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的故事-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す僭谛木椭耙鞘缴媳匦肟诿饕逍摹按笱厝ㄉ袷ゲ豢汕址浮保钡鼐用癜阉碇昂谏木刍帷薄! 』股钪氐慕G啪用裰沼谠谖痔�•;泰勒起义中找到了发泄的突破口。一些在冲击剑桥校园后仍愤愤不平的人,很快加入了起义的队伍,以期起义军在英格兰全境取得胜利后,彻底推翻学者的特权。  1381年6月12日,沃特•;泰勒起义军进抵伦敦南边的布莱克希思,起义军想在这里和国王会见,希望国王听取他们的意见继而能彻底解除他们的疾苦。可国王理查二世从温莎城堡赶回伦敦后,因受到宫廷会议的阻止,未能与起义军会见。失望的起义军愤怒地摧毁了伦敦马夏尔西监狱,释放了拘押于此的大批农民。这时部分农民起义军冲进首相的兰贝思宫,砸毁和焚烧大部分家什、文件,以发泄内心的不满。  第二天,起义军在伦敦市民的支持下占领了伦敦,冲击萨沃伊宫和附近的法学院。国王、首相、财政大臣以及伦敦市长等人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惊慌逃到伦敦塔楼内躲避。  起义军窥探出国王等人的去向,便在伦敦塔楼对面设营,要求国王处死作恶多端的首相和财政大臣,颁发自由特许状。国王理查二世为了缓和与稳定局势,争取时间,约定第二天在市郊迈尔恩德会见起义军。  在与国王理查二世的谈判中,起义军提出了《迈尔恩德纲领》,要求“废除农奴制和徭役,建立统一而合理的货币地租,实行贸易自由,并赦免起义者。”国王被迫同意了纲领的一切要求,并决定制定自由特许状发给农民。会见结束后,沃特•;泰勒和约翰•;鲍尔立即带领部下冲进伦敦塔楼,捕获了首相及财政大臣等人,并将他们处死。    理查二世对起义者要求的允诺,使得部分农民心满意足地离开首都回家了。但许多农民和他们的领导人沃特•;泰勒和约翰•;鲍尔仍留在伦敦,特别是大量缺少土地的贫苦农民认为《迈尔恩德纲领》太过温和,没能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于是再次要求会见国王。沃特•;泰勒等人又草拟了新的纲领。新纲领要求“把从农民手中收去的公田归还给农民”,增加了“废除劳工条例,取消贵族特权,实行教会和寺院土地世俗化”等条款。  新纲领递交上去后,理查二世答应与沃特•;泰勒在史密斯菲尔德广场会见起义者。然而就在沃特•;泰勒与国王谈判的时候,伦敦市长派手下将沃特•;泰勒刺杀。随后,国王调动军队把起义军团团围住,开始了残酷的镇压,约翰•;鲍尔和其他首领被残酷处死,起义宣告失败。  农民运动被镇压后,剑桥市镇官员被召到威斯敏斯特接受处罚;王室对城镇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恢复和扩大了剑桥大学的特权。剑桥大学还被批准成立民事法庭,规定对牟取暴利、在瘟疫期间恶意造成感染的,大学都有权审理。同时规定,剑桥大学校长有权审理集市上引起的诉讼,享受自治,不受镇上的行政官员管理;一般的民事刑事案件,除特别严重者外,都由剑桥大学校长自行审理。


