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质上全新的反映形式。即使最高等猿类所具有的最完善的反 
映形式,也跟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差别。 
 
 
普 通 心 理 学 
? 59 ? 
动物心理的演化完全受生物规律的支配。人的意识的产 
生却与其它的因素联系着,这些因素首先是劳动,其次就是 
语言。 

一 劳动在人的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人类的动物祖先转变成人和人的意识的产生,都是由于 
人类的动物祖先从以本能为基础来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活过渡 
到以劳动为基础来改造自然环境的生活的结果。 
劳动是人按照自觉的目的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过程。跟 
动物改变自己的身体结构和活动方式以适应自然条件不同, 
人在劳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改造自然,以符合自己的 
需要。人在改造自然的时候,也改造了自己。劳动是人类的 
动物祖先赖以转变成人,人的意识赖以产生的第一个根本条 
件。 
动物界长期演化的过程给劳动的产生准备了最基本的条 
件。人类的动物祖先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现已绝灭的猿类。它 
们和现代的类人猿相似,有高度灵活的运动能力、高度发展 
的定向探究反射和具体的手的思惟。在远古的时候,由于地 
球表面的变化,森林减少,人类的动物祖先被迫由树上生活 
改变为地面生活。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它的活动 
的进一步发展。在树上生活时,它的前肢主要用于攀援、抓 
握物品和摸索物品,后肢主要用于支持身体的重量。在地面 
生活之后,由于食物的来源比以前增多,它的前肢就需要从 
事更多的活动。于是前肢和后肢进一步分化了,前肢逐渐成 
为专门抓握和操纵物体的器官,而后肢则成为专门用于行动 
 
 
? 69 ? 
普 通 心 理 学 
的器官,支持身体和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和前肢完全解放为〃手〃,是劳动的必要条件。 
恩格斯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转变到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 
① 
步〃。 
手是劳动的器官,也是劳动的产物。正是在操作的过程 
中,手才获得巨大的发展,逐渐地完善起来的。在操纵物体 
时,手和物体的接触和手的动作,会产生一系列触的、压的、 
温度的和动觉的刺激。这些刺激都是关于所操纵的物体的属 
性的信号,并且和刺激其它感官的信号(如视觉)有联系。因 
此,手在用来操纵物体的同时,也就变成了认识物体属性的 
器官。 
手的发展影响着整个有机体的发展,特别重要的是促进 
了脑的发展。因为大脑皮层分析和综合着来自运动器官的信 
号,其中首先是来自手的信号,完成复杂的劳动活动就成为 
促进大脑皮层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劳动具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特征,一个是工具的使用 
和制造,另一个是劳动的社会集体性。有意识的反映的发生, 
是同劳动的这两个特征紧密联系着的。 
劳动是一种使用工具进行的活动。人类使用工具的活动 
有它的自然历史,可是人类的劳动活动和动物的本能的、生 
物学的活动有本质的差别。 
如前所述,在实验中的类人猿,往往能够利用外界的物 
体当作〃工具〃,以取得它所不能直接用〃手〃取得的食物,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37页。 
 
