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4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全文只有七行字。一部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却活现在读者面前:一位已有了妻室的男人,又倾心于一个女打字员,给她送了花束,和她共进晚餐。此事使他的妻子和岳母极为恼怒。为了平息这场风波,丈夫又破费了一大笔钱,给妻子和岳母买了贵重的礼物……

最后,这位先生不得不再次刊登广告,重新招聘打字员。但是,这次的广告上清楚地写着,要中年以上的。

Number:2347

Title:科技点滴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龙卷风与汽车

根据最近五十年来对美国本土上空的监测,陆龙卷发生的次数至少增加了五倍。加利福尼亚的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把这一自然灾害与美国公路上越来越多的汽车数目联系起来。据统计,美国公路上空穿流不息地运行着的车辆至少在二百六十万辆以上。

美国的车辆一律靠右行。当每两辆迎面而来的汽车以很快的速度错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股逆时针方向的气体涡流。而当二百万三百万辆汽车迎面行驶时,所产生的气体涡流就不能小看了。

给钞票打预防针

钞票发行后流入市场,转经他手,必染有细菌。美国金融部有新措施。在印制钞票前,给钞票先打「预防针」。在用作印制钞票的纸浆里渗入一定液量杀菌消毒剂;在印墨里也渗入杀菌抗化剂,这样印制出来的钞票,可保持一定的免疫力,但时间不能保持太久。

Number:2348

Title:残酷的非洲女子割礼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家庭

Date:1983。3

Nation:

Translator:吴然

一位十几岁的少女,被几个身强力壮的女人从家里拖到圣坛下的一块草席上,蒙住眼睛剥去衣服,头和四肢被死死按住。亲友和村民们围在四周一面敲鼓,一面高歌起舞。在震耳欲聋的鼓声和少女惨痛哀嚎中,一位被称为“格达”的年老女巫医手执一把明晃晃厨刀或随便什么锋利工具,把少女的包括阴蒂、大阴唇、小阴唇在内的全部外生殖器官一点不剩地切割下来,再用铁丝、植物刺把血淋淋的伤口缝合起来,只在阴道外留一个细如火柴棍的小孔。然后把少女双腿用绳子紧紧捆住,使伤口长合。整个过程中,不用任何麻药。不久,少女阴部除了一个细孔之外全部长在一起封闭起来。

这种惨无人道的景象既非古籍的记载也非恐怖小说的杜撰,而是当今非洲广大地区盛行的一种自古代流传下来的最野蛮、最残酷的女子割礼风习。这实际是一种最原始最落后的残害女子的外阴切除扣锁手术。现在,非洲西部、北部和东部,至少有32个国家,每年有几百万不幸少女经受这种人世间最悲惨的折磨,并从此开始她们更加苦难的一生。

无人确知女人割礼起源于什么时代。考古发现,几千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中就有受过割礼的妇女。因此,许多人把这种残酷习俗称为“法老式割礼”。在非洲这些地区,女子割礼被认为是真正女性的标记,是贞操的凭证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女子进入成年,走入社会的重要仪式。在冈比亚,有80%以上的女子在10…15岁时就进行割礼仪式,在北非一些地区,年仅4…8岁的幼女就施行割礼术了。

对于非洲这些国家广大妇女来说,触目惊心的割礼仪式只是她们悲惨人生的第一步。她们此后一生中,至少还要经历两次苦难。第二次是从结婚到怀孕这个时期,割礼手术造成的阴道闭合对于女子婚后性生活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许多人不得不进行阴道开口术。第三次是生育时,还必须再进行切割术。在手术中,许多婴儿的头部被毁坏而夭折。在非洲某些地区婴儿死亡率为38%,与这种习俗有直接关系。

然而,对于这些不幸的非洲妇女来说,即便熬到了生育之后,也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结束。如果丈夫外出一段日子,他可以要求妻子再把阴部重新切割封闭起来悲惨的命运,无穷的苦难又重新开始。

