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天使满3个月时,得了一场肺炎,住院20多天,肺炎虽好了,可孩子脸色苍白,连嘴唇也是白的,做化验发现血色素仅6克。这么严重的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姜言教授艰难地给孩子做了四次“骨髓穿刺”检查后,得出了连他自己也不愿相信的结论小天使患了纯红再障性贫血。这是一种发病率为50万分之一的罕见血液病,病人自身再生红细胞的能力很弱,需要经常输血,补充体内红细胞的消耗,才能维持生命。

  商玉珍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只觉天旋地转。“救救孩子!救救孩子!输多少血都行!只要我还有一滴血。”她哭着向姜教授呼救。姜教授说:“不要绝望,不要绝望,这不是不治之症,有治疗希望!孩子不是还没有取名吗?我看就叫‘邹蕴’吧,我相信在我们这个走运的时代,小邹蕴会康复的!”姜教授收治这个刚满百天的小患者。

  小邹蕴出生后的第一个春节是在医院度过的。当窗外鞭炮震耳,守岁的人欢呼雀跃时,商玉珍静静地躺在女儿身边给女儿输血,小邹蕴的嘴唇由白转红,睁开大眼望着流泪的妈妈……

  姜教授会同尹教授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精心为小邹蕴治疗。小邹蕴的病情终于稳定了,血色素上升到10克。1986年春,断断续续住了一年医院的小邹蕴终于出院,跟着妈妈来到蓝天下,惊喜地看着太阳。

  母爱有多深

  为了给女儿增加营养,促进她体内红细胞的生长,邹维斌夫妇苦着自己,常年不沾荤腥,不吃新鲜蔬菜,省下钱给女儿买滋补品。商玉珍上街买菜总带着小弹簧秤,买肉论两,买虾论只,买一丁点儿够女儿吃就成。附近菜场的小贩子都认识她,嫌她“小气”、“抠门”,而当他们得知真情,又同情她又敬佩她,每次卖东西给她,秤都翘得高高的。邻居们见商玉珍顿顿吃咸菜,喝菜帮子汤,劝她别那么苦自己,给孩子煮肉汤时,多加一瓢水,自己不就有了吗?可商玉珍说:“就那么点东西,多加水汤就淡了,孩子就得不到那么多营养了。”邻居们都流泪了,叹道:“这颗做母亲的心啊!”

  从小邹蕴4个月时输第一次血开始,商玉珍每隔三四个月就要给孩子输一次血。起初50毫升,随着孩子长大,输血量也一增再增,从100毫升直至300毫升,而且输血间隔越来越短。每当输血后,商玉珍浑身发冷,发昏沉沉,脚像踩在云雾中。可当看到女儿脸上有了血色,她就觉得身上有了劲。

  居委会的大娘们同情这对夫妇,主动把生二胎的指标送上:“你们尽到心了,不行再生一个吧。”可商玉珍说:“不,我们不能抛下这个孩子,只要我们俩还有一滴血,就要输给孩子!救活孩子!”

  孩子大了,有了很强的求知欲,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商玉珍借来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算术课本,每天备课,给女儿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小邹蕴一丝不苟地按妈妈的要求去做,还调皮地称呼妈妈为“妈妈老师”。父亲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拼命干活,他爱女儿和呕心沥血的妻子,不管干活多累,到家就和妻子一起辅导女儿学习。“爸爸,你来考我呀!”这成了小邹蕴家里每晚的节目,此时,这个不幸的家庭充满了笑声。

  “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个好医生!”8岁的邹蕴已经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她能读书看报写信,还会做四则运算。

  社会是温暖的大家庭

  1992年4月,商玉珍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马军大夫成功地为一位白血病患者做了异体骨髓移植手术,使他重获新生。她满怀希望找到马军,请求把自己的骨髓移植给女儿,根治女儿的疾病。马军被这深深的母爱感动,但两代人之间不适宜做异体骨髓移植。他对孩子的身体进行了全面检查,惊喜地发现,尽管这孩子从出生4个月起就连续输血、用药,但由于护理精心,除了血液病外,体内其他器官功能良好,有接受治疗的条件,有康复的希望。他决定用一种日本近期研制的促进体内红细胞增长的新药为邹蕴治疗。只是这种药非常昂贵,每支550元,每周注射1支,一疗程要注射12支,而且住院治疗还需其他费用,这笔近万元的医疗费对这个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

