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OOK。HQDOOR←虫工←木桥 书←吧←
第54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9)
于是,两个人又哭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劝止住了。〃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黛玉一直没有被描绘,好像一个幽魂。从一出场,都是黛玉在看大家,现在要从大家的角度来看黛玉。可还不是描述她长得如何,而是说她的病。黛玉一直是有病的,她一直在生病,总是在吃药,老是哭。这个病其实有点象征意义。黛玉有一种美,这种美很特殊。作者没有描述黛玉长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可是黛玉生命的情境却借这些东西呈现出来了。假如曹雪芹在这里说黛玉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头上戴了什么样的钗环,其实那不是黛玉。黛玉完全是一个不存在的存在。
我们也很难解释何为〃风流态度〃。现在我们说人〃风流〃是贬义词,而古代讲〃风流〃则是说一个人活出了别样的的性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处〃风流〃是指一个人的性情跟大家不同,不遵守一般的礼俗,而是有自己的生命特征。作者用这个词来形容林黛玉。
大家也觉得她有不足之症。从中医角度讲,〃不足〃就是有点虚弱。就问黛玉平常吃什么药,怎么不找医生赶快医好。黛玉就开始讲到自己的病。其实,黛玉的病根本不是世俗的病,而是心灵的病。
那黛玉就说:〃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这似乎是在讲生理上的病,下面紧接着就讲到心理上的病。她说:〃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因不从他。〃在第一回和第二回里已经出现过空空道士、渺渺真人,道士、和尚都是预言者。这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去出家,林如海、贾敏这种世家的宝贝女儿,哪里舍得?和尚就说,你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都不能好。
这个和尚又讲了最有趣的也很奇怪的话,说:〃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林黛玉的病是跟哭有关的,只要听到哭声病就会发。可是林黛玉一生都在哭,读过第一回和第二回的朋友都记得,她是绛珠仙草转世,她到世上走这一遭只有一个目的,是要用眼泪还债,她要不断地哭。这里讲的不是身体的病。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病,要还你生命中不可解的缘分。这是作者写得很微妙的地方,告诉世人人跟人的缘分,是一种他人不可知的牵挂。
更有趣的是,〃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就是说,除了父母以外不能见别的亲人。而偏偏她妈妈去世,她一定要投靠贾家,这又等于是说她的病不会好了,最后也注定会死在贾家。
◇BOOK。HQDOOR◇欢◇迎访◇问◇
第55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0)
作者一直在玩一种写实与非写实交错的游戏,讲到林黛玉说吃什么药是写实的,接下来又说她不能听哭声,变成非写实的。当黛玉说到吃〃人参养荣丸〃,又变成真实的病了。〃人参养荣丸〃是一种补药。贾母听了以后很高兴,说正好这里也配丸药呢,就命令多配一料。有钱人家很讲究进补,大户人家有专门的药房为他们配补药,贾母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浓墨重彩王熙凤
接下来王熙凤要出场了。这一段也被认为是《红楼梦》里面写得最精彩的一段。
王熙凤出场,人未出来,声音先到。〃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是王熙凤的声音。请注意,她是从后院进来的,刚才迎春、探春她们都是从正门进来的。因为王熙凤在管家,她住的后院直通贾母后房。可见王熙凤身份的特殊。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按满族家庭的习惯,一般是刚刚嫁进来的媳妇管家,叫做少奶奶。王熙凤当年结婚嫁进来时也就十七岁左右,管三百口的人家,管得非常好,贾母就把全部权力交给了她。照理讲,这个时候管家的不再是贾母,因为贾母年纪已经大了,该退休了,应该是儿媳妇王夫人管家,可是王夫人不是个能干的女人,就把这个权力交给了王熙凤。而恰恰王熙凤很喜欢抓权,就由她来管家了。贾母特别疼爱王熙凤,因为她知道王熙凤是所有媳妇里面最能干的。
听到王熙凤的声音,这个时候,黛玉感觉很奇怪,她在想:〃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她觉得贾母是家里地位最高的长辈,在这里没有人敢随便乱讲话,这个人怎么这么放肆?如果是第一次读这个小说,你真的不知道来的是谁,你也会吓一跳,接着好奇,这是个什么人呢?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王熙凤出场了。
传统戏剧里,人物一出场,演员有一个架势和眼神,整个场子就会静下来,这叫亮相。一个演员一亮相,全场安静下来,他就成功了百分之五十。如果一个演员出来半天了观众还在讲话,那就完了。王熙凤这么一个爱出风头的女孩子的亮相,一定会被描写得非常精彩。一大堆的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仿佛众星拱月一般衬托着王熙凤出来了。
