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日上午,传来袁世凯受黎元洪唆使,在北京枪杀了武昌起义革命军官张振武(前湖北省军务司副司长)和方维(前湖北将校团长)的消息。黎元洪是怎样成为〃民国元勋〃的,湖北革命党人最知其底细。黎视他们为眼中钉,尤其最恨张振武。黎对张假称中央将任以要职,要他去见袁世凯,借袁世凯的手把他们除掉。张、方事件发生后,一哗天下,震惊了革命党人。更严重的事件还在后面——如果说前者是明杀,后者却是暗杀。
很快宋教仁被暗杀的噩耗在上海传开……
1913年3月20日的夜晚,阴雨连绵。四马路上的申江饭店笑语喧哗,灯火明亮。缤纷彩色的光影,投射到被雨水淋湿的门前台阶上……离台阶不远,几辆带着篷布的轿式马车沿街排开。
堂会正在进行。窄小的台上,旦角在演唱。
双喜字贴满小戏台两侧。一场新旧仪式混合的庆婚酒宴即将开席……
在这热闹的气氛中,身着西装的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和黄兴、于右任、陈其美、廖仲恺等,由一批在沪国会议员陪同,谈笑风生地从楼上雅座走下,出现在壁灯、吊灯和大红烛光交相辉映的大厅门口。
国会议员们和宋教仁殷殷握别。
一名中年国会议员问:〃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中山先生知道了吗?〃
宋教仁道:〃当然知道,他最近在日本演说,还多次提到……〃
另一名国会议员说:〃既然我们在国会获多数,组织内阁是必然的,您也将出任内阁总理……〃
一阵阵噼噼啪啪的爆响突然传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谁是暗杀宋教仁的元凶(2)
众人惊愕地回头张望,原来是新郎新娘就位的鞭炮声。
宋教仁欢笑着转过脸来,穿戴风衣礼帽。
他向议员们告辞。
马车应声驶到门阶前停好,几个撑着雨伞的随从抢前把车门开了……
街市昏暗,冷雨纷纷。
一个衣衫褴褛的疯子,衣领上插着几面五色小旗,口里咿咿呀呀地唱着,手舞足蹈地迎着马车走来。
宋教仁不安地看了一眼,跨上车去。马车在静寂中依次行驶。马蹄叩击着青石路面,溅起一阵阵水花。雨水飘飘洒洒,无声地落在了车篷上。
火车站。连接着检票口的旅客候车室。
灯光暗淡,旅客稀落。
火车喷气声、鸣笛声隐约可闻。
宋教仁被黄兴、于右任等人簇拥着,从灯火明亮的贵宾休息室走来。几个记者穷追不舍地跑着上前拍照、提问。
宋教仁边走边谈,对似乎即将实现的议会政治的前景,满怀信心。自从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正式改组为国民党时起,他就一直在为由国民党组成〃政党内阁〃而积极奔走。
一记者抢到宋教仁身边问:〃宋先生荣任新成立的国民党代理事长,又将北上组阁,请问有何施政纲领?〃
宋教仁侃侃而谈:〃统而言之,无非是两条:拥护南北统一,实行政党政治。要使中国真正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另一记者问:〃最近外间风传,北方守旧势力将有不利行动与您,不知先生是否闻说?〃
宋教仁停步,坦荡地说:〃我也听说了,但我不相信!你说呢?〃
记者无语。
宋教仁道:〃现代议会政治,政党竞争是必需的,国民党此次竞选,就是本此精神。若有人采用卑劣手段,破坏民主宪政,那就是民国的千古罪人!杀我者无异于自杀。〃
黄兴拉住他的手轻声嘱咐:〃钝初,千祈保重,多加小心!〃
宋教仁感激地点点头。
他们走向检票口。
昏暗中突然响起〃啪啪啪〃的枪声。
黄兴警惕地猛然回首,向四周查看。
宋教仁已经倒下来,紧紧抓住他的衣领:〃克强……我冷,给我大衣,快……快……〃
纷乱的候车室,旅客惊叫奔突。
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把宋教仁扶到一张长椅上。
背部中弹的宋教仁痛苦地呻吟着,凄惶地环视身旁友人,断断续续地嘱托:〃致电……袁大总统……速开国会……制订宪法。〃
他声音微弱哽咽,身躯软软地瘫下去。后经抢救无效,于22日4时身亡,年仅三十二岁。
