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事实或论点,识记时间就依内容逻辑结构、学习者经验等 
条件而定,不只依存于课文字数了。 
识记无意义的材料,若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不论材料长 
短和所用时间多少,在所用时间的一定部分内,识记材料的 
百分数常是相对固定的。例如有一个实验的结果如表9。 
识记有意义的材料,在各段时间内识记的数量受材料的 
意义、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等的影响很大,上述的规律就不 
显著了。 
适应材料的长短,在识记方法上有整体识记法与部分识 
记法。前一种方法是整篇一遍一遍地阅读材料,直到成诵为 
止;后一种是一段一段地背诵,到分段背诵完毕,再合成整 
篇背诵。如果材料的数量不太大,一般以整体识记法较好。它 
 
 
? 424? 
普 通 心 理 学 
适合背诵的要求(要求背诵全篇,不只是其中一段),也不致 
发生用部分识记法可能发生的各段次序颠倒的错误。在材料 
过长时,整体识记就感到困难,只能应用部分识记法。通常 
最好的还是两种方法并用。先把材料整体读几遍,抓住全文 
的要旨,对特别困难的部分多诵读几遍,再全部诵读,如此 
反复,直至成诵为止。 
表9 识记时间与识记材料数量 
识 记 材 料 % 
数  字 

30+ 

45 

55 

63 

75 

100 
无意义音节 

33 

50 

66 

75 

80+ 

100 
所 用 时 间% 

16.7 

33.3 

50 

66.7 

83.3 

100 
  材料中夹杂的或伴随材料的有关或无关的东西,如插图、附 
注等,对于识记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进行 
的一个实验中,要受试者识记成对的字,在成对的字上加上有关 
的或无关的其它字或数字。结果见到:附加有关的字,有利于识 
记,附加无关的字或数字不利于识记。 
四 复习的作用 

识记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 
 
 
普 通 心 理 学 
? 425? 
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提 
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识记更有效地进行。在多数情况下,识 
记都要经过复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劝人〃学而时习 
之〃。我们学习过的东西,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 
艾宾浩斯用实验材料验证了这一点。他在一个实验中识记无 
意义音节和诗,达到成诵;第二天再复习,达到成诵;如此 
继续,达到成诵需要复习的次数越来越少,第五天对于诗不 
复习也能背诵了。实验结果如下: 
表10 复习的累积效果 

实  验  日                 1      2      3      4      5      6 
达到成诵所 
需复习次数 
12个无意义音节  16.5  11   7.5    5 
3    2.5 
80个音节的诗    7.753.751.75 0.5    0 
0 
  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指出了两种有趣的现象。以诗的识 
记而论:(1)就恢复到成诵程度说,第四天的0.5次复习的 
效果等于第二天的3.75次或第三天的1.75次,好象第四 
天念一遍比前两天念一遍的效果都要大。(2)同是过了一天, 
但第一天到第二天,似乎遗忘得多,因为需要多次复习才能 
成诵;第二天到第三天,第三天到第四天遗忘逐渐减少;第 
四天到第五天,第五天到第六天则没有遗忘。日常的学习和 
识记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尤斯特(A.Jost)把这两种现象 
概括成两条规律:(1)两种联系,具有同样强度而时间经历 
不同,经同样复习,经时较久的联系获益 (提高巩固的程 
度)较大。(2)两种联系,具有同样强度而时间经历不同,经 
同样时间无复习,经时较久的联系损失(变弱、遗忘)较小。 
 
 
? 426? 
普 通 心 理 学 
为了保持巩固的记忆,根据上述规律,刚学过的东西,应 
该多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 
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复习的效果不是机械地决定于复习的次数,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学习者在复习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复习的组织安 
排。 
如果识记需要成诵的材料,在复习时学习者若时时试图 
背诵,复习的效果可以提高,即达到成诵需要复习的时间或 
次数减少,或复习到一定时间或次数时回忆的成绩较高。有 
人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受试者识记无意义音节和传记文章, 
各9分钟,其中一部分时间用于试图回忆。诵读和回忆的时 
间分配不同,记忆的成绩就有显著的差异。用于试图回忆的 
时间越多,记忆的成绩越好。实验结果如下: 
表11 诵读时试图回忆的效果 
5段传记文同忆百分数 
立 刻 

