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响的,但是它可能是对动物非常重要的刺激物 (如食物、危 
险)的信号。 
动物对原来是中性的、但已具有信号作用的外界影响产 
生反应,这对于它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信号的刺激 
物标志或预告某些与之规律地联系着的对动物生活有直接意 
义的事物,引起动物的适宜的反应,从而使它能更好地在环 
境中确定活动方向,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例如,花的一定 
形状对于蜜蜂是花蜜的信号,蜜蜂对这种花的形状的反应就 
表现为能据以调整自己的飞行方向,从而采取花蜜;小动物 
足迹的气味对于猛兽是猎物的信号,猛兽可据以追踪搜捕,获 
得猎物;而猛兽的吼声对于小动物则是危险的信号,小动物 
可以对这种信号作适宜的反应,事先逃避猛兽的袭击,等等。 
这种对信号刺激物进行反应的能力是跟动物身体结构的 
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相联系的。借助于神经系统的 
分析综合机能,动物接受中性刺激物的影响,而在这些刺激 
物所引起的有机体变化 (神经过程)同与之经常相伴随并对 
 
 
? 68 ? 
普 通 心 理 学 
生活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所引起的有机体变化(神经过程)之 
间建立暂时联系,于是前者成为后者的信号,使动物对有重 
要意义的刺激物能作更适宜的反应。 
形成暂时联系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动物神 
经系统的发展水平越高,它的分析综合机能越完善,暂时联 
系形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动物种系演化过程中,形成暂 
时联系的机能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从对具有直接生物学意义 
的刺激物的感应性到能够形成稳定的暂时联系的能力,有一 
个长期的过渡阶段。例如,神经系统还不够发达的腔肠动物, 
虽然已经开始有形成暂时联系、对信号刺激物进行反应的能 
力,但是它们形成暂时联系还是相当困难的,形成以后也是 
不够稳固的。 
形成暂时联系,对信号刺激物进行反应,在复杂性和完 
善程度上随动物演化的阶梯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 
也有共同的特点。这种反应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和存在,它的 
进行依存于更多的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在发生上它不是依 
据种族遗传,而是依据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它的刺激物的不 
是与动物生活直接有关的事物,而是仅仅对它们具有信号作 
用的事物。可见,这种反应活动虽然是在感应性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它包含一些感应性的成分,但是,它在本质上是 
同感应性有区别的、比感应性更高级的反映形式。 
因此,形成暂时联系,对信号刺激物进行反应以便更好 
地在环境中确定活动方向,是动物界在种系演化过程中产生 
的一种新的反映形式,也就是心理现象。换句话说,暂时联 
系的发生,标志着作为动物心理现象的这种新的反映形式的 
 
 
普 通 心 理 学 
? 78 ? 
开始。 
心理现象一经产生,就构成动物种系演化水平的一个新 
标志和影响演化过程的一个新因素。在演化过程中,心理现 
象不断发展,发生量的和质的变化。一些作为信号刺激物的 
生活条件,由于在动物世世代代的生活中经常地、稳定地起 
着作用,与之有关的暂时联系还可以经过遗传的方式而固定 
下来,成为某种动物所特有的种属的活动方式,即本能的活 
动。 

  本能行为是由于在动物个体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暂时 
联系,在生活条件经常固定的情况下遗传于下代而形成的。它表 
现为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但是事实上动物出生后的本能行为 
中都或多或少含有条件反射的成分。换句话说,在动物本能行为 
中也包含有对信号刺激物的回答。本能行为的实现往往依存于客 
观刺激物,本能行为也可以通过训练而有指向地改造。例如,农 
业上可以成功地改造蜜蜂的本能,使之采集某一种花蜜,从而提 
高某些经济作物的受粉量以增加产量;可以改造珍贵毛皮兽的生 
殖本能,形成一雄多雌的生活,以增加繁殖。 
二 动物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 

动物心理的发展决定于动物的生活条件和身体结构,特 
别是它们的神经系统的演化;而动物的心理活动,又是影响 
其身体结构演化的一个因素,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低等动物如腔肠动物的神经组织呈分散状态,由互相联 
系的神经细胞构成网状神经。随着演化阶梯上升,神经系统 
 
