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月29日下午,瓦杜丁大将及方面军军事委员克赖纽科夫少将在8名警卫人员陪同下,离开第 13集团军司令部驱车前往第60集团军。
大约在下午7点40分,瓦杜丁及其随行人员在沿途一个村庄的后面,看到约300人左右的一群 人,同时还听到在这群人中响起了零落的枪声。
瓦杜丁命令把汽车停下,查明情况。正说着,突然从一家农舍的窗户里扫来一排子弹,原来 他们遭到了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的伏击。
瓦杜丁和警卫人员跳下汽车,但是此时瓦杜丁的腿部却负了伤。
一辆汽车迅速掉过头来,3名战士把瓦杜丁抬到车上,连同克赖纽科夫和所带文件,向罗夫 诺方向疾驰。
瓦杜丁负伤的部位在膝盖以上,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包扎,他流了很多血。
瓦杜丁被送到了野战医院,然后又转到基辅。
当朱可夫得到这意外消息后,他一方面给方面军卫生勤务主任作救护指示,一方面又立即向 斯大林报告发生的事故情况。同时,斯大林当即批准了朱可夫的请求,即暂时由他担任乌克 兰第1方面军的指挥。
莫斯科将最好的医生派往基辅,但是已没有挽救的希望了。4月15日,瓦杜丁大将牺牲了。4 月17日,他被安葬在基辅。同时,莫斯科鸣放了20响礼炮,哀悼这位祖国忠实的儿子和有才 能的统帅。
3月1日,苏最高统帅部正式任命朱可夫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对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协 调指挥,由最高统帅部负责。
3月4日,朱可夫亲临战场指挥。在这位威震全军的著名元帅鼓舞下,乌克兰第1方面军穿越 几乎无法通行的田野发起了切尔诺夫策攻势。他们在一条大约110英里长的正面上突破了德 军的坚固防线,两天之内向前挺进了15~30英里。
第十三章粉碎堡垒计划(8)
3月5日,斯大林命令在莫斯科用224门大炮齐射20响,向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致敬。
3月7日,朱可夫部队又乘胜跋涉泥泞地带,夺取了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一线,切断了 利沃夫…敖德萨主要铁路干线。
德军统帅部感到十分恐慌,迅速抽调了15个师集中对付乌克兰第1方面军。经过8昼夜的较量 ,3月21日,朱可夫粉碎了德军的抵抗,继续向南推进。3月24日,朱可夫部队占领了切尔特 科夫城,并抵进到德涅斯特河。3月29日,朱可夫部队彻底解放了切尔诺夫策市。3月底又使 包括23个师在内的德军集团陷入合围。
朱可夫带领乌克兰第1方面军如此风卷残云般地神速挺进,致使苏联新闻局都无法及时准确 地报道。如3月27日,只好笼统报道说:〃解放了240个地方。〃每当攻占了较大的、比较重 要的地方,莫斯科在傍晚都要鸣放12响到20响礼炮。
4月5日,苏联《消息报》宣布:〃苏联元帅朱可夫同志所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辉煌战 绩,已使红军进抵到喀尔巴阡山山麓,把德军的战线截成两段,并使敌人失去了主要交通线 。 〃《消息报》在概括朱可夫的部队取得的胜利时说:〃发起攻势不到一个月,乌克兰第1方 面军的部队就击溃了德军28个师和5个师级集群以及1个罗马尼亚师。〃使德军损失了20万官 兵、218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4600多门火炮。苏联新闻局4月3日发布的一项特别公报说: 〃朱可夫指挥的28天作战,解放了16173平方英里的苏联领土、3个乌克兰区中心城市,以及 57个城镇。〃
朱可夫再次显示了高超的指挥才能,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因为他的卓越功绩,使他又荣膺 了第1号胜利勋章。胜利勋章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43年设立的。主要奖赏给〃卓越 地领导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打败德国法西斯军队,取得辉煌胜利〃的人。从设立这一勋章 以来,能得到这一荣誉的只有出类拔萃的少数几个人。其中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 三人曾两次荣获胜利勋章;戈沃罗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托尔布欣、铁木辛哥、马林 诺夫斯基、麦列茨科夫和安东诺夫各获得一枚胜利勋章。而朱可夫则是获得这一荣誉勋章的 第一人。
