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出格的行为,只是共和党故意拿他的品格问题进行人身攻击。
后来克林顿因与莱温斯基性丑闻曝光及涉嫌作伪证而遭联邦检察官调查。据当时的报道,前后与克林顿有过婚外性行为的有名有姓的女人就有十多人,但克林顿对这些媒体报道均否认,即使和莱温斯基也辩称是“口交不是性交”。克林顿在接受律师问讯时,惟一承认的是他在担任阿肯色州长时和夜总会歌星兼当地电视记者的弗劳尔斯有过婚外情。弗劳尔斯的话这才被证实属实。
当时,克林顿夫妇采取了有效的反击,他们双双在“60分钟”中亮相,并且演出了惊心动魄的救助危险中的妻子的感人一幕。事情是这样的,1月26日,克林顿在妻子希拉里的陪同下,来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演播室,接受电视录像采访,采访中,演播室墙上的一只吊灯突然掉了下来,正好落在希拉里的肩膀旁边,克林顿在危险发生的那一瞬间一把将希拉里抱在怀中,惊恐的希拉里在他怀中足足依偎了半分钟,这场戏剧性的场面给在场的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克林顿和希拉里齐心合力,宣称彼此忠诚,并把弗劳尔斯称作彻头彻尾的说谎者,之所以在几年前否定,又在比尔竞选时旧事重提,是受了共和党的指使,目的不过是不要比尔参加总统竞选,因此他们提请选民注意,共和党正在通过攻击克林顿的个人品格问题来转移大家的视线。他们要说的是,克林顿和妻子希拉里彼此相爱,即使曾经有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那也已经成了过去,既然自己的妻子没有什么不满,别人就不该介入到这种个人的隐私之中,否则就是一种猎奇心理在作怪了。
后来又因为弗劳尔斯在采访中说了许多假话,就愈加不信任她,因为弗劳尔斯曾是夜总会歌星,举止轻佻,其言可信性似乎不足。一边是同心作战的夫妻俩,一边是一个名声都不算好的夜总会歌星,毫无疑问,克林顿夫妇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一场桃色危机就这样化解掉了。
不过随后又冒出了他逃避兵役的事情。2月11日,美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播音员泰德·科派尔通知克林顿德竞选经理大卫·维列姆,说他已经得到克林顿在1969年写给阿肯色大学“预备役军官训练营”的一封信。克林顿的竞选班子预先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但这个问题已经给克林顿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特别是那些曾经支持他的选民对他感到失望,更有许多人对他的人品问题产生不信任感。美国是一个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适龄青年除了主动要求参军的之外,如果需要而被征兵,也是履行公民义务。拒服兵役是违法的。在60年代的反战集会中,有不少年轻人焚烧兵役证,也属违法行为之列。可是在那个时候,抗议的浪潮之中,群情激愤之下,很多人是宁可受法律制裁,也无法抑制自己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情来。
正在牛津读书的克林顿是反战的,他不想去越南送命。所以他为了避免到越南打仗,便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在那时候给阿肯色大学“预备役军官训练营”写信,希望能够推迟去越南的时间。而且,在国外读书期间,他还参加和组织了反对越战的游行。
对于从二战战场上回来的老一代美国战士来说,这无疑就是逃服兵役的怯弱行为。尽管在法律上无可挑剔,但是,他们虔诚地相信,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却偷偷溜走,无论如何不算是一个合格公民。可是,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他们很矛盾,他们也想成为英雄,至少不是懦夫。然而,这是越战。这是一场如此有争议的战争,甚至有理由认为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他们尊重每一个在越战流过血的士兵,他们同样尊重焚烧征兵证的反战者的勇气,也许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评价青年克林顿躲避越战出走国外的选择。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与老一代相比,对当时逃避越战的人,会取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反对越战的行为,也会取更为赞同的态度。尽管有些年轻的选民对克林顿的行为持一种理解的态度,但是就在克林顿的信公布后的当天,在新罕布什尔州进行的新的民意测验中,克林顿的支持率一下子跌落12点,落后宗格斯7个点。
婚外情风波和逃避兵役问题把克林顿置于被淘汰的边缘,但他是个不到绝境就不认输的人,在希拉里的支持与鼓励下,他顶着舆论的压力,继续坚定不移地开展竞选活动,并且告诉选民这一切不过是共和党玩弄的政治权术,目的是想利用克林顿所谓的个人品格问题来掩盖更为重要的政治与经济问题。他再次强调自己的竞选主题是要给美国带来改变,振兴美国的经济,恢复美国之梦。他提出的一系列计划十分中肯具体,他说他所提出的计划可以在短期内复苏美国的经济,这些竞选纲领因其具体可行而得到了选民的认可。
2月18日,新罕布什尔州将进行总统竞选初选阶段的第一次投票选举。在这次选举之前,克林顿依然采取在阿肯色州竞选时采取的方式,到该州的各地旅行,尽可能多地会见当地选民,与所见的每一个选民握手寒暄,亲切交谈。他还千方百计地争取在他有可能露面的电视中出现,向人们宣传他的竞选纲领。
投票结果证明克林顿的努力没有白费。马萨诸塞州前联邦参议员宗格斯赢得34%的选票,居第一位;克林顿获得26%的选票,居第二名;科里和哈金各得11%的选票,并列第三;前加州州长布朗只得9%的选票,排名最后。
克林顿虽未在第一场关键的战役中获得绝对的胜利,但他已经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为他下一阶段的初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 问鼎白宫二、过关斩将(1)
