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9-本经逢原-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发明x 草豆蔻性温,入脾胃二经。东垣曰∶风寒客邪在胃口之上,当心疼痛者宜之。丹 
溪曰∶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若明知口食寒物胃脘作痛,或湿郁成病者用之神效。若热郁 
者不可用,恐积温成热也。然多用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故阴虚血燥者忌之。 

卷二芳草部
草果
内容:x亦名豆蔻x 
辛温涩,无毒。去壳,生用。 
x发明x 草果与草豆蔻总是一类,其草果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 
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 
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然疟亦有不由于山岚瘴气,而 
实邪不盛者忌服。凡湿热瘀滞,伤暑暴注,溲赤口干者禁用。 

卷二芳草部
白豆蔻
内容:x俗名壳蔻x 
辛温,无毒。忌见火,去净膈膜,不尔令人膈满。凡草果、草豆 
蔻、缩砂皆然,不独白蔻也。 
x发明x 白豆蔻辛香上升,入脾肺二经,散肺中滞气。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 
,流行三焦,营卫一转,诸证自平。古方治胃冷积气,呕逆反胃,消谷下气,宽膈进食,解 
酒毒,皆相宜也。若火升作呕,蕴热作痛者勿服。 

卷二芳草部
缩砂蜜
内容:x俗名砂仁x 
辛温涩,无毒。 
x发明x 缩砂属土,醒脾调胃,为脾、胃、肺、肾、大小肠、膀胱七经之气药,能引诸 
药归宿丹田。治脾虚泄泻,宿食不消,泻痢白沫,腹中虚痛,寒饮胀痞,噎膈呕吐,和中行 
气,止痛安胎,用之悉效。同熟地、茯苓纳气归肾。同檀香、豆蔻下气安肺。得陈皮、白术 
和气益脾。惟新产妇忌之,恐气骤行动血也。今人治血痢亦多用之。若积欲尽时,良非所宜 
。又血虚火炎咳嗽禁用。妊妇气滞者宜服。若气虚者,多服反耗其气,多致难产。南人性喜 
条畅,食品每多用之,北人性喜潜藏,药中亦罕用者。 

卷二芳草部
益智子
内容:辛温,无毒。去壳,盐水炒用。 
x发明x 益智行阳退阴,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 
精滑,胃虚多唾,女人崩漏。治心气不足,梦泄,夜多小便,及冷气腹痛,于土中益火也。 
《集验方》缩泉丸治脬气不足,方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与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药粉为糊, 
丸如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七十丸。丹方治夜多小便,取二十四枚入盐同煎,服之有验。按∶ 
益智功专补火;如血燥有火,湿热暴注及因热而遗浊,色黄干结者,不可误用也。 

卷二芳草部
荜茇
内容:辛大温,无毒。醋浸刮去皮子,免伤肺上气。 
x发明x 荜茇辛热浮散,为头痛、鼻渊要药。取其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性能温中下气, 
治霍乱水泻,心腹满者宜之。然辛热耗散能动脾胃之火,多用令人喘咳、目昏、肠虚下重, 
以其走泄真气也。 

卷二芳草部

内容:x子名 酱x 
辛温,无毒。 
x发明x 叶辛热,能下气温中,破痰,散结气,解瘴疠。岭南人以叶合槟榔食,取其辛 
香,能破瘴疠之气也。其子可以调羹,故谓之酱,荜茇之类也。 

卷二芳草部
肉豆蔻
内容:x俗名肉果x 
辛温,无毒。糯米粉裹,煨熟用,勿犯铁。 
x发明x 肉豆蔻辛香,入手足阳明,温中补脾,宽膨胀,固大肠,为小儿伤乳、吐逆、泄 
泻之要药。二神丸合补骨脂,治肾泻,盖取补脾以治肾邪也。按脾土性喜芳香,故肉果与脾 
胃最为相宜。以其能下气者,脾胃得补则健运。非若浓朴、枳实之峻削也。热郁暴注禁用, 
以其辛温性滞也。 

