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78-狼市-中国股市还有救吗?-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股票就是安全的,因为它们完全可能在一夜之间被变为负数,沦为垃圾股。中国内地股市出现几毛钱一股的“仙股”一点也不稀奇。美国股市上几分、几厘甚至几毫的股价都有。中国股市将来也不例外。中国股民对上市公司乃至对管理层的极度不信任,才是市场崩溃的核心原因。    
    股权分置不是“筐”,不能把股市    
    的什么烂污都往里面装    
    策划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声音认为,股权分置是当前中国内地股市的主要矛盾,是市场信心难以恢复,持续下跌濒临崩盘的症结所在,也是股市腐败的根子。由于股权分置,流通股东“股”微言轻,制约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变着各种花样的扩股圈钱的行为和利益向公司管理层及内部人倾斜,更无法遏制高管与权力勾结内掏外挖上市公司侵害股东的行为,对股市的黑箱操作、内幕交易、弄虚作假、转移上市公司利润等坑害投资人的利益的行径无可奈何。这是投资人对上市公司和市场不信任,信心崩坍的根本原因。因此,唯有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解决了制约股市发展的这个主要矛盾,才可能重振市场信心,拯救股市。    
    作  者:当然有这样的因素。但不能把股权分置当成“筐”,把股市内外的什么烂污都往里面装。股市普遍存在的大股东变着花样圈钱、损害流通股东利益、弄虚作假、内幕交易、欺诈乱市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规不健全、监管失职或不作为以及市场腐败造成的。现在好了,所有的问题、责任和腐败,都可以装到股权分置这个“筐”里去,成为渎职、腐败和不作为的最好的托词,不需要任何人去负责任。投资人的怨恨、谴责,也都可以一古脑转到股权分置上去。但这可能吗?投资人是有思想有观察能力和是非辨别力的,他们上当受骗已经受够了,是懵不了的。他们很清楚,股市的症结在哪里。    
    就说一些上市公司变相成为国有控股方或大股东“圈钱”的“提款机”的问题吧,这既有股权分置,一股独大的原因,也有法规政策不完善和监管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没有完善的上市公司法;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一些做法不是在维护中小流通股东的利益,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向大股东倾斜。为什么那么多有着各种猫腻的“圈钱”方案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批准通过?桌子下面有什么交易?毋庸置疑,股市的“圈钱”利益集团才有资源和手段接近监管环节的关卡要害人物。腐败官员吃了钱,自然会为“圈钱”行为开绿灯,哪管小股民利益和市场崩不崩盘。主宰决策的往往是利益博弈而非道义、原则。    
    再说,上市公司大面积出现大股东和高管内掏外挖上市公司墙脚,转移利润,坑害流通股东,甚至卷款外逃等等,这完全是监管部门和国资机构失职、渎职、不作为造成的。由于监管部门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防范、打击不力,违法风险成本极低而暴利惊人,使得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群起效尤,还互相攀比,肆意侵害投资人的利益,市场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而许多违法乱市者,如啤酒花的艾沙由夫、托普的宋如华等,多与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的一些官员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出逃离境,也保护了一些腐败官员。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没法推到股权分置这个“筐”里去的。    
    就说一些上市公司转移隐瞒利润,利益向高管和内部人倾斜的问题,也有监管不力的原因。由于社会整体的分配不公,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都会在自身和内部人待遇问题上向最高标准看齐,公司赚了钱或不赚钱都要优先满足管理者自身和内部职工的利益,因此才会出现高速公路上汽车成倍增加而一些高速公路股份公司业绩反而下滑,员工人均年薪却超过15万的不正常现象。这当然有流通股东无权也无法制约上市公司分配决策的原因,也有法规不健全的原因。在其他一些国家制定的“上市公司法”里,就有如何保障公众股东监督制约公司分配权限的规定。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可以随意决定分配政策,“圈”投资人的钱为内部人谋利已经成为中国股市的潜规则,造成了公司诚信和市场道德的危机,这也不是实现全流通后就能一朝解决的。    
    另外,内地股市肆无忌惮的财务报表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信息、内幕交易、庄家与“黑嘴”联手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也多是由于监管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缺乏社会舆论监督等原因造成的,其症结并不在股权分置。


《狼市》 政策救市为何不灵了?政策“牌”为何失灵?(1)

    策划人:中国股市向来被称为“政策市”,股市的涨涨跌跌,起起落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围着政策的指挥棒在动:一个政策信号可以使低迷的市场突然暴涨,另一个政策信号又会使狂热的市场急转直下。而到如今,政策“牌”却失灵了。股市持续下跌4年,管理层救市措施接连不断出台,从紧控新股发行闸门减缓扩容压力,到鼓励保险基金入市、培育和增加机构投资者、降低印花税、允许国企和上市公司买卖股票、引入境外管理机制、打击市场违规行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等,再到“国九条”、“温六条”、“尚六条”,可以说政策的“施刀令牌”都已用光,可什么效果都没有,甚至于“利好”政策也起助跌作用。为什么“政策市”的政策会失灵?政府救市还有招么?    
