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看普京-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硬,以“铁腕”树立了威信。    
    无论怎样评价普京在车臣战争中的作用和功绩都不过分。他坚决果敢的个性、运筹帷幄的韬略,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都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事实证明,他已具备了一个大国领袖的素质。    
    到今天我们可以说是车臣战争成就了普京,车臣战争成就了一位领袖,车臣战争成就了俄罗斯神话。    
    普京也为车臣战争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到2000年底普京已经三次视察车臣。    
    第一次视察车臣是在1999年10月20日,当时他还是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1999年8月在国家杜马讨论是否任命普京为总理的会议上,普京就处理车臣问题发出了坚定的声音:“俄罗斯领土完整不可能是讨论的问题,而且不可能是和每一个侵害领主完整者讲价钱或进行恐吓的问题”。普京出任总理的第二天便发表讲话:政府将严厉打击车臣匪帮。接着他亲自统帅联邦军队开展了对车臣恐怖分子的大规模围剿。    
    10月20日,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是在人们普遍猜测俄军正在策划对格罗兹尼发动地面战之际,出人意料地抵达车臣北部的。普京对当地村民表示:“俄军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决定车臣的地位问题,通过投票,但只能在消灭匪帮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第二次视察车臣是在1999年12月31日至2000年1月1日。    
    1999年12月31日午夜,电视中播放了代总统普京向俄罗斯人民发表新年贺词的录相。节目播出时,普京早已和夫人柳德米拉飞到战火纷飞的车臣去慰问那里正在浴血奋战的俄军官兵。    
    当时困兽犹斗的车臣恐怖分子不断扬言要针对普京制造恐怖事件,但是普京对此不为所动,毫不理会。    
    那天普京及夫人一行分乘三架直升飞机前往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将核密码箱放在尾随其后的另一架战机内,虽然他与密码箱只分开过一个小时,但他还是遭到对手指责他不负责任的抨击。    
    核密码箱是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移交权力时交给普京的。目前俄罗斯使用的是索尼公司制造的便携式手提核密码箱,重10公斤,厚10厘米。俄罗斯共有三个技术性能完全一样的核密码箱,它们分别由俄罗斯总统、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控制。但是发射反击命令却不需要同时按下三个按钮。核按钮只是一连串指令的第一环节,其最终环节是核导弹上弹截巡航计算机。    
    话说当天由于能见度极低,飞机无法着陆。普京一行只好调头往回飞,然后再换乘汽车前往目的地。汽车在弹坑累累的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当普京和夫人出现在战士们面前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此时的普京身着带风帽的翻领滑雪运动服,神采奕奕,他向在车臣战争中英勇作战,表现突出的官兵颁发了奖章,同时将刻有“俄罗斯总理敬赠”字样的猎刀赠送给官兵们。随行的俄罗斯歌舞团为官兵进行了慰问演出。    
    在已被俄军控制的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普京发表讲话说:“我们的军事行动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同时也是为了粉碎企图分裂俄罗斯联邦的行径。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普京对军官和士兵发表讲话,他的妻子站在他的身旁。普京说:“我想让你们知道,俄国对你们的所作所为表示高度赞赏。”“这不只是一个恢复俄国荣誉和尊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事关扼制、结束分裂俄联邦的企图,这是主要任务。俄国感谢你们。”“我祝愿你们新年快乐,祝你们幸福健康、家庭美满。”    