 
普 通 心 理 学 
? 79 ? 
在必要时它还能够对〃工具〃进行必要的〃加工〃,以符合于 
当时的需要。但类人猿的这些活动都是属于本能的、生物学 
的活动范围之内的。它们对待外界物体的关系,取决于这个 
物体当时对它们本能的、生物学的需要的意义。这就是说,猿 
猴还不能脱离自己的需要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当猿猴饥饿 
的时候,食物对它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已经饱食,食物 
就成为无关的东西。在猿猴必须依靠棍棒才能取得食物的时 
候,棍棒就被拿来利用;如果眼前没有它所需要的食物,或 
者它已经利用棍棒取得了食物,棍棒对它就不再具有什么意 
义了—— 所以猿猴从来也不会保存〃工具〃。即使在对〃工 
具〃加工的时候,如把两根短棒接成长棒用以取食的时候,类 
人猿的活动也不具有意识的成分,它不认识棒的长度和食物 
距离的客观关系。这时如果给它的短棒的一旁有孔,它往往 
会把一根短棒插入另一短棒一旁的孔中,而不是插入它的一 
端以制成长棒。可见,对于动物来说,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包 
括〃工具〃在内,并不是具有自己的固定的意义的东西,动 
物的活动并不反映外界物体的客观存在的、固有的属性。动 
物本身的肢体对于它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依存于它 
本能的生物的需要,在满足生物需要时,被它象利用〃工 
具〃那样来利用。换句话说,在动物的对现实的反映中,动 
物本身、外界物体和动物对于外界物体的关系,总是混淆在 
一起的,没有被分离开来的。猿猴对这些事物 (包括动物本 
身)各自的客观意义还没有反映的能力。 
人类的劳动活动与此迥然不同。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共同 
劳动中,通过使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并且通过在其中进 
 
 
? 89 ? 
普 通 心 理 学 
行的分析和概括,就渐次认识了物体的一些固有的属性、物 
体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跟自己的关系,从而进一步 
认识了自己。人类祖先通过劳动而不断发现事物的新属性,因 
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同时发展了观察、思惟、想象的能 
力和操纵物体的运动技能。 
例如,通过劳动实践,人类祖先渐次认识石锤能击敲、 
〃砍斫器〃能砍伐、〃刮削器〃能刮削、〃尖形器〃能挖剔和割 
剥,也认识了击、刮、砍和剥等对劳动对象 (如猎物或其它 
物体)所能产生的结果。用劳动工具杀死野兽,割剥野兽的 
皮肉,由此也就认识了野兽和它的皮肉的某些客观的属性。于 
是不同的物体的属性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中开始区别 
开来。这时候,人类祖先用来进行劳动的物体才真正获得了 
工具的意义;它具有客观存在的、固定的属性,这种属性不 
随人对它的关系,人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它而转移。可是工 
具也只有在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使用它的时候,它固有 
的属性才发挥实际的效用。所以在使用工具的劳动过程中,人 
类祖先也认识了自己劳动的目的和结果,从而把他们本身、他 
们和劳动中的外界物体的关系,也在认识上分化出来。人类 
祖先在劳动中逐渐获得的关于外界物体的固定属性和关于利 
用工具的目的与结果的认识,就构成利用工具的劳动的本质 
因素。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才能够搜集适用的石块和石片,把 
它们加工制成石锤、〃砍斫器〃、〃刮削器〃、〃尖形器〃等等, 
或者进一步利用它们来加工其它材料,制成木制和骨制的工 
具;他们也能够把工具保存下来,以备后来利用。这就是说, 
人类祖先通过长期的劳动,把自然界的物体和自己以及自己 
 
 
普 通 心 理 学 
? 99 ? 
对于物体的关系和体验区分开来。这是对有意识的反映的发 
生具有关键意义的一步。 
劳动是一种社会集体性的活动。人类祖先创造、利用和 
保存工具的活动,只有跟劳动的社会集体性这一特点联系起 
来才可能实现,也才可能构成一种心理的因素,促进有意识 
的反映的发生。类人猿通过个体的活动,不能认识工具的固 
有属性,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方法来使用它的〃工具〃。人类祖 
先则通过集体劳动,能根据集体各个成员的共同经验来认识 
客观物体。他们通过劳动实践中许多人对工具的使用和制造 
过程,进行对工具的观察、分析和概括,从而认识工具的客 
观属性。这些属性在集体的各个成员的头脑中都得到反映,为 
集体所共同掌握。同样,人类祖先也通过集体的劳动,从许 
多人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概括出适合于特定工具的特定使用方 
法—— 一种从集体中产生、又为集体的各个成员所共同掌握 
的使用方法。对于人类祖先来说,每一种工具也就有了一定 
的使用方法作为它的特征。所以,劳动工具从一开始就是社 
会实践的产物,是集体劳动的经验的结晶。在劳动工具中凝 
结经验,积累经验。它不仅具有物质的属性,也具有社会的 
属性。 
劳动集体的成员在参加劳动的时候,一方面学会使用其 
他成员所创造的或者前人所创造的工具,一方面也学会制造 
工具的技能。这就产生了传递经验的新形式,也就是通过训 
练和学习来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象动物那样只通过本能 
遗传和个体活动的方式来获得经验。于是劳动工具不仅是集 
体劳动的产物,也是集体中传递经验的手段。集体的使用工 
 