35 

37 

41 

42 

42 
4小时后 

16 

19 

25 

26 

26 
时 间 分 配 

全部时间诵读 
1C5用于试图回忆 
2C5用于试图回忆 
3C5用于试图回忆 
4C5用于试图回忆 
 16个无意义音节 
 回忆百分数 
立 刻 

35 

50 

54 

57 

74 
4小时后 

15 

26 

28 

37 

48 
  在复习过程中试图背诵,一方面由于学习者的积极活动, 
可以提供更多的建立联系的机会,有利于识记;另方面由于 
 
 
普 通 心 理 学 
? 427? 
试图背诵时更清楚地了解材料的特点与难点,可以更好地分 
配复习,在难点上多进行诵读。 
复习的组织对于识记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复习可以连 
续地进行,也可以在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前者称为集 
中复习,后者称为分配复习。如计算一定时间内的成绩,集 
中复习因复习的次数多,识记效果较好;如计算一定次数后 
的复习成绩,则分配复习的效果较好。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 
所做的一个实验中,受试者分为四组,识记4个各有12个无 
意义音节的字表,各个字表都用10分钟识记。第一组连续诵 
读20次,第二组隔30秒钟读一次,共读10次,第三组隔60 
秒钟读一次,共读7次,第四组第一二两次隔90秒钟,第二 
次以后隔120秒读一次,共读5次。如按末次的成绩,一至 
四组正确记忆的音节数是:4.83,4.13,4.03,3.25。复 
习次数多的成绩较高。如按第五次的成绩,一至四组的数字 
是:1.75,2.58,3.08,3.25。分配复习的成绩优于集 
中复习,在实验所用的时间范围内,间隔越长,成绩越好。 
一般地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但优异的程度,视 
许多因素而定,如材料的意义性、组织形式、难易、学习阶 
段等等。在上述实验中,也用意义性高的和意义性低的音节 
比较了分配复习和集中复习的效果,在第十次诵读时所记得 
的音节数如表12。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音节的识记中,分 
配复习都优于集中复习,但在意义性高的音节的识记中两种 
复习方式的差别不如在意义性低的音节的识记中显著。 
上述实验中12个音节是连续诵读(序列字表)的,在上 
述关于成对字表的识记中也比较了集中复习和分配复习的效 
 
 
? 428? 
普 通 心 理 学 
果。第十次诵读时记忆的成对音节数目如表13。两种复习方 
式的差异远不如对序列字表识记中的显著。这表明材料的组 
织形式也是影响两种复习方式效果的差异的因素之一。 
表12 材料的意义性对分配复习与集中复习效果的影响 

