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众多的应征稿件中,乔伊•;吉拉德助手写的一篇题为《最伟大的推销员》的短文,受到评委会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一等奖。这篇短文如下:
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乔伊•;吉拉德的展销室,说自己想在这儿看看车,打发一段时间。闲谈中,她告诉乔伊•;吉拉德,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牌汽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一样,但对面福特车行的推销员让她过一小时后再去,所以她就先来这儿看看。她还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今天是我的55岁生日。”
“生日快乐!夫人。”乔伊•;吉拉德一边说,一边请她进来随便看看,接着出去交待了一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既然您喜欢白色的车,而且您现在有时间,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双门式轿车——也是白色的。”
他们正谈着,女秘书走了进来,递给乔伊•;吉拉德一束玫瑰花。乔•;吉拉把花送给那位中年妇女:“祝您生日快乐,尊敬的夫人。”
显然她很受感动,眼眶都湿了。“已经很久没有人给我送花了。”她说,“刚才那位福特车行的推销员一定是看我开了辆旧车,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我刚要看车,他却说要去收一笔款,于是我就上这儿来等他。其实我只是想要一辆白色车而已,只不过表姐的车是福特牌的,所以我也想买福特牌的。现在想想,不买福特牌的也可以。”
最后,她在乔伊•;吉拉德这儿买走了一辆雪佛莱,并交了一张全额支票。其实,从头到尾乔伊•;吉拉德都没有劝她放弃福特牌,只是因为她在这里感觉受到了重视,便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选择了乔伊•;吉拉德推销的雪佛莱汽车。
乔伊•;吉拉德常说:“做任何事都不要以利益为前提。做生意赚钱固然重要,但是要记住,做人是做生意的前提和根本。只有会做人,才会做好生意。其实,这个世界是以人为本的世界,只有尊重你的顾客,你才能赢得顾客。”
看来,推销成功的最大艺术,并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为人提供多少优质服务,让人感觉到你推销的价值。
移植树种与参天大树
豪斯是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助理。有一天,威尔逊总统单独召见他,同他商量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恰恰是豪斯早已深思熟虑过的。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之后,豪斯便开始了滔滔不绝的长篇游说,讲得慷慨激昂、眉飞色舞。他为自己能酝酿出如此高明的计划而感到格外得意,并不断地对威尔逊总统强调:“这可是我精心研究过的,你采纳我的建议绝对不会有错!”
但他没有注意到,不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威尔逊总统,此时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就在豪斯再次强调自己的真知灼见时,威尔逊总统苦笑着说:“在我愿意听废话的时候,我会再次请你来的。”
这一句话使豪斯立刻没电了,安静了。他认为威尔逊总统根本不赞成这个建议,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可是豪斯理解错了!几天以后,在白宫的一次宴会上,豪斯惊讶地听到,威尔逊总统把他数天前的建议作为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了!
有了这次教训,豪斯以后变得明智多了。他认识到,参谋助手不是决策者,也无法取代决策者的作用。当然,一般的决策者都喜欢这样的参谋助手:既会出谋划策,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维护上司的颜面。对自己所作的建议和贡献能守口如瓶,做到自己知、上司知,绝不对第三人炫耀。参谋助手在决策者面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和居功自傲,无疑是很难收到好效果的。
吃一堑,长一智。1914年春天,豪斯奉命赴法国在外交上进行斡旋。出发前,威尔逊总统原则上同意了豪斯的计划,但态度相当谨慎,留有余地。
豪斯到达巴黎不久,就寄回他与法国外长的谈话记录。谈话记录中,豪斯把自己建议的、经威尔逊总统初步同意的方案,说成是“威尔逊总统的创建”,并热烈赞扬威尔逊总统的“天才勇气和先见之明”。看了谈话记录后,威尔逊总统毫不犹豫地正式批准了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给法、美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威尔逊总统执政期间,豪斯采用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一次又一次顺利地达到了建议的预期目的。豪斯为自己发挥的实际作用而由衷地高兴,但从不炫耀某项成功的方案是出自他的建议;威尔逊总统也更加喜欢他、信赖他、倚重他。豪斯对威尔逊总统的影响,远比当时许多政治领袖的影响要大得多。人们称豪斯为“移山倒海”的大师。
豪斯在晚年更加客观地回顾总结到:“从根本上说,我不愿意称那些方案是我提出来的建议。这不是为了讨威尔逊总统的喜欢,不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我的建议充其量是一粒树种,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有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公平地说,只有威尔逊总统才有这些条件,才能将树种变成参天大树。我只不过把种子移植到了威尔逊总统的心中。”
后人开玩笑地说,豪斯是第一个发明了“思想试管婴儿”的人,威尔逊总统则是这种伟大实验的母体。这玩笑既幽默又深刻,恰到好处地说出了他们之间的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威尔逊总统和豪斯的这段往事,被许多国家的秘书教材、领导科学教材和公共关系教材所采用,成为脍炙人口的生动案例。
命运的设计师
伊尔•;丰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是美国黑人的骄傲。
