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913? 
  研究估计短时间间隔一般采取三种方法:1.比较法:主试者 
先呈现一定时距的刺激物(如一定久暂的恒长声音或具有一定时 
距的先后出现的两个短暂声音),然后再呈现另一个一定时距的 
刺激物。受试者比较哪一时距长,哪一时距短。2.再现法:主试 
者呈现一定时距的刺激物,受试者重复呈现这一时距的刺激物。 
3.评判法:主试者呈现一定时距的刺激物,受试者估计这一时距 
的时间久暂(几分钟、几秒钟);或者相反,受试者根据主试者的 
时间要求 (几分钟、几秒钟)估计或呈现这一时距。在这三种方 
法的结果处理中,将主试者呈现的标准时距刺激物与受试者判断 
或呈现的结果作比较,求出受试者的误差。 

对于在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的态度和兴趣直接影响 
对这段时间的估计。一段紧要而有趣的事情的时间好像过得 
很快,对这段时间常估计不足,觉得它很短。而另一段不关 
紧要和无聊的事情的时间就好象过得很慢,对这段时间常估 
计过高,觉得它很长。在一段时间内对事物的情感体验也影 
响着时间的估计。在感到满足和快乐的时候,时间被估计得 
较短,而在厌倦或期待着某种事情的时候,时间就显得较长。 
活动也对时间估计起着重要作用。充满多种活动的时间被估 
计得较短,如果没有确定的活动或所进行的活动是单调的,那 
么,时间就被估计得较长。 
在回忆事情的时候可以观察到与前述相反的倾向。曾经 
跟多种活动和有趣的事情联系着的时间,在回忆的时候要显 
得长一些,而只有单调和乏味的事情的时间,在回忆的时候 
就显得很短。这可能是因为在回忆那些多种多样事情的时候 
比在回忆单调事情的时候,产生了更多的联想。 
 
 
? 914? 
普 通 心 理 学 
一般说来,时距内容的充实或空虚影响对时间的估计。一 
般情形是对充实的时间估计过短,但回忆起来觉得长;对空 
闲的时间估计过长,而回忆起来却较短。 
时间知觉是在人的生活和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某些 
实践活动要求有精确的知觉时间的能力,如跳伞运动员要在 
跳出飞机之后20秒钟准时开伞,若误差超过一秒钟便失去了 
获胜的机会。跳伞员经过练习之后,可以借助口头计数或其 
它方法的帮助准确地估计时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 
的许多空间活动速度大为增加,对掌握时间的要求也就越高。 
超音速飞机每秒钟速度接近或超过半公里,如果飞行员不能 
在需要的时刻精确地掌握每秒钟的时间,便可能忽略许多重 
要目标。所谓飞行中的〃盲区〃就是指高速度飞机飞行员在 
数百米的距离内发现不了目标。因为目标出现后,当知觉到 
目标时 (由刺激物出现到意识到刺激物需要一定的时间)飞 
机已经飞过目标了。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的重要任务是提 
前发现目标。在更高速的宇宙航行中,时间因素就更为重要 
了。 

第五节 运 动 知 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物体在空间的移 
动有一定的速度。运动知觉跟空间知觉及时间知觉有不可分 
割的关系,它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对象距观察者的距离 
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普 通 心 理 学 
? 915? 
一 运动知觉阈限 

非常慢的运动不能被直接看见。人只能凭借间接的标志 
判断慢速的运动。例如,我们直接看不见钟表时针的移动,而 
是在比较它先后的位置不同,才知道它是在运动着。非常快 
速运动的物体在眼前经过的时候,所得到的感觉是模糊的,或 
者完全看不出运动来。刚刚可以辨认出的最慢的运动速度叫 
做运动知觉下阈,运动速度大到看不清的时候叫做运动知觉 
上阈。据我国心理学者的实验结果证明,当对象在两米距离 
的时候,运动知觉下阈约0.6毫米  C秒,上阈约600毫米  C秒。 
运动知觉的差别阈限符合于韦伯定律,在某一速度上加速或 
减速20%,便可以知觉出速度的变化。 
对象距观察者的距离直接影响着运动速度的知觉。对象 
距离远,看起来速度慢;对象距离近,看起来速度快。如近 
处的汽车好像从面前急驶而过,而远处的汽车好像不动或只 
慢慢地移动。这是因为在同一时间内,对象距离远比距离近 
的时候运动的视角范围较小。运动知觉阈限也可以用角速度 
来表示,根据对象运动的角速度便可以把它在不同距离时的 
绝对速度换算出来。 

