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控制条件结合经常业务工作进行的。例如要研究在小学教学 
中如何分配复习时间对巩固记忆更为有利,可以选定程度和 
人数都相等的两个班,由同一教师用同样教材进行教学。一 
班采用一种复习时间的分配方式,如每天将当日的语文算术 
都复习一小时,另一班采用另一种复习时间的分配方式,如 
单日两小时全部温习语文,双日两小时全部温习算术,到了 
一定时期比较两个班的学习和记忆的成绩。 
 
 
普 通 心 理 学 
? 72 ? 
自然实验法常用于教育心理的研究中,在劳动心理和医 
学心理的研究中也可以应用,它的特点是把科学研究跟经常 
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所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直接的实 
践意义。 
三、实验室实验。在人为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而 
进行的实验研究叫做实验室实验。例如研究人对运动速度变 
化的知觉。可以在一个屏幕上呈现一个光点。使它极慢地移 
动,使观察者 (即受试者)看不出它动;然后逐渐增加移动 
速度,等观察者刚刚看出光点在移动,就把运动的速度 (厘 
米 C秒)记录下来;再以较快的速度移动光点,观察者看出它 
明显地在移动;随即又把速度逐渐降低到观察者看不出光点 
在移动,再将速度记录下来。把两次记录的速度平均计算,就 
可以得到人可以知觉到的最小的运动速度。若从极大的速度 
开始,使观察者看不出是光点在动而把它看成一道白光,再 
把速度逐渐降低,至观察者看出光点在移动为止,再由普通 
速度增高到看不出光点运动,就可以找出在实验情况下人可 
以知觉的最大的运动速度。反复变化速度 (逐渐加大或减 
小),使观察者刚刚能看出速度已有变化,可以找出可知觉的 
运动速度的最小差别。 
实验室实验多用于对心理过程的研究,对于人的心理特 
征,在实验室进行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最早的一个心理实 
验室是1879年冯特(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现 
代的设备完善的心理实验室中,呈现刺激和记录受试者的反 
应都用精密的仪器和自动控制。在实验室中也能模拟各种自 
然环境条件,如高空和海底情况;也能模拟各种工作环境条 
 
 
? 82 ? 
普 通 心 理 学 
件,如火车驾驶室、中央控制台等。 
实验室实验中有一种特殊的方法—— 模拟。它的最简单 
的形式是模型试验。如按照听觉的共鸣学说做一个电声模型 
来验证共鸣学说。近来由于电子学及计算技术的发展,对于 
一些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现象进行模拟研究也有了可能。如快 
速电子计算机和人脑的活动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比拟的。象电 
子计算机可以读数、记数、查数、进行运算、记录结果、检 
查结果、按中途结果选择下步运算、执行指令、按不同情况 
执行不同指令等,这可能为人的计算、设计等思考活动的机 
制提供一些启示。模拟方法主要用于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的 
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目前还在尝试阶段,但是可以肯定,它 
是很有希望的尝试。 
各种方法都有特点,要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研究的方法。 
各种方法也都有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心理学研究不 
是采用一种方法而是兼用几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例如在 
观察调查所得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在各种研究中都 
要进行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查阅文献等。只有这样,才可 
以把心理学的研究放在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群众经验的基 
础上。 
 
 
普 通 心 理 学 
? 92 ?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 心理现象的反射机制 

一 心理现象和反射 

一切心理现象按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反射是有 
机体对外界和内部刺激的规律性的回答。外界和内部刺激物 
作用于感受器(内部的和外部的),引起神经冲动,神经冲动 
沿着传入神经传达到神经中枢,通过中枢内的神经联系,再 
经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官(肌肉或腺体),引起反应。这就 
是一个完整的反射的最简单的模式。 
反射可以分为两种: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 
射是先天性的,带有一定的刻板的性质。条件反射是在有机 
体的生活中形成的,它可以随着机体的外界环境和内部状况 
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际活动中,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划 
分只有相对的意义,有机体的每一活动都兼有这两种反射的 
性质。无条件反射只有在有机体出生后第一次出现时才是名 
副其实的无条件反射,在这以后,它的每一次出现,都有条 
件反射成分的参与;而条件反射归根到底是在无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构成已经把某些无条件反射的成分 
包括了进去。所以心理现象,按它的产生来说,是无条件反 
射和条件反射的有机统一。 
 
 
? 03 ? 
普 通 心 理 学 
反射并不是简单地对当前的客观刺激物的直接回答。有 
机体的活动,不管怎样简单,总是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发展 
的结果。通过条件反射,过去的活动的影响就保存下来,以 
一定的方式对当前的反射发生调节作用。这在心理现象中就 
表现为个体过去经验的影响。 
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生理结构,包括感受器、从感受器 
到神经中枢的传入神经、中枢间的神经联系、由神经中枢到 
效应器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官,这就是一般所称的反射弧。无 
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有机体神经组织中所固有的,是在种系 
演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而巩固下来的结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 
是在有机体的生活活动中接通的,是个体发展中学习的结果。 
在产生心理现象的时候,有机体的许多部分参加到反射 
过程中。它们的状况和变化都是彼此联系着的。要了解心理 
的生理机制,就需要揭示同各种心理现象相应的反射过程,阐 
明参加到反射过程中的有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和动力变化。 

