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滴一海洋-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就在风雪交加的归途上,他忽然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刚从圣拉萨教堂里走出来。小女孩很美丽,但从她那一双孤苦可怜、无助无奈的眼睛里,凡高一下子就看出来,她也正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可怜的孩子!”凡高用忧郁的目光注视着这个正在哀求的女孩,喃喃地说道,“没有错,当风雪降临到世界的时候,所有的穷人都是困苦的,可是那些狠心的富人是毫无同情心的。”    
    凡高完全忘记了房东此时正守在他的住处,等着他回去交房租。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刚刚拿到手的5个法郎,全部送给了这个素不相识的、楚楚可怜的小女孩。他甚至还觉得自己所给予这个小女孩的帮助太少、太无济于事,便满脸惭愧、逃也似的离开了小女孩,消失在凛冽的风雪之中……    
    4年之后,凡高——这位生不逢时的艺术大师,在苦难中凄惨地辞别了人世,年仅37岁。    
    生前凡高的绘画成就,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与关注。但死后,他所留下的作品却成了我们整个世界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珍品。    
    那位房东不会想到,那位善良的小画铺的老板也不会想到,凡高本人也不会想到,大概也很难有谁会想到,1886年冬天的那个黄昏,凡高那幅仅仅卖了5个法郎的静物画,若干年之后,在巴黎的一家拍卖行的第九号画廊里,竟有人出价数千法郎买下了它!    
    如果行善者是为了图报才行善,那他就不是真正的行善者。事实上,真正的行善者未必都能得到好报,但他宁肯得不到好报也会坚持行善。真正的行善者,是那些为了行善而行善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行善者是超乎因果联系之外的人。    
    但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即使行善者得不到好报,他的生命也会因行善而变得更有价值,更具人性的光辉。客观地说,这无疑也是一种回报。在这个意义上,行善者又是无法超乎因果联系之外的人。    
    烧掉珍品更赚钱    
    有一次,一位印度人带着三幅名家之画到美国出售。有位很有眼力的美国收藏家看中了这三幅画,深知经过一段时间的收藏,肯定会大幅度地增值。于是他便打定主意,不管怎样也要把这三幅画弄到手。    
    美国收藏家一问三幅画的价格,印度商人开口要价就是2000美元,少一元也不卖。这个美国收藏家也不是商场上的平庸之辈,便和印度商人讨价还价,狠狠地往下压价,一美元也不想多出,一时之间谈判陷入僵局。    
    忽然,印度商人怒气冲冲地拿起一幅画就往外走,到了外面二话不说,点火就把画烧掉了。美国收藏家异常吃惊,看着一幅名画被烧又惋惜又心痛。    
    他小心翼翼地问印度商人:“剩下的两幅画卖多少钱?”    
    想不到印度商人这回要价的口气更加强硬了:“两幅画少于2000美元绝对不卖!”    
    美国收藏家觉得太没道理了,少了一幅画,还要2000美元,便继续要求降低价钱。那位印度商人根本不理这一套,又怒气冲冲地烧掉了一幅画。这一回,美国收藏家大惊失色,只好乞求商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烧掉,因为自己实在太想搞到这幅画了。接着,他又问:“这最后一幅画卖多少钱?”想不到印度商人竟要4000美元!是原来三幅画要价的二倍!    
    这一回美国收藏家真急了,只好强忍着愤怒问:“剩下一幅画怎么能超过三幅画的价钱呢?你这不是存心耍人吗?”    
    这位印度商人不紧不慢地回答:“这三幅画都出自名画家之手。有三幅的时候,每幅画的价值还可以小点。如今,只剩下一幅了,这可以说是绝世之宝,它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三幅画都在的时候。因此,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你真想买这幅画,最低得出4000美元。”    
    美国收藏家一脸苦相,毫无办法,最后只好以4000美元成交。    
    还有一件与印度商人烧名画很相似的事情,发生在英国的一个拍卖会上。    
    拍卖会最后要拍卖的是一张很古老、很值钱的邮票,全世界只有两张。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富商洛克中标。    
    洛克走上前台,高高举起那张刚刚到手的邮票,得意洋洋地向台下的观众展示,大家很羡慕,甚至有人忌妒。这时,洛克拿出一个漂亮的打火机,当着众人的面把邮票给烧掉了。全场哗然,大家严厉地指责他:“这是价值50万美元的邮票啊!怎么能说烧就烧呢?如果你赚的钱多,干脆捐献好了……”    
    洛克笑而不语,从助手的一个金色盒子里拿出另一张一模一样的邮票。洛克说:“各位请看,刚才被烧掉的邮票是全世界仅存的两张之一。一张邮票50万美元,可是现在全世界只剩下我原来收藏的这一张了。你们说,剩下这一张邮票的价值该是多少?”毫无疑义,这全世界只剩下一张的邮票价值,远远超过两张邮票时的价值。    
    从英国拍卖邮票的事情,又自然想到了我国一次拍卖会的事情。当时,齐白石的画很值钱,京城一家拍卖行费尽心力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专场拍卖会,结果事与愿违,齐白石画的价格不但没上去,反倒降了下来。    
    物以稀为贵,越少越值钱;物以滥为贱,越多越不值钱。这不仅是收藏艺术珍品的规律,而且是对在市场经济中普遍起作用的价值规律的浅显说明。我们绝不赞成用销毁商品的办法,来达到商品升值、进而达到多赚钱的目的,但是重视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时刻关注市场经济的紧缺与急需,则是在市场经济海洋中获得自由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艺术的沃土

    莫扎特年轻的时候决心出去闯荡天下,但走过很多城市,却没有一个地方肯收留他。这时,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维也纳演出大获成功时,女皇曾非常宠爱他,还送给他最贵重的礼品。于是,他决定去维也纳,求见女皇的儿子——费尔丁南德大公。    
    “噢,欢迎,当年的神童。”费尔丁南德对过去的事仿佛记忆犹新,问到来的莫扎特:“怎么,又有什么大作来这里演出吗?”    