凶手是谁?谁是凶手?人们要揭开这个谜底。
铁路狂想曲的最后一个乐章(…
1913年2月10日,孙中山赴日本考察铁路和其他实业,随行人员有前实业部长马君武,〃民权派〃主笔戴季陶等人,宋嘉树、霭龄父女当然也一同前去。这可难住了倪桂珍:跟丈夫一起去日本,不放心两个小儿子;留在家中,又实在不放心丈夫。宋嘉树的健康状况显然有每况愈下的趋势,铁路狂想曲使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前一段时间竟频频发病。但是为了到日本考察铁路和设法向日本财团贷款,宋嘉树执意不肯放弃此行。
最后,桂珍心中的天平终于倾向了丈夫。她横一横心,丢下两个儿子,跟丈夫一起来到日本。
在东京,宋嘉树等人成功地与日本银行家谈妥了若干笔贷款。孙中山和他们议定,这类贷款〃用公司名义,由政府担保〃。早春2月,寒风料峭,但是从欧洲传来的消息使孙中山、宋嘉树一行心中暖融融的。原先抵制中国铁路计划的四国银行集团现在已经抱不成团了,欧美好些银行家逐渐表示出投资或贷款的巨大兴趣与意向来。
一年来,宋嘉树第一次与女儿霭龄朝夕相处。他看到女儿在铁路方面的知识大有长进,她已不再只是给孙中山准备资料,在和日本铁路专家谈话时,她往往能抓住实质,提出最需要了解的情况,还不时插话,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修正日本专家的建议。宋嘉树很为此感到满意。但他也发现了霭龄的秘密,那就是她对孙中山的其他随员不时流露出的颐指气使,以及在孙中山谈话工作时她那毫无顾忌的含情脉脉的注视。凭他的经验,他知道女儿可能已坠入情网。而从孙中山有意无意的躲避中,他知道这还仅仅是她自己的单相思。以他回国以来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他感到这会损害孙中山和自己以及女儿的名声,徒招非议而妨碍正在进行的大业。他感到有必要及早斩断她的情丝,使她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在横滨海滩上,嘉树和霭龄一边欣赏海边的风光,一边进行着一场艰难的谈话。嘉树装作非常轻松的样子,逐渐把话题引了过来。
〃霭龄,看到你这一年多来的进步,我非常高兴。现在你都快成半个铁路专家了。〃
〃是吗?谢谢爸爸的夸奖!〃
〃很热爱这项事业,是吧?〃
〃爸爸,我愿意为孙先生的铁路宏图献出我的一切!〃
嘉树凝望着远处的海浪,显得若有所思:〃你年岁不小了,除了事业,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爸爸……〃霭龄有些迷惘。
〃告诉爸爸,是不是有了心上人了?〃
〃这……〃霭龄犹豫不决。
〃噢,出发前有人给你介绍一位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博士,人我已经见过,我和你妈都感到还不错……〃
〃不!我不要!〃
〃为什么哟?〃
霭龄低下头,憋了半天,猛地抬起头来,两眼放出坚定的光芒:〃我要嫁给孙先生!〃
嘉树迎着霭龄的目光,定定地望着。
霭龄没有一丝退缩。她的心在激烈地跳动,脸上开始发烫。她想过了,这事可能会在家中掀起轩然大波,爱激动的父亲也许会跳起来,但她自幼形成的坚毅性格,以及对孙中山越来越强烈的情感,使她有信心承受一切。
嘉树的反应出乎霭龄意外。他并没有发怒和暴跳,而是先笑了一声。霭龄听出这笑声有些干涩,但她决心不去理会,静等父亲的下文。
嘉树平心静气地说:〃这真是你的想法吗?〃
〃是的。〃
〃嗯,你有没有想过,他的年龄跟你父亲相仿……〃
〃年龄从来不是爱情的鸿沟。〃
〃他有妻室……〃
〃我只知道我爱他。别的事不属于我的考虑范围。〃
〃他是我们家的老朋友,你一直是称呼他叔叔的……〃
〃在我遇到的所有男人中,他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强者!我别无选择。〃
〃那你向他表示过这个意思吗?他的态度怎样呢?〃
〃我已经多次向他传递过爱情的信息,我相信他会接受的。〃
〃你凭什么认为他会有和你一样的想法呢?〃
