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许多美国同学跟父母是好朋友,可以把秘密和忧虑信任地告诉父母。父母理解孩子的情感方面(EmotionalSide),这一点上你们是否需要改进?
他们的父母理解孩子的能力极限,不会看见一个“A减”就气急败坏,因为他们知道成绩并不总能测量出孩子的真正价值。他们倾向于看全面和长期,而不是纠缠每一项作业的得分。她们的父母从学校的进步报告中看到改进之处,而不是在成绩单的全A海洋中揪出一个A减后大发教训之辞。
他们的父母乐意跟孩子讨论问题并向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奖赏成功。你看,他们倾听我们孩子的声音,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说出鼓励的话语,而不只是作决定。他们从不放弃对孩子的信任和信心。我们孩子需要的是鼓励教育中的爱的感受和体现。
他们的父母关心孩子的幸福和身体健康胜过关心学习成绩。我和许多同学认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友好、同情,对生活的欣赏和感恩。这些品质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
你们也许嫌我花了太多的篇幅来颂扬美国同学的父母。其实,当我们要改进自己时,我们总要把眼光集中在其他人的优点上,以便能够更新自己。这就是我在这里谈中美父母的最好而不是最糟的方面的原因。
我无意劝说你们改变整个教育观点,只是提供给你们信息,通报其他父母在同样问题上是如何做的。
教育的确影响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你们是否能够担此重任?每个父母的正确观点会有所不同,我告诉你们我的观点,一个15岁人的观点,你们也许未曾听到过——父母应该友好、理解、温柔,导师加朋友,也要哺育;希望孩子最好但要了解孩子的极限,鼓励孩子挑战自己。
孩童时代只有一次,我们期待和父母共同经历这一美好时光。做个父母不困难,难的是抓住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父母。你们准备好努力去做了吗?
爱你的
Kate
写于2000年7月,2003年10月修订
第三章做一个民主的爸爸
看完了上面的信,身为父母,你以为如何?你的孩子也许会对你有所批评和期待,你今天就告诉孩子,让孩子写一封信给父母,把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比较一下,自己的父母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孩子是自然的事情,做父母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做父母的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从孩子和社会方面学习新的思想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变迁。
如同做任何其他事一样,我必须向女儿学习,在女儿的教育下学习做父母;做父母又不同于任何其他事,因为它无比重要,你可以造福子孙也可能贻害儿女。“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多少有些道理,父母的修养很容易传给下一代。下面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行为类型。
民主型的爸爸是导师,他尊重儿女,平等相待,讲道理,灵活,激励;他和儿女分享决策权力;他的教育手段是鼓励、沟通、谈判,利用榜样的影响,寻找而不是预设答案,开家庭会,建立行为准则。
专制型的爸爸是老板,他发号施令,性格僵化,严格,强迫,不妥协,霸道,独霸决策权力;他的教育手段是申斥、命令、奖赏、处罚、利诱、威胁。
纵容型的爸爸是仆人,他性格胆小,多变,犹豫,被动,怯弱,他的儿女独霸权力;他的教育手段是哀求、希望、等待、让步。
大家都会赞同民主型的爸爸,可惜的是,“民主”与“放纵”常常被错误地划上等号,让专制的父母得以抵抗社会进步要求的权力分享,与此同时,父母还真诚地相信自己是惟一正确的,父母的决定才有利于孩子成长。其实,父母的专制往往遇到现代儿女的顽强抵抗,专制失败,进而失控,又转为纵容、打骂,无用则哀求。
从有利儿女的成长考虑,我和许多父母一样,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民主的父母。然而,说出来由得自己,行出来由不得自己。
Kate所说的“在成绩单的全A海洋中揪出一个A减,大发教训之词”,指的就是我这样的“严父”。记得她念初中时,有一次体育课的期中成绩真的得了A减,我就大为不满。平时我对数学要求更严,每次分期报告我都要仔细阅读,见不得数学成绩有一点点波动,这就如同Kate形容的:“纠缠于每一个作业的得分。”
我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但是,读书还不是孩子教育成功的最关键指标,关键是我希望孩子做什么样的人。我同意Kate的看法:“做人最重要的是友好、同情,对生活的欣赏和感恩。”
Kate周末常常去施粥站做义工,下午两点去,做饭、分配饭菜,来吃饭的都是流浪汉和穷人。收拾完碗筷,晚上九点她才能回家吃饭。一开始,我认为她只是为了好玩,还怕她耽误了学习。后来才发现她把这事看得与学习一样重要,做义工可以满足她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情和感恩。
我家小鬼子的善良跟母亲有关,是来自她妈妈的天性——乐于助人。周围朋友谁病了、生小孩了,即便不是很近的朋友,太太也要去看望人家,有时还带上女儿一起去。一有机会她就去义务捐血,周末到高速公路上去拣垃圾。除了爱读书和锻炼,老爸我没有给女儿好的形象教育,嘻嘻哈哈加调皮捣蛋。幸亏有个好太太,女儿的性格是以老妈为榜样的。