    “如果您或者女皇需要的话,我可以随时效劳。”莫扎特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大公沉默了一会儿,拍拍莫扎特的肩膀说:“好吧,先在我这里住下。我这儿正好有个交响乐的谱子,请你帮助改一改。”    
    几天过去了。大公为莫扎特举办私人音乐会,王公贵族、亲朋好友的赞叹声充满了莫扎特的耳鼓。但将来是否继续留下来的事情,大公却只字未提。    
    有一天,大公偶然有事离开了房间,莫扎特在微微打开的抽屉里,无意中瞥见了几行字:“……难道你竟然让像乞丐一样到处游荡的人败坏宫廷的风气吗?作为母亲,我为你感到羞    
    耻……”这显然是女皇写给儿子的话。莫扎特看后,顿时觉得脑袋像要炸裂一样的痛苦。    
    莫扎特曾深深陶醉于皇宫贵族所赐予的赞赏和荣誉,以为自己很受皇宫贵族的尊重,完全可以生活在他们中间。但是这次的经历,却让他彻底地看清了皇宫贵族的虚伪和冷酷。艺术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种玩物,而艺术家在他们眼里则是很下贱的人。    
    从此,莫扎特改变了作一名宫廷乐师的想法,毅然决然地返回了家乡,回到了穷苦人民中间,用音乐来记录和抒发他们的心声。在以后的岁月里,莫扎特虽然生活艰苦,但始终不曾出卖自己的尊严。    
    没有生活便没有艺术。艺术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生活;艺术像一把斧头,创造着生活。莫扎特倾其一生的精力,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便是举世闻名的代表作。作品如人品。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使人愉悦,而且使人高尚。    
    生命短暂,艺术恒久。尊重人民,也将受到人民的尊重。莫扎特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实现了,他成为了深受人民欢迎的音乐家。    
    人才成长的真正沃土,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上;不是在宫廷的围墙里,而是在人民的生活中。    
    实话先生与谎话先生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夫人,主动走过去向她行礼,然后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老夫人微笑着说:“怎么样?”    
    “很漂亮。”    
    “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夫人的话带有几分的戏谑。    
    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的您,您的皮肤松弛,缺少光泽,还有皱纹。”    
    老夫人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尴尬地瞪着那双愠怒的眼睛,刚才的愉悦与自信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正在这时,谎话先生也来到老夫人面前,彬彬有礼地邀请老夫人跳舞,恭敬地说:“您是舞会上最漂亮的女人,如果你能接受我的邀请,我将是舞会上最幸福的人。”    
    老夫人的眼睛顿时闪出迷人的神采,随后伸出了应允的手。    
    谎话先生和老夫人在舞池里跳了一曲又一曲,老夫人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实话先生坐在一边,看着这对年龄上很不协调的舞伴。    
    不知谎话先生微笑着对老夫人说了句什么,老夫人突然间萌发了青春活力,全身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魅力,舞跳得就像年轻人一样,简直像是一个出色、漂亮的年轻女郎!    
    舞会结束了。    
    实话先生叫住刚送走老夫人的谎话先生,问道:“跳舞的时候你对她说了什么?”    
    谎话先生说:“我对她说,‘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实话先生惊愕地瞪大了眼睛,气愤不已地说:“你又在说谎话了!你根本不会娶她。”    
    谎话先生说:“没错。可她很高兴,难道你没看见吗?”    
    俩人话不投机,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月之后,实话先生和谎话先生各自从邮差那里得到一函讣文,内容是一样的,都是请他们于5日9时参加老夫人的葬礼。    
    他们在墓地不期而遇,也都看到了,那棺木中躺着的正是那位老夫人。    
    葬礼结束后,老夫人的一位仆人走过来,将两封信分别交给了实话先生和谎话先生。    
    实话先生打开信后,看到了老夫人留给他的短信:“实话先生,你是对的。衰老、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说出来却如雪上加霜。我把一生的日记全部赠送给你,那才是我的真实。”    
    谎话先生打开信后,看到了老夫人留给他的遗言:“谎话先生,我非常感谢你那些美丽的谎话。它让我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过得如此美妙和幸福,它让我生命的枯木重新燃起了青春的活力,它融化了我心中厚厚的霜雪。我把我的遗产全部赠送给你,请你用它去制造美丽的谎言吧!”    
