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勋说红楼梦(全文阅读)-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中封到最高的。又特别地介绍了贾政,因为他的信是写给贾政的。说贾政虽然现在处在工部员外郎这么高的位置,但为人谦恭厚道。通常以为官做得很大、很有钱,对人会很刻薄、很势利,可贾政不是这样的人。林如海说你贾雨村这么清高,我不会把你随便推荐给不对的人。他也在表明,他来往的都是有品格的人,不是做了大官有了钱以后就给人家脸色看的那种人。这里他完全是为贾雨村着想,怕他有顾虑。贾雨村听了,才相信冷子兴跟他讲过的东西。

▲BOOK。HQDOOR▲虫工▲木桥▲书吧▲
第49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4) 

  贾雨村重返仕途

  后面自然地提到林黛玉离开父亲,去往贾府。如海乃说:〃已择了正月初六日小女入都。〃注意,季节出来了。《红楼梦》里的季节很重要。林黛玉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孤女,妈妈去世,身体有病,她要从江南往北去投靠外祖母。过了年的初六,正是白雪皑皑的季节,这极易让人产生孤单的感觉。这个季节跟林黛玉此时的心情和身世都有关系。如果是在繁花盛放的春夏,你会觉得有点不对。作者其实很注意让你感觉到那个画面是非常凄凉的。这个女孩子要跟爸爸告别了,她以后再也没有见到爸爸,就死在贾府。林黛玉出发,一个女孩子一生的命运要从此决定。

  后面讲了一点林黛玉的状况:〃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要他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育,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林黛玉这个时候真是孤苦无依,爸爸到处做官带着她也不方便,才会决定让她去依靠外祖母和舅舅、舅妈,表姐、表妹,而这也可以减轻父亲的顾虑。爸爸最后讲的这些话等于是逼着林黛玉非要告别不可。

  作者用了几句话说他们怎样上船、换船。〃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二个小童,依黛玉而行。〃以前贵族的小孩子都有奶妈带的,黛玉走的时候除了奶妈还有荣府中几个老妇人,你可以看到荣府来接这个外孙女时的气派。林如海是苏州巡盐御史,林黛玉北上大概沿着运河向北而行。按照古代的严格礼教,贾雨村并没有跟林黛玉在同一个船上,他带了两个男仆人坐另外一艘船跟着黛玉的船,依傍而行。

  作者先讲贾雨村的事情。〃有日到了都中,进了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前投了。〃贾雨村带林黛玉进京只是顺便,他真正目的是去求官的。他穿戴非常正式,带了小童,这里贾雨村用的名帖是〃宗侄〃,说明他变得非常聪明了,懂得如何去做官。你到中央去,拿了一个什么镇长的名片,还不如不拿出来。他写宗侄,因为都姓贾,自称晚辈,也比较亲切。

  〃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谈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济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又更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力。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雨村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

  贾政已经先读到林如海的信,赶快就请贾雨村相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后面可以看到,要想见贾政一面有多难,林黛玉去见舅舅都没有见到。可是在这里,贾政觉得贾雨村是来求官的,是一个落难的文人,就立刻请进来相见。这种家族常常会有遗训,对落难的文人要特别以礼相待,这大概是世家文化里面一种风气。他看到这个人长得一表人才,言谈不俗,而他又特别喜欢读书人,喜欢帮助处境不好的文人,加上是林如海写的信推荐,所以贾政十分优待贾雨村,帮他在皇宫里面打点。〃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轻轻〃两个字用得极好,意思是根本不费力。因为贾政女儿元春是当权贵妃,为人谋一个候补复职的空缺是很轻松的。贾雨村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50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5) 

  黛玉眼中的贾府

  黛玉进贾府这一段一直都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精彩的描述。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这林黛玉常听见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只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林黛玉才十二三岁,母亲死掉,孤苦无依,她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很小心地注意所有的东西,因为妈妈活着的时候一直跟她说,妈妈的娘家非同小可,那个贾府如何如何,她就特别小心,很怕失礼。她通过轿子车辆已经开始看到贾府的气派了,近日所见来接她的这些老妈子,都是贾家第三等的佣人,她们吃的东西、穿的衣服、花费的状况已是不凡,可以想见二等和一等的更不得了。这个家族真的让林黛玉都吓了一跳。作者要我们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去看贾府的豪华。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写出一个十二岁小女孩内心的那种谨慎,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特别有心思的女孩子。她很怕自己做得不好,一方面是讲她孤女依亲的心理,一方面也讲出她的性格。她不肯随便讲话,不乱做一件事情,因为怕被人家取笑。

