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性(2)-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几千年说服与教育工作,女人终于让男人相信,她孩子的出生和他九个月前一次忘情的投入有着必然联系。    
    今天,因为有了生物学的知识,对我们来讲,父亲的角色和母亲的角色一样都是很自然的。    
    根据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而命名的遗传定律,就连人类胚胎的形成,经过母亲卵子与父亲精子的受精过程,人类掌握这项知识也没有超过两百年。    
    从前人们认为,在性交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小的人,就是所谓的微型人,会从男人的身体进入女人的身体。他就像房客一样栖居在母亲的子宫里,经过九个月的生长后,他离开母亲身体,来到这个世界。    
    根据这种见解,父亲成了人类唯一的创造者,母亲只是一个孵化器。父亲是种植者,母亲只是一个花盆。有时甚至只是一个破罐子。女人被看作是一个容器,供男人浇灌精神,而精神是天,容器是地。    
    物质之意源于拉丁文的就是母亲的意思。所以赋予孩子特性、塑造孩子的是父亲,孩子虽由母亲所生,但在背后主导的却是父亲。这种理解可说是对表面一种曲解,借助这种理论可以弥补男人的心虚。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联系是那样的薄弱,所以必须创造一些人为的东西来确保这一点,这就是文化的象征秩序。    
    这种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又是另一个次要不安全感的来源,它给男人带来的痛苦要比前者更大,那就是在从前,没有男人能准确地知道,他究竟是不是他的女人所生孩子的父亲。    
    母亲和孩子的出生,与怀胎分娩有着直接的关联,但是父亲和孩子的出生,却只能追溯到九个月前某个夜晚的行为。谁能向他保证,没有另外一个男人和他的女人上了床?他只能是女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想想看,如果他的女人向别的男人献出自己的身体,她会向眼前这个假父亲说出真相吗?一定是不会的。    
    在这种事上她是不公的,也不值得信任。如果要想让男人全心全意地守着家庭,就必须向他保证,在自己的羽翼保护下长大的孩子的确是他的骨肉。


第一部分:女人本质女人发明的文明(4)

    这个社会只好费尽心思,给男人创造了一系列的特权,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当父亲是值得的,多少还是有保障的。    
    他必须控制女人的性生活,而且要亲自出马,男人成了家庭主人。    
    男人得为此承担养家邻口、照顾妻小的责任,而他能得到的奖赏就是成为众多儿子亲生父亲的荣耀。在现代社会,家族中的每一代都会新组成一个家庭,但在传统社会里,无论怎么延续,家庭是其族系始终不变的人员的联合体。    
    通过男人后裔的传宗接代,族系确保延续,只有儿子继承父姓,女儿则透过婚姻的结合,进入其它家庭。这一点可以从英国婚礼上的一项习俗中看出来,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牵引到新郎面前,亲手将女儿托付给他。    
    父性就这样在社会结构中生根。如果我们把机制理解为,纯粹由社会所建立的某种东西,那么父性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一项机制,只有在大体上明白了性交与孩子出生的关联后,才能发明出这种机制,因此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始初的产物。    
    父性的不确定性是社会的基本成因。社会可以弥补自然缺陷,凡是自然留下空白的地方,它便从文化上加以界定。在伊甸园中,男人不需要承担生活开销,但在人间,透过父性的发现、家庭的诞生,父亲便负起这个重担,他得到的奖赏就是传宗接代的自豪感。往上看,他继承了祖先的香火,往下看,家族将因他而延续下去,他觉得自己是永恒的。    
    父性本身就是一项文化的发明,因此可以象征性地拓展。例如在涉及到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的关系时,父性可以成为各种关系的模型,因此,上帝便成了天父,他的名字是何等的神圣,他的意志成就一切。    
    因为上帝是神,而神最高尚的精神产物是语言,因此父亲是上帝,儿子是语言。以此类推,作者便是其著作的父亲,书是作者的孩子,是他精神创造的产物。诗歌创作是性的高雅表现形式,性能力和才华之间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所有创造的始祖都是上帝,所以神性、才华以及性能力之间也遥互呼应。    
    对传统社会作一下回顾,我们可以感觉到父性在文化中的特权地位。它显示出要大费周折才能让父亲承认自己参与了孩子的生育。为人之父的他,必须挑起部分养育子女的重担,除此以外很难找到其它理由,能够让他们这样做。一位学者的观点可说是非常的尖锐:当父亲的和作儿子的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父亲就该去爱儿子?从自然本性来讲,男人和他的孩子之间并不存在密切的联系,要通过教育才能让男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男人能从父性中得到额外的好处。例如,他可以统治者自居,后代将沿袭他的姓氏,保证他的血脉能延续下去,让他永远活在后人的记忆中。    
    为了这些男人的伟大幻想,他愿意效命,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够为了家庭抛弃狐朋狗友,因为那些伟大的幻想是这帮家伙最好的替代品。    
    这一切都是通过文化的途径,转弯抹角形成的。它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的产物,必须有一个社会的基础才能成就,这个社会的基础正建立在父性之上。    
    