    后来,实话先生和谎话先生成了朋友。他们一边喝酒,一边探讨做人与处事的真谛。    
    谎话先生非常佩服实话先生的耿直,由衷地说:“从根本上说,难听的实话要胜过动听的假话。谎话是不能持久的,只有实话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实话先生十分赞赏谎话先生的灵活,心服地说:“在某些场合下,谎话也是很受欢迎的。如果谎话是善意的,并局限于一定范围,通常也是可以被大家所理解的。比如息事宁人的谎话,就要胜过挑拨离间的真话。”    
    他们形成了共识:“诚实,固然是一个人极可宝贵的品质,但用起来一定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


第一章在冠军与诚实中选择

    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第四届全国拼字大赛中,南卡罗莱郡州冠军——11岁的罗莎莉•;艾略特一路过关,进入了决赛。当她被问到如何拼“招认”(avowal)这个词时,她轻柔的南方口音,使得评委们难以判断她说的第一个字母到底是A还是E。评委们商议了几分钟之后,将录音带倒带后重听,但是仍然无法确定她的发音是A还是E。最后,主审约翰•;洛伊德决定,将问题交给唯一知道答案的人。他和蔼地问罗莎莉:“你的发音是A还是E?”    
    其实,罗莎莉根据他人的低声议论,已经知道这个字的正确拼法应该是A,但她毫不迟疑地回答,她发音错了,字母是E。    
    主审约翰•;洛伊德又和蔼地问罗莎莉:“你大概已经知道了正确的答案,完全可以获得冠军的荣誉,为什么还说出了错误的发音?”    
    罗莎莉认真地回答说:“我愿意做个诚实的孩子。”    
    当她从台上走下来时,所有的观众都为她的诚实而热烈鼓掌。    
    第二天,报纸上有一篇报道这次比赛的短文:《在冠军与诚实中选择》。短文中写到,罗莎莉虽没赢得第四届全国拼字大赛的冠军,但她的诚实却感染了所有的观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心。    
    敬重    
    1871年5月6日,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瑟儿堡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船舶制造厂,拥有万贯家财。    
    由于家境优越,父母溺爱,格林尼亚在年轻时代生活奢侈,盛气凌人。他根本不把学业放在心上,还常追着一些年轻貌美的姑娘谈情说爱,完全是一副花花公子的作派。    
    在一次午宴上,性格耿直、德高望重的波多丽女伯爵知道格林尼亚的名声不好,便对他说:“请站得远一点儿,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波多丽女伯爵尖刻而轻蔑的话语,就像给了格林尼亚当头一棒。他猛然醒悟,开始悔恨自己过去荒唐的行为。从此,他发奋学习,立志追回过去虚度的光阴。    
    21岁时,他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家时给父母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也不必为我担心,我将努力地刻苦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是会做出一些成绩来的,到时候我会回到你们的身边。”    
    他到了里昂,拜路易•;波韦尔为师。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终于补上了过去耽误的全部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里昂大学。    
    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的勤奋与刻苦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的器重。在导师巴尔的指导下,他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仅从1901年至1905年,他就发表了200多篇论文。    
    1912年,鉴于他的重大科学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    
    后来,他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信,拆开一看,是一封贺信,贺信中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重你!”他万万没有想到,写贺信的人竟是改变了他命运的波多丽女伯爵。    
    自慢则人慢之,自敬则人敬之。只有自尊自重,才能为别人所尊所重。    
    墓碑上的征婚广告    
    在英国留学的外甥,回国休假的时候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卫•;费德斯顿是位年轻有为的医学教授。他爱妻子,爱家庭,爱事业,是个深受学生们尊敬的人。令人痛心的是,他乘坐的公交车同迎面急驶而来的公交车相撞。就在发生车祸的一刹那,他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儿童,而他自己却受了重伤。他在去世前为自己写下了碑文,去世后被安葬在英国马歇丘雪斯郊外。他的墓碑上刻着与众不同的碑文:    
    “大卫•;费德斯顿,死于1998年8月10日。他很为他的遗妻悲伤,极希望有情人去安慰她。她很年轻,芳龄30岁,并具有一切好妻子的美德。她的地址是本地教堂街4号。”    
    大卫•;费德斯顿教授永远地睡着了,但他的爱却穿透了长夜,熊熊不息地燃烧着!读着碑文,都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也是死者为自己深爱的生者所做的征婚广告。    
    后来,有个看过碑文的好男人娶了他的妻子,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并常去大卫•;费德斯顿教授的墓地献上鲜花。    
    爱是伟大的导师,能教会人们怎样做人。    
    不跑在任何人后面    
    理查•;派迪是赛车运动史上赢得奖项最多的选手。他第一次参加赛车就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他兴高采烈地回家向母亲报喜,冲进家门就喊道:“妈!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旗开得胜,得了第二!”他万万没有想到母亲竟冷静地回答:“你输了!”    
    他很不理解地抗议道:“妈!难道你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要知道很多久经赛场的高手都参加了比赛。”    
    知子莫如母。母亲深知儿子还有很大的潜力,于是严厉地说:“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有时表扬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