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纸块,受试者在几米以外,手中拿着另一块方形纸块,要求他 
从桌上选出一个与手中同样大小的纸块。将会发现所选出的方块 
与手中的方块是差不多大小的。如果手中的方块的边长各为5厘 
米,那么从桌上所选出的方块的边长也将是5厘米左右。在这种 
 
 
? 714? 
普 通 心 理 学 
情况下,两个方块在网膜上的投影相差许多倍,所知觉的大小却 
保持相对地稳定。 

在大小知觉中,由于对物体的触摸、动觉的经验,物体 
在网膜上的一定大小的视象信号跟一定的距离信号建立了条 
件联系。在以后的知觉中,当辨认出某一熟悉物体以后,便 
有可能根据物体的网膜视象和它的距离估计出它的实际大 
小。同样,如果知道了物体的实际大小,也可以估计出它的 
距离,虽然在知觉的时候人意识不到这些信号的相互作用。 
在正常知觉的条件下,对象一般是在熟悉的环境中被知 
觉的。在对象周围的各种熟悉的物体,提示着对象的距离及 
其实际大小,有助于保持知觉的恒常性。如果在黑暗的环境 
里观察对象,排除了周围物体的参考作用,或者所知觉的物 
体是陌生的,没有关于它的实际大小的经验,那么,大小恒 
常性便趋于消失。这时,人要更多地根据网膜视象的大小来 
判断对象的大小。 
  在一个实验中,受试者用单眼、双眼和通过长圆筒观察处在 
不同距离的圆形,并在近距离用一个大小可变的圆形跟它作比 
较。要求受试者调整近距离的圆形的尺寸,以符合远距离被比较 
的圆形的大小,这样,近处的经过调整的圆形的尺寸便代表远处 
圆形的大小知觉。然后根据近处圆形直径的尺寸(知觉的大小)与 
远处圆形直径的尺寸(实际大小)的相差比例绘成曲线,表示大 
小恒常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证明,用双眼或单眼观察,几乎都保 
持着完全的恒常性,而在通过长圆筒观察的时候,由于排除了周 
围环境的参考作用,恒常性便趋于消失。 
当对象距离很远的时候,知觉的大小便越来越符合光学几何 
 
 
普 通 心 理 学 
? 715? 
投影的规律。网膜视象大小的作用逐渐增大,大小恒常性逐渐消 
退。如果把对象在1,000米距离所看到的大小作为1,那么,对 
象在2,000米距离的知觉形象缩小了一半,在10,000米距离就 
缩小到1C10。 
水平观察和垂直观察的大小知觉恒常性有很大变化。水 
平观察时恒常性较大,向上或向下垂直观察时恒常性较小。从 
楼顶向下观察物体,比以同样距离在水平观察时显得小得多。 
初升的太阳显得大,中午的太阳显得小。这与地面熟悉环境 
的参考作用有关系。 
空间知觉的恒常性的知识在建筑、美术和军事观察等领 
域中有重要的意义。建筑一个大型运动场或剧院,如果不考 
虑到空间知觉恒常性的规律,便会发生设计上的困难。因为 
单从建筑光学角度考虑,在远距离观看的时候,演员或运动 
员的视觉形象将会缩得很小,他们的动作细节和表情根本无 
法辨认。但由于知觉恒常性的作用,人可以借助于周围物体 
的参考,从演员或运动员的各种活动特点中比较清楚地看到 
他们的表演。在建筑中一般是考虑如何保持知觉的恒常性,所 
以建筑学家常在建筑物上加一些人物装饰,或者通过建筑物 
跟周围景物的适当处理,门窗的适当比例,来尽量保持知觉 
的恒常性。在美术绘画中也有知觉恒常性的问题。 

三 距 离 知 觉 

人依据很多客观方面和机体内部的条件,估计物体的远 
近距离。这些条件综合地起作用,提供关于物体远近或深度 
的信号。人在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并不意识到这些信号的 
 