    作  者:“政策市”翻脸不认政策,是市场的一个进步。“政策市”是一个蒙昧、初级的市场形态,在市场刚刚开始发育,市场力量还很卑微的时候,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是能够凌驾于市场,市场往往是看权力、政策的脸色。但市场终归要发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当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它就一定要按自身的原则——市场规律运行。顺市场规律的政策,则灵;违背市场规律的政策,则会被市场唾弃。市场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它不接受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主宰,它不是面团,也不是变形金刚,不可以任由外力捏来拧去。华尔街有名句言:“政府要想干预市场,就好比用葡萄干喂大猩猩。”相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每天超过1万亿美元的成交量,这只“大猩猩”,任何政府所能用于干预市场的财力也只相当于“葡萄干”。在市场规模小、市场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政策可以对市场发号施令,立竿见影,但当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力量足够强大之后,它就只听命于市场本身的规律了。    
    市场原则的核心就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在中国股市发育初期的蒙昧时期,可以不管价值规律,垃圾也可以当成黄金炒,A股平均市盈率一度炒高到72倍!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就是三十几、五十几倍!全世界哪有这么金贵的股票?有人还喊出豪言壮语:上海A股指数将来上看4000点、1万点!更荒唐的是,同一个公司同股同权的股票,卖给内地穷人40元,卖给香港人和境外人10元。后来为了照顾B股的投资人,又让内地人去买B股,这不是让穷人去救富人吗?希望B股向A股看齐,结果成了市场的笑话,反而是A股拉回去向B股、H股看齐,这才是市场价值回归,股价终究要与周边市场接轨。    
    股市作为最现代化的金融证券市场,早已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它一定会受到全球市场参照系的影响和制约。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或打开电脑,发现人家成熟股市的股价只有我们A股的1/3甚至1/4时,才意识到买A股的风险和不划算。同时,中国人对东京股市炒到最高70倍的市盈率,最后气泡破裂,日经指数连跌4年最惨时跌去4/5的教训有了警醒,从2001年开始,A股市场开始回调。应该说,这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开始。可是,一些“多头司令”仍然吹嘘:中国股市有“中国特色”,中国经济高增长,上市公司高成长,50倍的市盈率也不算高。结果怎么样?“高成长”的中国上市公司有几家真正在高成长?100多家公司被“ST”,摘牌的也有一大群,“金蛋”变垃圾的情况比海外股市多得多,令人心惊胆战。有“中国特色”的A股市场的股价还是要去向周边股市的股价看齐,甚至低于H股股价,这就是市场。    
    回头看看这4年来,政府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呵护这个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旺市救市措施,但为什么市场就是不理会?不是因为政策管不管用,而是市场规律在发威。过去政府的利好政策还能使市场产生短暂的兴奋,但价值规律摆在那里,你股价贵得太离谱了,是全球平均股价的三四倍,它终究要向价值中枢轴线靠近,这是任何政策等人为因素改变不了的。    
    策划人:可是,现在A股指数已从高位跌去了一半多,平均市盈率只有十几倍了,许多绩优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只有五六倍了,比华尔街的同类股市价格还低了,应该说投资价值已经凸现了,可为什么市场还是暴跌不止?    