第一部分:女人本质失落感问题的出现(1)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男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女人。    
    男人要的是符合某种类型的女人,而不是某个人。正是这种类型,才形成了他们心中理想的女性。那些贪婪的罗马绅士,创造了一种女管家理论,使之符合罗马人对财产的占有欲望。。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有学问的才女产生好感,于是才女们便混入诗歌散文中,充当一个不光彩的角色。狄更斯创造出了一种少女型的妻子,从此这种妻子就泛滥起来。他把自己的比阿特丽丝变化成可与他结为秦晋之好的阿格妮斯。    
    高贵的女人、配偶和母亲,是女人在这世界上的主要角色。我们母亲就是这样的女人。而现在男人有点害怕这样高贵的母亲,所以男人就转而去娶那种少女型的女人。男人这样做算不上什么发明,只是自己希望这种少女型夫人多少要有点男孩子样儿。年轻男子对真正的女性充满了恐惧。    
    真正的女性是一群危险的人物,她们一群很有思想的人。    
    只要是有本事的男人,他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造出各式各样的女人模式。医生造就了有能力的女护士,商人造就了能力的女秘书。依此类推,这世上终于有了不同模式的女人。如果你乐意,你还可以让女人生出荣誉感来。    
    妓女是男人心中一种永恒的女人模式。很多女人都符合这个标准,因为这是男人想要她们变成那样。可怜的女人遭到命运的杀戮,这不是因为她没有头脑,不是因为她与男人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在拼命要求一个样式。女人不停地叫喊着:请给我这个样子让我学吧。如果她没有在年轻的时候选好自己的样式,她就不可能宣称她是她自己,并且任何男人对女人的看法都会影响到她。    
    女人要求得到一个女性模式,这并不是悲剧的源头。悲剧的源头在于男人给她们的那些可怕模式:少女型妻子,男童型姑娘,完美的女秘书,高尚的配偶,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母亲,取悦男人的妓女。正是这些可怕的模式加在了女人身上,这些男人规定的模式没有一个能够代表真正的女人。男人喜欢把女人等同于穿裙子的男人、天使、魔鬼、孩儿脸、机器、工具、胸脯、子宫、双腿、佣人、百科全书,或某种淫秽的东西,但他们永远不会把女人看成一个女性的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女人也喜欢使自己符合一些奇怪模式,在她们看来,这种模式越不可思议越好。难道还有什么能比现在这种模式更奇妙吗?每个女孩子都像戏剧中的人物,她们如花似玉,但总让人感到不安。    
    女人就喜欢这个样子,可是我想反问,难道还有什么能比这种男童脸的模式更可怕?可是女孩子们就是要追求这个样式。    
    但丁的比阿特丽丝是一种毫无人味的模式,但这也算不上什么悲剧。比它更惨的是,当女人按照男人的模式做的时候,男人就会开始厌恶她。    
    如果一个男人娶了一个男童式的女人,也许他会立即恨她入骨。随后他就会疯狂地想念别的样式的女人,如高贵的阿格妮斯们,贞洁的比阿特丽丝们,小鸟依人的女人。他是个毫无主见的人,不管女人变成哪种模式,他都会想到另一种女人。这就是现代婚姻的悲惨状况。    
    现代女人并不傻,现代男人却够傻了,现代的年轻男人则更是大傻瓜,因为他们把握不住女人,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让她变成什么样。人们将会看到女人的模式在不停地变来变去,而年轻的男人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两年后,女人可能会穿上有衬架的裙子,或像中非裸体女人那样戴上有珠子饰物的帽子。她们还会穿上像铜甲或保镖一样的制服。谁知道她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男人失去了理智,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女人很聪明,可她们还是要照着什么模式才能活下去。她们知道男人都是傻瓜,也无非要按照男人设定的模式行事,但离开了模式她们就无法存在。女人还有属于自己的逻辑,这种逻辑与男人不同。女人的逻辑是感性的,男人的则是理性的。这两者是相反的,也是互补的。女人的感性逻辑比男人的理性逻辑拥有更多的真实性,它只是在运作上与后者不同。    
    我想女人从未真正地失去这种逻辑,她愿意花许多时间来完成符合男人的模式。但可怕的感性逻辑却因为得不到满足而最终粉身碎骨。这可以从某些方面证明女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惊人的变化。她们可以是贞洁的比阿特丽丝,她们可以是少女型的妻子,但有时候她们也会变成一头咆哮的母狮。我想这是因为这种模式并不能满足她们所有的需要。