  接下来看她上轿了。〃自上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上有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坐在轿子里,轿子有纱帘,因为女孩子不能让人家看到,她也不能够看外面,可是女孩子会忍不住偷偷看一看外面,黛玉看到街上的繁华。〃又行了半日〃,这个时间并不很准确,大概是走了很久。林黛玉的轿子是从东边往西边走的,她第一个看到的是两个大石狮子,然后看到宁国府出现。她要再往前走,走到荣国府,因为贾母当时住在荣国府。这里面全部有空间的关系。

  〃三间兽头大门〃,现在如果到老庙去你会看到三个大红门,上面有门环,门环上是一个兽头,一个动物的嘴巴咬了一个环,这叫做〃三间兽头大门〃。中间的门一般都不开,除非有特别重要的、职位很高的人到来才开。宁府的匾上有〃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所有加〃敕造〃两字的都表明是皇帝赐的,这等于是说宁国公对国家有功,皇帝特别下了一个命令让他们造一个大房子,叫做〃敕造宁国府〃。黛玉看到那个大匾,那种气派,她就想到这是外祖的长房。〃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箭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尾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BOOK。HQDOOR▲虹▲QIAO书吧▲
第51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6) 

  在这一段的描写里,轿夫抬林黛玉进去,走了射一支箭那么远的距离,大概一百多公尺,就退去了。轿夫是要换的。粗壮的男人不能够进贾府,他们要把轿子放下来,进到贾府以后就是由十七八岁、穿着比较讲究的轿夫来抬,然后众婆子跟在后面走,到垂花门前落下,这些小男孩又退出来。婆子们上来打起帘子,黛玉才下轿。现在黛玉只进到门口,你就可以感觉到贾府礼节的森严、排场的繁复。

  贾府的建筑

  如果大家对照贾府示意图,就会对黛玉进贾府的过程更清楚一些。(见附页:〃大观园平面图〃)

  她从图的右手边进来。刚才她看到三间兽头大门,并没从这里进,而是一直走到了街尾最西边的地方,从西角门进去。所有的男士都走了以后,老妈子把轿帘打开,黛玉才下来,扶着这些婆子的手走进了这座宏伟的建筑。

  很多学建筑的人,通过《红楼梦》的描述了解古典建筑的规格。我们现在都不太熟悉垂花门、抄手游廊、屏山这些东西,可是在台南的一些老建筑里还是可以找到相似的感觉。《红楼梦》这本书很有趣,人们可以从它里面抽出不同的史料来。有些人从这里找出戏曲资料,有人找到建筑资料,有人找到音乐资料,有人找到医药资料。现在还有人把《红楼梦》里所有吃的点心和菜做出来,叫做〃红楼宴〃。对于研究建筑的人,这一段就是跟建筑有关的。在十七回对大观园的描述,也是跟整个园林建筑有关的。

  作者把十七、十八世纪整个中国贵族生活的细节做了最精彩的描述。这里还有一个部分很精彩,就是服装。王熙凤出场时,全身金光灿烂,作者对她头上戴的、身上穿的东西全都做了最精细的描述。

  〃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一个紫檀架子的大理石的大插屏。〃

  垂花门,是古代进到内院去的门,上面常常有雕花,用一些花砖做装饰的,叫垂花门。进了门以后,中庭的部分常常是不走的,是往两边走。中间这个轴线常常摆花盘,有时候摆一个大的石头屏风。你可以看到黛玉走进垂花门以后,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穿堂也可以叫做庭院,那穿堂里放了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就是一个带有山水纹路的大理石,摆在穿堂中间。因为有点遮盖,你不能看到后面,要从两边的抄手游廊绕过去。

  〃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小小的三间厅不是居住的,是有人来见时,先在此等候一下,然后等着去通报。厅后是正房大院,这才是住家,是贾母的住家院子。在图上大家可以看到,从小三间厅再到里面的住家院还有一段距离,这反映了通报的关系。


第52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7) 

  中国古代的建筑通常有两个专有名词,一个叫〃间〃,一个叫〃进〃。横向张开的叫〃间〃,三间、五间、七间,纵向往后延伸的叫〃进〃,一进、二进、三进。台湾雾峰的林家花园是十一开间,即横向是十一间。其实当时不太容易有十一开间的规格,据说因为台湾离北京很远,没有人管得到,才建成这样。如果是在北京的话,皇室周边有很严格的规定,什么样的官位是三间,什么样是五间,什么样是七间,而且都是奇数三、五、七、九、十一……

  抄手游廊跟穿山游廊都是廊,前者是说它像人身体的两个手一样。穿山游廊是说因为两边是房子,这个廊子是靠在墙边的,上面的部分有一点像山的形状,就叫穿山游廊。

  这时,林黛玉已经进到贾母的内院了,看到两边是厢房,走廊底下挂着很多鸟笼,里面养着一些珍贵的禽鸟,有会学人讲话的鹦哥,有会叫的画眉等。〃台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这些丫头大概就是二等的了,穿红着绿的。她们一看见黛玉和扶着她的老妈子进来,就立刻迎上来,说贾母刚才还在念叨;这说明贾母对黛玉的牵挂。〃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子,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和贾母的相见