美国的总统竞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非每一个中国百姓都能了解其中的复杂和奥秘,为了介绍他在“超级星期二”的竞选中如何获得胜利,首先就要了解一下美国总统竞选的复杂程序。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也是在这个问题上,一度有选民置疑克林顿这样一个逃避兵役的人如何能够成为国家总统,做三军统帅。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由每4年举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4年,并可连任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漫长而复杂,主要包括预选、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运动、全国选举、选举团投票表决以及当选总统就职仪式。预选阶段通常于大选年2月份的第3个星期二在新罕布什尔州拉开帷幕,到6月份结束。届时,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报名参加竞选的人都将前往新罕布什尔州,分别争取各党内的提名。此后,美国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将分别在全国大多数州选出参加本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少数不举行预选的州,则由两党的州委员会或代表大会选拔代表。因新罕布什尔州率先进行预选,其选举结果对其他各州影响很大。从美国总统选举史上来看,在新罕布什尔州领先的人,往往在夏季党代表大会上获得提名为该党总统候选人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在新罕布什尔州获胜等于是在向白宫问鼎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虽然克林顿在新罕布什尔州没有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但对于一个不为人知的穷州里出来的竞争者来说,已是不俗的成绩。
美国两大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常在7月和8月分别举行。届时,参加代表大会的各州代表将投票选出本党总统候选人,然后通过由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副总统候选人,并正式确定竞选纲领。大会往往长达数天,投票上百次。代表大会结束后,选出的总统候选人即开始在全国展开历时数月的争取选票的竞选运动,其中包括到各州作竞选旅行、广泛会见选民、发表电视演说、进行电视辩论等。总统候选人为竞选而耗费巨资,使尽各种招数。美国法律规定:在全国选举时,选民要在大选年的11月第二个星期二到指定地点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全国选举还要通过选举团的投票表决。由于在一个州中获得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便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因此一般情况下选举只是例行公事。
在美国政治中,副总统不担任实际工作。他的公务是担任国会参议院主席,但这主要是礼仪性的,因为他只有在参议院表决时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情况下才投票。副总统的日常工作通常根据总统的要求而定,一般无足轻重,如代表总统参加外国领导人的葬礼活动等。根据美国宪法,如果总统去世或失去工作能力,副总统接任总统职位。先当副总统是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途径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3位副总统在总统任期内接任总统职务。杜鲁门因罗斯福去世,约翰逊因肯尼迪遇刺,福特因尼克松下台而分别继任总统。此外,有几位副总统还当过总统候选人,其中包括尼克松、汉弗莱、蒙代尔和布什。美国副总统不是由美国公众直接选出的,而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挑选并经两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在选择副总统候选人时首先要考虑此人的政治资历和条件,但主要看他在党内代表哪部分势力以便取得平衡,尽可能争取最大多数选民的支持。但大选结果不取决于总统候选人对副总统的选择,而是取决于总统候选人。1988年美国大选期间,许多美国人认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的竞选伙伴奎尔太年轻、不老练、不值得考虑,而认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的竞选伙伴本特森经验丰富、深孚众望。但大选结果,布什获胜当上了总统,奎尔自然也成为副总统。副总统候选人通常是国会议员,但参议员被挑选为副总统候选人的机会较大。原因是参议员一旦当选副总统,就担任参议院主席,这可加强总统与参议院的联系。
预选即初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2月到6月为预选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主要是选举出参加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各党的总统候选人最后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产生。目前,美国大多数州实行直接预选的方式,通过选民投票的方式直接选出参加该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选民也可以直接对总统竞选人表态。由于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明确表示支持哪位总统竞选人,所以投票结果就能清楚地知道各位总统竞选人的支持率。另一种预选形式叫“干部会议”(或称“基层会议”),由两党在一个州的各个选举点分别举行党的基层会议,由支持本党的选民当场表态支持谁当本党总统候选人,并选出出席县一级代表会议的代表。然后,县代表会议选出州代表会议的代表,州代表会议选出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最终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本党的总统候选人。1月24日在艾奥瓦州举行的就是这种预选。艾奥瓦是全国第一个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的州,新罕布什尔是第一个举行直接预选的州。两州的预选起着“风向标”和“晴雨表”的作用,选举结果将影响以后其他各州的预选,因此,对候选人的成败至关重要。每个州的预选活动,不管是采取预选还是预选会议的形式,一般都只允许明确表示自己是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的选民参加,不明确自己党派立场的选民不能参加。即使是前一部分选民,实际上也只有一小部分参加。