    普京一行与官兵们共度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返回。两个小时后,他们乘车刚刚经过的那条公路就被炸毁了。    
    普京对车臣战场的视察和慰问,极大地鼓舞了俄联邦军队的士气。2月6日受到普京亲自嘉奖的部队一鼓作气攻克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第三次视察车臣是在2000年3月普京正式当选俄罗斯总统后。3月20日他亲自驾驶苏—27歼击机到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为在车臣战争中表现突出的一个空降团举行欢送仪式。针对部分车臣非法武装逃到南部山区的情况,普京指出车臣武装分子只有走出山区,放下武器,政府才会与他们谈判。


第四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第7节 轴承厂人质危机

    在莫斯科东南区杜布洛夫卡大街,距离克里姆林宫仅4。5公里的地方,座落着一座设施极为现代化的演出场所。这里原来是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2001年经过彻底改建已成了一座豪华音乐厅。    
    近年来,这里一直上演着一部在俄国颇受欢迎的美国音乐剧《东南风》。    
    2002年10月23日傍晚,这里又是熙熙攘攘、座无虚席,1000多名观众大都是住在邻近街区的莫斯科市民。    
    大约21点30分,音乐剧第二幕将要结束,车臣非法武装“伊斯兰特种战团”团长马夫扎尔·巴拉耶夫率领50多名身着伊斯兰黑色长袍、蒙着脸、身绑炸药、挥舞手枪的“黑寡妇”突然出现在舞台上。就在1000多名观众还朦朦胧胧,以为剧情发展太快,自己思路没有跟上的时候,稀里糊涂地就和剧院的100多名演员和工作人员一起变成人质了。    
    马夫扎尔·巴拉耶夫狂妄叫嚣:俄罗斯军队必须在一周内撤出车臣,并要释放所有车臣被俘人员。否则,就要炸毁文化宫大楼。巴拉耶夫说,如果警方采取强硬手段,那么他们每死一人,就要杀死十名人质作为赔偿。    
    在人质事件发生后,俄情报部门很快就证实了这次劫持人质事件的实施者是已被俄军导弹击毙的车臣军阀阿尔比·巴拉耶夫的侄子——非法武装“伊斯兰特种战团”团长马夫扎尔·巴拉耶夫。    
    马夫扎尔·巴拉耶夫的叔叔阿尔比·巴拉耶夫是个在俄罗斯人人皆知的恐怖人物,车臣臭名昭著的匪首。阿尔比·巴拉耶夫心狠手辣、残忍狡猾。他亲手杀害的俄军官兵就多达170多人。1998年10月,阿尔比·巴拉耶夫绑架了4名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修理电话系统的工程师,在英国雇主被迫答应他的要求支付了1000万美元赎金后,他却背信弃义,杀害了4名人质,身首异处,抛尸荒野。    
    在马夫扎尔·巴拉耶夫追随他叔叔的过程中,越来越成为阿尔比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不久,马夫扎尔·巴拉耶夫就成了阿尔比为首的那伙匪徒中的二把手。    
    马夫扎尔对杀害170余人的叔叔佩服有加,发誓有一天杀死的俄军官兵人数要超过他叔叔。    
    阿尔比·巴拉耶夫被俄军炸死后,马夫扎尔接受了阿尔比那伙匪徒,继续进行各种令人发指的恐怖活动。    
    马夫扎尔还当上“伊斯兰特种战团”团长,专门组织了一支车臣妇女姐成的敢死队。马夫扎尔招募人员的条件只有一个:被俄军击毙车臣匪徒留下的“寡妇”。这些寡妇对俄军怀有刻骨仇恨,衣食无着。在被马夫扎尔招募后接受射击、制造恐怖活动的军事训练。    
    莫斯科警方、内务部、“阿尔法”特种部队闻迅后迅速赶到现场,在轴承厂文化宫周围地区及米尼科夫大街布满了上千名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背心、荷枪实弹的军警。装甲车、消防车、救护车轰轰作响,时刻处于待命状态,训练有素的神枪手手持阻击步枪牢牢控制了剧院四周所有高层建筑上。    
    很快,“阿尔法”成员化装成挖凿排污管道、检修供暖设备的工人潜入剧院监视车臣恐怖分子的行动。很快,临时组建的、设在离剧场不到500米地方的“紧急情况指挥中心”开始工作。    
    此时普京总统正在准备出访德国、葡萄牙,前往墨西哥参加亚太经合会议。在收到车匪“黑寡妇”挟持人质的消息后立即取消了出访计划,果断决定,自己亲自挂帅解决人质危机,并责承俄联邦安全局副局长普罗尼切夫负责营救千名人质的行动,由莫斯科内务总局局长普罗宁坐镇指挥。    