但是朱可夫在前一段的指挥中,也并非无懈可击。一些人认为,朱可夫在3月最后几天对攻 势作战处置不当。他没有及时调整兵力,加强担负合围德军任务的部队,他的侦察工作搞得 不好,抵抗德军空中打击也不成功,他的指挥所脱离了部队。正是这些失误,使本已被合围 的德军有10个师的兵力得以突围逃脱。
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由于这10个德军师得以突围成功,导致了德国统帅部里希特勒 同冯·曼施坦因元帅之间的一场危机。起因是在德军突围前,希特勒不许被围德军突围, 要他们拼死据守。但是曼施坦因飞到希特勒的别墅,扬言如果不允许被围德军突围,他就即 刻提出辞职。希特勒只好收回成命,批准了曼施坦因的突围计划。然而一周之后,即在突围 之前,曼施坦因被解除了职务。
朱可夫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继续向前推进,在喀尔巴阡山山麓击败了德军,并前进 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边境。为了庆祝这一胜利,4月8日在莫斯科,324门大炮齐鸣24 响,再一次向乌克兰第1方面军致敬。4月15日,朱可夫的部队又乘胜夺取了重要城镇塔尔诺 波尔。当晚,莫斯科人又听到了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向乌克兰第1方面军致敬的礼炮声。
4月22日,朱可夫奉命回最高统帅部,讨论1944年夏秋季战局。
朱可夫先来到总参谋部给斯大林打电话。接电话的是斯大林的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他建议 朱可夫休息一下。
他说:〃只要斯大林同志有空,我就给你打电话。〃
这个建议对朱可夫来说无疑是求之不得的,因为他现在的第一需要就是睡觉。
傍晚,朱可夫被叫到斯大林办公室,许多军事领导人都已经在那里了。
斯大林微笑着向他问好后问道:
〃去过什韦尔尼克那里了吗?〃
〃没有去。〃朱可夫答。
〃应该去领胜利勋章。〃
朱可夫谦虚地向斯大林表示了谢意。
〃从哪儿开始?〃斯大林问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
接着安东诺夫、空军司令员诺维科夫上将、装甲坦克兵司令员费多连科元帅都围绕1944年夏 秋季战局问题作了汇报。
然后,斯大林不慌不忙地掏出烟斗,点着烟,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把烟全吐了出来。
〃好,现在我们听朱可夫汇报。〃他边说边走到地图跟前。
朱可夫也不紧不慢地打开自己的地图。这时,斯大林已经走到朱可夫身旁,也在认真察看眼 前这张小地图。
朱可夫表示同意安东诺夫所作的分析和今后的计划,同时又提出了今后将遇到的困难。
朱可夫还没说完,斯大林打断了他的:〃6月份,盟军终于打算以大批兵力在法国登陆 。我们的盟军也着急了!〃斯大林又笑着说:〃他们生怕我们独自打败了法西斯德国,他们 没份参加。当然我们所关心的是德寇最终将在两个战场上的作战。这会使他们的处境更坏。 德寇将无力挽回败局了。〃
第十三章粉碎堡垒计划(9)
朱可夫在叙述对1944年夏季战局计划的看法时,请斯大林特别注意敌白俄罗斯集团,因为粉 碎了这个集团,德军在其整个西部战略方向上的防御就垮台了。
斯大林问安东诺夫:〃总参谋部是怎么想的?〃
安东诺夫回答:〃我同意。〃
这时斯大林又把秘书叫了进来,吩咐道:〃接通华西列夫斯基的电话。〃
几分钟,电话接通了。
斯大林拿起话筒说:〃你好,朱可夫和安东诺夫都在这里。你能坐飞机来商谈夏季计划吗? ……你在那里忙些什么?……那好吧,你就留在那儿,把你的意见给我送来。〃
斯大林放下话筒,对朱可夫说:
〃你和安东诺夫拟个夏季行动计划的初步方案,然后我们再讨论一次。〃
两三天后,斯大林又把朱可夫和安东诺夫叫了去。讨论过计划后,决定首次进攻战役于6月 份在卡累利阿地区和彼得罗扎沃茨克方向上实施,然后在白俄罗斯战略方向上实施。
4月28日,朱可夫返回乌克兰第1方面军。5月初,当苏军解放克里木的战役接近尾声时,朱 可夫向斯大林提议,把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指挥交给科涅夫,以便让他能回到最高统帅部着 手准备解放白俄罗斯的战役。
斯大林同意朱可夫的建议,但又说,乌克兰第1方面军仍由朱可夫监管。他说,在白俄罗斯 战役之后,接着就要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地段上实施战役。
为了不耽搁时间,还没等科涅夫到达,朱可夫即乘车朝莫斯科赶路了。
第十四章大举西进(1)
纵观1944年的战局,不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对苏军都十分有利。