铁路狂想曲的最后一个乐章(…
〃他正在进行一项伟大、艰难的事业。一位哲人说过,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我不敢自命伟大,但是我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对他有一片赤诚忠心,我的工作受到许多人的称赞,他对我的工作一直十分满意。我认为他要完成他的事业,非常需要我和他一起并肩奋斗。〃
〃霭龄,现在你来听我说。你崇拜他,喜欢他,这不难理解。四五十岁的男人是最美的,这一点儿与女人决然不同。四五十岁的男人还不显衰老,又经历丰富,事业有成,还会疼爱体贴人,与毛头小伙子相比,自然透露出一种成熟之美。头上再有一个成功的光环,容易引起怀春少女的以心相许。但这是不是爱情还要具体分析。你知道,爱情是两个人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吸引,互相爱慕,既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投靠和占有,也不掺杂任何功利的目的。你现在对他是崇拜呢还是……〃
〃我就是爱他,爱他,非他不嫁!〃
〃你现在陷入了一种感情的盲点,你只看见自己,并没有看清环境。革命打倒了皇帝,可人们的观念并没有多少改变。老夫少妻在世俗观念中是大受非议的。即使他也同样喜欢你,注意,我说的是即使,而事实上据我观察,他还没有这个意思。现在还讲即使,即使你们都愿意结合在一起,那么人们也会说,是他欺骗和引诱了你。这在他的道德品质上抹上难于消除的污点,使他难于抬头,难于做人;反过来人们也会说,你是因为贪图他的地位和名声,而牺牲自己的青春。总之这件事的结果,不是有助于他的事业,不是对你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给予赞扬,而是完全招致一种无谓的非议,你们会被流言蜚语所包围,会被好事者的唾沫所淹没。这不仅坏了我们宋家的名声,也坏了孙先生的大事业。孩子,及早回头,重理思绪,你年轻的生命途中应该是鲜花铺路,而不应该是荆棘横道……〃
〃爸爸,你的道理也许是对的。但是任何责难和非议都不能使我有丝毫动摇和犹豫!要我打消念头,除非是……〃
〃除非什么?〃
〃除非是孙先生亲口对我说'不!'说他不喜欢我,不需要我!此外没有别的力量能扭转我的决心。〃
〃啊,上帝!愿全知全能的上帝拯救你!你迟早会面临一场痛苦而一无所得。〃
〃我不愿您的预言成为事实!〃
霭龄和父亲这次谈话后的第三天,她就直言不讳地向孙中山袒露了心迹,表示愿意为他的事业献身,为自己崇拜的英雄捧出一片冰心,同他喜结良缘,共修百年之好。但这次谈话的结果使她大失所望。她无法忍受这种好心不被领情的痛苦,不久,等庆龄回国接替了她,她便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孙中山的英语秘书工作。
这天,国内传来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消息: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取得多数席位。而正当踌躇满志的宋教仁从上海出发,准备到北京组织内阁的时候,却在火车站被刺身亡。
当孙中山把这封黄兴发来的加急电报摆在桌上的时候,在座的马君武、宋嘉树、宋霭龄等都一个个惊呆了。
孙中山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悲怆。但是他还不明白谋刺宋教仁的凶手是谁?于是,他站起身来,告诉霭龄:〃电发上海,速查凶手,大白天下,绳之以法。〃
霭龄答应一声便走了。
孙中山久久地沉思着,铁路的狂想曲被暗杀的枪声打断了。末了,他语气坚定地说:〃快准备船票,我们回国!〃
上海,接到孙文查获凶手的…
3月的上海,万物萌生,杨柳吐絮。
孙中山自日本的加急电报,伴着〃凶手是谁〃和〃一定查获凶手〃的指令,像这3月的杨絮飘落在黄兴的办公桌上。
〃先生来电了!〃黄兴看后,交给了陈其美。
