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每天学点中医养生-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是半边身汗: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多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压症、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六是劳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七是会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见于外阴瘙痒症、阴道炎等妇科病,亦可出现有异味的会阴汗。
    八是腋臭汗:汗臭如狐骚气味,由腋窝部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九是半边头汗:整个头部以鼻中分成两半,一半头出汗,另一半头滴汗皆无。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阴阳双亏并感寒所致。
    十是手足心汗:多发生于紧张或激动时或在公开场合说话时,常在青少年时发病,多半是精神压抑引起。
    此外,高烧病人的“战汗”(先见全身战栗发抖,而后汗出)为病变发展的转折点;生命垂危之际的“脱汗”(大汗淋漓不尽),为疾病转危之征象,应加以重视。
    三、中医的望神知病
    中医通过望神,可以辨别病人精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神,指的是病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神采和表情等情况的总和。
    如果病人精力充沛,神志清晰,目光精彩,面色红润,表情活泼,语音洪亮,呼吸平静,则表示神气健旺,正气未伤。中医称此为“得神”、“有神”。有神,则疾病一般不太重,预后亦较好。
    如果病人精神萎靡,神思恍惚,目光暗淡,面色晦滞,表情淡漠,言语低沉,呼吸急促,则表示神气虚衰,正气败散。中医称此为“失神”、“无神”。失神,则病势较深重,须防疾病的突变。
    还可见一些久病、重病、精神极疲衰的病人,原来不想说话,语音低微,时断时续,后来突然变得很爱说话;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两颧发红,如涂油彩。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病情恶化,为“回光返照”之症,中医称此为“假神”,是一种败象。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征兆。
    四、中医的望色知病
    大家都知道,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日晒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由三种色调构成:黑色的深浅因皮肤中黑色素颗粒的多少而定;黄色的浓淡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红色的隐现与皮肤中毛细血管分布的疏密及其血流量的大小有关。


天ZN天NB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中医看病之“望”(3)

    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对判断疾病有很大帮助。如果一个人皮肤的颜色与其平时的肤色有较大的改变,并排除了正常的外来影响,就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皮肤黏膜变得苍白,就是由皮肤的毛细血管痉挛或血液充盈不足以及血液中红蛋白的含量减少(贫血)所引起,可见于寒冷、惊恐、虚脱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贫血、内脏出血等。
    在身体的裸露部分,以及乳头、腋窝、生殖器官、关节、肛门周围等处,正常时皮肤的颜色就比其他部位深。如果这些部位的色素明显加深,或者其他部位也出现了色素沉着(表层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以致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称为色素沉着),并排除了日晒等因素,就应考虑是否染上了疾病。一般情况下可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阿狄森病)。肝硬变、肝癌晚期、肢端肥大症、黑热病、疟疾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砷剂、抗癌药等亦可引起程度不同的皮肤色素沉着。仅在口唇、口腔黏膜和指、趾端的掌面出现黑色小斑点状的色素沉着往往见于胃肠息肉病。
    妇女在怀孕3~4个月以后,脸上可出现对称性黄褐色或淡黑色斑,大小不等多分布在两颊、前额、口唇周围,也可在鼻梁或下巴等处,这种黑褐色斑称为妊娠斑。绝大多数没有病理性意义,仅有少数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常见者为慢性肝病或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肿瘤、卵巢肿瘤、月经不调或闭经等。
    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以及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多以后,可使皮肤呈红色,一般出现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猩红热等发热性疾病,以及阿托品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等;皮肤持久性发红则往往是柯兴综合征(为一种内分泌性疾病,系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所致)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可在其两颊和鼻梁部位的皮上见到蝶形红斑,多为鲜红或紫红色边缘可清楚亦可模糊,表面光滑。
    如果血液中的还原红蛋白(一种没有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则可呈青紫色,中医称为发绀,常常在舌、嘴唇、耳郭、面颊、肢端最为明显。
    黄疸时,皮肤及黏膜可呈黄色,早期轻微时仅出现于白眼球以及软腭黏膜,比较明显时才可见于皮肤,一般在胆道阻塞、肝细胞受损,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以及溶血性贫血病人的身上可以见到。黄疸时皮肤的色调可因血中胆素增加的程度和性质不同而出现差别,如有柠檬色、桔黄色、黄绿色、暗黄色,但尤以白眼球(巩膜)处发黄最为明显。另外,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桔子汁等蔬菜或果汁可使血液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致使皮肤变黄,但一般仅出现在手掌、足底的皮肤。长时间服用带黄颜色的药物,如阿的平、呋喃类等也可使肤色变黄。患有多发性神经纤维痛的人,皮肤上常有大块棕黄色色素斑。
    总之,对于皮肤颜色的变化,既不可过分关注,又不可疏忽大意。
    五、病是可以从口看出来的
    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是疾病进入人体的门户。由不洁食物引起的各种传染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和贫血等都是与食物经口而入分不开的。从中医角度看,病不但从“口入”,而且病也可以从口唇、口腔的形态、色泽变化反应出来。
    口唇,民间称为嘴唇皮,它由上下两片唇组成,围成了嘴巴,医学上叫口裂,唇有美容作用,尤其是嘴周围一圈发红的区域,解剖学名称为唇红。唇红部的血管比较接近黏膜表面,所含毛细血管丰富,正常人口唇红润,干湿适度,且润滑有光。而口唇形态色泽异常,常表示体内有病。观察的方法有:


天0F天FT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中医看病之“望”(4)

    1看口唇的形态
    (1)口唇干燥:患者嘴唇发干,常用舌尖去舐,甚至发生唇裂,多属燥热伤津或阴虚液亏。多见于高烧、气候干燥、缺水和爱蒙头睡觉的人;缺乏维生素B和很少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的人也多有发生唇干现象。唇炎也是引起唇干的一个重要因素。唇炎的主要表现是口唇干燥、脱屑、皲裂、进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时会感到疼痛,说话或大笑时口唇会皲裂出血。重者口唇发生肿胀、水疱、糜烂、结痂等,由于剧烈的灼痛,会妨碍进食和说话。唇炎最常见的病因是使用口唇化妆品后过敏。另外,口唇干燥还见于经常大量饮酒者和慢性胃病患者。
    (2)口唇糜烂:多是脾胃有热,常见于慢性肠胃病。初生儿口唇溃烂要警惕是否得了遗传性梅毒。如果口角、嘴唇处发生糜烂,并有红斑、水肿、渗液、皲裂、脱屑等,口角处可见向外幅射状的皱纹,多为双侧口角同时发生,也有个别发生于单侧的,是得了口角炎,俗称烂嘴角,是口角部位皮肤和黏膜的炎症。
    2看口唇的颜色
    (1)唇色发白:若双唇淡白,多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常见于贫血和失血症;若上唇苍白泛青,多为大肠虚寒、泄泻、胀气、腹绞痛、畏寒、冷热交加等症状间而出现;若下唇变苍白,为胃虚寒,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现象。
    (2)唇色淡红:多属血虚或气血两虚。体质虚弱而无疾患之人可见此唇色。
    (3)唇色深红:唇色火红如赤,常见于发热。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伴心力衰竭者,当缺氧时呈绛、紫红色,临床上称为发绀。唇色如樱桃红者,常见于煤气中毒。
    (4)唇色泛青:为气滞血淤,多是血液不流畅,易罹患急性病,特别是血管性病变,如血管栓塞、中风等急暴之症。
    (5)唇色发黑:环口黑色、口唇干焦紫黑是极为不良的征兆。若唇色黯黑而浊者,多为消化系统有病,时见便秘、腹泻、下腹胀痛、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若唇上出现黑色斑块,口唇边缘有色素沉着,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艾迪生病);若在唇部、口角,特别是下唇及口腔黏膜上有褐、黑色斑点,有时很密集,没有不适的感觉,则可能在患者的胃肠道中发生多发性息肉。
    3望口腔的形态
    正常口腔是平整光洁的,如果口腔黏膜红肿、起水疱、发生溃疡或者出现黄白色斑点,有时伴有发烧、疼痛、不能进食,多属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平时,口腔内有无数的细菌,一旦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便繁殖起来,引起口腔黏膜、齿龈、舌体发炎,有时也可由病毒或过敏引起。
    烟酒过度、身体疲劳或假牙、龋齿刺激时也可引起口腔炎。有的妇女每逢月经来潮时,出现周期性口腔发炎。
    六、顺藤摸瓜;看透病理性的笑
    正常人的笑,是心情愉快的表露。医学家们发现,许多长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笑。我国的老寿星就是一副笑容可掬的形象。然而,笑容中也可能藏匿着某种疾病的蛛丝马迹。医学上称这种与疾病相伴随的笑为“病理性的笑”。
    医学认为;老年人在罹患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症时,因脑组织发生缺血性退行性变,导致脑功能失调,可发生无意的笑,多数可伴有上肢震颤、步态不稳、语言不清等症状。儿童患了大脑发育不全症,可表现出特殊的憨里憨气的笑——“傻笑”,而且常伴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大量酗酒后,由于大量的酒精进入人的大脑组织,使得大脑的兴奋抑制功能失调而出现狂笑。这说明酗酒者已经患上急性酒精中毒了。


天T8天86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中医看病之“望”(5)