二 主体与客体的相对运动 

在较多情况下,运动知觉是依靠各种分析器的共同活动 
实现的。在眼睛和头部不动的时候,运动刺激物连续刺激网 
膜各点,便产生运动的知觉。在用眼睛和头部的转动追随运 
动物体的时候,视象在网膜上是静止的,但由于有眼球和头 
 
 
? 916? 
普 通 心 理 学 
部的动觉,也会知觉到对象的移动。如果用眼睛从一个固定 
对象转到其它固定对象,虽然对象也连续刺激了网膜的不同 
部位,但是得到的是静止的感觉。这是因为眼睛和头部的肌 
肉动觉抵消了网膜上刺激的移位。在上面各种情况下,只有 
当人觉察到自己没有动,网膜刺激的变位或者眼球和头部的 
动觉才是对象运动的信号。人在觉察到自己身体在移动的时 
候,虽然静止刺激物刺激了网膜上的不同部位,或者用眼睛 
和头追随固定的对象,也不会感到对象是运动的。 
运动是相对的。在没有更多的参考标志的条件下,两个 
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人可能把它们任何一个看成运动的,如 
可以把月亮看成在云后移动,也可以把云看成在月亮前移动。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相对运动现象不常发生,因为对象一般 
都是在更大范围的静止环境中运动的,周围环境的所有静止 
物体都是参考标志。 
  在暗室中受试者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便会看到 
光点在移动。这个现象叫做〃自主运动〃现象,其产生原因与脱 
离视野中甚它对象的参考有关,但是对这一现象的机制还了解得 
不够清楚。 
在暗室中,用幻灯在受试者前面幕上呈现一个方形的框子, 
框子中央有一小方形。将框子向左右移动。小方形保持静止。这 
时受试者会知觉到小力形在静止的框子中移动,而不是框子在移 
动。这个现象叫做〃诱导运动〃现象。可以认为,人一般倾向于 
把对象知觉为在较大的静止环境背景中移动,而且这种联系相当 
巩固,以至在实验室中缺少参考标志的条件下,发生诱导的相对 
运动现象。 
观察者在判明不了自己是否在运动的时候,也会发生相 
 
 
普 通 心 理 学 
? 917? 
对运动的知觉现象。在火车上观看临近火车的开动,往往分 
辨不清是自己的列车在开动还是另一列车在开动。这时只有 
参看月台或者固定景物,才可知觉到哪一列车在开动。或者, 
当自己的火车开动速度略大的时候,从前庭分析器产生的颠 
簸和加速感觉也可以判明是自己的车子在移动。反之,对方 
列车速度增大而我们仍感觉不到自身的运动,便意识到是对 
方车子在移动。从视觉和前庭器官来的物体运动的信号,在 
经验中经过多次协同活动而建立了巩固的联系,因此在知觉 
时它们互为线索,使对物体的运动知觉成为可能。 
正是由于缺乏主体与客体相对运动的参考标志,在未来 
的星际航行中,地面生活所习惯的在空间移动的感觉将遭到 
破坏。宇宙飞船像一粒小砂子飘荡在漫无边际的宇宙空间。飞 
船以巨大速度飞行,而由于仓外没有反光物体,看起来是一 
片黑暗。由于星体离得太远了,尽管飞船在移动,也感觉不 
出星体位置有什么变化。飞船上的人甚至无法说出飞船是在 
前进还是在停着。关于飞船运行的情况要依靠仪器来控制和 
指示。 
静止的刺激物很快地相继刺激网膜上邻近的部位,也会 
获得运动的印象。由于在适当的条件下刺激物实际上没有动 
而感知到了运动,所以这种知觉现象叫做〃似动现象〃。电影 
就是利用似动现象的原理摄制和放映的。 