恍若神仙妃子
前文说,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小姐的钗环衣裙都一样,她们是为王熙凤出场做陪衬的。王熙凤跟三位小姐的打扮很不一样,小说里写她〃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先很概念化地说她真是美极了,简直像一个神仙,然后再细致地描绘她身上的东西。
只见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先看到王熙凤的头上,戴着用黄金丝穿着各种珠宝、玛瑙、琥珀等物的珠髻,让人感觉到光鲜闪烁。朝阳五凤,是说一个女人头上插一个钗,这个钗分出五个头,每一个头都是一个凤的嘴巴,衔着一串垂下来的珠子,一走动就会摇晃。
BOOK~HQDOOR§虹§桥 书§吧§
第56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1)
再看颈部,〃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璎珞,是一种珠宝,镶在黄金面板上。项链跟项圈不同,项链是比较细的链子,而项圈通常是一个很宽的黄金做的板状东西,上面镶珠宝,这叫项圈。〃赤金盘螭璎珞圈〃,就是有点发红的黄金,上面打出了小的龙纹,龙纹上再镶上璎珞的项圈。
再往下看:〃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穿福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她腰上系着一个豆绿色的宫绦,也就是中国结。皇宫里面才会有打得非常精致的结,叫宫绦。这个宫绦是跟玫瑰石的玉佩打在一起的,玉佩上面是双鱼配件。再看她穿的衣服,可以发现作者堆叠的形容词之多。她身上的一个短袄,是缕金的,用金线绣的,上面有一百只蝴蝶,蝴蝶在花里面穿动,叫百蝶穿花。这袄的底色是大红的,料子是西洋的绸缎,穿福袄是没有袖子的袄,现在叫做坎肩。石青,是深蓝色,一种宝石的颜色;刻丝,是一种纺织品。它跟绣的不一样,绣出来的东西会有凹凸,技巧繁杂,非常昂贵。王熙凤短袄的外面又加了一个褂子,里面衬了貂皮。下面讲她的裙子,是像玉一样的绿色上面撒满花的洋绉裙。
王熙凤一出场,头上、身上所有的配件充满了颜色,颜色的主调是金色、红色、蓝色、绿色,这几种颜色全部是原色,给人很浓烈的感觉。黛玉的身上没有颜色,而王熙凤身上色彩斑斓,而且有发亮的感觉。一个珠光宝气、很敢表现自己的人忽然登场。
与林黛玉一切气息都是收敛的相反,王熙凤一切东西都是外放的、闪烁的。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整个社会的审美观认为女性的美应该是收敛的、含蓄的、淡雅的,而王熙凤完全是现代女性的感觉。
除了衣服以外,作者也描写了王熙凤的长相。说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眼睛是有点往上吊的很精明的眼睛,眉毛细细的。〃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这里用到的字都比较感官,就是有一点性感的女性,很敢展现自我的身体之美。〃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含春〃是说长得很喜气,贾母特别喜欢王熙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到哪里都很热闹,大家会很开心。
王熙凤出场后,黛玉不知道她是谁,只觉得这个人地位非同小可,便赶快站起来要拜见,可是又不知道怎么称呼。贾母就开玩笑地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种大户人家,以贾母这样的身份是不会乱讲话的。前面介绍大舅母、二舅母、李纨、迎春、探春、惜春时,贾母都很正经,这里忽然讲开玩笑了,有点儿像乡下人一样讲什么〃泼皮破落户儿〃,这说明贾母特别疼王熙凤。如果不是特别疼爱一个晚辈,是不会用这种调侃的语言去讲她的。辣子,就是现在讲的辣妹。王熙凤如果生活在今天,肯定是一个辣妹。〃辣〃字点出了王熙凤的精明与泼辣,同时又有热情的意思在里面。贾府上下的女孩子都是千金小姐,只有王熙凤常常口出粗言,什么事都敢做。她敢偷东西去当,去给外面的人摆平一些官司,以至于后来惹出大祸。她的优点和缺点刚好是同样的,因为她能干,她才能把这个家管得那么好;也同样因为能干,她会搞很多非法的东西。
BOOK。HQDOOR←虫工←木桥 书←吧←
第57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2)
黛玉当然不敢叫她〃凤辣子〃,那是很不礼貌的,她也知道贾母在开玩笑,可是她更加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旁边的人就赶快打圆场,告诉她这是琏嫂子。王熙凤的丈夫贾琏,是贾宝玉的堂兄弟,比林黛玉大,所以她应该叫王熙凤嫂子。
〃黛玉虽不认识,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这里讲出了家族的关系,贾政的太太是王子腾的妹妹,也就是王夫人。王夫人的内侄女就是王熙凤,两代联姻,亲上加亲。王熙凤从小被当成男孩子养大,所以身上有一股男子气。
机关算尽太聪明
黛玉就赶快见礼,以嫂相称。〃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会,便仍送至贾母的身边坐下。〃这时候王熙凤开始讲话了,通过这一段话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她会得到贾母的宠爱。