如果说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披在妇女身上的“贞节带”是套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的话,那么,非洲妇女割礼则是另一种给她们带来无穷精神及肉体痛苦的血肉“贞节带”。它比印度寡妇自焚殉夫的“沙帝”风习更加野蛮残酷。这种习俗理应受到非洲广大妇女的反抗和舆论的谴责。

长久以来,不断有人起来号召妇女反对、抵制这种习俗,但是,可悲的是由于落后、愚昧和宗教的毒害,为数很多的非洲妇女却狂热地维护它。尽管在可兰经上根本没有提到过这种割礼风习,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妇女却坚信这是伊斯兰教义所规定的。在许多地方,甚至那些受到残害的妇女也坚信,未经割礼的女人是肮脏的,要受到谴责,没有权利结婚。有些人相信,不进行割礼的女人不能生育。一些地区甚至认为,未经割礼的女人生下的孩子要给整个村庄和部落带来灾难。

1979年,残害折磨了非洲广大妇女几千年的割礼恶习终于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和关切。

197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召开了一次关于传统医学和妇女健康的会议。来自非洲、中东、欧洲和美国的代表们听取了关于这一问题的调查报告后,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非洲各国政府制定政策废止女子割礼习俗,并提出应努力提高这些地区医务水平。1980年7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开宣布要协助这些国家消除割礼恶习。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关于妇女问题的世界会议上对这一残害妇女的恶习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同年,国际计划生育基金会也派人到非洲进行工作,宣传废止割礼。

然而,彻底废除这种女子割礼风习还要经过很长间期的努力。只有当非洲广大地区的人民自己觉醒认识到它的危害时,才能最后废除。

Number:2349

Title:虱子涨价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西德教育部门规定,学校每周要对学生进行两次卫生检查。如果发现学生身上有虱子,就要通知家长将孩子领回隔离两周。因此,一些学习成绩不好或无心读书的学生,纷纷在临考之前购买虱子,然后放在自己的头上,以此躲过考试。由于购买虱子的儿童越来越多,虱子的价格越涨越高。

Number:2350

Title:象棋子

作者:李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创造之一。

最早的象棋是立体“金铜成形”的棋子。公元762年出土的“宝应象棋”就是这种。由于棋子铸制困难,价格昂贵,棋艺多在王公贵族及寺院、士大夫中间流传。皇族王公有铜鎏棋子,普通的是铜制的。

唐代“天宝之乱”时,唐明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自立于陕西灵武,拥兵逃亡,行至彭原(今甘肃宁县),连日淫雨,官兵拥挤在一个小馆舍里。李亨与爱妃张良娣二人下象棋,“金铜成形”的棋子碰到棋盘很响,“打子声传到屋外”,宰相李泌劝他俩,在这国破民亡的紧要关头,若不理政事,只知下棋寻乐,势必引起护卫兵士的不满以至反抗。李亨遂命人以当时称作“于树鸡”的棉质软木为原料,雕刻成象棋子,以免走露风声。从此,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象棋子,现存最早的是流落到英国伦敦博物馆内的一只马头,这是一件稀世的棋史珍物。宋代,由于象棋棋制及棋盘等的定型,推动了象棋的广泛开展,逐渐淘汰了立体象棋子,由铜铸或木制的涂色文字棋子所代替,一直沿传至今。皇宫里为了显示尊重,仍用比铜、木高贵的材料制作文字棋子,如宋徽宗有诗曰:“白檀象戏小盘平,牙子金书字更明。”他用的是象牙描金的文字棋子、白檀木制作的精美棋盘。在开封出土的北宋文字象棋子是铜制的,呈圆形,一面为文字,一面为相对的图象。1973年在泉州海湾出土的宋代沉船舱中发现的二十只木质象棋子,是现存最早的木制文字棋子。这种棋子流传最久,人们往往喜欢选择沉重的木质制作。