由于1943年德黑兰会议的成功,英、美军队加强了西部战场的进攻。1944年6月6日,美、英 、加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大规模登陆,终于开辟了第二战场,使希特勒腹背受敌;同时肃清 了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局势。中国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展开了局部反 攻,牵制了日军的力量。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上重创日军,削弱了日军的军事、经济实力。 这样,日本已失去了进攻苏联的可能性,使苏军解除了对德、日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德军统帅部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在东线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同时,在西线还要拿出力 量对付美、英军队即将发起的进攻。为此,希特勒把本国198个师、6个旅和其他轴心国军队 38个师、18个旅部署在东线苏德战场;把64个师、1个旅用于防御美、英军队在西线的进攻 ;把38个师、2个旅部署在意大利。
在1944年的苏德战场上,两军力量对比又有了新的变化。德军兵力已不足500万人,而苏军 兵力已达650万,超过德军兵力30%,并且从长远看,苏军潜在兵源雄厚。在武器装备方 面 ,苏军的火炮超过德军70%,飞机超过德军170%。此时苏军拥有实力强大的装甲部队和机械 化部队,有活跃在敌占区的近百万游击队。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又使苏军能得到源源不绝 的物资支援。可以说,至此,苏军已具备了足够的兵力兵器实施大规模的进攻战役。
在1944年初,苏军与德军之间的战线,由北向南,大体上从拉多加湖南岸,经斯摩棱斯克, 南下沿第聂伯河为界。该线以西的列宁格勒州、白俄罗斯、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和克里米 亚等广大区域还在德军占领之下。驱逐德军于国门之外,完全解放仍被德军占领的苏联领土 ,是苏军1944年的主要作战任务。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苏军在1944年连续向德军及其仆从军发动了10次重大战役,也就是在苏 联史书上通常所说的10次打击。
第一次是在1月至2月,苏军彻底解放了列宁格勒市和列宁格勒州;第二次是在1月至3月,苏 军解放了第聂伯河西岸的全部乌克兰地区;第三次打击是在3月至5月,苏军解放了苏联南方 重要港口敖德萨市和克里木半岛;第四次打击是在6月,苏军将芬兰军队驱逐到1940年苏芬 划定的国界线以西,迫使芬兰当局停战求和;第五次打击是在6月至7月,苏军发动白俄罗斯 战役,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和立陶宛的部分领土,并且帮助波军解放了波兰东部,逼近 了东普鲁士和华沙;第六次打击是在7月至8月,苏军发动西乌克兰战役,攻占了以利沃夫为 中心的西乌克兰;第七次打击是在8月至9月,苏军发动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解放了 莫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迫使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退出法西斯阵营,并对德国宣战;第八次 打击是在9月至10月,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动进攻战役,解放了爱沙尼亚全部和拉脱 维 亚的大部分领土;第九次打击是在10月至年底,苏军以匈牙利为主战场,包围了匈牙利首都 布达佩斯,并分别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境内;第十次打击是在10月份于芬兰的最北 部进行的,结果把德军追逐到挪威境内。
苏军连续大规模地实施这些战役,使德军大伤元气。据统计,1944年上半年,德军有30个师 、6个旅被苏军全歼 ,有142个师、1个旅损失过半,共损失兵力100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 。1944年夏秋季,德军有96个师、24个旅被歼,有219个师、22个旅损失过半,其中损失兵 力160万人、坦克6700辆、火炮和迫击炮28万门、飞机12万架。苏军通过1944年的10次 战 役打击,共歼灭德军260多万人,进入了东欧各国,在北部战线已逼近了德国本土,几乎全 部收复了战前失去的国土。苏德战线已由4450公里缩短到2250公里。这样,苏军可以腾出更 多的兵力集中到主要的作战方向,形成更强大的突击力量。