意义性高的音节            意义性低的音节 

分配复习    集中复习    分配复习    集中复习 
记忆音节数 

0.92 

差异显著水平 
7.63 
6.71 
6.83 
4.92 
1.91 

P>.1 
P<.01 
表13 分配复习与集中复习成对字表的结果 
分配复习 

2.92 
集中复习 

2.71 
差异0.21 

差异显著水平P>.1 

  有人在实验中,比较在识记的不同阶段 (如前一半次数 
的诵读和后一半次数的诵读)两种复习分配方式的差异。一 
般结果表明:在识记的不同阶段,分配复习都优于集中复习, 
但在识记初期的差异比后期的更为显著。 
在识记初期,意义性低的材料比意义性高的材料,序列 
字表比成对字表,分配复习更优于集中复习。这也就表明:在 
识记较难的材料时比识记容易的材料,分配复习更优于集中 
复习。许多应用复杂的动作的学习和难易不同的语文材料的 
识记的实验结果,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普 通 心 理 学 
? 429? 
分配复习具有怎样的时间间隔效果最大,实验研究结果 
并不完全一致。大致在每次复习需要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复 
习间隔几秒至一分钟,效果就比无间隔的为优。在每次复习 
用时较长的学习中,复习间隔半小时至几小时以至一天,效 
果都可能很好。在一般学习中,复习的间隔时间内还需要安 
排其它的活动,就不能只考虑一种复习的时间间隔问题了。 
分配复习所以一般优于集中复习,从生理机制看来,是 
在集中复习的神经过程中容易有抑制的积累,而分配复习可 
使抑制得以消除;同时由于分配复习有较多的时间间隔可使 
联系得以巩固,而集中复习时这种机会较少。 

第三节 回忆和联想 

一 回忆和思惟活动 

把以前产生的对事物的反映重现出来就是回忆。回想过 
去学过的材料(如诗词、数学公式等),唤起以前感知过的事 
物的表象,执行练习过的动作,由一件事想起另一件事 (联 
想),思惟时想起有关的经验资料,等等,都是回忆。 
回忆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无意回忆是没有 
预定的回忆意图或目的,而想起某些旧经验。如一件往事偶 
然涌上心头,或见景生情,回忆起过去的有关的经验。有意 
回忆是有回忆的任务,自觉进行追忆以往的某些经验。如为 
了进行传达而回忆所参加的会议的情况。在有意回忆时,回 
忆任务推动着回忆的进行。无意回忆虽然没有预定的目的,但 
也不是无故发生的,总是由当前的事物或当前事物唤起的表 
 
 
? 520? 
普 通 心 理 学 
象、思想等引起的。回忆起的经验和当前的事物总有一定的 
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可能是非常间接的。 
回忆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直接回忆是当前 
事物直接唤起旧经验。例如一看8×9= ?这个式题,立刻想 
起72。又如无意回忆中偶然想起一件往事,不知为什么想到 
它,也就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引起这种回忆的刺激。间接回忆 
是通过中介性的联想才达到要回忆的旧经验。如遇到一个熟 
人,叫不出他的名字,先回想以前是在什么地方遇见他的,当 
时的情况如何,他的工作任务如何,最后想起了他的姓名。 
回忆,特别是间接回忆,常是一种有步骤地进行的、开 
展的思惟活动,一种解决问题的思惟活动。常是〃搜索枯 
肠〃,先想有关的经验,由有关的经验逐步接近要回忆的经验。 
常是部分的旧经验先行出现,或出现一种近似的旧经验。如 
回忆一个人的姓名,有时是先想起姓或先想起名,或先想出 
一个接近的姓或名,而意识到不正确,继续思索,最后得到 
正确的答案。回忆出需要的答案以后,有时确信其正确性,回 
忆即告一段落,有时对其正确性有怀疑,又与有关的经验或 
者当前的现实,进行核对、验证,证实以后,才相信是正确 
的。 
从回忆的一般过程可以看到,回忆决不是对过去事物的 
反映的简单的再现。它常动员全部的有关经验,好象把有关 
经验经过〃筛选〃,才能找到所需的经验。记忆是在有关经验 
中建立联系,而回忆要依靠许多联系的复现。联系越丰富、越 
系统化,回忆就越容易,反之就困难。例如,熟识的朋友和 
许多经验联系着,回忆起他的姓名来,就格外容易;而早年 
 