第二章 大学特权之争克伦威尔把大兵开进剑桥

  1558年,25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加冕登基之时,英格兰正处于因宗教改革而出现的危机之中。  欧洲的宗教危机最早出现在15世纪的后期,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开始解体,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再加上文艺复兴初期理性主义的觉醒,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的倾向。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德,加尔文在瑞士推行的改革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原因开始推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为了有个儿子继承王位,决意要与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家族的凯萨琳王后离婚,却遭到天主教的反对。亨利八世一怒之下宣布在英国组成具有独特形式的新教教会——圣公会,并把它称为英国国教,从而摆脱罗马教皇的管辖。  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在加冕前被信奉天主教的姐姐“血腥玛丽”囚禁在伦敦塔。她感谢上帝使自己获得新生和至高无上的王位。新教徒也欣喜万分,希望伊丽莎白继续她父王未竟事业。但伊丽莎白看到在英格兰也有相当的人民信奉天主教。为了达到宗教和解,她希望在天主教和新教之间找到平衡点。她加冕后的第3个月,便召集议会开会,宣布实施“国民宗教团结统一法”,并要求英格兰教会保留半天主教式的崇拜仪式和管理方式。  伊丽莎白女王的宗教改革给剑桥带来许多的变化,剑桥镇居民可以自由信奉新教了。  1564年,伊丽莎白女王来到剑桥大学小住了几天,她积极参与大学的各种活动,听讲道、演讲和辩论,观看演出,用拉丁语或希腊语回答教士和学子的问题。  尽管如此,剑桥居民与大学之间的矛盾仍没有解决,先王赋予大学的特权仍使得剑桥人无条件地接受大学的管束和制约。如当时未经大学同意,镇上不能举行任何活动,当地居民喜欢的足球、耍熊、斗鸡等活动均被大学禁止;再有,酒店领取执照,剧场演出剧目,必须经大学批准。15世纪末,剑桥大学成立的几个学院开始为学生提供住宿,随后,各学院开始自建码头,从外地运输食物,又开始自制啤酒和面包,使剑桥镇上的商店生意黯淡,陷入经济困境。剑桥居民对此怨声载道,这加重了他们与大学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冲突在伊丽莎白和詹姆斯一世时期都没有解决。  查理一世于1625年再次继承王位后,推行君主专制统治,英国宗教纷争扩大。剑桥镇上居民多数支持清教徒,而大学则支持国王及国教会。后来宗教冲突逐渐发展为政治上国王与议会的纷争,剑桥大学支持国王,而居民支持议会。在这种复杂的政治争斗中,一个神秘人物的出现,使长期处于弱势的剑桥居民终于吁了一口气。  1653年12月16日,一个50岁模样的健硕男子,身穿黑袍,头戴金帽,出现在伦敦市政厅。他就是英国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英伦三岛的护国主——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1599年出身于亨丁顿郡一个中等乡绅家庭。17岁时进入剑桥大学西特尼•;苏萨斯学院,还当过剑桥的下议员。1628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翌年国会被国王查理一世解散。由于与苏格兰交战需要资金,1640年,国王再次召集国会,克伦威尔又任议员。  原是一介农夫的克伦威尔变成了虔诚的清教徒,剑桥大学的经历一洗他从前的浅薄和鲁莽。虽然他对剑桥大学怀有深厚感情,但他却开宗明义反对大学拥有国王授予的特权。他多次在国会中猛烈抨击国王宗教迫害、滥征税收及无端提高学袍身价的行为,致使国王在谴责声中宣布与国会分道扬镳。于是,效忠国王的军队与效忠国会的军队之间终于在1642年爆发战争。  英国内战开始,东部英格兰地区议会派分子成立了东部诸郡联合会,总部就设在剑桥。克伦威尔参加了这个防御国王军队的组织,把大兵开进了剑桥大学,连辉煌的王家学院教堂也有军队驻扎。  王家学院创办于1441年,全名为“被赐福的玛丽及圣尼古拉斯王家学院”。学院的教堂用了近一百年才建成,是欧洲最优美的教堂之一。学院规模很大,建院时就有70多名院士,还有僧侣、教士、文书和唱诗班歌手。  由于克伦威尔的军队在校园内横冲直撞,剑桥大学的不少殿堂和桥梁被毁,1643年议会通过法令要毁掉迷信塑像,一些学院里的塑像和绘画因而被破坏。  与此同时,克伦威尔还下达调整大学的法令,要求把各学院信奉国教的领导人无条件离职,换上清教徒的同情者。当时剑桥大学180多位院士被开除,不少人因被怀疑是保皇分子而受到监视。1644年剑桥大学禁止用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讲道。议会还曾经打算关闭剑桥和牛津两所大学,只是因为议会被克伦威尔解散了而未能实现。  当时剑桥大学各学院应国王的要求,将学院的金银餐具收集起来,准备送到约克郡为国王提供经费。但是多数物品在途中就被受到居民支持的克伦威尔一方截走。各个学院积累的这些餐具本来是作为储备金用的,他们积极奉献给国王是想表明他们惧怕清教徒的政治态度。当时学院也订购了一些武器供防卫用,但大部分也被居民拿走了,剑桥大学的种种特权也随之变得虚幻。