 
? 010? 
普 通 心 理 学 
具的劳动,促进着人的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在集体劳动中,个人的活动是服从于他所属的集体的社 
会劳动关系的。人类祖先在劳动活动中彼此协同活动,每个 
成员在其中又有分工,各自从事不同的活动、执行着不同的 
任务。例如,整个集体的活动是为了猎取食物,而各个成员 
的活动的对象和直接目的又彼此不同。负责惊起野兽的人,其 
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把野兽惊起。这种把野兽惊起的活动只是 
跟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活动协同起来,才具有实际的意义。所 
以在集体劳动中,不仅使人开始区分集体劳动的共同目的和 
个体劳动的直接目的,而且他的活动不再只服从于事物之间 
的自然的联系和关系,而是从一开始就服从于社会的联系和 
关系。这也使人的劳动从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活动。在动物 
的活动中,动物对自己的关系也同它对外界事物的关系一样, 
仅仅属于本能的、生物的范围。类人猿在用各种方法来取得 
食物的时候,它们各自进行活动,彼此漠不关心。人类祖先 
在劳动中却是从社会集体的关系来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活 
动的。社会集体的劳动使人类祖先开始能区分自己、集体的 
其它成员以及集体和自己的关系。这样,集体劳动就构成主 
要的心理的因素,促进人类祖先对周围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的有意识的反映,其中包括反映自己和环境的关系 
的自我意识。 
随着劳动的产生和劳动方式的发展,人们围绕着劳动活 
动彼此间日益结合起来。因此,人类祖先群居生活的自然团 
体,就逐渐在劳动的基础上被改造了。过去以本能为基础的 
自然群体逐渐改造成为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这是人的 
 
 
普 通 心 理 学 

意识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 语言和意识 
? 011? 
人们生活于社会集体中,从事集体的劳动,这就促使他 
们彼此间有话要说。例如在集体劳动中,人们要组织起来完 
成共同的劳动任务,要分配各个成员分别负责的工作,要交 
流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这一切都造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必 
要性。这种需要就促使言语和语言的发生,发展了言语器官。 
言语和语言的发展,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而语言是社会所 
创造的、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进行交际的工具。人类祖先 
在组织集体劳动和交流生产经验时,逐渐形成了为劳动集体 
的全体成员所共同掌握的、由他们自己发出的声音组合而成 
的系统。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在一代传给下一代的过程中,这 
个系统由于日益丰富的社会经验的影响而日益丰富和完善起 
来,最后形成了社会的稳定的语言。 

  人类言语发生以前,已经在生物演化的过程中准备了解剖生 
理的基础。人类的动物祖先的声音反应是言语发生的自然前提。 
现代的猿猴就能做出至少九种的声音反应。这些反应中包含颔、 
唇、舌的一系列复杂的运动。人的言语器官在音节清晰的言语发 
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起来。语音发音的发展促进人类祖先下颔 
形状和它的活动的灵活性的变化,同时使口腔增大,某些面部肌 
肉改变。这样,舌的活动有了更大的自由,整个言语器官有了巨 
大的灵活性。 
音节清晰的音语的发展,也引起了人类祖先听觉的进一步完 
 