 
? 716? 
普 通 心 理 学 
作用,通过大脑皮层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和综合,获得关于物 
体距离的知觉。 
对判断对象距离起作用的条件,主要有下列八种,前六 
种对于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都起作用,后两种只对双眼视觉 
起作用。 
(一)对象的重迭: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了另一个物 
体,那么,前面的物体就被知觉得近些。如果一架飞机部分 
地被云遮住或在云后忽隐忽现,便可知觉到飞机是在云中或 
云后飞行。如果高空的飞机不与云相重迭,那就很难看出飞 
机和云的相对高度了。 
(二)线条透视:近处的对象占的视角大,看起来较大, 
远处的对象占的视角小,看起来较小。因此,向远方伸展的 
两根平行线条看起来趋于接近,如火车轨道、电线与地面的 
关系,看起来越远越狭,最后几乎汇合成为一点。这种直线 
线条的透视效果能帮助知觉对象的距离。 
(三)空气透视:对象的清晰程度是估计距离的信号。物 
体距离近,看起来清楚,细节分明;物体距离远,显得模糊 
不清。因此,对象清楚便知觉为较近,对象模糊便知觉为较 
远。根据物体的清晰程度来知觉距离也常会发生错误。天气 
晴朗,空气透明度大,远方物体看起来比较清晰,所以觉得 
近些。而在有雾或风沙的天气,空气透明度小,看物体就觉 
得远一些。 
(四)明暗和阴影:光亮的物体显得近,灰暗或阴影中的 
物体显得远。在图画上常把远的部分画得色调暗些,把近的 
部分画得色调鲜明些。 
 
 
普 通 心 理 学 
? 717? 
(五)运动视差:在周围环境固定而观察者的头或身体移 
动的时候,由于在同一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的物体的视角变 
化的差异(近物体视角变化大,远物体视角变化小),便引起 
相对运动的知觉。近的对象被知觉为向相反方向运动,最近 
的对象向后移动较快,略远的对象向后移动较慢,而更远的 
物体却向我们相同的运动方向移动。我们从行驶着的火车里 
向外看,便有这种体验。由于视野中对象运动速度的差异,便 
提供了关于对象所处的距离的信号。在我们固定而对象在眼 
前横过时,头部和眼睛追随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关于物体运动 
速度的信号。假如已经熟悉这一对象的一般运动速度,便可 
以根据对象的相对运动速度判断它的距离。运动快,知觉为 
较近;运动慢,知觉为较远。 
(六)眼睛的调节:在知觉对象的时候,眼睛的水晶体能 
调节变化,保证网膜上获得清晰的视象。眼睛的睫状肌调整 
水晶体的变化,使得看远物体时水晶体比较扁平,看近物体 
时比较凸起。眼睛的调节活动传递给大脑的信号是估计对象 
距离的依据之一。但是眼睛的调节作用只在10米的距离范围 
内起作用,对于远距离的物体,调节作用便失效了。 
(七)双眼视轴的辐合:在看东西的时候,两只眼睛的中 
央窝对准对象,以保证对象的投影能射到网膜感受性最高的 
区域,获得清晰的现象。两只眼睛对准对象的时候,视轴必 
须完成一定的辐合运动。看近距离的物体,视轴趋于集中;看 
远距离的物体,视轴趋于分散。控制两眼视轴辐合的眼肌运 
动提供关于对象距离的信号。视轴辐合只在几十米的距离范 
围内起作用,观察太远的物体,视轴接近平行,对估计距离 
 
 
? 718? 

就不起作用了。 
普 通 心 理 学 
视轴的辐合运动与判断距离的其它机制协同活动,可以 
帮助精确地知觉距离。一个一定大小的对象距离变远,视轴 
趋于分散,网膜上的视象也减小;距离变近,视轴趋向集中, 
网膜上的视象也增大。另外,眼睛的调节作用也随着对象的 
距离而变化。两个距离不同、大小不等的对象,虽然可能在 
网膜上的投影是同样大小,但是,由于视轴的辐合程度和眼 
睛调节作用的变化,人可以知觉出它们的远近,并且知道远 
方的对象较大。 
(八)双眼视差:深度视觉主要是双眼的机能。人的两只 
眼睛的构造是一样的。当注视一个平面物体的时候,两眼的 
视象都落到两眼网膜中央的相同部位上。 
但是,在看一个立体物体的时候,两眼的视象便不完全 
落到对应的部位。例如知觉一个正前方的三角锥体,左眼看 
左半边多些,右眼看右半边多些,两个网膜上的视象是不重 
合的。如果Z是注视中心,则Z点落到两眼网膜的中央窝上, 
即网膜的对应部位上,但是X 和Y 便落到两眼网膜的X′和 
X  Q、Y′和Y  Q的非对应的部位。两眼网膜以Z′和  QZ的中央窝为 
中心,两个视象向相反的方向偏斜,即都偏向内侧。这就是 
说,在空间中远近不同的刺激物,造成两眼视觉上的差异—— 
双眼视差。两眼的不对应的视觉刺激变为神经兴奋,传到大 
脑皮层,经过分析和综合活动,便形成深度的知觉。在实际 
观察对象的时候,对象以外的近处与远处的其他物体的视象 
落在两眼的不对应部位上,因而产生深度的知觉,觉得这些 
物体比所注视的对象近些或远些。一个单眼的人在深度知觉 
 