第一部分:女人本质失落感问题的出现(2)

    男人是愚蠢的,他们的劣根性就在于理性思维,甚至他们在对待女人的行为上表现得还不如没有理性的女人。他们愿意花许多时间来“培养”男童脸式的女孩,可是一到了结婚,他们就开始幻想另外一种类型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要警惕那些追求你们的年轻男人,因为当他们得手之后,他们就会需要与你截然不同的女人。当他们娶了男童脸式的女人后,他们就会马上幻想得到高贵的阿格妮斯,胸襟广阔的母亲,完美的女商人,或者艳俗的妓女。    
    男人碰到女人的问题,他们就会变傻。他们不知道男人到底想要什么,所以他们永远也不要他们已经得到的。就像他们想要一份奶油蛋糕,又想让它成为火腿、煎蛋和粥一样。他们是一群傻子,我只希望女人不要拼命地去迎合他们。    
    当男人给了女人一个满意的模式时,女人就会把一个最佳的自己奉献给男人。但现在,只有一些笨拙、陈旧的模式能够提供给女人,那么女人除了奉献自己的感情还能奉献什么呢?对一个只想要男童脸式的女人的男人来说,难道女人还能给他别的什么吗?我想她除了给他一个口淌涎水的模样外还能是什么呢?    
    女人并不蠢,也不会被男人欺骗得太久。如果她用自己的利爪撕破男人的外衣,我相信一爪下去他就会马上给女人换个模式。    
    如果男人想从女人那里得到什么,就该给她们竖起一座有关妇道的牌坊,而不是要趁着年轻玩点过了时的伎俩。    
    在现代青年人过着无聊的生活,他们内心深处很空虚。他们不关心别的事,也不关心别的人,甚至,也不关心他们孜孜以求的享乐。“亲爱的,我的天使,不要让我生厌。跟我玩这游戏吧,别说不同意,也别做那些枯燥无聊的事情。说点逗乐的事,要不说说布尔什维克主义或金融行情。做个光明天使吧,振作起来,你是最好的宝贝。”    
    这些年轻人开始害怕自己的空虚。往窗外抛东西自然是件好事,但一旦你把什么都抛了出去,在空荡荡的地板上坐几天,你的骨头就会痛,你就会怀念那些被你抛出去的旧家具。现在至少年轻的女孩子开始有这样的感觉了,她们抛弃一切后,开始惧怕空落落的房间。    
    年轻的女人们开始感到不安,因为女人不愿空落落的感觉缠绕着她。一个女人不愿让自己感到没有安全感,不愿感到自己是无足轻重的。如果她变成世上最愚蠢的女人,她就会把自己的容貌、衣着和房子之类的东西看得很重。如果这个女人再聪明点的话,她要的比这还多。她的本能告诉她她的分量有多重,她的生活多有意义。    
    有些女人常生男人的气,只是因为男人只是“活着”,而没有追求生活中的其他目标。其实,这样的女人就是促使男人追求生活的根源。我认为,女人比男人更需要生活的意义、价值和分量。    
    这种女人自己可能否认这一点,因为她觉得男人的天职就是为生活寻找目标。一个男人,他可以流浪,可以毫无目的,但他仍可以幸福地生活,可是女人就做不到这一点。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在感到自己被排除在生命目标之外后还觉得幸福。另一方面,我深信,不少男人乐意像浪子一样漂泊,只要有地方可以让他们去。    