    普京连夜召集由俄联邦安全局、内务部、军队等强力部门最高级别官员参加的紧急会议。在会上普京对车臣非法武装分子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地提出“决不向恐怖分子妥协”的政策。普京指出,这次劫持人质事件是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俄罗斯永远不会屈服于他们的挑衅。一方面普京的克格勃经历给了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胆量和魄力,另一方面普京也深知,面对车臣匪徒的无端挑衅,如果政府退让,使车臣匪徒的阴谋得逞,那么将会刺激发生更多的、让俄政府应接不暇的人质绑架事件。    
    普京积极安排、布署俄强力部门有关各方采取积极的行动营救人质。在人质事件发生一小时后,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在国家杜马的议员阿斯拉哈诺夫、车臣族俄罗斯原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赶到文化宫剧场入口处,与参与绑架人质的车臣武装分子交涉,要求他们保持理智和克制。    
    24日清晨,一名俄罗斯特工佯装醉酒,走进剧院,被车臣武装分子击毙。    
    24日中午,几名俄方红十字会代表手持白旗进入剧院与绑匪对话。车臣绑匪释放了一名身体虚弱的60多岁的英国人质和俄罗斯几名妇女、儿童。    
    24日下午2点,普京公开发表声明:这次人质危机是“外国恐怖组织中心策划的”。他命令特种部队“准备解救人质,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质的安全”。    
    这时,被劫人质给普京写信,要求俄军不要动武,并从车臣撤军。电视台公布了人质要求普京结束车臣战争的呼吁。50多名人质家属上街游行,要求俄罗斯政府接受车臣绑匪的要求,停止车臣战争。国家杜马强调,应同绑匪进行谈判。很多国家也纷纷发表声明,在遣责车臣恐怖分子的同时,希望和平解决人质危机。    
    面对巨大压力,普京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强硬立场,力主采用铁腕手段。普京宣布,俄政府决不向绑匪妥协,决不向车臣叛乱武装让步,决不让俄罗斯军队撤离车臣。俄政府唯一能作的让步是:“如果释放全部人质,可免绑匪一死,并将他们逐出俄罗斯国土”。    
    25日午夜,俄罗斯著名车臣战地女记者波利特科夫卡娅被任命为马夫扎尔和俄当局的调停人,与马夫扎尔进行面对面的会谈。    
    10月26日2点30分,救护人员从剧院救出被匪徒击伤的一男一女。    
    3点30分,马夫扎尔宣布给俄当局谈判的“最后期限”已到,他开始枪杀人质。一些人质趁乱逃跑,“寡妇军”举枪射杀,顿时剧院内的枪声、爆炸声响成了一片。部分人质逃跑成功。    
    5点30分,根据普京总统的命令,“阿尔法”特种部队开始对匪徒发动袭击。他们从通风管道向剧院内施放了一种强烈麻粹剂,并用炸弹在大楼墙壁上炸开一个大洞。冲入剧院的“阿尔法”特种部队与“黑寡妇”展开了激烈的枪战。包括绑匪头目马夫扎尔·巴拉耶夫在内的30多名绑匪被击毙。750名人质获救。由于施放“强烈麻碎剂”128名人质死亡,还有500多名人质受伤。    
    这样看来,俄特种部队施放的“神秘气体”,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绑匪吸入麻粹剂失去抵抗,来不及点燃炸药就失去知觉或死亡,另一方面又导致人质死亡。    
    不管怎么说,轴承厂文化宫人质危机总算圆满地解决了,普京再次成为媒体瞩目的焦点人物。他在处理绑架问题上的方法独树一帜,其强硬态度得到不少评论人士的肯定。根据民意调查,有85%以上的俄罗斯公民对普京所采取的行动表示赞同。    
    据参与解救人质的阿尔法小组上校K·瓦列里回忆说:    
    在解救人质过程中我们事实上是在地雷阵中穿行(舞台上和观众席上都安置了炸弹),那里坐着上千名人质。恐怖分子显然在等待我们的强攻并准备好了自己的王牌——人体炸弹。只要偶然的一个失误,莫斯科市中心就将多一座阵亡将士公墓。    
    有人说那些女圣战者是“迷途的羔羊”,说我们对她们太残忍。实际情况是,为了人质的安全,我们不得不把她们立即击毙。这些“迷途的羔羊”身上绑满了炸药,旁边有凶残的男恐怖分子监视。她们不得与陌生人(尤其是与人质)交谈。每过1。5至2个小时,她们就喊一遍“真主保佑!”作为对自己的激励。她们的情绪极不稳定,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    
    阿尔法小组用炸药炸开包有铁皮的门,冲进剧院。因为自来水管道也被损坏,我们涉水冲上舞台,第一秒就打死了坐在舞台上的男恐怖分子。    