但是,丰拉格小时候曾经非常厌恶自己的出身。他小时候因为自己的肤色而自卑孤僻,甚至绝望地认为自己将来不会有任何出息。
他父亲是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水手。父亲看透了他的心事,便带他拜访了许多名人的故居。
父亲带儿子去荷兰参观了凡高的故居。在看过那张小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困惑地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
父亲答道:“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后来,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参观了安徒生的故居。儿子又困惑地问父亲:“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
父亲答道:“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就生活在这栋简陋的阁楼里。”
听了父亲的介绍,儿子若有所思。父亲用厚实有力的大手抚摸着儿子的头说:“孩子,你看,上帝并没有看轻卑微,伟人原来也不过是一介草民。”
……
在父亲潜移默化的教育下,丰拉格彻底改变了,不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而且对大千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立志要成为一名记者,走遍全世界。
从此,丰拉格开始为理想不懈地奋斗。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新闻记者。但是风无常顺,兵无常胜,他很快遭到了白人的排挤。有一次,一个白人记者公然将丰拉格辛苦了一个多月的采访稿件据为己有。丰拉格当时很气愤,找到主编,希望能讨个公道。事与愿违,主编竟然偏袒那个白人,根本不相信他的申辩。
这件事使丰拉格再次看清了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坎坷,但是他仍然坚信自己的未来。他不辞辛苦,深入各种险境,获取第一手新闻资料。最终,他凭借独特的新闻视角和理念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开创了黑人获此奖项的先河。
在颁奖仪式上,丰拉格激动地说:“感谢上帝!上帝并没有看轻卑微,而将高贵的灵魂赋予每个人的肉体,无论是出身高贵的肉体,还是出身卑微的肉体。感谢父亲!是他给了我自信和新生。我的经历使我确信,凭借坚定的信念和艰苦的努力,黑人可以做成任何事情。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第一章今日落叶明日花
有座寺庙很大,院子里生长着很多各种各样的树。每一次起风时,都会有树叶随风飞舞落下。
有个小和尚,被指派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到了秋冬之际,早早起床清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辛苦事,每天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干净。天长日久,小和尚对此头痛不已,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一点。
另一个小和尚知道他的心事,对他说:“你明天在清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所有快掉下来的落叶统统摇下来。到了后天,岂不是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吗?”
小和尚觉得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先使劲地猛摇每一棵树的树干,让一切能落下的树叶都飘落到地上,然后奋力地清扫。尽管小和尚干完后累得汗流浃背,但是非常开心,因为他觉得,他已经把今天、明天甚至后天的落叶全都一起清扫干净了。
第二天,得意洋洋的小和尚起床后到院子里一看,傻眼了,如往日一样,还是满地落叶。小和尚感到很茫然。
这时,有个细心而慈祥的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盛衰兴亡的演变过程。无论你今天怎样用力,明天还会有落叶照样飘落下来。我送你十六个字,也许对你有用。”随后,老和尚捡起一个树枝在地上写道:
“发衰辞头,叶枯辞树。物无细大,功成则去。”
后来,小和尚逐渐明白了,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提前做完的。如果违背了自然的定理,反倒是自寻烦恼。只有勇敢地面对人生一切苦辣酸甜的挑战,才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其实,送旧迎新,也是人生最有乐趣的一件事情。
从那以后,小和尚变了,每天都朝气蓬勃、勤勤恳恳地清扫院子。老和尚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自言自语地说:“今日落叶遍地,明日繁花满枝。”
臆断往往产生偏见
欧洲的东方特快列车在轨道上疾驰飞奔,明媚的阳光撒满车厢。在一个包厢里,面对面地坐着四个人。在一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拘谨严肃的老妇人和她如花似玉的妙龄孙女儿;在另一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警察和押解归案的小偷。
列车钻进一个山洞,包厢里霎时变得一片漆黑。人们的眼睛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黑暗,什么也看不清。突然,听到一个“啧”的响亮亲吻声,紧接着又是“啪”的一个清脆的巴掌声。
包厢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列车穿过山洞,明媚的阳光又撒满车厢。只见警察脸上印着红红的指印,包厢内一片沉静,尴尬的气氛中,谁也不愿首先开口。
老妇人心想:“这个警察真是太不正经,幸而我的孙女儿端庄娴淑,被偷吻了之后立刻给了他一巴掌,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轻薄妄动。”
正值花样年华的孙女儿心想:“放着年轻貌美的我不亲,偏去亲我祖母,这个警察大概是有毛病。不过,祖母下手未免也太重了点,瞧他脸上的指印,倒也真是可怜。”
警察心想:“真他妈的倒霉透了!这小偷去偷亲人家的小姐,账却算到我的头上来了。但我空口无凭,想解释也没有用,只怕是越描越黑。等到地方我非跟这个混蛋算账不可!”
