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57-黄集伟语词笔记之五-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通风报信”,到了香港,变作“睇水”、“通水”;而北方所谓“抽头”或“走漏风声”,在香港人嘴里也已被置换为“抽水”、“放水”。    
    朋友甲近日腰部隐痛不已,连去三家医院,看三位大夫,得到三种说法。内科专家警告他预防心梗,骨科专家奉告他小心腰椎,男科专家劝告他节制房事……与语词常受环境影响相似,其实,医生们更倾向于以自己最熟稔的专业去猜测病人的疾患。而彼时彼刻,假使病人自身全无常识,大难临头随时可能。    
    每至岁末,各式各样的“盘点”总会如约而至。诸如年度人物、年度图书、年度艺人、年度时尚、年度设计、年度广告、年度电影、年度传媒之类的初选、复选、初赛、复赛也一定忙成天翻地覆。尽管皮相地看,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可其实,终究还是爱吃萝卜的选萝卜,爱吃白菜的夸白菜。


《习惯性八卦》 第三部分你以为开始节制腰就不疼了?(2)

    这当然没什么不好。哪怕在“年度人物”里没有孙志刚,在“年度时尚”中没有博客,在“年度图书”中没有《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在“年度电视”里没有用耳语采访自杀少年同学的柴静,可我依旧认为,各说各话,众声喧哗,远比一锤定音好。    
    说到在“新闻调查”做记者的柴静,其实我早有佩服在心。说起来,观看她那些用“耳语”完成的采访还是许久前的事,可至今想起,心里依旧空空荡荡。柴静安安静静,逐一采访那个小学校里自杀者的表哥、表妹、同学、朋友。她双手随意地放在膝上,声音低至渺茫——轻、轻、轻、轻地问。它让我想,诚恳或真挚、年度或十佳,其实与一个人物理声音的大小全无关系。    
    有关语言现象中的“歧义”,专家通常以“软歧异”、“硬歧义”予以划分。对此,我深表钦佩。以此而论,“年度”的众声喧哗充其量仅为“软歧异”……它大概也仅仅是一个路标。作为一种参照,每个聪明人都会存储下自己的“一年”。    
    很多年后,“冲凉”在大众口语中逐渐从一个具象名词(洗凉水澡)演变为一个抽象名词(洗澡)。至此,“用热水冲凉”之类看似相互矛盾的语句已不再被认定为病句。有了如此心得,我开始嘲笑我那位腰部巨痛的朋友:你以为你开始“节制”,腰就不疼了?    
         
    