 
? 88 ? 
普 通 心 理 学 
趋向于集中,并且向头部一端发展,形成不同发展水平的各 
种神经系统。与此相应,作为反映形式的动物心理现象,就 
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 
生活条件是制约动物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外界物质 
环境并不机械地对生存于其中的各种动物的发展都发生相同 
的影响。它能否产生影响和影响的结果如何,还决定于动物 
在种系演化过程中已经获得的基础条件。如水生生活对于鱼 
类和对于多孔动物或腔肠动物,陆地生活对于爬行类动物和 
哺乳动物,发生作用的因素迥然不同。生活条件的变化,只 
有在引起对它具有基本的适应能力的动物的适应活动时,以 
动物对它的反映为中介,才促进动物的发展。不能适应的动 
物只有趋于灭亡。 
在适应变化着的生活条件的过程中,动物首先部分地改 
变它的反应活动和身体结构的某些部分,然后由于身体各个 
部分的相互影响,依照相关发展的法则,身体的其它部分也 
随着发生改变,同时反映活动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这就是 
说,在新的生活条件影响下,动物首先只是身体的某些部分 
发生适应性的改变,随后,其它部分才在这些部分及其活动 
的改变的作用下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在动物演化的各个 
阶段之间,还存在着过渡的时期。例如适应飞翔的需要,始 
祖鸟首先具有羽毛,在前臂上排列成翼,身体其它部分则仍 
然保持着爬行类的特征。只是以后在这个基础上其它部分也 
逐渐发生变化,才形成鸟类,产生鸟类的反映活动。中国猿 
人和爪哇猿人,他们的躯体也比脑较早地脱离猿类和接近人 
类。 
 
 
普 通 心 理 学 

动物心理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 98 ? 
(一)感觉阶段。这是心理现象演化过程的最初阶段。在 
这个阶段上,动物能形成对于信号刺激物的稳定的反应,但 
是作为信号刺激物的只是个别的刺激物,或者具有多种属性 
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 
腔肠动物生活于水中,生活条件比较简单,它摄取附近 
的小生物体为食,运动也比较简单。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还 
处在演化的低级阶段,它还不能形成稳定的对信号刺激物的 
反应,也就是没有明显的和确定的感觉,只有感觉的萌芽形 
式。 
环节动物,如蚯蚓,生活在地面和地下,同水生的腔肠 
动物比较起来,蚯蚓的活动范围较大,所接触的刺激物较多, 
其中有对有机体有利的刺激和有害的刺激。蚯蚓身体的每一 
个环节中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神经节,连接由皮内的感觉细胞 
传来的纤维,并发出传出神经纤维至本节的肌肉。这些神经 
节由神经索联系起来,构成了简单的中枢神经系统,作为感 
觉这一心理现象的主要物质组织。在蚯蚓身上,已能用特定 
的刺激物 (如光)同对它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物 (如食 
物)相结合,建立稳定的条件反射。这就是说,动物演化到 
环节动物,反映形式的发展,已达到感觉阶段。 
节足动物生活于地面、空中。它们的活动范围比环节动 
物更广,受到环境中的影响因素更多。这种动物的神经系统 
不仅有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形式,而且头神经节比较发达,初 
步成为较高级的中枢,虽然神经系统的其它部分仍具有一定 
的独立性。与此相应,节足动物的反应活动也较为复杂和多 
 
