水葫芦丸x(出百一选方) 
川百药煎(三两) 人参(三钱) 甘草 麦门冬 乌梅肉 白梅肉 干葛(以上各半 
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含化。夏月出行。一丸可度一日。 
x治伤暑潮热烦渴。小便不利。x 
上以通苓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灯心二十茎。麦门冬二十粒去心。淡竹叶十片。车前 
穗五茎煎。不拘时候服。渴甚。晚禾根少许。白茅根五茎。枇杷叶二片。去白毛。蜜涂微炙。 
煎 
x桂苓丸x(出仁存方)x治中暑烦渴。消痰饮。宽胸膈。x 
桂心 白术(各二两) 赤茯苓(二两) 乌梅肉(二两半) 干生姜(一两) 甘草 
(半两) 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熟水下。或至二丸。 
x五苓散x(出宣明论)x治伤暑烦渴。引饮无度。兼治伤寒温热。表里未解烦渴x 
x引x 
x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又治霍乱吐利。及瘟疫瘴疟烦渴。x 
x小便赤涩。x 
泽泻(二两半) 桂心(一两) 猪苓(去皮) 赤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各一两 
半) 上为 
末。每服二钱。沸汤调下。不拘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汗出即愈。温热病加甘草一两炙。瘀 
热在里身发黄胆。浓煎茵陈汤。食前服。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白水调服。小儿加白术末或 
糖少许。发虚热。每料绵黄 、人参、麦门冬去心各一两。分阴阳。退寒热。山茵陈、车前 
草、每服各二根。止泻。加紫苏、陈米各少许。姜汁半匕。久痢。加肉豆蔻五钱。每服盐梅 
一枚。赤痢。乌梅一枚。栗壳二枚。去蒂赤膜醋炒。白痢。栗壳二枚制同上。粟米一撮。腹 
痛。南木香半钱。渴。乌梅一个。枇杷叶二片去白毛。糯米一撮。伏暑鼻衄。白茅花一握。 
小便血。以生料者。每服加栀子三个。车前子一撮。烦热。心神恍惚。朱砂一字。灯心二十 
茎。麦门冬二十粒去心。淡竹叶十片。车前草二根。伤暑吐血。白茅花一握。热泻车前子一 
撮。麦门冬二十粒去心。暑湿泻。紫苏五叶。木瓜三片。车前子一撮。伤暑头痛。浓煎葱白 
汤。大便水泻。小便不利。加真车前子末少许。不省人事者。宜先服苏合香丸。候其苏省。 
却以此药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