《习惯性八卦》 第三部分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冯友兰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因为剧中“三姑爷”是个口吃患者,佐思、佑想看完电视剧《浪漫的事》后,有将近一周的时间也变成结巴。为此,我曾试图就“文化影响力”之类撰写长篇论文,可这个无聊的念头刚一闪过,我就枪毙了它。我想,或许杨亚洲导演在剧中将三姑爷设置为“口吃患者”,无非是想给该剧增加一点儿喜剧因素,并无丝毫文化寓意。    
    赵本山、范伟二人做客新浪,与网友交流电视剧《马大帅》。我没想到,该剧主要人物范伟扮演的“彪哥”,也是一位口吃患者。而此前在播出的电视剧《家和万事兴》中,演员姜武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同是结巴嗑子……影视作品如此密集地将口吃患者作为类型角色,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怎么回事儿?此前我已读过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对“过度阐释”我比以前更警觉,可我还是认为,除了结巴就是口吃,应该不全是巧合吧。    
    这一次,面对崔永元的“炮轰”,冯小刚以“沉默”应对。于是,被暴光于众目睽睽之下的崔等于唱了一出独角戏。以他“实话实说”作比,这一回,“节目现场”不仅观众寥寥,甚至连嘉宾也是缺席。在这出已然尴尬的独角戏中,崔变成了一个肝火旺盛、慌不择辞的“主持”。而因为崔向来就不是一个拥有批评资源的人,因此,他所谓“炮轰”即“文艺批评”的解释并不具有说服力。依我之见,这其实也是一种“口吃”:一种折射着惶惑心情的“文化口吃”。如果我是崔,我就不这样。就算实在憋不住,要说话,直抒胸臆就好:我就说我不满意被戏弄、被糊弄、被捉弄,难道不成?而那将是一种更自然的宣泄?    
    当然,如上“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种种假设,说到底,也像一种“口吃”。我对“炮轰”事件的观感不仅未必“政治正确”,就说表述,也难免顾此失彼言不及义。我懂打蛇要打七寸、擒贼要先擒王,但打蛇打了尾巴、擒贼擒了走卒之类的事儿也时常发生。很多年前,相声演员姜昆出版过一本名为《笑面人生》的书。该书面世前后,姜昆不断在媒体鼓噪,称该书都是他在旅行途中写在飞机“呕吐袋”上的。我越看越生气,写短文发表意见,歌词大意是,您要“呕吐”,只管随意,可何苦还要将“呕吐”喋喋不休广而告之?难道您的大作不过是要与读者分享“呕吐”?    
    那是一篇我自以为感觉敏锐、表述真切的文字,它出发于读者本位理念,所纠缠的,即所谓阅读伦理。简单说,读者与作者其实平等。遗憾的是,该文刊载前,我自己先就把“点名道姓”的部分全部修改为“某某某的某某书”。此前不仅报纸编辑暗示媒体不想因一篇小酸文得罪“相声大师”,并且,我自己也深知检点名人瑕疵,最易被指责为“酸葡萄”心态。而以今天观点看,那也是一种“文化结巴”。理直,可气不壮,为什么?    
    在关于“口吃”现象的医学解释中,我比较赞同“恐惧说”,它将“口吃”解释为一种轻微的精神疾病,且与语言关系密切,而且它与一个人精神生态的关系也更为紧密。学者钱锺书曾有文字论述“口吃”。他的意见大致是:“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为此,钱以扬、马并称的西汉两大赋家均为口吃患者加以说明:不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相如口吃而善著书”的记载,在《汉书…扬雄传》中也有扬雄“口吃不能剧谈,默默而好深湛之思”的记载。据此,钱得出了“几乎在所有杰出者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某种器官缺陷”的结论。不过,如今一切已大为改变:那些伟大的著述者固然因“器官缺陷”置死地而后生,而那些夸夸其谈、滔滔不绝的家伙,又何尝不是因为对于人生的绝望而被动地成为一个“文化结巴”?其不同之处仅在于,他们用一种反向的方式遮蔽自己内心深处的太多恐惧。    
    上个世纪末,在国际口吃协会等组织的呼吁下,每年十月二十二日被确定为“国际口吃日”。据统计,目前全球至少有八千万人必须忍受“口吃”带来的痛苦。更悲观的现实是,这八千万患者中的大多处于无处求医境地。有媒体记者打电话给某大城市十余家医院,问询“口吃矫正”应该挂哪个科室?得到的回应多半为“不知道”。有个勉强的回答说:“要不您到口腔科试试?”    
    可其实,就算是在一个大城市的甲级医院,其“口腔科”与一个人的心灵之距何止万水千山?因此,诸如那些在主流文化面前张口结舌的智者乃至于那类以“话密”、“话痨”为特征的隐性文化结巴的下场其实不难想见——他们甚至找不到一个可能安抚自我沮丧的“文化口腔科”。    
    上大学时读过冯友兰大作《中国哲学简史》。在该书最后,冯先生说:“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我至今才更多理解这句冯氏感叹的丰富意味:结巴或话痨,或许尽为“沉默”之预演,它是一切“文化话痨”或“文化口吃”患者必经的困境,而它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生而有之的困境。    
         
    