卷二芳草部
补骨脂
内容:x俗名破故纸,字音相近之误也x 
苦辛大温,无毒。盐、酒浸焙干用,与胡麻同 
炒良。忌芸苔、羊肉、诸血。 
x发明x 补骨脂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胞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使元阳坚固,骨髓充 
实,涩以固脱也。胡桃属水,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补骨脂有水火相生 
之妙。故《局方》青娥丸用之。孙思邈言∶补肾不若补脾。许学士言∶补脾不若补肾。肾气 
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薰蒸脾胃,令人痞满少食,譬如釜底无火,虽终日不熟,阳衰则饮食 
亦不能消化。《济生》二神丸治脾肾虚寒泄泻,用补骨脂补肾,肉豆蔻补脾,加吴茱萸以平 
其肝,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若精伤溺赤涩痛者,去木香易五味子。腰膝酸疼、肾冷 
精流者用之屡效。凡阴虚有火梦泄溺血,大便闭结者勿施。 

卷二芳草部
姜黄
内容:辛苦温,无毒。藏器曰∶辛少苦多,性热不冷,或云大寒,误矣。有二种,蜀川 
生者色黄质嫩有须,折之中空有眼,切之分为两片者为片子姜黄。广生者质粗形扁如干姜, 
仅可染色,不入汤药。今药肆混市误人,徒有耗气之患,而无治疗之功也。 
x发明x 姜黄、郁金、莪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专治心胞之血。姜黄入脾 
兼治血中之气。莪术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耳。古方三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 
臂痛。戴元礼曰∶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能治症瘕痈疽,通经消肿 
毒,功力烈于郁金,但血虚臂痛者服之,病必增剧。 

卷二芳草部
郁金
内容:辛苦平,无毒。《本草》以为性寒,误矣。安有辛香而寒之理,蜀产者体圆尾锐 
,如蝉腹状,发苗处有小孔,皮黄而带黑,通身粗皱如梧桐子纹,每枚约重半钱,折开质坚 
色黄中带紫黑,嗅之微香不烈者真。若大小不等、色黄、皮起细横纹、有须如线,折之中空 
、质柔、内外皆黄、其气烈者,即片子姜黄也。体圆首尾相似,通身横纹,发苗处无小孔, 
折开气烈触鼻者,染色姜黄中之小者也。莪术则大块、色青黑,最大者为广术,与此不类。 
苏恭不能分别,乃为一物,谬矣。 
x发明x 郁金辛香不烈,先升后降,入心及包络。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破恶血。血 
淋,尿血,妇人经脉逆行,产后败血冲心,及宿血心痛,并宜郁金末加姜汁、童便同服,其 
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又鼻血上行者加入四物汤。一妇患失心风癫十年,用郁金四两 
,佐明矾一两为丸,朱砂为衣,才服五十丸,心间如有物脱去,再服而苏。以郁金入心去恶 
血,明矾化顽痰,朱砂安神故也。又能化症瘕为水,岭南蛊毒为害,初觉胸腹痛,即用升麻 
或胆矾吐之。若膈下急痛,以米汤调郁金末三钱服之,即泻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 
吐则下,此李巽岩为雷州司理,鞫狱得此方活人甚多。按∶以上诸治,其功皆在破血生新。 
今世误以为诸血圣药,病者不惜重费,医者藉为射利,咸以姜黄代充,为害非浅。凡属阴虚 
失血,及阴火迫血上逆,咸为切禁。 

卷二芳草部
蓬莪术(即蓬)
内容:苦辛温,无毒。入肝经药,醋炒。入心脾药,面裹煨熟。入四物汤调 
经,羊血或鸡血拌炒。 
x发明x 蓬莪术入肝破血,治妇人血气结积痛,痰癖冷气,跌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 
通肝经聚血,盖此药专破气中之血也。按∶蓬 诚为磨积之药,但虚人得之,积不去,而真 
已竭,更可虞也。须得参、术健运、补中寓泻,乃得力耳。 

卷二芳草部
荆三棱
内容:苦平,无毒。生荆楚地故名荆三棱。真者绝少,今世所用皆草三棱也。醋炒用 
之。 
x发明x 三棱肝经气分药也。能破血中之气,散血结,通肝经积血,主寒癖结块,破产后 
恶血、血结腹痛,通月水,堕胎,以其力峻,故难久服。有人病症瘕腹胀,用三棱、莪术, 
酒煨煎服,下一黑物如鱼而愈。按∶洁古云,三棱能泻真气,虚者勿用。东垣破积诸方,皆 
与人参赞助,如专用克削,脾胃愈虚,不能营运,其积亢逆益甚矣。 