虽然德军在1944年受到巨大损失,但是从总体上看,德军仍旧是一支不容轻视的力量。1944 年7月,德国工业达到战争年代发展的最高峰。上半年生产飞机16000多架,坦克和强击火炮 8300辆。德军拥有324个师和5个旅。当时,希特勒仍然把战斗力最强的兵团部署在苏德战 场上。
1944年4月末,苏最高统帅部定下进行整个夏季战役的最后决心。首先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和 波罗的海红旗舰队在卡累利阿地峡展开战役进攻,然后在6月下半月再在白俄罗斯展开更大 的战役进攻。当总参谋部制定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计划之后,朱可夫即 陪同斯大林分别与总参谋部及各方面军司令员讨论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最高统帅部为了实现白俄罗斯战役计划,预定实施三次强大的突击:
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对维尔纽斯总方向实施突击;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对巴拉诺维奇实施突击;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左翼集团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集团 的协助下,对明斯克总方向实施突击。
在明确了总的突击方向之后,最高统帅部还规定了各方面军的当前任务。
第十四章大举西进(2)
由于当面之敌是德军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它的兵力达到120万人,装备了9500门火炮 和迫击炮,900辆坦克和强击炮,1350架作战飞机。它的防御纵深达250~270公里。另外, 德军还可以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坚固的防御条件与苏军对抗,所以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 非常仔细地研究了敌我双方的强点和弱点,预想了各种问题的处置方案。
就在苏最高统帅部加紧实施白俄罗斯战役的准备工作之时,德军统帅部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他们预计苏军夏季首先攻击的地方是乌克兰,而不是白俄罗斯。德军统帅部认为,由于白 俄罗斯的森林沼泽地形条件的限制,苏军不可能将配置在乌克兰的4个坦克集团转调到白俄 罗斯,也不可能在白俄罗斯很好地利用这些坦克集团军。
苏军最高统帅部正是利用德军这种错误的判断,一方面特别谨慎小心地进行输送调动兵力; 一方面抓紧时间,争取在极短的时间内,把部队所需的各类装备物资调整完毕。
当一切计划安排停当之后,斯大林又指定华西列夫斯基到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 方面军负责协调作战行动,朱可夫则被指定负责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的作战行动。最高 统帅部还派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什捷缅科带领一个军官组到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来协助朱可夫 工作。
6月5日,朱可夫到达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指挥所,会见了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和军事委员布 尔加宁。由于最高统帅部特别重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即将实施的突击,因而把主要的兵力 和武器装备调给了这个方面军。但是这个方面军的正面是很不容易通行的森林和泥泞的沼泽 地带,这会给苏军即将实施的进攻带来很大困难。
朱可夫很熟悉这些地方,过去他曾在这里工作过6年。至今他还记得在这块沼泽地里打猎的 愉快情景,那里的野鸭子多极了,树林里有数不清的飞禽走兽。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地 理环境,使德军意想不到苏军会选择这里展开突击,所以在这一地段,德军只部署了据点式 的防御,并无绵密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