父母的行为要受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生活在传统社会,权力的来源是指定或继承。这种社会结构反映到家庭里,父母就是独断专行,不与儿女分享决策权力。
有趣的是,母亲更容易采纳民主方法。在传统社会里,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妇女们长期被排除在权力之外,她们能够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讲道理、谈判等民主的方式。没有独霸权力的污染,妇女比男人更具有民主修养。
美国社会虽然早就实现了民主选举,但是由于宗教传统,例如《圣经》上说“男人是女人的头”,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父亲也是专制型的。家庭的民主是“二战”后才逐渐培养起来的。民主是首先来到美国社会的,其次才是家庭。如果民主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文明进步,这种文明会适合不同民族。
父母是否民主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成长。民主的家庭里轻松、有序、稳定,孩子们能够思考、贡献、合作、自我训练和约束、独立、自信;父母和儿女关系融洽,能够分享感受。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承担社会重任,创造幸福环境。
专制的家庭里严格、紧张、压抑,孩子们因为害怕而盲从,以至于依赖、自卑、隐瞒真相,父母不知情时就出格,儿女心里并不尊重父母。
纵容的家庭里混乱、失控、出格;孩子们的自我中心导致自私、缺乏自控;父母厌恶儿女霸道,儿女不尊重父母。
所以,选择做什么样的父母,就是在选择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幸福和成功取决于他们的修养和性格。我已经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不仅遗传了智力、性格和身体的基因给女儿,我还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也传给了孩子。一句老话说得好:“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负面行为会降低孩子的心理健康。管理自己的行为,就是对孩子的身教。比如,有的父母把事业失意或生活受到委屈归咎于社会,由此而产生怨恨,对他人和社会百般挑剔、批评,这种情绪会传染孩子,孩子也动辄就抱怨。抱怨的父母容易培养出抱怨的孩子。这个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扮苦脸它就对你扮苦脸;对社会持否定态度的人,也会被社会否定。所以,骂别人不是免费的,总有一天是自己的孩子“埋单”。“搬起石头砸儿女的脚”,身为人父不可随心所欲。恶待他人和社会者,自己和儿女也得不到社会的善待。
在家庭生活中,凭借着对民主、平等的理解和修养,女儿洗刷着我们身上的封建意识。在冲突中,我常常是错误的一方,向女儿作检讨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幸亏我从小就是检讨高手,人到中年甘拜下风时也能做到面不改色。
父母认错是对女儿的一种示范教育: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也常犯错;承认错误求得宽恕,父母认错是平等对待和尊重儿女的行为。我希望女儿能体会我的用意,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和自己。
在女儿的帮助下,我的教育方法有所改进。我完全同意Kate对我的期待,如果我能够重新开始,我会选择成为一个相当不同的爸爸。亡羊补牢,Kate还有三年就要离开我们进大学了,我真希望利用这三年修修补补,给她一个民主的、亲切的爸爸形象。
写于2000年6月,2003年10月修订
后记:小鬼子去了大学后,我的家庭教育工作就没了,面对空巢,失落感油然而生。女儿从大学给爸爸寄来一张生日卡:“我不知怎样才能告诉你,你在我的成长岁月里有多么重要,你曾经耐心地引导我穿过迷茫、反叛和忧心忡忡的少年岁月。我不知怎样才能告诉你,我骄傲有一个像你这样的爸爸,你一直是我的导师、同盟军、教练和许许多多。我想说的是:不要怀疑你的价值,因为作为父母和一个人,我的爸爸,你已经非常成功了!”
第四章开除老师
美国的中小学生独立性强,还表现在参与教学上。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同意老师的观点,甚至批评老师的教学管理是经常的事。
譬如最近女儿的英语老师忘记交代一个作业要求,却责怪学生没按要求做,于是有个学生站起来批评老师,说不是学生的错,是老师的错。那天老师糊涂了,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还把学生批评哭了。下课以后,同学们立即约谈学生顾问,要求英语老师向全班同学道歉。这还不算厉害的,这学期Kate把历史课老师给开除了。
Kate选了为期一年的历史课快班(HonorHistory)。她非常喜欢历史这个科目,可是她好像学得很不开心,讲了几次历史老师的“坏话”,我都劝她说: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你要调整自己去适应老师,老爸在中国也遇到一些误人子弟的老师,对付这些家伙的办法是你不好好教,老爸我就不好好学,争取便宜地拿个好分数就再见。Kate摇摇头,觉得我不了解她的想法,花了时间在学习上,不仅是为了成绩。
有一天吃晚饭,Kate又说,她再也忍受不了历史老师了,因为老师没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总是为难学生;没有讲历史内容,却大谈自己喜欢的时事政治;不尊重学生信仰多样化,却大谈自己的宗教信仰。
我同意Kate的看法:老师应该有职业表现,而不能随兴聊天;在公立学校里不能宣传宗教或政治信仰。看到我这么理解她,Kate得寸进尺地问,我可不可以退掉这门课,转修历史课普通班?