 
普 通 心 理 学 
? 521? 
学过的几个统计学公式,因很久不做统计工作,联系很少,回 
忆起来就比较困难。 

二 回忆和定向 

无意回忆虽然是偶然想起某些事物,但也是有选择性的。 
人过去经历的事物是极为繁多的,为什么这一时刻想起这些 
事而不是其它的事呢?这是受人的情绪状态、兴趣和正在进 
行的活动等条件所制约的。一个人在情绪高涨时无意中哼起 
的曲调和在抑郁时哼起的曲调往往是不同的;在工作时间和 
在游览时间偶然想起的事物也常是不同的;一个植物学家和 
一个画家看到一棵奇特的树木,自然发生的联想也不相同。 
人在活动之前常有所准备,进行着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趋 
向性。活动的准备状态和活动的趋向性称为定向,它影响着 
继起的活动,使之朝一定的方向进行。定向对于回忆也有影 
响,在有意回忆中,这种影响更为显著。例如在准备会见一 
个朋友时就会想起过去和他在一起工作时的情况;在计算加 
法时看到7、8两个数字,虽没有任何计算符号,就想到15, 
在计算乘法时就想到56;熟练地掌握了外国语的人,遇到需 
要说外国语的场合,外国语脱口而出,在需要应用本国语言 
时自然更能流利地运用本国语言。 
认识活动的趋向对于回忆的内容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有 
人用图片做过实验,每个图片对不同的受试者给予不同的名 
称。例如这样一个图形,对一组受试者,称为新月,对另一 
组受试者称为C字母。过了一定时间,要受试者把图形画出 
来。前一组的人把它画得接近新月,后一组的人描成C字母 
 
 
? 522? 
普 通 心 理 学 
的样子。也有人用故事作过实验,他让许多受试者阅读一个 
关于印地安人和鬼打仗的故事,过了一定时间,让受试者把 
故事重写出来。常阅读鬼怪故事的受试者对于鬼的部分增加 
了许多枝节,不常阅读鬼怪故事的却把关于鬼的部分大为简 
化了。 
有时在活动任务的推动下,同样内容的回忆往往重复出 
现,显著地表现出定向对回忆的影响。例如回忆某个人的姓 
名时,一个接近的但不正确的名字常反复出现,直到正确的 
名字想起为止。在解决问题时,过去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总 
会首先被回忆起来,在证明这种方案无效,而没有其它的解 
决方案出现以前,它还会重复出现。有时定向的影响似乎太 
大了,回忆不能摆脱它,使思想在旧有的辙道中转不出来,阻 
碍着新思想的出现。 
不仅回忆的内容受定向的影响,回忆出现的时间也受定 
向的制约。如前节所述,如识记时确定只记忆一个短时期,时 
期过后常常就遗忘了;如识记时有长期保持的任务,那么,就 
能在较长时期后还能回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给自己 
规定一定的记忆任务,如在明天某时间记起什么,到时间往 
往能自然地想起所应回忆起的事项。这种情况在催眠时表现 
得最为突出。在催眠状态中,催眠者告诉受催眠的人,醒后 
在某时作某件事,受催眠者醒后往往在规定的时间自然地做 
起规定的事情来,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由定向对回忆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回忆不仅是过去经验 
的简单的再现,它是与全部有关的心理活动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的一种心理活动。 
 
 
普 通 心 理 学 
? 523? 
三 回忆中的干扰 

在回忆中,一种内容的重复忆起阻碍了新内容的出现,对 
新内容来说,就是一种干扰。识记是形成联系,回忆是联系 
的恢复。一种经验常和多种有关的经验联系着。不同的联系 
可以互相促进,如凭借中介性联系,回忆起需要的经验。不 
同的联系也可以互相干扰,使需要回忆的内容不能很快地出 
现。例如说出某一县属于哪一省 (这事实是受试者所熟知 
的)比在某一省内举出一个县名,平均要快得多。这就是因 
为县名和它所属的省份的联系是单一的,不容易受其它联系 
的干扰;而省名和它所属的许多县名联系着,由省份举出县 
名时,多种联系可以互相干扰,因而反应时间就加长了。 
一种占优势的联系或情绪状态,由于负诱导,都可引起 
抑制,妨碍回忆。例如上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