《习惯性八卦》 第三部分人生不美好,而且短暂  

    人生不美好,而且短暂     
    (伍迪…艾伦说过的一句话)    
    电视剧《生死卧底》播出三分之一,我已大致猜出谁是头号毒枭“三把锁”。这出肥皂剧优点缺点半斤八两,剧中“二哥”扮演者林栋甫表演最为赏心悦目。自早年间出演电影《王先生之欲火焚身》后,林出演的角色大多龙套,可其实,他在当下男艺人中,属罕见的有文化、有理想。我尤其喜欢他那种波澜不惊的镜前状态。与之接近,出演“三把锁”的何赛      
    飞也可圈可点。她并不冷若冰霜,可她每一次满面春风都仿佛来自地狱。    
    远在英国的查尔斯王子总要麻烦不断。他尚未荣任大不列颠的元首,便已有“背叛”、“谋杀”、“同性恋”三顶帽子相继扣到头上。民意测验显示,多数英国人希望越过这个倒霉蛋,由威廉王子直接继承王位。如此“王室危机”中,最耸人听闻的观察报告是所谓“阴谋论”观点。他们认定“阴谋阻止查尔斯成为英王”是此次危机的真正出发点。由此看来,想顺利接班,查尔斯还有很多坎儿要过。    
    同样命途多舛还有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在面临诈骗、逃税、侵占国家财产三大罪名指责后,他新近又被指控犯有虐待动物罪。俄一家农业监控机构在一家霍氏公司的农场内发现了动物被虐待的证据。没人说得清身陷囹圄的霍氏到底罪该几何,可“有罪”却是一定。让我们把中国老话“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送给他吧。    
    同样不开心的还有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回国内的“海归派”。一个海归朋友说,她原准备用半年时间找好工作、谈完恋爱的计划已重新调整。有关专家说,海归派归国求职至少面临三大尴尬:一是有人才缺口少人才接口,一是绿卡拥有者在行政任命上麻烦诸多,一是海外学历国内认可度尚需磨合……据此:假使比尔…盖茨来中国发展,他大学辍学的经历能契合引进外国专家的最低标准?由此可知,对海归而言,大展宏图依旧任重道远。    
    在古代诗歌传统中,“三”的用法相当普遍。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还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如上名句中,数字“三”多为“夸张”修辞。人生万事,万象纷纭,哪里有什么“事不过三”?    
    电影导演、作家伍迪…艾伦是个怪话连篇的家伙。关于人生,他说:“人生不美好,而且短暂。”这话当然不好听,可却掀翻人生悲剧底牌。苦口良言。    
         
    


《习惯性八卦》 第三部分上有气质,下有素质  

    上有气质,下有素质     
    (某网友的网名)    
    著名秘书李真饮弹而亡与马拉多纳手捧北京鲜花刚好在同一天。那一天,马拉多纳四十三岁生日庆典正式拉开序幕。李真跟马拉多纳算同龄人,小两岁,四十一。此前一年,生死未卜的他曾被某杂志评为十大腐败青年之一。我不大关心二十来岁的MM们看见老态龙钟的老马是否哀叹偶像缩水年华飞逝,我好奇的是当日有无记者前往刑场采访李真,哪怕非独家。     
    在我的想像中,如此“实况直播”当耐人寻味:一个“全剧”终止于枪子儿的家伙,内心在想什么?    
    凤凰台直播“克林顿清华演讲”。可耐着性子看那直播,看着看着忽就唏嘘不迭。克林顿四十万美元出场费与那个让人感动的“拥抱”交错见诸报端。那唏嘘其实也是迷惑。不过,在社会学家那里,与艾滋病患者相拥已被正式命名为“拥抱哲学”。“提款”与“拥抱”已大可并行不悖——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或都敢去握手,去拥抱。克林顿更令人惊羡的一笔收入已有望在不久后搞掂:他将成为温州某服装企业的形象代言人,费用为二百万美元。作为昔日政治明星,克林顿淡出政局后依旧风光。此前一年,他在全球共计演讲六十一场,入账九百五十万美元。    
    新浪网的名人聊天室依旧热闹非凡。前去与网友聊天有“鸡尾酒疗法”发明人何大一,有台湾著名情感作家吴若权。紧随其后,金庸大侠也将现身广州“金庸书迷会华南分会”,与金迷“互动交流”。尽管何去的是“新闻中心”,吴去的是“伊人风采”频道,金大侠光临的是新浪华南站,可套用演艺圈的话说,他们统统站到了“台上”……而用标准的吴若权抒情腔说,凡此种种被称之为“站在有光的地方”。    
    同样“站在有光地方”的还有张导。新闻说,张艺谋导演在新片《十面埋伏》中首次试拍“妓女戏”。不知这一猛料在李银河、陈一筠、刘达临、潘绥铭等二十三位著名性学专家眼中算不算“性新闻”?假使回答肯定,那么,他们不久前风风火火聚首北京揭榜的所谓“二○○三年中国十大性新闻”实有草率之嫌。    
    媒体报道,两名“成都造”美女已决定赶赴意大利参加全球选美大赛。与那些泛滥成灾的格式化选美不同,此次参赛“选手”均为电脑软件绘制而成的“虚拟美女”……我的感觉是;要说演戏,这才算得上功夫——无中生有,弄假成真。    
    《玫瑰之名》的作者埃柯说过一句话:我的生命里注定有一场戏。这话说得铿铿锵锵。而其中掩藏的自信仿佛那个网友给自己起的网名:上有气质下有素质。相比而言,我向来所最为欠缺者,正是相似的豪情。平生所为,无非端个马扎,坐在没光的地方,细看生旦净末熙熙攘攘打打杀杀。不过,对一台好戏而言,我或我们,也不能少。    
         