第六节 错  觉 

错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错觉可能是生理和 
 
 
? 918? 
普 通 心 理 学 
心理的原因引起的。同一分析器内部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 
器所提供的信号不一致,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相矛盾,或者 
思惟推理上的错误等等,都是造成错觉的原因。 

一 几何图形错觉 

几何图形错觉主要是视觉方面的错觉。列举出一些典型 
的几何图形错觉。上行 (1)— (4)是有关线条的长度和方 
向的错觉,下行 (5)— (8)是有关大小和形状的错觉。 
  (1)垂直线与水平线的错觉:垂直线与水平线的长度相等, 
但是对垂直线估计过高,好像长于水平线。 
(2)缪勒- 莱依尔(Müller-Lyer)错觉:两条线是等长的, 
由于下面线条的两端箭头向外扩延,占据较大的空间,于是整个 
图形的特性转移到它的个别部分,使下面线条显得长些。 
(3)〃充满〃的空间的错觉效果:线的左半段由于〃充满〃了 
内容,所以显得比右半段长些。 
(4)线条的影响:平行线受到交叉线条的影响,仿佛改变了 
方向,显得不平行了。 
(5)图形内部结构的影响: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形,由于箭头 
的影响,右面圆形显得大些。 
(6)图形空间对比的影响:两个图形大小是相同的,但是下 
面的形状显得短些、宽些。 
(7)图形背景的影响:由于背景直线和曲折线条的影响,圆 
形显得变形了。 
(8)关闭图形与开口图形:左面关闭的图形显得比右面开口 
的图形小些。 
 
 
普 通 心 理 学 
? 919? 
有些心理学家企图用眼睛的运动来解释几何图形错觉。 
根据眼动理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的时候,眼睛沿着图形 
的线条进行运动,即由线条的一端注视到另一端。在眼睛的 
运动中,上下方向的运动比左右方向的运动困难。看垂直线 
的时候眼球是上下运动的,看水平线的时候眼球是左右运动 
的,由于看垂直线比看同样长度的水平线费力,垂直线看起 
来就显得长些。在缪勒- 莱依尔错觉中,对箭头向外的线条 
眼球运动距离较长,而对箭头向内的线条眼球运动距离较短, 
所以前者看起来较长。事实上,这个学说只是企图解释较少 
数的几何图形错觉。我国心理学者的实验证明,即使这一解 
释局部现象的理论也是值得考虑的。 
  实验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实验用5张形图形,图形的水 
平线长度为8、20、50、100、200毫米,每一图形的垂直线都比 
水平线长。受试者共10人。实验时受试者任意抽出一张图形,用 
纸片把垂直线上端遮住,只剩下看起来与水平线等长的部分。这 
时由于错觉的影响,所露出的垂直线的实际长度将短于水平线。 
然后主试者用尺测量垂直线的实际长度,并与水平线相比较。实 
验结果如下表: 
表4 垂直水平线错觉:第一部分实验结果 
水平线长度 (毫米) 
50 

43.2 

6.8 

13.6 
100 

91.7 

8.3 

8.3 
图 形: 
8 
垂直线平均长度 (毫米) 6.8 
与水平线相差 

相差百分比 
1.2 

15 
20 

17.3 

2.7 

13.5 
200 

182.6 

17.4 

8.7 
 
 
? 020? 
普 通 心 理 学 
  从第一部分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各个图形水平线的增 
长,错觉有减少的趋势。这和眼球运动的解释不相容。根据眼动 
理论,线越长则眼球所需要运动的距离越大,线越长错觉就应该 
增加,或者至少也应该保持同样的比例而不减少,而实验结果正 
相反。况且最小的线长只有8毫米,看这样小的长度眼球几乎不 
进行运动,然而错觉却最大。可见垂直水平线的错觉不能完全用 
眼睛运动来解释。 
第二部分实验用5张形图形,其它条件与第一部分实验相 
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5 垂直水平线错觉:第二部分实验结果 
水平线长度 (毫米) 
50 