第二章 大学特权之争查理二世使大学特权失而复得

  历时4年的战争中,克伦威尔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查理被处决仅一个星期,苏格兰议会便宣布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为国王,并且加紧备战,准备出兵讨伐英格兰。  1658年克伦威尔因患虐疾去世后,英国社会秩序一片混乱。1660年2月,英国驻苏格兰军队司令、保王党人蒙克率军进驻伦敦,派人到法国去请查理二世回来当国王。情绪激动的查理便在荷兰的布列达发表宣言,声明赦免参加过革命的人;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承认革命时期变动的土地产品等,以骗得英国民众的信任。与此同时,议会通过议案,宣布查理•;斯图亚特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最强有力的和不容置疑的国王”。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为了泄愤,他把克伦威尔的尸体挖出来重新处以绞刑,并砍下脑袋。300年后,克伦威尔这个已经风化的骷髅被当成一种特殊的礼物赠予西特尼•;苏萨斯学院。据说这个骷髅头被人极其秘密地埋在学院教堂的某处,只有当事者才知道它确切的位置所在。  查理二世对剑桥的兴趣比克伦威尔更为浓厚,这位新国王上任不久就一脚迈进剑桥大学,此后常常来到剑桥访问。当时为了庆贺王朝复辟,剑桥大学的基督学院花了3英镑12先令买来烟火、酒和食物。查理看到剑桥大学对自己的拥戴热情,向大学当局保证将恢复剑桥大学原来的王权特许状以及各种特权,修复学院,并更换院长。  1662年,议会通过一致法令,要求大学所有人宣誓效忠教会。同一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第一任干事是剑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院长,许多剑桥学者是学会会员。正是这一年,国王查理二世恢复了大学原来的君主特许状及种种特权。  1681年1月,查理二世宣布解散议会后,于同年3月在牛津召开新的议会,以求通过一项给予他补助金的议案。这届议会之所以要从伦敦改到牛津召开,是因为辉格派在伦敦城区的资产阶级中有众多的支持者,查理二世觉得反政府力量在伦敦有些过于强大。为了控制议会,查理二世将军队调到牛津,并派军驻守在从伦敦通达牛津的要道之上。伦敦市民闻讯,也有很多人涌向牛津。  克伦威尔的母校西特尼•;苏萨斯学院不支持议会派,而向国王捐献100英镑,院长为此被捕入狱。而就在这时,查理二世以不参加奥兰治亲王所组织的反法联盟为条件,换得法王路易十四赠予的补助金,并于其后宣布解散“牛津议会”。  大学的特权在英国风行了近300年,直到1856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剑桥裁定法案”,才取消了剑桥大学校长的各种特权,同时也规定了市政会对剑桥大学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居民与学袍的矛盾到此得到了真正的化解。


第三章 王室对剑桥大学的渗透玛格丽特太后和费希尔校长(图)