初选中,“超级星期二”的选举是11份大选前的最大选举日。所谓“超级星期二”是指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二(1992年3月10日),它是预选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日期,这一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天同时有十几个州进行预选,而且这些州中大多数人口较多,拥有的代表数量也多。
在3月10日的选举之前还有3月3日的一次初选,这两天都是星期二,这两场初选主要在南方各州展开,南方各州初选的胜负,将决定竞选人的存亡。3月3日的选举最早在佐治亚州开始,它是各方必争的重地。由于克林顿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中落后于宗格斯,所以在佐治亚州的竞选便变得尤为重要,他必须打胜这一仗才能稳定自己阵营的军心。
3月2日晚,民主党几位竞争对手举行了踏入南方战场以来的首场电视辩论,克林顿在这次辩论中猛烈批评宗格斯只关心工商阶级利益、忽视中产阶级与穷人的利益。最终的选举结果显示,克林顿赢得55张代表票领先宗格斯的21票,居于第一位,宗格斯位居第二。
3月5日,科里宣布退出竞争,其理由是竞选经费已经用尽,但实际上是由于其参选以来一票未得而被淘汰出局。该天晚上的电视辩论中,克林顿继续大力抨击宗格斯的资本所得税计划,说他的这个计划调高了富人的利益,指责他是一个披着民主党外衣的共和党人。在这次竞选中,克林顿首先打破禁忌,以温和派的民主党人和最中坚的中产阶级代表自居,攻击同党宗格斯,像是攻击共和党人一样,这是民主党内少见的在阶级上的壁垒分明。
美国的党派很多,但主要的是两大党派,在历年的总统竞选中,也都是这两大党轮流执政,他们的竞选活动又经常被人形象地称为“驴象之争”,其中共和党又名“老大党”,以象为徽。19世纪50年代,北部工业家与南部种植园主的政治斗争白热化。1854年民主党政府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取消对奴隶制扩展的地域限制,导致1854—1856年堪萨斯内战,促成共和党于1854年7月成立;它由北方民主党中的激进派、自由土地党人和前辉格党的大部分党员组成。主要代表工业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工人和西部小农的利益。反对在美国扩展奴隶制。至此,美国两党制确立。
共和党创立后在北部深得人心,富有生气。1860年其候选人林肯以“言论自由、土地自由、劳动自由、人身自由”为纲领当选第16届总统(1861—1865)。南北战争中,共和党领导北方人民,战胜南部同盟,在全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战后,共和党连续执政20年,以“拯救联邦”和“解放黑人”的老大党自称,并与南部白人至上主义者妥协。19世纪80…90年代美国进入垄断阶段。这一时期,共和党长期执政,为东北部和中部财团利益服务。1898年总统W.麦金利(1843—1901)发动争夺海外殖民地的美西战争。翌年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20世纪20—30年代,连续执政的3位共和党总统对大企业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经济严重失调,造成商品积压、金融混乱和大批失业,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共和党在1932年总统竞选中惨败,从此一蹶不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党开始得到南部财团支持,1953年其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任内提出侵略中东的“艾森豪威尔主义”。1969—1976年,尼克松、福特相继担任总统。
第五章 问鼎白宫二、过关斩将(2)
1981年里根上台,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外提出“恢复经济和军事实力、重振国威”的口号,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同时在加强实力的基础上,谋求同苏联谈判。1984年连任总统。1989—1993年,布什出任总统。随着时间的演变,两大党派的区别更加分明,一般来说,共和党基本上是富人较多,代表工商阶级利益,政治与经济政策比较保守。
民主党以驴为徽。1791年建党时称共和党,1794年改称民主共和党。又称反联邦党。后该党分裂。杰克逊派于1828年建立民主党。1840年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定名为民主党。主要代表西南部新兴的植棉奴隶主和旧南部奴隶主、小农、边疆居民和工匠等阶级的利益。1828年,杰克逊当选总统(1829—1837在任),他为维护联邦统一、制止分裂危机,进行了政治改革。扩大总统及联邦政府职权,实行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名总统候选人,以州为单位提出总统选举人,胜利者获得本州全部选票的制度;建立健全民主党各级委员会;扩大白人成年男子普选权等。美国学者称之为“杰克逊民主”。此后至1860年,除1841、1845、1849—1853年由美国辉格党执政外,均由民主党掌权。19世纪40年代民主党被大奴隶主控制,主张在新土地上扩大奴隶制。1861年南北战争前夕发生分裂,北部民主党并入共和党;南部民主党则成为奴隶主政党,并挑起美国内战。战后民主党长期在野,代表南方大土地所有者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得到与进口贸易有关的北方工业家和金融家的支持。它长期是“南方党”,直到1932年大选时,才开始打破传统的地域界线。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来,民主党在本质上与共和党无异,亦被垄断财团控制。但因其一贯标榜民主颇得工会中上层支持,常以代表劳工自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