 
? 09 ? 
普 通 心 理 学 
样。它们不仅对个别信号刺激物进行反应,而且还有由许多 
反应环节组成的复杂的本能行为。 
节足动物的行为虽然已经相当复杂,但是它们所反映的 
仍然只是个别的刺激物或者刺激物的个别属性。例如,当昆 
虫落在蜘蛛网上时,蜘蛛会奔来并捕食昆虫。这时,蜘蛛奔 
向昆虫的反应只是对于昆虫落网所引起的蛛网的颤动的反 
映。如果以对蜘蛛不可食的物体投上蛛网,引起蛛网的振动, 
或者以振动着的音叉接近蛛网,蜘蛛也会奔来。有些昆虫 
(例如姬蜂)具有产卵在其它昆虫的蛹上进行繁殖的本能。它 
在寻找所需要的蛹时所凭借的是蛹对它的嗅觉刺激;在同蛹 
接近时,它的行为是由蛹对它的视觉刺激 (如蛹的形状)所 
指引;而在它产卵时,它的行为又是依靠由它跟蛹接触所产 
生的触觉刺激来进行调节的。 
所以环节动物和节足动物,在动物种系演化上还处在较 
低的水平,它们的神经系统仅达到初级的中枢化程度,分析 
综合机能仍不发达,因而它们虽然已有了心理现象,但还是 
属于心理现象的初级阶段,即感觉的阶段。 
(二)知觉阶段。在动物演化过程中处于更高水平的脊椎 
动物身上,出现了新的反映形式。脊椎动物不仅能够回答作 
为信号的个别刺激物或刺激物的个别属性,或以连锁反应来 
回答彼此连续的个别信号,而且能够把标志一个完整客体的 
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反应。 
这种反映标志着动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已经达到较高的水 
平。这是同动物的身体组织的发展达到脊椎动物水平分不开 
的。各种脊椎动物的共同特点是:已具有完善的感受器和较 
 
 
普 通 心 理 学 
? 19 ? 
发达的运动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呈管状,有感受神经传导机 
体内外影响在感受器所引起的神经冲动,有运动神经支配各 
个运动器官,在神经管的前端已形成不同发展程度的脑,作 
为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发展水平不同的脊椎动物,其分析综 
合能力也随脑的发达程度而不同,但是它们都已经形成了进 
行知觉这种反映的物质组织。 
低等脊椎动物(鱼类)在水中生活,环境的变化较少,脑 
的高级部位不够发达。在它们的活动中本能行为仍占主要地 
位,但是在某些活动中,例如在凶猛的鱼捕获猎物的活动中, 
已开始表现出根据作用于它的各种刺激物属性的联合来进行 
反应的能力。 
两栖类动物开始过渡到陆地生活,需要适应比较复杂的 
生活条件。它们的远距离感觉(视、嗅、听)比鱼类发达,并 
能够分析客体的运动;大脑也相当发展,把个别刺激物或刺 
激物的个别属性综合起来的能力高于鱼类,特别表现在造窠 
产卵和照料幼虫的行为上。爬行动物的大脑已经有了明显的 
皮层,它们的分析综合能力比两栖动物又较高。借助于视、听、 
触等器官的协同活动,它们在更高的水平上对外界比较复杂 
的变化作整体的反映,例如某些爬行动物 (如蛇)捕获抵抗 
力强大的猎物的活动就是如此。 
鸟类的活动范围更为辽阔,空中、陆地、森林、水面,都 
有鸟类活动,它们有飞翔这种特殊的运动方式。与此相应,鸟 
类的大脑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视叶和小脑的发展比 
较突出。在一般情况下,鸟类的行为都涉及各分析器的协同 
活动。它们能够相当精密地分析外界的刺激物,发现猎物的 
 
 
? 29 ? 
普 通 心 理 学 
所在地,捕获猎物;它们能够选择适当的材料,建造精美的 
窠,某些鸟类且具有相当强的学习能力。在鸟类的本能行为 
中已广泛地运用着个体的获得经验,它们的反应活动的可塑 
性远比爬行动物为高。 
哺乳动物的生活条件更为多样,所接受的刺激更为增多, 
这就使它们的各种感受器更为发展,运动的能力 (行走、游 
泳、跳跃、攀援)增强,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得到高 
度发展。借助大脑皮层对各种刺激物进行精密分析和综合的 
机能,哺乳动物的反映活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许多哺乳动 
物辨别刺激物的属性的能力,如食肉动物对气味的分析能力, 
狗对于声音的分析能力,甚至比人类还高。它们也能够把许 
多刺激物按不同关系组成复合的整体。 
所以,在脊椎动物身上,反映活动已逐步达到精密地分 
析刺激物的各种属性和它们的某些关系、并综合起来以反映 
完整的对象的水平,也就是知觉的阶段。 
(三)思惟的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的反映活动,达到动 
物心理现象的最高发展水平,即思惟的萌芽阶段。 
猿猴生活于树上和陆地上,杂食。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并为搜索食物,它们具有高度发展的探究反射,和对于物体 
颜色、形状、大小、空间关系等等的辨别能力,以及把各种 
属性联系起来的能力。它们不仅在地面、树孔、叶丛和鸟窠 
中寻觅到食物,根据不同的属性来区别可食的和不可食的、味 
美的和不美的,而且还对食物进行不同的加工,如根据硬果 
外部特性和内部结构而用牙齿把它咬破,用〃手指〃把果肉 
剔出来,把不可食的部分丢掉。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认识能 
 