 
? 012? 
普 通 心 理 学 
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类祖先获得了精确地分析语音的能力。 
言语器官的发展和分析语音的听觉能力的发展,是同大脑两 
半球皮层的全部结构和全部活动的复杂化联系着的。在人的大脑 
两半球皮层部分,出现了分析言语器官运动的信号和语言的听觉 
信号的特殊区域。这些区域是动物,即使最高等的猿类所没有的。 
言语和语言只是在人的身上、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产生 
和存在。动物也利用某些声音信号来进行交际,但是这些声 
音并不是真正的言语和语言。 
许多动物在受到外界或身体内部某些刺激时,往往用声 
音来进行反应。这种声音反应又成为一种客观的刺激物,可 
以引起其它动物的某种反应。声音反应对动物的生存是重要 
的,因为它可以引起其它动物的适宜行为,以获得食物或逃 
避危险,从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鸡雏听到母鸡的某种声 
音,就会奔向母鸡,彼此竞食;而听到它的另一种声音,则 
又趋伏它的翼下,隐藏起来。但是动物对外界和内部刺激的 
声音反应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反应,并不表明作为刺激 
物的现象本身是什么,也不表明反应本身是由什么现象引起 
的。与此相应,其它动物对这种声音的反应也只是对声音刺 
激物本身的直接回答,是一种本能的或条件反射的行为,而 
不是对引起这种声音反应的刺激物的回答。所以动物的声音 
反应和声音反应所引起的其它动物的回答,都是无条件反射 
或者对第一信号系统刺激物的条件反射。 
人的言语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当人看到或想到某种现象 
的时候,他可以用词、用社会集体各成员所共同用来表示同 
 
 
普 通 心 理 学 
? 013? 
一现象 (或者确切地说,该现象所属的那一类的现象)的声 
音组合来说出和表示这种现象。他的言语对感知言语的人是 
一种客观刺激物,引起他们头脑中产生关于这种现象的表象、 
概念或思想。所以言语跟动物的声音反应不同,它是第二信 
号系统的刺激物,标志人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使人们彼此之 
间传达他们头脑中所反映的东西,使人们交流思想。 
人们也象感知其它现象、其它作用于感受器的刺激物一 
样来感知语言的词。但是,由于语言有概括、巩固和传递社 
会经验的作用,表示和交流着社会集体反映客观现实的结果, 
人们感知词的时候就不限于感知词的声音刺激物 (或视觉刺 
激物)本身,而且通过它来掌握它所负载的、以观念的形式 
存在的这些结果。 
语言、词也是个体反映现实的工具。当人类祖先通过劳 
动而把外界事物和自己对外界事物的关系区分开来、把劳动 
目的和劳动任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所属的集体区分开 
来的时候,也就用词来标志这一切,通过词而以抽象和概括 
的形式来反映这一切。 
人类个体是在同他人的言语交际过程中,逐渐学会听懂 
别人所说的言语,同时也就学会用词来进行反映的。最初他 
用的是出声的言语,只是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言语活动的 
技能日益纯熟,在一定条件下它的外部活动的成分可以受到 
抑制,其结构也趋于约缩,成为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的、内 
部的言语。这时,即使不是和别人进行着言语交际,个体的 
反映活动仍然是通过独自的内部言语来进行的。人只是通过 
词(外部或内部),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他的反映才成为 
 
 
? 014? 
普 通 心 理 学 
自觉的、有意识的反映,即成为意识。而在人把自己从客观 
事物中分离出来并以词标志的时候,也就形成了自我意识。 
因此,人对现实的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的意识,是人 
类祖先在劳动和在劳动中彼此间的社会性联系的发展过程 
中,同语言一道产生的。在人对现实的有意识的反映过程中, 
社会集体反映客观现实的经验制约着个体的反映活动,也体 
现在个体的反映活动中;而个体的反映,又丰富着社会集体 
的经验,纳入社会经验的总体。有意识的反映既是自然历史 
发展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 
一种社会现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