费希尔    

  王室对剑桥大学的渗透,最早的例子要算是王太后玛格丽特•;博福特在剑桥的活动。  玛格丽特的父亲是兰开斯特家族成员,爱德华三世的后代。玛格丽特3岁的时候,其父已离开了人世。在母亲的关怀照料下,玛格丽特长大成人。在她还纯粹是个孩子的时候,母亲就把她许配给了约翰公爵,遭到玛格丽特的拒绝。后来玛格丽特嫁给了爱德蒙•;都铎。1456年11月,爱德蒙病逝,几个月后,年轻的玛格丽特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未来的亨利七世。  作为一位财富的女继承者和年轻的寡妇,玛格丽特在亨利出生后不久再婚。她把亨利托付给在威尔士的孩子的叔叔,自己则去了英格兰嫁给了表兄亨利•;斯托夫。1482年,亨利•;斯托夫死后,玛格丽特再嫁,成为后来的德贝伯爵的夫人。玫瑰战争期间,她劝说她的丈夫支持她儿子——兰开斯特家族一方,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取得了博斯沃斯战斗的胜利。玛格丽特的儿子坐上了英国国王的位置,史称亨利七世。  玛格丽特是一个积极而又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为此,她投入了很多的热情支持宗教和教育事业。当时的剑桥大学的校长约翰•;费希尔有独特的机会了解玛格丽特高尚的品格。  出生在约克郡的费希尔是一个富有的绸布商的儿子。1477年,他的父亲离开了人世。大约在1482前后,他的母亲把他送到了剑桥大学,在那里,他把自己锻炼成为了一个高贵的学者。1491年,他被任命为迈克尔豪斯学院的院长。之后十多年他研究神学,成了罗彻斯特主教,在欧洲,他被看作是最主要的神学理论家之一;并于1504年起任剑桥大学校长达30年之久。  1494年,费希尔第一次遇到亨利七世的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成了她的牧师。在16世纪初期,剑桥大学经济拮据得令人难以想象。约翰•;费希尔知道玛格丽特的为人,便说服她把原先准备捐赠给伦敦西敏寺教堂的钱,改为捐赠给剑桥大学,得到了王太后的响应。  作为她精神上的指导者和高贵善行的执行者,费希尔对玛格丽特的杰出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穷人怀念她无私的施舍;得到过她资助的大学生们把她作为他们的“模范”。她的善良和虔诚永存在那些修女、牧师及普通公众当中。  1504年,玛格丽特规定了传教士有6年的传教时间“赞颂神圣的耶稣和纯洁的玛丽亚”。1505年,她在剑桥接手了创立于1437年的一所小型神学院,并加以扩建,改名为基督学院。当时她与费希尔校长为学院订立了一系列的严格的校规,规范学校的教学秩序。6年后她又资助创立了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  圣约翰学院原来是13世纪修建的剑桥圣约翰医院,到16世纪时医院已经破旧不堪。费希尔向玛格丽特太后建议在医院的原址上兴建一所新的学院,获得其允诺。然而1509年王太后玛格丽特在学院的蓝图还未规划好之前就去世了,费希尔之后又花了2年时间才取得国王和大主教对学院的支持,并最终于1511年4月9日创办了这所学院。由于王太后的慷慨解囊,后来不少贵族和大臣在她的行为的感召下也来资助圣约翰学院的扩建。  在王太后的资助下;7年内剑桥矗立起两所新学院;人们被王太后的恩典所折服。尽管当时基督学院有12个院士和80多名学生;圣约翰学院有50个院士和150个教职员;但却是中世纪剑桥规模最大也最有影响的学院。在基督学院和圣约翰学院的大门上方,人们可以看到王太后玛格丽特手捧《圣经》的画像和她的盾形纹章雕刻。盾形纹章两边是两个神话动物,分别长着山羊头、羚羊身和大象的尾巴。左边兽头的后面是一朵盛开的雏菊,右边兽头的后面是勿忘我草。雏菊(Marguerite)一词与玛格丽特(Margaret)名字的发音相同,象征她本人;而“勿忘我”则是她的格言。  史学家们认同并赞美玛格丽特的品质和德行,批评家们除了认为她惟一的错误就是生在一个“错误的年代”以外,也没有别的词汇加以形容。天主教徒们看到了她在国民和政治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知道了一个天主教徒所应具备的高尚品格:精力充沛而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信念。


第三章 王室对剑桥大学的渗透亨利八世创立三一学院

  在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的大门上方有一尊亨利八世的雕像。令人发笑的是,威严的国王左手托着一个象征王位、顶上带有十字架的金色圆球,右手却举着一根椅子腿。据说,本来亨利八世雕像的右手中握的是一根象征王权的金色节杖(sceptre),雕像竣工不久,在一次学院的晚会上,闹疯了的学生大概为了抒发对亨利八世曾砍掉剑桥大学校长费希尔脑袋一事的愤慨,把国王的节杖扔掉,换上一截破椅子的木腿。亨利八世拿着破椅子的木腿一直站了450年。  圣三一学院的前身为1324年建立的迈克尔豪斯书院(MichaelHouse)和1317年建的王家大厅学院,1546年亨利八世把这两个学院合并,并改为现名。亨利八世对这个学院倾注了很多的热情,他所捐赠的从别的寺院没收来的大批钱财和土地相当于原来两所老学院的财产的四倍。  亨利八世对圣三一学院倾注如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