二 神经系统和它的机能 

神经系统在反射过程中具有首要的意义,它是心理现象 
的主要物质基础。 
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两大部分。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它们又各 
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同有机体的感受 
器和效应器官发生联系的机构,它组成反射弧的传入和传出 
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许多组成部分,从它的最低部分到最 
 
 
普 通 心 理 学 
? 13 ? 
高部分,结构和机能越来越复杂。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 
低部分。和脊髓的上部相接连的是延髓,延髓和位置在它上 
端的中脑均属于脑干。小脑则位于脑干的背部。中枢神经系 
统的最高部分是大脑两半球,它包括大脑皮层和它下部的皮 
层下神经节。大脑两半球的下方为间脑。间脑中的丘脑与皮 
层下神经节相邻,共称为皮层下部位。 

  植物性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调 
节有机体内脏器官的活动。它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并不是 
一个独立自主的神经系统。 

整个神经系统是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的。每一个神经元 
包括一个神经细胞和它的一个较长的和许多较短的突起,前 
一种突起称为轴突,后一种称为树状突,轴突连同它外周的 
薄膜和髓鞘 (有的轴突没有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由许多神经纤维所组成的神经纤维束,就是一般所称的 
神经。周围神经系统主要就是由粗细不同的神经所构成的。在 
脑和脊髓里,灰质是神经细胞和它们的突起结集起来构成的, 
白质是神经纤维束所组成的。 
每一个神经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一个神 
经元的轴突的末梢分枝同另一神经细胞或其树状突相接触的 
部分称为突触。借助于突触,各个神经元发生联系,从而形 
成反射弧。 

  据我国组织学者观察,神经系统中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可以 
 
 
? 23 ? 
普 通 心 理 学 
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围性突触,它的前突触纤维一再分枝,形成 
许多末梢,密集地包围在细胞体的四周。另一种是依傍性突触,它 
的前突触纤维以它的自由末端疏落地分布在树状突的侧壁。 

神经组织具有两种基本特性:兴奋和传导。当神经元的 
某一部分受到某种刺激时,在受刺激的部位就产生兴奋。这 
种兴奋会沿着神经元散布开来,并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突触 
传达到与之相联的神经细胞,或传达到其它细胞,从而使最 
后传达到的器官的活动或状态发生变化。 

  神经纤维的一部分兴奋起来时,对其它未兴奋的部分来说呈 
负电位。这种电变化叫做动作电位或动作电流,也称为生物电流。 
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一种指标。 
动作电位是在几千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迅速 
地增高到最大值并迅速地消失的,所以叫做锋形电位。在锋形电 
位之后,还会紧接着出现一个负后电位(不到锋形电位的6C100)。 
延续时间为15—30毫秒。然后,又出现一个正后电位(比负后电 
位更低),延续时间可达80毫秒或者更长。神经纤维上有兴奋传 
导时,就按次出现锋形电位。神经冲动就是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短 
暂的、迅速增长和消失的神经兴奋。 
在一次短暂的兴奋之后,神经组织的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的 
变化。在兴奋之后,一个很短时间内神经元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 
产生兴奋。这个时期叫绝对不应期。然后,兴奋性经过相对不应 
期、超常期和低常期才稳定于原有的水平。在相对不应期和低常 
期内,只有比一般更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而在超常期内比一 
般更弱的刺激也能引起兴奋。这四个时期的长短因神经纤维而不 
同。对于哺乳动物的大神经纤维来说,它们分别约为0.3,3,12, 
 
 
普 通 心 理 学 
? 33 ? 
和70毫秒。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突触并不只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 
接,而是两个以上的神经元所共同构成的。因此,神经冲动 
在通过突触时,可以循着不同的神经元扩展。反射的神经通 
路就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认为,有机体的学习和记 
忆,是和突触的传导机能的改变有关的。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以接受特定 
的感受器传来的神经冲动,并向特定的效应器官发出神经冲 
动。在它的内部,各个神经元之间也有错综复杂的联系。基 
于各部分在结构上的特点,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机能特性,实 
现着不同的反射活动,在心理的生理机制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脊髓是最简单的反射弧的中间部分的总汇。这类反射有 
较大的局限性,只有躯体的某些有限部分参加。脊髓对有机 
体内部器官的机能也有调节作用。 
延髓中有食物反射 (唾液分泌、咀嚼、吞咽等)和某些 
防御反射 (喷嚏、咳嗽、呕吐等)的中枢。呼吸器官和循环 
系统的反射性自动调节,也是借助延髓来实现的。 
中脑除了接受眼和耳传来的神经冲动并把它传向有关的 
运动中枢以外,还有控制瞳孔反射的中枢。中脑的反射机能 
对于有机体的定向反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体改变空间位置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协调要 
依靠脑干和小脑的协同活动,也需要脊髓参加。如果身体的 
平衡发生变化,小脑就通过反射活动以恢复身体各个部分的 
正常位置。 
 