    女人忍受不住空虚与失落,而男人却忍受得住,他们总可以开心地生活。男人可以在纯粹的否定中寻到真正的自豪与满足:“我感觉空空荡荡,没有任何人,我不关心他们的存在,我只关心自己。我要的是生存下去的权利,我要的是有所作为的空间。我并不在意怎样成功。因为,我比任何人都聪明,也比任何人都狡诈。我必须想办法保护自己,让自己站稳脚跟,那样,我才觉得安全。我可以坐在我的玻璃塔中,对什么都没有感觉,也不受什么影响,但可以透过自我的玻璃墙释放我的力量和意志。”这是一个男人接受利己主义和空虚处境的前提,以此换回来的是他的自豪。因为在感情的真空状态中,他仍能成功地实现他自己的意愿。    
    女人却会有不同于男人的感觉。最利己的女人如果没有爱,她就总被仇恨缠绕。但真正的利己主义男人则既没有恨也没有爱,他内心深处十分空荡。他只是有表面的知觉,他总在逃避爱或不爱,毫无感知地沉溺于自我之中,享受着安全的假象。我也相信在他的城堡中、他的玻璃塔中,他真的很安全。    
    女人不会懂得这种男人的内心境况,她们把这种空落当成了男人惯有的深沉。她们认为,毫无感知的利己男人,他们平淡的表现是一种男性力度的展示。她们想象,利己主义男人如果抛弃防御手段,在那无法穿透的玻璃塔里面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她们疯狂地扑向这些防御屏障,要把它们撕碎,她们为的就是可以找到真正的男人。可是她们并不知道,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男人,那些防御手段保护着的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已。    
    现在,年轻的女人开始以一种怀疑的状态注意那些防线,因为她们害怕最终触到的是利己主义男人的空虚。她们宁可保持内部不被昭示的原状,也不愿去抚摸那空洞、虚无,令女人恐惧的一切。她们无法成为真正的虚无主义者,可是男人却可以。    
    男人可以满足全部感觉和虚无,可以满足否定的空虚,当没什么东西可以从窗口抛出时,就关上窗户。    
    女人需要自由,而不是空洞和虚无。这结果的惆怅会让勇敢的心灵恐惧。于是,女人去向女人寻找爱。但这样的爱只是短暂的玫瑰。    
    人类之爱已经消逝,留下的却是一个巨大的鸿沟。    
    宇宙意识在一个巨大的真空中崩溃了。利己主义者坐在空虚的胜利之上开始窃笑。女人怎么办呢?生命之屋已经变得空空荡荡,所有感情的家具全部都在屋外腐烂,永恒的生命之屋只是另一座安静的坟墓。


第一部分:女人本质独立意识(1)

    如今许多女人想独立,这已成为事实。    
    女人对男人大谈女人本身的特质。    
    女人的自我暴露的尝试必定使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女人有许多理由感到羞耻,在女人身上隐藏着许多咬文嚼字的东西,肤浅的东西,吹毛求疵的东西,目光短浅而自负的东西,狭隘的东西,无节制的东西。    
    人们只研究她与孩子们的交往。迄今她们根本上是靠对男人的畏惧而被彻底地遏止和抑制住的。如果在女人那里永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