我马上翻脸不同意,因为只有多修快班课,在申请大学时才能卖弄“学习突出,资质优秀”,为了成绩单好看,不能转普通班。Kate和我争起来了,哭着说,我实在不喜欢这个老师,她把我对历史的爱好给摧毁了。的确,一个老师可以让学生终身爱上一门学科,也可以毁掉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
这门历史课要求修两个学期。到了第一学期末,Kate说,同学杰奎琳的妈妈要跟我谈一谈。原来许多同学都不满意这个老师的教学,要把这门课退掉,杰奎琳的妈妈串通家长一起行动。杰奎琳的妈妈告诉我说,孩子们可能的选择是:告到校长那里去,或者换历史普通班,或者到大学去修历史课来代替这门课。
杰奎琳的妈妈是个外科医生,非常忙,可还是特别关心三个女儿的学习。杰奎琳抱怨历史老师,她妈妈不是要女儿将就老师,拿了成绩开路,而是积极考虑有无替代方法。
我也行动起来,先到校长那里去,说我女儿接受不了这个老师,问他有无可能换老师。校长说不行,但可以要求老师改变行为。校长说他想和Kate谈一次,看是否能给老师一个改正的机会。Kate拒绝了校长的建议,说:“我不想跟校长谈话,浪费时间。”
我和Kate商量,Kate说还是到大学修课来取代这个老师。结果有一半的学生抛弃了这个老师,有的转到普通班,有几个到大学修课。Kate选的是后者。
Kate所在的高中有个特别的项目叫“提前跑入”(runningstart),也就是在高中最后两年,鼓励修完了高中内容的学生到公立大学修课,免费,这样的学生进人大学后只需要2~3年就可以完成本科学习。因为Kate还没到高中最后两年,所以要自己付大学的历史课学费。
缴了三百块钱的学费,买了昂贵的课本,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在家里自修、完成作业,不用开车到大学去上课,到期末时去参加考试取得成绩。看着大学课本;《西方社会史》,Kate高兴得很,又恢复了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大学老师也很高兴指导这批小大学生。Kate第一次的作业就得了A加,作业是写论文,讨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精神。
这事没完,我还准备给地区教委写封意见信,状告高中提供的老师质量低,造成我这个纳税人不得不为孩子付出额外的金钱去维持教育质量。
写于2000年6月,2003年10月修订
后记:第二年,历史老师终于转教其他课了,老校长后来也退休了,一个哈佛毕业生做了校长。选举学区官员时,老爸投了新人的票。
第四章老师不是一块打人的石头(1)
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所以孩子读高中不缴学费和书钱。老师只拿工资,没有奖金,学校也没有其他收费。家庭收入低的学生还可以在学校食堂享受免费用餐。当然,私立学校是要交学费的。
很多美国人送孩子去私立学校,一是质量好,二是宗教需要。公立学校是禁止宣传宗教的。公立学校之间的质量差别很大,一般来讲,好住宅区内的学校也好。因为好区房屋贵,交的财产税也高,当地的中小学的财力就厚,学校的质量也高。学校招生是按就近上学的原则,不是为了方便学生,而是谁付了高税谁读好校。
公立学校能给学生们提供更真实的社会环境,更多的思维自由,更多的同学竞争,更多的运动项目及团队精神。读公立学校的孩子比较平民化。
女儿是五岁到美国的,一直读公校;先读的是幼儿园,随着我们搬家,又读了三个小学。小学五年(有的是六年),初中三年(读六年小学的就是两年初中),通算为一到八年级。从第九年进入高中,读四年。
直到高中以前,学校都有一个类似班主任的老师,升一个年级就换一个班主任。班主任只管课堂学习和秩序,不管信仰教育。一个班二十来个人,没有学生干部协助老师管理同学,招老师喜欢的学生被同学调侃,称为“Teacher’sPet”(老师的宠物)。这倒不是因为学生讨厌老师,想与老师为敌,而是学生讨厌他们之中有人得到权威者的特别垂青,出现高于同学的特殊学生。这在接受“民主、平等”教育的美国学生中是不能接受的行为。而在等级社会中,学生干部会受到同学的羡慕,甚至接受其他同学献媚,出现“TeacherPet’sPet”(老师宠物的宠物)。
Kate现在上高一(相当于中国初三)。最近我们在一起聊天,她回顾了自己经历的美国老师:
“老师的职业是特别而又困难的,因为她负责教育下一代。教师工作要求忍受、耐心和能力去完成任务,所以我并不羡慕教师这个职业。
我的幼儿园老师是个亲切的妇女,就像我所有的小学女老师一样。二三年级的老师留给我的记忆是送给学生一些小礼物,一个刻有我名字的木牌、小布熊,写有特别赞扬话语的金属铭牌。这些普通的东西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不普通的价值:我是无比珍贵并被社会欣赏的。”
的确,直到四年级,Kate上学就像开派对一样,几乎没有家庭作业,能够带回家的就是新的歌曲和绕口令,各种各样的幸福小故事,我真担心她没有学到东西。而中国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全力以赴,和她差不多大的她的表妹,那时在中国正在解算一道道数学题,打电话说常常忙到晚上十点。
如果小鬼子在四年级前还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只能是做人的诚实、善良、公平、民主、包容、自信和独立。也就是说,她一开始学会的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为这个核心价值服务的知识。美国人常讲的做人的底线,就是这样从小灌输的。
在四年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