卷二芳草部
香附
内容:x即莎草根x 
辛微苦甘平,无毒。产金华,光细者佳。入血分补虚,童便浸炒。调 
气盐水浸炒。行经络酒浸炒。消积聚醋浸炒。气血不调,胸膈不利,则四者兼制。肥盛多痰 
,姜汁浸炒。止崩漏,童便制炒黑。走表药中则生用之。 
x发明x 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乃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兼入冲脉, 
开郁气,消痰食,散风寒,行血气,止诸痛。月候不调,胎产崩漏,多怒多忧者之要药。治 
两胁气妨,心忪少气,是血中之气药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逆而郁则血亦凝滞;气 
顺则血亦随之而和畅矣。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毛,故能散风寒。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 
,故能调血气。得参、术则益气,得归、地则调血,得木香则流滞和中,得沉香则升降诸气 
,得芎 、苍术则总解诸郁,得山栀、黄连则降火清热,得茯苓则交心肾,得茴香、补骨脂 
则引气归元,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邪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 
,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惟经水先期而淡,及失气无声 
、无臭者勿用。血气本虚,更与利气,则行之愈速矣。 

卷二芳草部
茉莉花
内容:辛热,无毒。根热有毒。 
x发明x 茉莉花古方罕用。近世白痢药中用之,取其芳香散陈气也。其根性热有大毒,以 
酒磨一寸,服即昏迷,一日乃醒,服二三寸二三日醒。惟接骨脱臼用以敷之,则不知痛也。 

卷二芳草部
排草香
内容:辛温,无毒。 
x发明x 芳香之气,皆可辟臭。去邪恶气、鬼魅邪精,天行时气,并宜烧之。水煮洗水肿 
浮气,与生姜、芥子煎汤,浴风疟效。 

卷二芳草部
藿香
内容:辛微温,无毒。广产者良,但叶甚少。土人每以排草叶伪充,最难辨别。须于茎 
上择取色绿,未经霉坏者方效。 
x发明x 藿香入手足太阴。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温中快气,去瘴 
气,止霍乱,治心腹痛。凡时行疫疠,山岚瘴疟,用此醒脾健胃,则邪气自无容而愈矣。但 
阴虚火旺,胃虚作呕,内无留滞者不可用。恐反伤正气,引邪内入。江浙土产者伐胃消食, 
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卷二芳草部
薰香
内容:x即零陵香x 
甘平,无毒。广产者良。云阳产者气浊,不堪入药。 
x发明x 薰香辛散上达,故心痛恶气,齿痛、鼻塞皆用之。单用治鼻中息肉、鼻 , 
香以养鼻也。多服作喘,为能耗散真气也。 

卷二芳草部
兰香
内容:辛温,无毒。菜部移此。濒湖《纲目》芳草部有兰草,菜部有兰香,名曰罗勒, 
种类不同,因考正之。按∶兰有三种∶一种曰兰草,其气浓浊,即今之有头草也。一种曰兰 
香,植之庭砌,二十步内即闻香,俗名香草,以子能去目翳,故又名翳子草。一种名罗勒, 
茎叶较兰香稍粗大,形虽极类,而气荤浊,以嫩时可食,仅入菜部,不堪入药。 
《本经》利水道,杀虫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 
x发明x 兰气芳香,能辟疫毒恶气。楚人以之为佩。又能辟汗湿之气,故又名辟汗香。入 
手足太阴、阳明,力能调中消食,去恶气,治 呕。脾瘅口中时时溢出甜水者,非此不除。 
按∶兰性芳香辛温,专走气道,故能利水调肝和脾,其功倍于藿香。善调呕逆,散积久陈郁 
之气。《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胃,以行其津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 
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东垣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盖本于此。又治牙 
痛、口臭,有神功丸亦用兰香。云∶如无,以藿香代之。近世误认以幽兰为兰香者,大可喷 
饭。观《本经》利水,杀虫毒,辟不祥之治,岂幽兰能之乎。古方治疠风,兰香散取其散肺 
胃中之湿热、虫毒也。《普济方》治反胃,兰香和甘蔗汁服之。钱氏治小儿鼻疳、赤烂,兰 
叶烧灰二钱、铜绿半钱、轻粉二钱,为末,日敷三次即愈。子治目翳及尘物入目,以三五颗 
内目中,少顷其子湿胀与物俱出。又主暴得赤眼,后生翳膜,用兰香子一粒入 内,闭目少 
顷连膜俱出。盖此子得湿即胀,故能染惹眵泪浮膜尔,然目中不可着一尘,而此可内三五颗 
亦不妨碍。又小儿食肥甘口臭齿黑,名曰崩砂。渐至龈烂,名曰溃槽。又或出血,名曰息露 
。重则齿落名曰腐根。用兰香子末、轻粉各一钱,密陀僧 赤,醋淬,研末,半两和匀,每 
以少许敷齿及龈上,内服甘露饮立效。时珍曰∶兰香须三月枣叶生时种之乃生,否则不生。 
常以鱼腥水、泥沟水、冷泥水浇之则香而茂,不宜粪水,着粪则萎。其子大如蚤而褐色不光 
,七月收之,种时妨蚁,湿则有脂浮胀,须以桴炭末掩之。 