 
普 通 心 理 学 
? 39 ? 
力,也促进了〃手〃的动作的精细分化,使能从事不同的攀 
援运动和操作活动。 
在动物界,猿猴的脑在大小、形状和结构上最近似于人 
脑。神经过程的强度比其它动物要高,灵活性也更大。所以 
在形成条件反射方面,在对复杂刺激物作整体的反映方面,在 
形成复杂的运动反应和改变反应的方式方面,都比其它动物 
要容易得多,在内容上也丰富得多。 
由于分析综合能力的高度发展,某些猿猴不仅能通过复 
杂的活动满足当前的生物需要,而且能够对下一步的可能的 
行动作一定的准备活动。这时,它们不仅反映客体的各种属 
性和它们组成的整体,而且反映不同客体间的相当复杂的关 
系。 
在实验情况下,类人猿会把动物笼中大小不同的箱子按 
次一个一个地叠起来,爬到上面去取得它站在地面上不能取 
得的食物。如果把水果放在笼子外面,使类人猿不能用手取 
到,它就会利用预先放在笼内的棍子把水果勾近笼的栏杆,然 
后用手取得它;把食物放在细长的管子内,它就能用小棒把 
食物从小管的一端推出来,然后取食。在巴甫洛夫实验室里, 
类人猿学会了按照箱子上锁孔的大小和样式挑选木制钥匙, 
打开箱子,取得食物;在另外的实验中,它能够用水熄灭在 
存放食物的地方的入口处的火,从而取得食物。 
除了能够使用现成的〃工具〃以外,类人猿在需要的时 
候还能够对工具进行一定的〃加工〃,变成合用的〃工具〃。例 
如把一根短棍插入另一根一端有孔的短棍中,使之达到取得 
食物所需要的长度;折除小树干上的横枝,以便能伸出铁笼 
 
 
? 49 ? 
普 通 心 理 学 
的栏杆;把弯曲的金属丝拉直,以便能插入窄小的管子等等。 
类人猿在取食的过程中还会采取复杂的迂回的方法。例如,让 
类人猿呆在一个笼子外面,笼中放着食物。笼子前方的栏杆 
较稀,类人猿可以通过它的空隙把〃手〃伸入笼中,却不能 
取到食物。而笼子的后方只有窄的孔隙,〃手〃不能伸进去, 
可是在这里有一根可以伸入笼子却用链条系住、不能拿到别 
处去的小棒。类人猿经过尝试以后,就学会利用小棒把食物 
推近笼子的前方,然后绕到前方,用〃手〃从笼中取得食物。 
显然,在类人猿的这类活动中,对于刺激物的属性和各 
种刺激物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与综合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 
中既包含着相当完善的知觉,也有比较稳定的表象。巴甫洛 
夫把类人猿的这种复杂行为称为具体的思惟或手的思惟。这 
表明动物心理已达到思惟的萌芽阶段。 
除灵长类动物以外,其它一些高等哺乳动物,如狗,也 
初步具有思惟萌芽的形式。但是比起灵长类来,它们的反映 
要简单和低级得多。 

第二节 人的意识的产生 

人类是全部动物界演化的最高产物,人的意识,即有意 
识的或自觉的反映,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动物心理的演 
化为人的意识的产生创造了生物学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的意识是动物心理发展的继续。但是,人的意识是一种本 
质上全新的反映形式。即使最高等猿类所具有的最完善的反 
映形式,也跟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差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