    作  者:支撑股市最重要的是信任和信心。信任、信心崩坍了,一切救市措施都是苍白无力的。虽说股价便宜了,眼下一些绩优公司股票市盈率只有五六倍了,可谁能相信他们有没有做假账?会不会哪一天高管卷了几亿元人间蒸发?就算现在的业绩是真实的,万一人家下半年为了自炒或某种目的突然报出亏损业绩,“金蛋”岂不又成了“地雷”?你看科龙,去年前三季度还赚了2亿多,年底却报出全年亏损的大利空。还有古井贡,过去一直是“绩优公司”,今年突然报出巨额亏损,并有可能退市。这样有知名度的公司都难以捉摸,股民还敢轻易相信谁。他们已经被“狼”咬怕了,只有选择逃离和观望。如果不能恢复投资人对市场、对上市公司、对管理层的信任和信心,一切救市举措都是白搭。    
    策划人:有人认为,股市低迷,是由于股市缺“血”——资金都流向房市了。    
    作  者:中国股市从来都不缺资金,只缺信心。股市与房市,不是“跷跷板”关系,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繁荣与共的关系。中国居民储蓄已达12万亿元,人们就是因为找不到以钱生钱的投资渠道才去炒房、炒兰草、炒仙人掌,中国股市才1万亿左右的盘子,光是江浙资金都能把它炒得红翻天,问题是人家不敢进股市。“狼”那么凶,谁敢送上门去被“狼”咬?    
    过去,管理层调控股市,主要是通过调节新股发行“闸门”,市场狂热时就多发点新股,给市场一个降温的信号,增大市场的资金承接压力;在市场低迷时,又通过暂停或减少新股发行减轻扩容压力,同时通过增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允许券商融资,准许国企和上市公司资金入市等措施,增加股市资金来源。其实,在初期这种开“闸”关“闸”的控制股市供求的调控措施的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只要管理层给个脸色——希望给股市加温还是降温,市场就会有反应。那时候股市是跟着政策意图走。只要股市被看好,就永远不会缺资金,场外资金多的是。现在开关“闸门”不管用了,一只新股不发,从证监会主席到总理,都表示希望股市向好,但市场就是不领情,连总理的面子也不给。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时很动情地讲到股市,提出“温六条”,结果市场以连续大跌来回应。现在股市的问题,不在于供求关系,也不缺资金,也不需要给政策信号——政府救市的意图早就明明白白了,问题的要害在于信任和信心。要救市先得治市,治不好市也就救不了市。


《狼市》 政策救市为何不灵了?政策“牌”为何失灵?(2)

    策划人:政府为了稳定市场,成立了一定数量的基金公司,基金总盘子也有五六百亿了,加上保险基金,力量也不算小了,但为什么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作  者:应该说,基金为稳定市场已经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他们不是“救世主”,基金也不能当雷锋,也要生存发展,也有财务指标、投资人期望回报的压力。基金托不了市,也没这个义务。一个信心崩坍了的市场,靠基金的力量是托不住、撑不住的。他们本身也没有这个义务,尤其是保险基金,必须要考虑安全盈利。不能股市垮了,把社会保险也拖垮,那样的社会代价是负不起的。    
    策划人:媒体一直在放言,政府正在酝酿最后一招,设立平准基金或稳定基金,在关键时刻托市救市。“水皮杂谈”也提出,救市要“让钱来说话”,其他已经不管用了。    
    作  者:我也很喜欢看《中华工商时报》的“水皮杂谈”。水皮说:“中国资本市场到了必须要用钱说话的地步。”他说,“大股东敢跟小股东叫板,是因为钱多,小股东敢和大股东较量,是因为势众;投资者敢向管理层逼宫,是因为抛压。”    
    “那么,管理层敢跟投资者拍胸,凭什么呢?凭管理层手中掌握的资金,在必要时能够投入这个市场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的资金,能够体现管理层政策意图和投资导向的资金,这种资金叫平准基金。”    
    “政府该不该救市和政府该不该托市不是一回事,托市是托不起来的,但是救市却是必须 。1998年,索罗斯攻击港股,股指从14000点跌到6000点后还在跌,香港政府果断进场建仓避免了港市的崩溃并诞生了今天的盈富基金。”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这个稳定靠什么保证,靠的就是平准基金。”    
    “现在沪深两市每天的交易量不到100亿元,如果有一个规模2000亿的政府救急基金在那儿压阵,还有谁敢给管理层叫板呢?至少不敢砸盘吧!”    