小偷暗自发笑:“我使劲亲了一下自己的手背,接着又狠狠给了警察一巴掌,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真是太过瘾了。”
臆断,往往产生偏见。偏见,常常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授权
任何国家的总司令或总统一定都是很繁忙的。艾森豪威尔无论是任欧洲盟军总司令,还是任美国总统,一定也是很繁忙的,但繁忙中也有忙里偷闲、悠闲自得的时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当他计划听取有关部门汇报时,副校长考虑到系主任一级人员太多,便只安排会见各学院的院长及相关学科的联合部主任,每天见两三位,与每位的谈话时间限制在半个钟头以内。
在听了十几位先生的汇报后,艾森豪威尔把副校长找来,问他总共要听多少人的汇报,回答说共要听63位。艾森豪威尔大惊:“天啊!太多了!先生,你知道我从前做盟军总司令,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军队,而我只需要接见三位直接指挥的将军,对他们的手下我完全不用过问,更不需要接见。想不到,做一个大学的校长,竟要接见63位主要的首长。他们谈的,我大部分不懂得,又不能不细心地听他们说下去。这实在是糟蹋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对学校也没有好处。你定的那张日程表,是不是可以取消了呢?”
艾森豪威尔后来又当选美国总统。一次,他正在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拟定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挑选一个签上名字即可。谁知艾森豪威尔一时不能决定,便在“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后面都签了个名,然后说:“请狄克(即副总统尼克松)帮我选择一个吧。”处理完后,艾森豪威尔又若无其事地去打球了。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艾森豪威尔管大事,放小事,举重若轻,不“事必躬亲”的领导风格,是许多共事者的共同感受。二战时的英军统帅蒙哥马利元帅最为桀骜不驯,但对艾森豪威尔却最为服气。艾森豪威尔这种善于授权、有所为又有所不为的风格,也许是让蒙哥马利元帅最为服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第一章大石头原理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经理西伯韦,为了改变自己公司效率低下的状况,向艾维•;李提出买一套思维对策的要求,以便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做完较多的工作。李说:“好!我10分钟之内教你一套至少可以提高效率50%的方法。”
李给了西伯韦一张纸之后接着说:“把你明天必须做的重要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依次编上号码。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直到做完为止。再检查一下安排的次序,然后开始做第二项工作。如果有一项工作需要做一整天,也没有关系,只要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要坚持做下去。如果你不建立某种制度,恐怕自己也搞不清楚哪项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工作。请你把这个办法作为每个工作日的习惯做法。你自己这样做了之后,让你公司里的人也照样做。你愿意试多长时间都行,然后送张支票给我。你认为这个办法值多少钱,就给我多少钱。”
西伯韦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认为这个办法很有用,于是填了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送给李。后来西伯韦坚持使用这个办法,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伯利恒钢铁公司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多赚了几亿美元。西伯韦成了世界著名的钢铁巨头。
后来,西伯韦的朋友问他,为什么给这样一个简单的点子支付这样高的报酬?西伯韦提醒他的朋友注意:这是他学过的各种办法中最有益的一种,这是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对抓住重点也有深刻而简洁的见解。有人问她:“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能照顾好家庭,你的秘诀是什么?”她答复说:“把要做的事情按轻重缓急一条一条列下来,积极行动,做好之后,再一条一条删下去就成了!”
在北京干部进修班进修时,听到一位管理学教授曾这样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抓住重点至关重要的道理。
在课堂上,管理学教授拿出一个广口瓶,将一堆鸽子蛋大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放进去,直到装不下为止。然后问大家:“瓶子装满了吗?”
大家回答说:“满了。”
教授又拿出一小桶黄豆大小的小石子,一边往瓶子里装一边摇晃瓶子,小石子从大石头缝隙中都挤进去了。教授又问:“瓶子满了吗?”
这次大家提高了警惕,有的说:“瓶子可能没有满吧?”
教授这时又拿出一小桶细沙子,又是边倒边摇晃瓶子,细沙全流进大小石头之间的缝隙中去了。教授又问:“瓶子满了吗?”
这次大家齐声回答说:“没有满。”
教授笑着说:“很好。”说着又拿出一小桶水倒进瓶子里,直到水从瓶口溢出为止。
教授又问大家:“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多数人回答说:“说明不管你的计划安排得多么满,只要再努一把力就可以多塞些东西。”
教授说:“你们的回答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不是我要表述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不首先把大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的空间被其他小东西占满以后,再努力你也放不进去大石头了!你生活中的‘大石头’是什么呢?不管是什么时候,请记住,一定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