她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她先赞美林黛玉长得美,接着说她的气派。其实她是在赞美贾母。因为贾母在家族中的地位非同小可,王熙凤全靠贾母撑腰,她要处处奉承贾母,可是直接拍马屁有时怪肉麻的,她先讲林黛玉多好、多美,然后再说这个林黛玉长得跟贾母几乎一模一样。她知道贾母疼林黛玉,称赞林黛玉绝对没有错。她说林黛玉不像是外孙女,因为在中国传统家庭文化认知中,外孙女和孙女差别很大,外孙女是外姓的,孙女才是真正嫡亲的。她说林黛玉像嫡亲的孙女,贾母是第一次见林黛玉,王熙凤这几句话立刻就讲到她心窝里去了。王熙凤从小有这种训练,话讲得十分伶俐周到。
王熙凤是个有心机的人,紧接着我们就看到王熙凤开始演戏。她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手帕拭泪,说哭就哭。这时,贾母来劝她说,我刚好了,你又来招我。这王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说:〃正是呢!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王熙凤转变得好快,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当然,她的感情并不都是假的,只是她可以很快转换。她的哭跟林黛玉的哭极不一样。林黛玉的眼泪是命里的一部分,可王熙凤的哭可以变成表演。这里她哭,因为她要去可怜林黛玉,然后让贾母来安慰她,这会让贾母更疼她。她后面说的也都是些漂亮话,这是一些能让老人家感觉特别贴心的话。
林黛玉进了贾府,见了贾母,可是到现在为止没有人关心林黛玉要住哪里,行李如何安置。王熙凤便跟林黛玉说,住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她,丫头老婆子不好也告诉她。可见王熙凤是个真正管家的人。虽然她不过只比她大四五岁,就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
第58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3)
王熙凤说,赶快把行李弄进来,打扫两间房子。这个房子不是给黛玉住的,是给黛玉的丫头和下人住的。她不敢安排黛玉住哪里。为什么?因为黛玉是贾母的心肝儿,她要等贾母安排,这个时候如果王熙凤说打扫哪一个房子给黛玉住,贾母又会不高兴。等了一会儿,贾母命令说,林黛玉跟她住。
王熙凤还亲自为林黛玉捧茶捧果。照理讲,她是嫂嫂,可她知道贾母疼林黛玉,而且黛玉是初次登门的远客,她要把人情做得滴水不漏。
这时王夫人问她这个月的月钱放完了没有。王夫人是王熙凤的亲姑妈。姑姑、侄女都嫁到贾家来,当然比别人要亲,可是她们又要避嫌。以前,大户人家的家人每月都会领一点儿零用钱,叫月钱。王熙凤的回答是,月钱已放完。意思是说,如果要给黛玉的话,要从下个月开始。这表示王夫人很体恤林黛玉,可是王熙凤不能自作主张,她们两个人都是王家的人,在贾母的面前要表现出非常公事公办的样子。
王熙凤又特别回了一句话,说刚才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没有看到太太说的那种。她没有敢叫王夫人姑妈,叫她太太。太太表示是长辈,是一个正式称呼,她要避嫌。王夫人就说,有或没有不那么要紧,重要的是要为林黛玉赶快准备一些穿的衣服。这些话其实都是讲给贾母听的。
王熙凤说,她已经先料着了,只是要等太太过了目再送来。这个时候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这表示王熙凤做得很好。因为是她的内侄女,她不能随便称赞,但她必须在贾母面前帮王熙凤把事情做到最妥帖。这所有一切全都含有人情世故。以前的大家族,讲话要非常小心,很怕得罪人。王夫人和王熙凤,在贾母面前都把戏演得非常好。
黛玉见舅舅
喝完茶,吃完点心,贾母就让黛玉去见两个舅舅,这是礼节。
邢夫人是贾赦的太太,她带黛玉跟大家告别,走过穿堂垂花门,然后拜见大舅。
林黛玉没有见到大舅舅贾赦,他要让一个人传话,这个时候,你必须就当是这个亲人就在面前一样来听。这个传话的人要把话传得恰到好处,而且他就代表贾赦的身份。
〃一时人来回说:'老爷说了:〃连日身子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意思是黛玉死了母亲,贾赦死了妹妹,见面都会很难过,还是不要见好。〃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是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姐妹们就是讲迎春、探春、惜春。〃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让林黛玉不要见外。可以看到,这完全是一种礼貌性的传话。因为林黛玉是晚辈,舅舅可以不见的。这种大官每天都很繁忙,能不见的人就不见了。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59节: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4)
然后黛玉就告辞了。告辞时,邢夫人留吃晚饭。黛玉非常懂礼貌,说舅母赐饭我应该要留下来吃的,可是如果不去二舅舅那边,恐怕不礼貌,希望大舅妈能够体谅。
到了贾政这边,描写就比较细了。黛玉刚才进荣国府,只是到了贾母的院里,没有到贾政的院里。贾政是工部员外郎,是真正的大官。官家的气派在这里表现得很充分。贾政的家比贾母处不同:〃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如果有高官来的话,直接走这个大门进来。进入堂屋,黛玉看到了什么?〃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是'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岁宸翰之宝'。〃盖有皇帝印章的匾,是皇帝赐给荣国公贾源的,这里曾是荣国公办公的地方,乃荣国府的正房。
黛玉又看到〃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