 
普 通 心 理 学 
? 719? 
方面是有缺陷的,他只能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眼睛调节、视 
象大小等信号知觉距离。 

  双眼深度知觉现象可以用实体镜表演出来。实体镜中的两张 
图片 (f、f ′)的内容虽然一样,但略有偏斜,因起分别作用于两 
个网膜不完全对应的部位。通过两个三棱镜片(P、P′)的作用, 
造成两眼视轴一定程度的辐合,近似于正常视觉的情形。在焦距 
调节适宜时,可以看到立体景象(F)。立体电影便是利用实体镜 
的原理拍摄和放映的。 

借助于双眼视差的深度视觉能力是随对象的距离而不同 
的。根据实验材料,一般人的深度视觉能力如表2。 
表2 借助双眼视差的深度知觉能力 
对象距离 (米) 

1 

10 

100 

1000 

1300 
可辩认的深度差异 

0.37毫米 

3.8厘米 

4.15米 

274米 

深度知觉的极限 
  这个表的内容说明:距观察者约10米远的两个物体,其 
相对的距离差异达到3.8厘米的时候,才能看出远近的差别: 
如果二者的距离小于这个差异,便不能分辨出哪个在前,哪 
个在后。物体在1,300米距离以外,观察者的双眼视差便失 
去作用,这时必须依靠其它条件估计物体的相对距离。 
 
 
? 810? 
普 通 心 理 学 
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物体和两个物体的前后相对距离的 
重要信号。借助双眼视差可以比借助眼睛调节、视轴辐合等 
条件更精细地知觉相对距离。特别是在缺乏其它线索估计对 
象距离的时候,双眼视差更为重要。因而,在生产实践中,双 
眼视差具有重要的意义。飞行员、火车司机以及精密仪器加 
工、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工人都要求有精确的双眼视差的深度 
辨认能力,以便准确地判断有关对象的距离。 
在实际生活中各种分析器是协同活动的。同一分析器内 
部的各种机能也是综合起作用的。在知觉对象距离的时候,各 
种客观条件和视象的大小,眼睛的调节、视轴的辐合、双眼 
视差等身体内部的条件相互配合,经过实际经验中触摸觉和 
运动觉的检查和校正,就形成了条件联系,成为知觉对象大 
小和距离的综合性信号。 

四 方 向 定 位 

方向定位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在空 
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前、后、左、右方向都是就外界物体 
与观察者的关系而言的,主要以观察者的身体为依据。上、下 
两个方向需要以天地的位置作为参考。对物体方向的知觉主 
要是由视觉、动觉和前庭分析器的活动来实现的。对于音源 
的定位是由听觉和动觉分析器来实现的。这些感觉在实践中 
相互联系,使人能够正确地判断客观对象以及自身的空间位 
置。 
(一)视觉、动觉及静觉的方向定位 
人在正常环境中的定向一般以视觉为主。物体在视野中 
 