    每个进攻队员负责一排人质。他们检查每一张椅子,以防那里安放炸弹。一小时内联邦安全局的特种部队队员们从大厅里转移出了600多人,疏散每个人质用时1至2分钟……。    
    普京的强硬态度也极大地打击了车臣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随后,俄罗斯停止执行已经宣布的从车臣撤军的计划并迅速加大了在车臣的军事剿匪力度。    
    事后普京说:“我任职期间,经历了很多艰难的时刻,但最糟的就是剧院人质事件,我整夜呆在克里姆林宫,尽可能地获取信息,听取不同意见,以便做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独自做决定”。


第四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第8节 反恐斗争任重道远(1)

    近年来,俄罗斯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绝大多数都与车臣恐怖分子有关。    
    一系列恐怖袭击表明了,尽管在车臣境内的大规模正面军事冲突基本结束,但是一场恐怖与反恐怖之间的较量还在车臣,甚至俄罗斯全境展开。    
    2002年12月27日,车臣“人体炸弹”驾车撞向格罗兹尼市政府总部,炸毁了四层办公楼,造成80多人死亡。    
    2003年3月1日,车臣临时政府领导人卡德罗夫的车队在格罗兹尼遭到车臣叛匪袭击,4名保镖和3名警察在交火中身亡,1名叛匪丧生。    
    2003年5月9日,车臣地方政府原打算在一体育馆内举行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日,距该馆50米的一颗炸弹爆炸。一名支持俄罗斯的车臣警察被炸死,另有两名俄罗斯士兵被炸伤。阅兵活动被迫取消。    
    2003年5月12日,两名恐怖分了驾车冲进车臣一个区政府办公大院,引爆炸药造成52人丧生,300多人受伤。    
    纳德捷列奇内依区的兹纳缅斯科位于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以北,这里也是区政府所在地。同车臣大部分政权机构一样,为防止恐怖袭击,区政府办公楼四周也设立了隔离带有专门武装人员在隔离带四周站岗巡逻。2003年5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一辆“卡马兹”牌大卡车驶向政府大楼,站岗的武装人员示意停车,准备对车辆进行检查。就在这时,卡车突然发生爆炸。政府大楼外的路面被炸出一个直径达15米、深度达5米的弹坑。区政府大楼,俄联邦安全局下属机构办公楼等6座楼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警方称卡车上装载的炸药至少有1。3吨,卡车中的3名自杀性爆炸者中有1名是女性。车臣叛军头目巴萨耶夫声称对这一事件负责。    
    2003年5月14日,距离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不远的沙斯罕—尤尔梅斯村外发生一起恐怖爆炸事件。30人死亡、150人受伤。    
    当天下午,沙斯罕—尤尔梅斯村,村外正在举行宗教活动。来自车臣、达吉斯坦和印古什大约1。5万穆斯林聚集在一片草地上,车臣当局行政长官卡德罗夫当时也在现场。下午3点钟,正当全体与会者集体做礼拜的时候,一声爆炸在人群中间响起,有人应声倒下,有人呼喊着外逃。     
    爆炸发生的一瞬间,卡德罗夫的保镖将卡德罗夫压在身下,卡德罗夫安然无恙,但保护他的年轻警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清理现场时发现,一共有4名警卫遇难。    
    后来查明这是一起自杀性爆炸,凶手是古杰尔梅斯一个46岁的妇女。她身上捆着炸药来到现场,然后伪装成记者混到离主席台不远的地方,趁着大家聚精会神做礼拜的时候,引爆了身上的炸药。她的躯体瞬间被炸成碎片,飞向四面八方。    
    2003年6月5日,在与车臣交界的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市北部郊区,距俄一大型空军基地6公里处发生了自杀性爆炸事件。一名身上绑满炸药的年轻妇女(“黑寡妇”)快步走近一辆运送40名俄空军机械师和家属的车辆,造成至少15人死亡,12人受伤。    
    2003年7月5日,莫斯科一年一度的摇滚音乐会——“羽翼”摇滚音乐会在莫斯科市区西北的图什诺机场举行,现场聚集了3万多名观众,两名“黑寡夫”引爆了捆在身上的炸药,炸死17人,杀伤40多人。    
    2003年7月10日,在距离克里姆林宫1000米外的一家餐厅发生炸弹爆炸。当时餐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