卷二芳草部
泽兰
内容:苦甘微温,无毒。取叶,酒洗之。 
《本经》主金疮痈肿疮脓。 
x发明x 泽兰入足太阴、厥阴血分,专治产后血败流于腰股,拘挛疼痛,破宿血,消症瘕, 
除 
水肿、身面四肢浮肿。《本经》主金疮、痈肿,疮脓,皆取散血之功,为产科要药也。更以 
芎、归、童便佐之,功效胜于益母。 

卷二芳草部
马兰
内容:辛平,无毒。赤茎者良。 
x发明x 马兰入阳明血分,与泽兰功用相近。故能破宿生新。丹方治妇人淋浊、痔漏有效 
。喉痹肿痛以马兰根叶捣汁,入米醋滴鼻孔或灌喉中,取痰自开。绞肠痧腹痛,以马兰细嚼 
,咽汁立安。水肿溺涩,马兰一握,黑豆、小麦各一撮,酒水煎服效。蛇伤擂汁和醋搽之。 
皆取散血解毒也。 

卷二芳草部
香薷
内容:辛微温,无毒。江西白花者良。 
x发明x 香薷辛温,先升后降,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冻饮料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世医 
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发热恶寒,头痛烦躁, 
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力作之人,伤暑发 
热,大渴烦渴,喘促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清暑益气。如大热大渴,又宜人参白虎之类 
,以泻火益元。更有汗出如雨,吐泻脱元,四肢清冷,脉微欲脱者,又须大顺浆水散等方救 
之。若用香薷饮,是重虚其表,顷刻脱亡矣。今人不知,概用沉冷代茶,若元气虚人服之, 
往往致病。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岂可漫用。《深师》香薷丸治 
通身水肿,以香薷熬膏,丸白术末,日三夜一服,米饮下之,效。 

卷二芳草部
爵床
内容:x俗名赤眼老母草x 
咸寒,无毒。 
《本经》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汤浴。 
x发明x 爵床善通血脉。苏恭言,疗血胀下气,杖疮,捣汁涂之立瘥。观《本经》诸品, 
不出活血舒筋之用也。 

卷二芳草部
荆芥
内容:x又名假苏x 
辛微温,无毒。产后止血,童便制黑用。凡食河豚及一切无鳞鱼与驴 
肉俱忌之;食黄 鱼后服之,令人吐血,惟地浆可解。与蟹同食动风。 
《本经》主寒热鼠痿,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疽。 
x发明x 荆芥穗入手太阴、足厥阴气分,其功长于祛经络中之风热。观《本经》所主,皆 
是搜经中风热痰血之病。又能清头目,去瘀血,破结气,消疮毒。故风病、血病、疮病、产 
后为要药。治风兼治血者,以其入风木之脏,即是藏血之地,故并主之。华元化治产后中风 
、口噤发痉,及血晕不醒,荆芥末三钱,豆淋酒调服神效。产后血晕,热童便调服。而表虚 
自汗,阴虚面赤者禁用。今人但遇风证,概用荆芥,此流气饮之相沿耳。 

卷二芳草部
紫苏
内容:辛温,无毒。叶紫者能散血脉之邪,最良。 
x发明x 苏叶味辛入气分,色紫入血分,升中有降。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 
乌药则怏气止痛。同麻黄、葛根则发汗解肌。同芎 、当归则和营散血。同木瓜、浓朴则散 
湿解暑。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中。同杏仁、菔子则消痰定喘。然不宜久服,泄人真气。单 
用煮汁解蟹毒。若脾胃虚寒人过服,多致滑泄,往往不觉也。其梗能行气安胎,但力浅薄, 
难于奏效。亡血家大虚及妊妇、产妇发散,用苞最佳,本乎天者亲上,取其包含子气,且气 
味皆薄,而无过汗、伤中之患也。 

卷二芳草部
苏子
内容:辛温,无毒。粗而色深紫者真,细而色淡者假。 
x发明x 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