 
普 通 心 理 学 
? 811? 
的位置不同,在网膜上视象的位置也不同。物体在网膜上形 
成倒象,即物体的上部投射在网膜的下部,物体的左侧投射 
在网膜的右侧等等。同样,视野中上部的物体投射在网膜的 
下部,左侧的物体投射在网膜的右侧等等。在实际活动中网 
膜上视象的位置经常与触摸觉和身体在空间运动的经验相互 
验证,形成联系,以后就可以凭借视觉分辨对象的空间方位。 
因此,当视觉对准外界空间的某一点的时候,网膜的左、右、 
上、下各部位便是对象方位的参考指标。人可以根据对象在 
网膜上投象的位置而感知它是在正前方、左方、右方等等。 
通过视觉和动觉器官的运动去寻找对象是更常见的空间 
定向的方式。人为了更好地看见对象,常把头和眼睛转向对 
象的方向,如果对象在侧后方,还需要适当地扭转身体。头、 
眼睛或躯体向某一方向转动的时候所提供的动觉和前庭感觉 
信号,使人知道对象所在的空间地点。如果对象在运动中,头 
和眼睛追随物体的运动感觉便是知觉物体运动方向的信号。 
通过触觉和动觉也可以辨别对象的方位。在接触对象的 
时候,皮肤感觉是来自身体的左侧或右侧;在伸出手去触摸 
对象的时候,手臂与身体所处的关系位置 (手是在身体的前 
方、左侧、右侧等等)都是辨别对象方位的依据。这些感觉 
都补充着空间方位的视知觉。 

  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视觉、触摸觉、动觉的联系在空间方向知 
觉中的重要作用。实验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眼镜,通过眼镜的光学 
系统,客观对象和视象的反转关系被〃纠正〃过来,使网膜视象 
成为正象,即对象的左侧投射到网膜的左侧,对象的上部投射到 
 
 
? 812? 
普 通 心 理 学 
网膜的上部等等。这时,实验者所见到的视野全盘颠倒,一切物 
体看起来都是反转的。起初,实验者非常不习惯这种情景,视觉 
与触摸觉、动觉之间发生矛盾,用手触摸物体、在空间行动都发 
生困难。如想拿上面的物体,手常伸到下方,想拿右面物体,手 
常伸到左方。经过8天以后,视觉逐渐与触摸觉、动觉协调起来。 
在21天以后,他就能比较完善地适应新的空间关系,周围的景象 
看起来正常了,也能行动自如。但是在取掉眼镜以后,又要重新 
经历适应空间环境的过程。这个实验证明了对空间方位的视觉并 
不为视象的位置所局限,而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人作 
用于客观现实的时候,各种感觉相互校正、相互补充,使人在作 
用于客观现实的同时,也就正确地反映了客观现实。 

对于上下方向的定位主要是依靠视觉和前庭分析器的协 
同活动实现的。在一般情况下,视觉起着主导作用。天空与 
地面的关系是上、下的最主要标志。当看到了天空与地面的 
时候,便知道哪里是上方,哪里是下方。此外,一般的物体 
多是处在垂直和水平方位的,如树木、烟囱都是垂直的;水 
面、屋脊都是水平的,这都是判断上、下的参考标志。飞行 
员主要根据观察天地线 (地平线)与飞机所形成的关系位置 
来保持飞机的平衡状态。跳伞员在张伞之前的一段自由降落 
时间内,前庭分析器的平衡感觉失去作用,他仍然能根据视 
觉判断身体在空中的位置。如果人的视觉失去作用,依据前 
庭分析器,以自己身体位置为参考,仍然可以报告上、下的 
位置,但不如视觉参与时判断得准确。 
  在上下方向的定位中,视觉和平衡觉的相互关系可以由判断 
〃垂直〃和〃水平〃的实验来表明。在实验中,要求受试者在暗室 
 
 
普 通 心 理 学 
? 813? 
里把一根在墙壁上的发光的棍棒调成绝对〃垂直〃和绝对〃水 
平〃,这样便可以将受试者调节的结果与真正垂直和水平(以地心 
引力为标准的垂直和水平)作比较,并求出偏差角度的数量值。当 
受试者的身体在正直位置的时候,判断结果是相当准确的。但是 
如果受试者的头或身体倾斜了,判断就不很准确。头或身体的倾 
斜角度越大,错误就越大。但是总起来说,头和身体的位置对于 
判断垂直和水平方位的影响不很大。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视野在判断垂直和水平中的作用。在一 
间普通实验室内设置了一个1×1×2米的小屋,小屋向一侧倾 
斜。屋的正面没有墙壁,内部放置一个小桌,在对面墙壁上是可 
调成垂直和水平的棍棒。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