 
? 43 ? 
普 通 心 理 学 
间脑中的丘脑接受绝大部分从感受器传入的神经冲动, 
是大脑皮层下的低级感觉中枢。除了嗅神经以外,其它感受 
器的传入神经冲动都首先传到丘脑。间脑的另一部分,即丘 
脑下部,是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中枢。 
大脑两半球的皮层下神经节是调节肌肉紧张度和保证有 
机体在完成复杂活动 (如行走)时肌肉协同活动的神经细胞 
集团,是皮层下的运动中枢。 
大脑皮层是反射活动的最高调节机构,它具有调节有机 
体内部活动以及使有机体跟环境保持平衡的机能。无条件反 
射不管怎样复杂,总带有相当固定的性质,不能满足有机体 
的生存需要。对于高等动物和人来说,要适应复杂多变的客 
观环境,以及进而改造客观环境,就有赖于高级形式的反射 
活动—— 条件反射活动。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间部分的接通 
(暂时联系),主要是在大脑皮层中实现的。所以大脑皮层可 
以看作保证有机体完善地适应外界生存条件的暂时联系的器 
官。 

  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以下的各部分也参与暂时 
联系的形成,在那里也能够形成某些暂时联系。利用外科手术把 
动物的大脑皮层切除以后,动物还可以依靠皮层下的神经结构建 
立暂时联系,但是这样的暂时联系是非常不完善的,动物不能依 
靠它们来保持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延髓、桥脑、中脑直至丘脑底部这一广大区域,除脑神 
经核外,存在着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 
 
 
普 通 心 理 学 
? 53 ? 
用是有特殊性的。它广泛地接受来自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的 
神经冲动,并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进行调节。它和大 
脑皮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视、听、触、嗅等感觉神经,肢体和内脏的感觉神经在受到 
刺激的时候,都会引起网状结构不同部位的电活动发生改变。大 
脑皮层和小脑也可以向网状结构传递神经冲动,对它进行调节。 
网状结构依靠来自各方面的神经冲动,才能调节神经系统其它部 
分的机能。 
大脑皮层、皮层下神经节和小脑,它们的不同区域各自跟网 
状结构的下行神经纤维有机能上的联系。这是中枢神经系统这些 
部分对其它部分发生调节影响的一条途径。 
从网状结构发出的下行神经纤维,一直通达脊髓的前角细 
胞。刺激网状结构的一定部位,可以通过某些下行纤维对那些中 
枢位于脊髓的运动反射以及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引起的运动效 
应产生抑制作用。这些下行纤维合称为网状结构的下行抑制系 
统。刺激另一些部位,则可通过下行纤维而使有机体的运动显著 
增强。这个系统称为下行助长系统。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两个系 
统起着颉颃的作用。如果他们之间失去平衡,就产生有机体活动 
的紊乱。下行抑制系统的损伤会导致运动的亢进,而下行助长系 
统的损伤则引起运动的减退。有机体植物性神经机能也跟网状结 
构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网状结构上行纤维对大脑皮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它的兴奋 
水平。它称为上行激动系统。它的作用的表现是维持大脑皮层的 
觉醒状态。高等动物和人的脑电图在睡眠和觉醒时是不同的。在 
熟睡的时候,脑电图上出现的是频率很低和振幅很大的电波,在 
十分清醒状态或皮层进行工作的时候,则表现为频率较高而振幅 
 
 
? 63 ? 
普 通 心 理 学 
较小的电波,这就是所谓失同步的现象。如果用电流直接刺激网 
状结构,脑电图就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跟有机体清醒情况下的失 
同步相同。如果切断猫的脑干的前缘(孤离大脑),以排除上行激 
动系统对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动物就出现持续的睡眠状态。 
如果失去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大脑皮层就失去了进行正常 
工作的可能。毁去网状结构的前部而不损伤从感受器来的传入神 
经,动物仍然出现持续的睡眠状态。这时,给予动物以声音刺激 
或者以针刺它的脚爪,都可以在大脑皮层听觉区或本体感受区出 
现经感受器的传入神经而引起的原初电效应,而且这些效应跟动 
物清醒时一样强烈。当人在睡眠时给以弱光或弱的声音刺激,也 
可以看到同样的脑电图变化,却不能引起失同步,受试者仍然睡 
眠,他没有感觉。所以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都是感受器的传入 
神经和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协同活动的结果。 

脊髓、脑干、皮层下部位等部分构成各种无条件反射的 
中枢,它们各有特殊的反射机能,还借助于所包含的上行和 
下行神经纤维而起着运输线的作用,把中枢神经系统的比较 
高级的部分跟比较低级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统一活动的整 
体。沿着上行神经通路,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冲动可以传达 
到大脑皮层。即使是最简单的无条件反射,它的反射弧的中 
间部分也有上行的分枝,把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