  有人进去跟贾母通报说,林姑娘到了,黛玉就进房去了。〃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哭起来。〃

  黛玉第一次见到贾母,看到她头发都已经白了,这个时候贾母应该是接近六十岁的年龄。因为第一次见外祖母,要行跪拜大礼。这时贾母立刻把她抱在怀里,不让她跪,大叫心肝儿肉。〃心肝儿肉〃是老人家最喜欢叫孩子的语言。我们在这里看到贾母那种心痛的感觉。她此刻见到的不仅是黛玉,也是她的女儿贾敏。她在这里疼的、哭出来的其实是对女儿和外孙女很复杂的感情。作者在这个地方写得非常精简,但很动人,你几乎可以感觉到那个画面。贾母生了几个男孩,贾敏是独生女,是她最爱的女儿,可是早早就死掉了,临终都没有见到,她把对女儿的感情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了。

  这个贾母就是冷子兴所说的史氏太君贾赦和贾政的母亲。因为她是这个家族里面地位最高的长辈,她就向黛玉一一介绍家里的人。她介绍的第一个人是黛玉的大舅母,就是贾赦的太太,邢夫人。第二个是贾政的太太,黛玉的二舅母王夫人王子腾的妹妹,也是王熙凤的姑母。第三个介绍的是〃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贾宝玉有一个哥哥叫贾珠,二十岁就死掉了,这里用〃先〃这个字。我们讲先父先母,就是已经死掉的父亲母亲。珠大哥的太太叫李纨。李纨是一个最有德行的女子,从儒家的道德讲,丈夫死了以后,她一直守寡,把孩子带大,从来不惹是非,每天做针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性。在十二金钗里面,她代表一种妇德。

※BOOK。HQDOOR※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53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8) 

  〃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这里看得出,贾家的小孩是要读书的,男孩女孩都要读。这些姐妹们是谁?就是贾赦和贾政的女儿。

  陪衬的描写:迎春、探春、惜春

  贾家有四个女儿,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春已经嫁到皇宫里做贵妃了,一定是不在这里的。贾母介绍了三个姐妹,也就是迎春、探春、惜春。

  第一个,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红楼梦》里面的描写方法非常奇怪。对林黛玉是轻描淡写,对王熙凤的描写非常具体,而对这几个人则是概念性描写,比如写迎春的话,其实是有点八股的,说她稍微有一点胖,两腮红红的,好像刚刚长成的荔枝的颜色,鼻子两边有点像鹅的脂肪一样的油脂,莹润的感觉,这些大概是过去形容女性美常常用到的字句,其实一点不新奇。实际上,作者知道等一下要出场的是最重要的人物,王熙凤,他不能让这三个人抢过王熙凤,这个时候描写这三个女孩子就很随意。如果把迎春、探春、惜春写得太多,王熙凤就无法凸显,这是小说陪衬的写法。说迎春〃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其实你不太知道迎春到底长什么样子。迎春很老实,性情温柔,人家叫她〃二木头〃。

  第二个,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还是很概念的写法,可是你可以感觉到,探春是比较精明的。探春是几个姐妹当中最聪明、最有才干的,有一段时间大观园就是由她来管。等于是另外一种风格的王熙凤,而又不像王熙凤这么聪明外露。

  第三个就是惜春,她还是很小的小女孩,不到十岁。说〃身材未足,形容尚小〃,八个字就讲完了。

  这是贾家三个女孩的状况,她们的钗环裙袄全是一样,是黛玉的表姐妹。〃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

  林黛玉的灵性存在

  她们坐下来后开始喝茶,贾母重新问黛玉,你妈妈怎么生的病,生病的时候状况怎么样,当时吃什么药,请哪些医生,后来怎么发丧,黛玉一一向外祖母报告。讲着讲着贾母不免又伤感起来:〃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在这里,越发看出贾母把对女儿的心疼转移到了黛玉身上。黛玉来到贾府有一个很特别的身份,她某种程度上替代了母亲的角色,虽然她有一点爱使小性子,又动不动就哭,性情忧郁,可是贾母就是疼她,宝玉也疼她,因为觉得她身世可怜。她的角色跟后来进来的薛宝钗有些不同。薛宝钗由母亲带进来,比较大方,个性也开朗。可见,作者表现的是人物的不同命运造成的不同性格。

BOOK。HQDOOR←虫工←木桥 书←吧←
第54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9) 

  于是,两个人又哭起来,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