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的重点大学,而挑选一所专为本市培养干部的普通大学。 
动机的斗争也影响着行动手段的选择。有的手段对达到 
目的是有效的,但它却为社会道德所不容。为高尚动机所推 
动的人就不会选取这类手段,而为某种卑微动机所左右的人, 
则可能干出〃不择手段〃的事情来。例如,一个真正怀着多 
多求得知识以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的动机而投考高等学校 
的人,他为了达到录取的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是认真 
复习功课,踏实地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决不肯为获取高分而 
 
 
? 340? 
普 通 心 理 学 
营私舞弊。但一个把大学当作获取个人名利的跳板,怀着谋 
私利的动机而投考大学的人,则可能为了录取大学而钻营种 
种旁门邪道,甚至不惜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 
采取决定,是在面临复杂情境时作出抉择的过程。从动 
力方面看,要求这个过程进行得迅速而有效,才有利于下一 
步执行决定阶段的顺利实现。对人的意志过程而言,这就是 
意志的果断性。果断表现在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的能力上。 
反之,如果在各种动机之间,在不同的目的、手段之间摇摆 
不定,迟迟做不出取舍,那是优柔寡断的表现;如果采取决 
定缺乏合理性,不经深思熟虑就贸然抉择,那是草率的表现。 
优柔和草率是意志薄弱的特点。 

二 执行决定阶段 

决定一经采取之后,决定的执行便是意志行动实现的关 
键阶段。因为即使行动的动机再高尚,行动的目的再美好,行 
动的手段再完善,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这一切也就失去意 
义,不再能构成意志行动。 
执行决定,常要求更大的意志努力。这是由于:第一,执 
行决定的行动要求巨大的智力或体力紧张,并要求忍受由行 
动或行动环境带来的种种不愉快的体验。例如坚持冬季户外 
长跑,要克服气候严寒和生理疲劳,做科学研究要求艰苦而 
持续的思惟探索。第二,积极而有效的行动,要求克服人的 
个性原有的消极品质,如懈怠、保守、不良习惯等等。第三, 
执行决定过程中,与既定目的不符的各种动机还可能在思想 
上重新出现,引诱人的行动脱离预定的轨道。第四,行动中 
 
 
普 通 心 理 学 
? 341? 
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主体可能又缺乏应付 
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现成手段,这也会造成人的行动的踌 
躇或徘徊。第五,在行动尚未完成之时,还可能产生新的动 
机、新的目的和手段,它们会在心理上同既定目的发生竞争, 
从而干扰行动的进程。 
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妨碍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困难,要 
求人作出意志的努力。这些困难的克服,取决于一系列条件。 
坚定的信念和世界观是有效地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信 
念和世界观是人的行为的一般准则,当人具有清晰的行为准 
则并坚信其正确时,才能坚决地同困难作斗争。 
人所提出的目的的性质,对于困难的克服有着重要意义。 
〃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斯大林语)目的越重大,越 
崇高,就越能动员人的力量去克服遇到的困难。但目的必须 
明确而适当。如果不具备实现的客观可能性,则最终必然导 
致行动的半途而废。如果目的虽然可能达到,但过于遥远,对 
于意志不够坚强的人,常常成为影响行动坚持到底的原因。因 
此,为了培养意志,过高和过易的目的都是不可取的,它们 
不利于培养和锻炼人与困难作斗争的毅力。 
意志行动中困难的克服,也取决于对意志行动完成与否 
所带来的后果的意识。对于完成行动的美好后果的鲜明憧憬 
和向往,会激励人增加克服困难、追求美好前景的勇气;相 
反,对不能完成行动所招致的严重后果的深刻认识和真切想 
象,也会增添人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的力量。 
执行决定是使行动按照预定方向和轨道坚持到底的过 
程。从动力方面看,这一过程要求不能半途中辍,要求行动 
 
 
? 342? 
普 通 心 理 学 
不偏离基本方向,反映在意志品质上,就是意志的坚韧性。意 
志的坚韧性在于,一方面善于抵抗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 
诱因的干扰,做到面临千纷百扰,不为所动;一方面善于长 
久地维持业已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做到锲而不舍,有始 
有终。意志坚韧的人,不论前进道路上如何险阻重重,决不 
放弃对目标的执着和追求;不论行动过程中如何枝节横生,总 
是目不旁顾,坚持既定的方向。 
意志的坚韧性不等于顽固和执拗。在执行决定过程中的 
坚定不移,并不意味着人只能刻板地根据一成不变的计划行 
事。一旦客观情势确实需要对行动途径以至行动目的作出修 
正时,就应当随机应变地改变行为。意志不仅表现在贯彻预 
先的决定上,也表现在必要时当机立断地采取新的决定上。顽 
固、执拗、一意孤行、我行我素,是意志薄弱的特征。 
由此可见,对意志行动的动力特点的认识和判断,不能 
完全脱离意志行动的内容,不能脱离人的动机、目的和方法 
同客观规律的关系。这也进一步证明,意志虽然是人的主观 
能动性的表现,但它在客观上仍然是被决定的,它不能不制 
约于客观世界的一般的因果关系。 