其实,这项工作他们早开始做了。22日,黄兴、陈其美为缉拿凶手,致函上海总巡捕房卜总巡,悬赏一万元,请其协助缉凶,大白天下。同时,在宋教仁逝世当天,国民党上海交通部为宋被刺通电全国。黄兴亦致电北京政府和参议院。
22日,宋教仁入殓后移灵于湖南会馆时,十里长街,挤满了人。灵车缓缓移动,党国志士、生前好友,护灵相送,均痛哭失声……
恰在这时,忽然有两个潦倒不堪的四川学生到上海国民党交通部所属的交际处,要求面谒要人,报告秘密。交际处主任周南陔出面接见。
两个学生开门见山地报告说:
我们是来上海投考学校的,住在鹿鸣旅馆。隔壁房间里住着一个衣衫不整、容貌不善的人,自称姓武,名士英。他每天早出晚归,常到我们房间里闲谈。一天,他向我们借钱,并说有人提拔他,叫他去干一件事,成功之后,即可富贵,彼时报答你们两位,可以十倍奉还。他又给我们一张照片,是印在明信片上的,说:〃此人不好,可杀,是我们的对头。〃又拿出一张名片,就是提拔他的上海有名的人物。直到前日深夜,武士英果然来还我们的债了,神情极其慌忙,但很得意的样子。他说:〃好了!〃并将身藏的一沓钞票向我们一显,想必是领到赏钱了。不料昨天报上登载宋教仁先生被刺的消息,并有照片刊出,与武士英给我们看的照片,竟是一人,所以特来报告。
周南陔听了,觉得事情重大,不敢怠慢,便细细询问,特别让两个学生尽量回忆武士英提到的名片上的上海有名人物。两个学生当时没有注意,思索良久,终未想起,只知道姓字上有长长的一撇。
周南陔立即报告陈其美,并派人随同学生去旅馆,在武士英住的对面开了一个房间,进行守候。陈其美等煞费一番苦心,猜想姓字上有长长一撇的主使犯是谁,没有头绪。到旅馆守候的人等了一天,也未见武土英的影子。周南陔与陈其美商议,决定先行搜查武土英的房间。搜查的结果,什么证据都没有,但却发现了一张应桂馨(又名应夔丞)的名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姓字上有一长撇的就是此人。应桂馨原任沪军督都府谍报科长,刚刚提升厅长,在官场极有脸面,昨天送宋教仁灵柩往湖南会馆时还在场照料,甚为殷勤。
陈其美等认为事不宜迟,立刻密告英法两捕房,急速逮捕应桂馨。又派周南陔、陆惠生等率领干员,会同捕房探长阿姆斯脱郎和侦探,实施逮捕。这时已是23日晚上,经过访查,知应桂馨正在民和里妓院设宴请客。周南陔同应本人是熟人,于是周南陔进入妓院,在楼下吩咐相帮(龟奴)请应下楼,说有要事面商。应坦然下来,邀周上楼共进晚餐。
周说:〃有一句话要面谈,我们到门外去谈一谈,再来入席如何?〃
因是朋友,应不疑有他,走在头里,刚刚跨出大门,〃你被捕了!〃西探长阿姆斯脱郎便不由分说,上前将应的双手抓住,另一人抱住应的腰,防他掏手枪,其他人一拥而上,将其押上汽车,立即风驰电掣地开往南京路老闸捕房。
与此同时,对文元坊应桂馨家进行突击搜查。
进宅后,先把应的女眷软禁在楼上,把来客软禁在厢房,守住前后门,严禁外出。可是,翻箱倒柜搜了半天,一点儿证据都没有搜到。大家不胜焦急,因为武士英尚未捕获,要是人证物证都没着落,应桂馨是个有能力有手腕的人,势将奈何他不得,也无法向捕房交代。陈其美接到报告,急得团团转。
周南陔则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立即赶到应宅。他走到楼上应桂馨的几位姨太太跟前,装得很机密似的,首先说明他是应桂馨在捕房里接过头的心腹友人,然后说:〃你家大人托我回来安慰你们,不必着急,事情有眉目了,到明天就可解释明白。但是有一个存放秘密文件的地方,应大人关照,把文件赶快取出来,秘密交给我,以便做好手脚。快点快点!〃接着又问:〃哪一位是晓得这地方的太太呀?〃他的神气活像是应家至友的模样,而且在警探森严的戒备中往来自如,使人一望即知其有来头有本事。应的姨太太果然中计,有一个起立道:〃是我晓得的。但这里如此严紧,哪能弄法?〃
周说:〃有我,不要紧,你快点去拿好了!〃这位姨太太便到厢房,掀开活动地板,拿了同一个小箱子,另外还有烟土等物。周如获至宝,问明没有别的东西,即带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