宋代还流行一种叫作“打马”的游戏。今已失传。《打马图》中,画有象棋盘,乃是两用的游戏具,如同解放初期流行过的两用克朗棋盘一般。

到了清代,出现了瓷制的象棋子,既经济美观又经重适度,很受人们欢迎。唐山手工陶瓷窖大都有烧制瓷棋子的历史。棋子烧制成圆柱形,稍扁,文体阴文,恰好涂入鲜艳的红绿二色而不致磨掉,脏了,用水冲洗如新。这种象棋子流行了二百多年,直到解放初期,仍有小批土窖生产。后来才被冲压与车削工艺所制的木质棋子所代替,解放初期盛行过的克朗棋象棋两用棋子,即属于这一类。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近代还制造过橡胶棋子,不过这些年来已被精美耐用的塑料棋子所取代。可惜塑料棋子是阳文,很易磨去颜色而失去光泽,如能将塑料棋子改为实心、阴文、品种、规格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定型后的中国象棋已是文字棋子了,这对于向世界各国推广,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长久以来,中国象棋只在亚洲开展得较为普遍,而在那些文字相去甚远的国家,虽经国际友人一再大力推荐提倡,但始终开展不起来。中国象棋对各国人民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元代来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清代来中国参加过太平天国军队、任过忠王李秀成水师顾问的英国人哈利,民国初期来中国上海弈赛的国际象棋家葛麟瑞等等,都曾以带回实物或著述的方式介绍、宣传过中国象棋;现在也经常有国际友人询问中国象棋的着法。

1982年5月,第二届亚洲杯中国象棋赛期间,亚洲各国代表纷纷要求改革中国象棋子,以便向世界各国推广,为此通过决议成立了“中国象棋推广委员会”。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象棋子将以立体象形的形貌,向全世界推广,古老而玄妙多变的中国象棋,将对世界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Number:2351

Title:西洋沐浴趣史

作者:席意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请听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在希腊神话中,英雄奥德修斯来到了喀尔刻的小岛。岛上的女仆给她准备好了水。“刚一进去,”奥德修斯叙述道,“她就把热水从我的头上、肩上倒下来。我在澡盆里呆了个够,直到完全消除了旅途上的疲劳。”这是西洋沐浴史中最古老的传说。

希腊人和罗马人

最早的浴盆应该是西巴利斯人的。西巴利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当地居民使用的是一种单人浴盆。而古希腊人则是好多人在一个圆形的大池子里同浴,后来也慢慢采用了单人浴盆。

在古希腊,每逢贵客临门,第一件事就是招待客人沐浴,这比请客人就座更为重要。而招待客人的通常是女主人或她的女儿。

在罗马,稍微有点社会地位的人,家中一般都有洗澡间。城中还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公共浴场,著名的卡拉卡利雅公共浴场设有一千六百多个花岗石浴盆,可供三千多人同时沐浴。罗马人洗澡甚至有自己的独特方法。沐浴者首先要用香熏,继而往身上涂满芳香的油,然后在蒸汽室里出透汗,浴室的奴隶为沐浴者按摩、刮汗毛、搓身,最后再进盆沐浴。罗马暴君尼禄的皇后,用的是银制的浴盆。为了使皮肤白嫩,她洗澡用奶而不用水。

中世纪的好习惯

中世纪,人们是很爱清洁的。在巴黎,每当旭日东升,到处都可能听到“备有热水,欢迎沐浴”的招唤声。才起床的人们纷纷跑到澡堂去洗浴,澡堂门口挂着“本堂可洁身沐浴,设备齐全”字样的招牌。澡堂里面有许多大澡桶,桶上横放一块木板,洗澡的人可以一边泡着澡,一边吃点什么。洗毕到小床上躺着休息,这时还可以喝点儿酒或吃些点心。还有一些澡堂是男女同盆沐浴的。

文艺复兴时肮脏的世界

十五世纪中叶,公共浴池销声匿迹了,欧洲人变得越来越不爱洗澡。洗澡只是作为一种医疗手段才得以存在。例如让犯精神病的妇女洗玫瑰浴。直到十七世纪,也只有一些宫廷中的女子才洗一洗脸或双手,仅此而已。