    “有这笔钱,市场会看管理层的眼色,没这笔钱,管理层只能看市场的眼色……”    
    水皮的妙笔点到了危市的要穴。但平准基金(或称为稳定基金)真的能为股市“扎起”吗?事实上,内地股市早已有了起稳定军心作用和体现管理层政策意图和投资导向的基金,但目前内地股市状况与1998年的香港股市和2000年的台湾股市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香港股市受游资攻击,严重超跌,其市场构架、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健康的,香港政府就是不托市,市场也会反转,就像“9·11”之后华尔街股市的波动。港府托市后,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的形象受到过损害。内地股市与当年港股不一样,连续几年下跌有过去股价虚高价值回归的修正因素,后来的非理性持续大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投资人对市场、管理层和上市公司信任和信心的崩坍,因为股市的基础已经被猖獗的大面积的弄虚作假、欺诈坑骗、内幕交易和腐败的内掏外挖毁掉了,股市赖以支撑的诚信被破坏了,在这种市道下,政府的平准基金可以救市于一时,1000亿或2000亿的平准基金进入一个市值不到1万亿元的市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使股指至少上扬20%。还有巨额的跟风资金也可跟着“坐轿子”短炒一把。但跟风者只会是短炒,因为股市还是问题依旧,诚信沦丧,没有多少投资人敢恋战,弄不好平准基金也会炒成真正的股东,就像今天市场上的保险基金。    
    我们这样讲,不是不主张政府建立平准基金救市。而只是说,对今天的内地股市,光靠“钱”说话是不够的,还要让“法”说话,确保市场恢复诚信原则。    
    策划人:管理层也在着力打击股市的违规行为,从严治市,那么多上市公司高管落马,这已经显示了高层治市的决心,投资人没有理由对市场失去信心。    
    作  者:打击违规,是越打越多,你查查,光今年以来就有多少上市公司高管落马,有多少上市公司受谴责,还有多少上市公司一夜之间由“凤凰”变为麻雀?如果上市公司的利益还是向高管和内部人倾斜而不顾股民利益,如果上市公司高管仍然可以随便通过时而故意报高业绩时而又故意报低业绩,人为制造公司股价波动而牟利,这样的市场是无法被投资人信任的,也是无法留住和吸引投资人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市场的监管者都不被信任,监管机构也可以变成敲竹杠内掏外挖上市公司的机构,而社会又奈何、制约不了他们,市场的违法违规和腐败行为又怎么能被铲除?    
    今天股市丛生的腐败,既需要“打”,更需要“改”,必须要有相应的法规和舆论及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如果经济领域都没有民主与法制,社会领域的民主与法制的步伐就更艰难。    
    策划人:内地股市也在引进境外股市的管理机制。证监系统派了很多人到华尔街去考察学习,还重用了一些熟悉华尔街的“海归”,并且聘请了香港的梁定邦和史美伦来作中国证监会顾问和副主席,这也是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