    


《习惯性八卦》 第三部分事情的关键在于你必须要进一个奥迪 

    事情的关键在于你必须要进一个奥迪     
    (作者小你转述的一个“小姐”用语)    
    我留意搜集过很多千奇百怪的“签名档”,可我还是没想到,见到这个签名档,还是吓了我一大跳:“怎么回事啊?!刚才打你手机,系统说:‘机主在裸奔,请稍后再拨。’等了会儿,再打给你时,系统提示音说:“对方已裸奔出服务区”……     
    这叫啥?是诗歌还是寓言?是变体政论还是分行散文?是悬疑小说的一个开头?还是扫黄打非新闻的一个结语吗?是抒情主体向抒情客体的主观移入?还是专家对知识者现有生存状态的“章节性梳理”?或者它其实是学者对精英分子历史表现的“回溯性追认”?……    
    不会吧?别搞笑,严肃点儿。    
    如你所知,我的确在上述“猜测”中不怀好意埋藏了若干我向来深恶痛绝的“语言迷阵”,我是想说,比起如上那些大而无当、装神弄鬼的语词迷阵而言,我收藏的那些“签名档”淳朴、机智得紧。它用简省明白的汉字,寥寥数语即勾画出你我同样深陷其中的的生活:忙个臭死累个臭死,可最终,我们不过像极了那个在服务区内、外疯狂“裸奔”机主。除此之外,我们还剩什么?    
    很多年前,作家韩少功在《马桥词典》后记中说:“词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密密繁殖,频频蜕变,聚散无常,沉浮不定,有迁移和婚合,有疾病和遗传,有性格和情感,有兴旺有衰竭还有死亡。它们在特定的事实情境里度过或长或短的生命”……韩妙论是在说,更多时候,你的语词很难完全等于你。你的“命”是条命,你的“语词”其实是另外一条命。与猫有九命不同,一个矛盾重重、假面无数的现代人,至少两命随身:一则肉身,一则语词。    
    如是,你在“分房协调会”上的言不及义,不是你周末狂欢过度所致,而是因为你的语词之躯正发生一场罕见的内出血;同理,你在辞职报告中超频率使用的那大段大段的暴力语词,也并非你心胸狭窄血气方刚,而是你的词库本身藏污纳垢欠缺维护亟待升级……    
    财经术语中,有“呆滞资本”一说。“呆滞资本”又称“死资本”。其实,或“死”或“呆”,其适用范围,并非仅止“财经”。有多少天天搬演日日诵念的话语其实不过是呆语言或死语言?没人统计。就说娱乐语文,上来不是“冰雪聪明”,便是“才高八斗”,不是“过目成诵”,就是“酷爱文学”,尽管如是陈词滥调日复一日聒噪于耳,可其内涵却早已“大面积心梗”。    
    作者小你写“菜鸟妓女”与“资深妓女”间的交流。资深说:“只要你能够进这个奥迪,你就能进那个奥迪,然后你就能进所有的奥迪,但事情的关键在于你必须要进一个奥迪。”这话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忽然沉默,发呆。原因恐怕在于,这样的话语是“活”的。另外一句相似的话,出自一位阿根廷青年。他说:“我已经去试了二十多个提款机,全都一分钱也没有,哪儿都没有钱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啊?”    
    这类言语在修辞并无华彩,可是它“活”。它像裹胁在阵风中的细沙迷住我的眼,我为它流下看不见的泪水。也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