西班牙腓力二世不准王后伊莎贝尔沐浴,理由很简单,“既然你并未患有疾病,洗澡是有害的举动。”

沐浴已经完全成了医生们的事了。一个医生在开药时说:“先治治看,如果仍不见好,那就去洗澡吧!”这个办法简直成了万应灵药。在法王路易十四宫中,御医们决定让国王在一个月内洗澡二十次,每次洗两小时。宫中的人们听说,个个惊奇不已。

玛丽亚·安东聂塔之浴

法王路易十五也不喜欢沐浴,1750年曾命人把膳房改修在原浴室的地方。“难道陛下就不沐浴吗?”“不洗,我永远不洗!”。普通百姓倒是可以遵医嘱到澡堂去洗浴的。1773年巴黎有九间澡堂,当然设备很简单,一间地下室里放上六只大木桶,患者在桶里洗烫。

到了路易十六时,在一些小城镇和资产阶级家庭中又开始设置澡盆了。甚至有专门出租澡盆的地方,一只涂漆铁浴盆每天租金二十个苏。

葡萄酒浴和牛奶浴

澡堂里的情况一直在变化着,澡盆周围开始用屏风了,有一些女子在洗澡时还要往水里加一些盐和牛奶。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就用牛奶洗澡。他在波尔多时,这个城市的人谁也不愿意喝牛奶,原因是听说他的部下把他洗过澡的牛奶又拿出来卖。

在上个世纪洗葡萄酒浴比较普遍。男子结婚前往往要进行一次婚前沐浴。拿破仑的弟弟耶罗尼莫·波拿巴曾当过威斯特伐里亚的国王,他喜欢洗莱茵酒浴,而他的姐姐却喜欢用牛奶淋浴。这位以风流著称的美人,每次出游都会把底下人折腾得够呛。因为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牛奶。一次出游到某地,找不到浴室,更没有淋浴用的莲蓬头,仆人们不知如何是好。她竟然吩咐他们“在天花板上打一些眼儿,然后从上一层屋子里往下倒奶。”人们只好照办。

今天,女人们已对皮肤的白嫩不那么关切了,她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更苗条些。于是海水浴、日光浴、土耳其浴代替了过去的牛奶浴、葡萄酒浴以及其他类似的什么浴,同时浴衣也越来越短小了。

Number:2352

Title:不用洗的饭碗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周林娟

德国发明了一种永远不必洗涤的饭碗。这种新型实用的饭碗用多层塑料纸制成,每次用餐完毕,只须剥去一层纸片,便又成了一只干净的饭碗。这种饭碗可连用四十多次。

Number:2353

Title:“少生子,多得福”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周林娟

印度某个地区大力提倡计划生育,新婚夫妇都可获得由政府赠送的两条手帕,上面醒目地印着这样一行字:“少生子,多得福。”

Number:2354

Title:天南地北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古巴首都哈瓦那街头有“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念碑”。它表彰了一八六八年在古巴的中国华侨,参加古巴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的英雄业绩。碑上有古巴名将巩沙拉的题词:“没有一个中国人是逃兵,没有一个中国人是叛徒。”

Number:2355

Title:地图与小偷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京文

前不久,意大利出版了一份米兰市的新旅游地图。这张地图与众不同,它除了向旅游者提供导游路线,还把米兰市最常发生偷窃的地区、街道,小偷喜欢偷窃哪些东西,一清二楚地标注在地图上。例如,旅游地图上详细标有哪个地方小偷经常偷窃手表、妇女用手提包和公文包等。

Number:2356

Title:公众信任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仲迎新

阿拉斯加有不少地区没有电话,于是无线电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公益服务:专门为他们拨出特定广播时间以播送私人消息和广告,范围从祝贺生日到邮政班机到达时间应有尽有。

一天晚上人们收听当地电台广播时,听到:“住在上游的约翰·史密斯先生,我走得匆忙,忘了告诉你商店保险柜的数码。数码是向左28,向右16,再向左4。”

Number:2357

Title:小岛上的兔子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法国布列塔尼半岛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