  商玉珍愁肠百结,在马路上看着汽车开过,有时恍然想到真想一死而解脱,几位信教的大娘劝她:“去求求主吧,求主保佑孩子。”也有人告诉她:“听说市里有个儿少工作委员会专管儿童,去找他们吧!”懂事的小邹蕴说:“妈妈,别难过,我给他们写信,那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一定会救我的。”

  商玉珍来到哈尔滨市南岗区妇联。区妇联主任王玉兰热情接待了她。他们立即和小邹蕴父亲的单位联系,协商先借点钱让孩子住上院。小邹蕴的病情牵动了二工区全体工友的心,工区党支书任伟、主任齐兴仁、工会主席王晋财三人发起募捐:“为了孩子,人人献出一点爱!”很快,全工区个人捐款673元,同时,工区决定借给邹维斌2000元,让孩子先入院。

  不久,哈尔滨市电台“千家万户”节目组得知这一情况,热心的节目组主任仲灵芝和全组同志向小邹蕴一家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把商玉珍请到电台,录制了专题节目“母爱有多深”。

  7月4日这个节目播出后,小邹蕴的名字牵动了千家万户的心。

  当天早晨,黑龙江省检察院的王初民代表5位同志,把一封信和220元送到“千家万户”节目组。王初民说,他的女儿与小邹蕴同岁,看到活泼的女儿想到小邹蕴,心里无法平静。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是商玉珍曾当过临时工的地方,那里的教职员工听了广播,56名同志捐出540元。哈尔滨市建国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发起了“为了小伙伴,献上一分情”的活动,集资750元,那些打碎了多少储蓄罐凑起的钱装满好几个纸口袋。省司法厅离休干部谷方跑了好远的路把50元送到市妇联,并请转告小邹蕴:“爷爷祝她康复!”哈尔滨市妇联和市儿少办公室的同志们读着小邹蕴的信,落了泪,他们纷纷向孩子伸出温暖的手,捐款1000元……

  商玉珍热泪滚落。这些捐赠浇润着一颗母亲的痛苦而干涸的心。尽管人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那种相互理解、相互给予、相互支撑的真情,胜似骨肉之情。

  我们的小邹蕴会有希望的!

????

Number : 7224 

Title :语丝

作者 :靳佩芬

出处《读者》 : 总第 138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台湾

Translator :

  真正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和心情上的海阔天空。

  欣赏是一种艺术品味,你喜欢哪一个层次,说明你的格调与内涵。

  如果成功的意义只是为了压倒别人,那就难怪它得不到别人的祝福而导致日后的失败了。

  被模仿的人是成功者,模仿的人是自知需要改进而又缺少主见的尾随者。

  不受功利的诱惑,在生活上,是一种风格。它可以使你有独立行动的自由,排除干扰而专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耕耘。

  所谓知足,并非不思进取,而是在努力耕耘之中不奢望,不贪欲。

  只要你煞有介事,就会有人把你奉若神明。

  记忆必定以某种程度的遗忘为前提,否则一切就都成为当下的存在,也就无所谓记忆了。

  “人类的第三大情感就是嫉妒。”懂得这一点,在生活中就会少去许多的困惑。

????

Number : 7225 

Title :毛泽东的印章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38期

Provenance :《山西日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毛泽东生前使用印章不太多,故他的印章是鲜为人知的。

  从毛泽东的手稿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革命战争时期所使用过的几方印章。例如1936年7月15日,毛泽东在签署派代表到国统区协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事宜的介绍信以及1937年7月13日在关于对日作战总方针的题词上,都钤有同样一方“毛泽东印”的朱文印章。又如1945年10月7日,毛泽东致柳亚子信:“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毛泽东在此手书《沁园春·雪》一词署名下端,也钤有两印,其中一方是“毛泽东印”的篆体白文印章,浑厚古朴。1945年,柳亚子曾送给毛泽东两方印章。