    发生破伤风的病人,因咀嚼肌群呈强直性痉挛,口角缩向下方,上唇紧贴牙齿呈“苦笑”状。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大脑功能不正常,有“幻听、幻视”等症状,因而常自言自语、嘻嘻傻笑。无法克制的笑,称为强制性笑。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笑往往是提示病人脑部有细胞变性、脑动脉样硬化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若发现有这些病态的笑,就应及时就医,让医生“顺藤摸瓜”,从笑声中识病,从而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七、眼睛里秀出病的蛛丝马迹
    古语说,“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回眸一笑百媚生……”
    你可知道,在这秋波流转的一颦一笑中,其实还蕴涵了人身体健康的蛛丝马迹。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目为肾精之所藏,为血之宗,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与五脏六腑皆有联系。《重订通俗伤寒论》说:“凡病至危,必察两目 ,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故观目为诊法之首要。”中医还提醒我们,如果眼角发青,也要小心肝脏问题。除了反映肝脏的情况,其他的脏器健康状况如何,你也一样能在眼睛的窗口中读取到不少。
    眼的重要结构虹膜,它是内脏疾病之窗。当我们通过眼来观察病情时,一定要把握此关键。虹膜是瞳孔周围含有色素的环形薄膜,它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黄种人的虹膜大多是棕色。
    也许你会问:小小虹膜为什么有预测各种疾病的神通?
    那是因为它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布满各种器官的感受体:侧面区域代表肺(这里的凹点代表有肺脏疾病),上方代表心,下方代表肝,围绕瞳孔四周的圆环代表胃肠,如果出现凹点,多半有消化道溃疡。虹膜上有亮点,表示脑神经出现问题;如果是不同颜色的分散小点,是风湿病的征兆;左眼虹膜出现变化,代表右半身的某个地方出了毛病,反过来说,右眼虹膜的变化,则提示左半身的疾病。
    八、透过耳朵看肾
    俗语说“肾开窍于耳”,《四诊诀微》中也有言:“耳焦如炭色者,为肾败,肾败者,必死也。”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所以对耳朵的动静自然不可掉以轻心。
    医学指出,耳朵若总是嗡嗡作响,声音听不太清楚,有时还会伴随着腰痛和尿频,这可能是肾脏功能在逐步衰弱的信号。
    1从耳看全身
    耳朵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仅占人体总面积的1%而已,然而却有着预报全身健康的作用,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于耳,此外还有许多经脉注于耳。耳朵上有260个穴位,前面200个穴位,背面60个穴位,和全身的关系都很密切。
    所以,望耳诊病,已经是中医的重要部分。在耳诊学中,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能在小小耳朵中找到对应的位置,也就能根据某区域的变色、变形、脱屑等各种变化看到内脏的病变。
    2突发性耳聋要看心神
    耳还与心密切相关,情绪激动可以引起突发性耳聋。所以,突发性耳聋除了器质性的治疗之外(如高压氧、补肾),还要进行心理治疗。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都应及时诊治,否则容易发展成永久性耳聋。
    有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常常在耳朵的心区会发现片状、边缘不清的白斑;心律不齐者,耳朵的心区出现皱纹圆圈,如果有神经衰弱,则在这里有压痛感;再比如,患有心绞痛的人,心区会出现充血、红晕和脱屑的现象。
    3从耳朵看癌症预兆
    耳部相应区出现异常,包括色泽、形态和感觉的改变,常可提示内脏恶性肿瘤的存在,尤其对肝癌、胃癌、食管癌及肺癌的确诊率很高。耳诊学研究发现,如果内脏有肿瘤,耳壳相应穴位的电阻就会降低,通过肿瘤探测仪可以发现肝癌、胃癌、肺癌,准确率可以达到50%以上。
    九、“走”出的疾病
    1保护性跛行
    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下肢受伤者。
    2拖腿性跛行
    走路时,健腿在前面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3间歇性跛行
    开始走路时步态正常,但走不了多远(严重者不到百米)患者就因小腿后外侧及足底胀麻疼痛而被迫停步,需蹲下休息片刻,待症状缓解后再重新起步。走走歇歇,因此称为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受累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供血不足患者。
    4摇摆步态
    走路时患者靠躯干两侧摇摆。使得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所以每向前走一步,躯干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行走,所以又称“鸭行步”。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严重的“O”型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患者。
    5高抬腿步态
    走路时,患腿高抬,而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跨越门槛之状,所以又称“跨越步态”。主要是由于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常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6足跟步态
    走路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患者。
    7画圈步态
    走路时表现为患腿膝僵直,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勾。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画一半圆前走一步。由于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所以又称“仿瘫步态”。
    此外,还有慌乱步态:多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肿瘤、头部陈旧性外伤等;醉汉步态:主要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态: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髓型颈椎病患者;交叉步态:多见于大脑瘫、截瘫等患者。
    


天HH天VV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中医看病之“闻”(1)

    一、医生在听什么
    “望闻问切”中的“闻”,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去医院看病,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会把听诊器放到你的胸部、背部听听,那么,他到底在听什么呢?事实上他听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声音、语言、呼吸、呕吐、肠鸣和病气等,医生是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