48.4 

1.6 

3.2 
100 

99.4 

0.6 

0.6 
图 形: 
8 
垂直线平均长度 (毫米) 7.2 
与水平线相差 

相差百分比 
0.8 

10 
20 

19.3 

0.7 

3.5 
200 

197.6 

2.4 

1.2 
  第二部分实验表明,形错觉远不如形错觉那样大。在水平线 
为100、200毫米时错觉几乎消失。形和形同样都是由垂直线和水 
平线构成的,只是由于二者结构不同,才影响到错觉的程度。若 
按眼睛运动的理论,两种错觉是不应该有差异的。这除了说明眼 
睛运动的理论不能成立外,还说明了此种错觉的产生与图形本身 
的结构有关。 

可以认为,目前对于几何图形错觉的产生原因还不够清 
楚。某些几何图形错觉可能是视分析器内部的兴奋和抑制的 
 
 
普 通 心 理 学 
? 021? 
诱导关系造成的。根据高级神经活动同时诱导的规律,网膜 
上某些点的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较强的兴奋,引起了皮层邻 
近部位的抑制。这种兴奋和抑制的镶嵌关系可能造成视觉的 
某些错觉现象。 

二 其 他 错 觉 

当感官提供给大脑的信号减少,各分析器的信号相互矛 
盾,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的分析综合便发生困难而造成错 
觉。当视觉信号与静觉 (平衡觉)信号不能相互支持或不协 
调的时候,常发生身体在空间定向的错觉。在航空中这种错 
觉是常见的。当飞机缓慢地进行倾斜飞行的时候,乘客由于 
前庭分析器的敏感性较低,同时他根据视觉判断自己身体与 
机仓内部的关系位置是正常的,所以感觉不到飞机的倾斜,而 
产生〃倾斜错觉〃。甚至当乘客向机外观看的时候,他会以为 
地面倾斜了。在战斗飞机翻筋斗的时候,由于离心力是按照 
从头到脚的方向起作用的,静觉和臀部的压觉仍然提供着身 
体正常位置的信号,所以感觉不出飞机的倒飞状态。这时飞 
行员凭借视觉观看天与地的关系才知道飞机是倒飞的。但是 
在海上飞行的时候,由于远处水和天连成一片,失去了自然 
环境的视觉参考标志,便易产生〃倒飞视觉〃,虽然飞机实际 
上是倒飞的,而感觉上却是正飞的。这时飞行员要依靠仪表 
来判断飞机的状态。 
人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知觉当前事物的。在知觉过程 
中,各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在经验中所形成的许多条件联 
系,都帮助人有效地知觉当前的情况,更完善地反映客观现 
 
 
? 022? 
普 通 心 理 学 
实。但是一旦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受到限制,当前情景又 
跟过去经验相矛盾,这时如果只根据个别分析器的信号按照 
经验习惯去知觉当前刺激物,那么就容易发生错误。错觉是 
人的认识活动的个别的特殊事例,不能证明人不能正确认识 
客观事物。事实上,由于人能发现错觉,并能找出产生错觉 
的原因、条件及其规律性,恰恰说明了人能正确地反映现实。 
 
 
普 通 心 理 学 
? 023? 
第六章 注  意 

第一节 注意的一般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 
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 
离开其余事物。 
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周围的一切对象,而只能感知 
其中的少数对象。在满天星斗的夜间,我们只能同时看清楚 
几颗星星,而不能看清所有的星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我 
们也只能同时想到少数问题,而不能想到所有的问题。由于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些少数对象就被清晰 
地认识出来;而在同时作用着的其它对象,就没有意识到或 
意识得比较模糊了。所以一个人注意到某一些对象,他同时 
便离开了其它对象,集中注意的对象是注意的中心,其余的 
对象有的处于〃注意的边缘〃,多数处于注意范围之外。注意 
中心与注意边缘经常变化着,新的对象不断地变为注意中心, 
原来注意中心的对象可以退到注意的边缘,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