  1948年,人称“篆刻王”的谢梅奴用家藏上乘的寿山石料,为毛泽东刻制了两方印章。一方是白文“毛泽东印”,印文是回文排列的,笔划间架适当,松而不散,紧而不板,具有汉印风格。另一方是朱文“润之”,细文粗边,仿周秦小玺,字体秀丽,笔势圆润。这两方石印于1951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送往北京,献给毛泽东,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北京和平解放后,印坛巨匠齐白石为表示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精心刻制了印文为“毛泽东”的朱白文印章各一方,托当时接管中央美术学院的军代表、诗人艾青转交。

  1959年,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沁园春·雪》词意画时,毛泽东欣然为该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当时,傅抱石曾刻一方毛泽东的巨印名章,拟铃于题字之侧,后因故未用。

  毛泽东酷爱读书是人所共知的,解放后他在中南海的个人藏书已达数万册。毛泽东需有一藏书印章,便于1963年委托陈叔通请篆刻家、上海博物馆的吴朴堂刻了一方铁线朱文“毛氏藏书”印章。吴朴堂在刻这方印时,妥善处理了“毛氏”和“藏书”四字笔划疏密和布局的矛盾,故此印深得毛泽东的喜爱。后来毛泽东的所有藏书上,均钤着此藏书印章。

????

Number : 7226 

Title :“东方俾斯麦”

作者 :一勺

出处《读者》 : 总第 138期

Provenance :《新民晚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1896年3月,李鸿章以“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身份赴俄国庆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事后又去德、法等国访问。到德国后,他拜会了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寒暄之际,李鸿章得意地告诉俾斯麦:有人恭维自己是“东方俾斯麦”。

  俾斯麦听后,沉吟了一会儿,说:“法国人大约不会认为‘东方俾斯麦’是恭维语。”当时德、法邦交不睦,李鸿章访德后的下一步行程是法国,所以俾斯麦才这样说。随后,俾斯麦又加了一句:“你是‘东方俾斯麦’,我自己却难望得到‘欧洲李鸿章’的称号。”这话有讽刺意味,因为此前一年(1895年),李鸿章曾赴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俾斯麦认为他自己是绝不会干这样的事的,故不会以做“欧洲李鸿章”自豪。李闻此语,却听不出俾氏的“话中有话”,仍然洋洋自得。

????

Number : 7227 

Title :巧取无核法

作者 :陈浪

出处《读者》 : 总第 138期

Provenance :《岳阳晚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清朝康熙年间,著名文人朱彝尊不仅学识深邃,而且儒雅风流,诙谐滑稽。

  他曾经和一位道士交游密切,道士观中有两株枇杷树,远近闻名。每当枇杷成熟,道士总忘不了请彝尊去品尝。这枇杷味道绝佳,而且无核,彝尊早对它怀着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彝尊问道士:“这枇杷是什么品种,居然这么好?”

  道士机警地回答:“这是仙种。”说完就不再开口了。

  朱彝尊知道道士最爱吃蒸猪蹄膀,一天,特意请道士来家吃蒸蹄膀。

  道士来到朱家,只见一个仆人提了一只猪腿从身边走过。谁知,过了一会儿热腾腾的蒸蹄膀就上桌了。吃起来又烂又酥,肥而不腻,鲜美可口。这样短的时间便能蒸烂猪蹄膀,道士感到诧异,便向彝尊请教妙法。

  彝尊说:“这也不难,就用你的无核枇杷种和我做交换吧!”

  道士说:“要种出无核枇杷说来简单,只要在枇杷开花的时候,把花中间的一根花蕊拔去就成了。”

  彝尊说:“我的蒸蹄法更简单,现在吃的这只是昨天晚上蒸好的,刚买来的猪蹄膀还没下锅呢!”

????

Number : 7228 

Title :人才兼奴才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38期

Provenance :《中国民兵》

Date :1992第8期

Nation :

Translator :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希特勒在欧洲发动二战,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美国也因战争威胁而开始扩军备战,借此机会,美国驻菲律宾的总统军事顾问麦克阿瑟手下一名胸怀奇才的军事助理艾森豪威尔坚决要求回国。麦克阿瑟舍不得放他走。

  “西面已经打起来了!我四十九岁啦,还没打过仗,不能再丧失这次的机会了!”艾森豪威尔恳切地说。

  艾森豪威尔携带妻子动身回国的前夕,麦克阿瑟不无惋惜地在卧室内踱步、叹息:“可惜,失掉了我的一只右臂。”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不可以来点硬性的把他留下?”麦克阿瑟的妻子琼对艾森豪威尔也颇有好感,怂恿丈夫采取强制措施。

  “硬要留,当然也可以,考虑再三,我犯不着。”

  “为什么?”

  “艾克虽是个人才,却不是个奴才。”麦克阿瑟口出奇语。

  “什么,你只要奴才,不要人才?”琼吃了一惊。

  “不,不,我既要人才,也要奴才。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最好是‘人才兼奴才’。艾克嘛,偏了点。”在爱妻面前,麦克阿瑟可以毫不隐讳地说出了他的“用人之道”。

  (注:艾森豪威尔回国不久,即投入到二次世界大战前线,其非凡的军事天才得以施展,仅四年时间,即由一名小小中校晋升为美国的五星上将,一九五二年被推举为美国总统候选人,并当选为美国总统。)

????

Number : 7229 

Title :云襟胸怀

作者 :贾莱斯·凯瑟·莱斯特

出处《读者》 : 总第 138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美国

Translator :郑声滔  罗  瑛

  “我从来就不恨北方佬,最可恨也最让人诅咒的就是那场战争……”

  我的姨妈贝蒂一讲起她的故事,总是用这句话开头。她的故事,在我还是个小孩时就听过了许多遍。

  贝蒂姨妈住在弗吉尼亚州贝列维尔的一所旧房子里,每逢我们去看望她时,她都要讲她的这个故事。那时,尽管贝蒂姨妈快80岁了,但我可以想象到故事里她的音貌刚刚20岁,长着一双亮晶晶的蓝眼睛,非常漂亮。

  贝蒂姨妈完全有理由憎恨内战南北战争。她的兄弟中有一位在葛底斯堡战场上战死,另一位当了俘虏。随后,她年轻的丈夫詹姆斯南部邦联的一名军官也被俘虏,关到了某地的一所不为人知的战俘营里。

  9月下旬的一个热天,贝蒂家从前的奴隶迪克·郎纳来到贝蒂家,告诉她一件奇怪的事。他在查看离范·米特家半英里处的一家农舍时,原以为那是一所空房子。但他却听到屋里有人的低声呻吟声。他随着呻吟声来到阁楼上,发现那里有一名受伤的联邦政府士兵,在他的身边还放着一支步枪。

  贝蒂姨妈跟我讲起她第一次看到那个身穿污泥斑斑的蓝军服、长着胡子的人时,她总是说:“我简直就像是步入了一场恶梦之中;令人作呕的可怕的绷带,吓人的血腥气味。孩子,那就是战争的真实写照:没有军号,没有战旗,只有痛苦和污秽,无可救药与死亡。”

  在贝蒂看来,这个伤兵不是敌人,而是一个受苦受难和需要帮助的同胞。她喂他水喝,并设法洗干净了他那可怕的伤口。然后,她走出农舍,到外面去呼吸一点清凉的空气。她倚在房子的旁边,想到自己看到伤兵那只血肉模糊的左手和断裂的右腿时,竭力抑制因惨不忍睹的场面所涌上喉咙的阵阵恶心。

  贝蒂在阁楼上发现伤兵的证件,她从这些证件中得知,他是弗蒙特州第11志愿军D连的中尉亨利·比德尔,现年30岁。她很清楚应该把这位联邦政府军官的情况向南方邦联的军队报告。但是,她也明白自己不会那么做。她是这样向我解释的:“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有一位妻子等着他。盼着他,可又毫无音信就像我这样。对我来说,唯一重要的也是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她的丈夫重新回到她的身边。”

  由于贝蒂的精心护理和照料,重新点燃了亨利·比德尔身上奄奄一息的生命火花。要说药品,她几乎一无所有,而且她又不愿从南方邦联医院里少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