参 考 文 献 

1.A.A.斯米尔诺夫等主编:《心理学》,第13章,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年版。 
2.陈立:《随意运动的机制》,载《心理学报》,1960年。 
3.运动生理学编写组:《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年版。 
 
 
普 通 心 理 学 
? 343? 
4.A.B.查包洛塞兹:《随意运动的发展》,1960年俄文版。 
5.A.B.彼得罗夫斯基等:《普通心理学》,第15章。 
6.A.P.鲁利亚:《神经心理学原理》。 
7.B.B.波果斯洛夫斯基等:《普通心理学》,第16章。 
8.  j.A.鲁吉克:《心理学》,第14章。 
 
 
? 344? 
普 通 心 理 学 
第十二章 技  能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念 

人的行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的。行动能否顺利地完 
成,大都依人对实现这些动作的方式掌握到何种程度为转移。 
任何一种新的动作,初学者都不能很完善地把它实现出来,起 
初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实现它。在寻求实现新动作的方式 
时,初学者往往依靠从前的经验,依靠从前经验中与新动作 
相类似的东西。比较有经验的人的指导和对这些人的动作的 
模仿,对于掌握实现新动作的方式有着巨大的帮助。但是要 
掌握实现新动作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初学者的亲身实践,即 
需要练习它,需要有目的地、有组织地、多次地完成这种动 
作。由于练习,实现动作的方式就巩固下来,于是人就逐渐 
掌握实现这种动作的方式。 
人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中实现特定的行动,如学生写字,司 
机驾驶车辆,工人开动机床,运动员游泳、做体操或射击,演 
员表演舞蹈等等,所有这些书写、驾驶、开动机床,或游泳、 
舞蹈都是由一系列特定的动作方式构成的动作系统,它们都 
需要身体不同部位一连串动作的互相配合与协调。当某个人 
掌握了某种特定的动作方式,并根据这种特定的动作方式形 
成动作系统时,他就形成了某种技能。 
 
 
普 通 心 理 学 
? 345? 
任何实现动作的方式,都不是身体某些部分的简单、机 
械的运动的组合,而是这些部分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运动。但 
是复杂的技能或一个完整技能系统一经形成,其中某些实现 
动作的方式便从〃有意识〃的转变为〃自动化〃的,能够在 
意识的参与和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情况下,顺利地、有效 
地、一个接着一个地实现出来。这样,人在完成某种动作时, 
就不必更多地集中注意于动作过程本身,不必把完整的动作 
系统划分为各个局部的动作,也不必考虑应该怎样去完成这 
些动作。因而整个动作就变得灵活而省力,人就有可能集中 
注意去考虑如何创造性地完成动作,选择更有效的途径与方 
法,发挥最大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动作的质量。例如,初学 
驾驶汽车的人,必须按照预定的顺序注意每个驾驶动作,但 
即使如此,还时常发生错误。当他的驾驶动作熟练以后,某 
些动作就从意识中解放出来,变成〃自动化〃的动作,因此, 
他无须再考虑怎样开动机器、向哪个方向转动方向盘、如何 
刹车等等,就能轻松敏捷地、一个接着一个地完成全部驾驶 
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有条件考虑如何尽快地到达目的 
地,出色地完成既定的任务。技能动作中〃自动化〃的成分 
愈大,动作就愈完善,动作的效率就愈高。 
这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转变为〃自动化〃、完善化 
了的动作系统被称为技能。 
形成技能以后,从动作的反应速度,从一个动作过渡到 
下一个动作的敏捷性,以及从动作的灵活性来看,动作仿佛 
是〃自动化〃了。但是不能因此认为技能动作就是无意识的。 
因为只是在动作正确无误地进行着的情况下,动作的进程才 
 
 
? 346? 
普 通 心 理 学 
是〃自动化〃的。可是,一旦动作过程中发生某种突然事件, 
或者动作的某一环节遇到障碍时,人就会立刻发现这个变化, 
意识到动作的效果与预定的目的不相符合。这时他就会集中 
注意于动作过程本身,更加有意识地调整动作,排除障碍,力 
图完成动作中尚未完成的部分。这说明技能动作不是无意识 
的动作,而是始终在意识的控制之下进行的。 
技能动作的〃自动化〃,是由于大脑皮层建立了巩固的动 
力定型。在反复的练习中,大脑皮层经常接受到按一定顺序 
出现的刺激物的作用,因而形成某种与之相应的暂时联系系 
统,即动力定型。动力定型的各个环节是按确定的顺序排列 
的,始动刺激物将引起一系列的反应。正是由于这种动力定 
型的建立,才能使一系列动作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自动化地、 
一个接着一个地实现出来。但是,这个条件反射的系统不是 
死板固定的。当活动的条件有所改变时,条件反射系统也会 
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应地改变,依据客观要求改造为按照另一 
种顺序进行的反应。驾驶汽车时,司机会随着道路的情况和 
汽车种类的不同,以不同的力量、速度和顺序去完成各种动 
作。 
技能动作是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 
果。第二信号系统始终起着控制、调节的作用。这表现在技 
能动作的某一环节遇到障碍,或者活动条件发生变化时,都 
能立刻被人察觉到,并且在词的控制和调节下相应地改变运 
动顺序,更加有意识地完成整个动作。在动型的形成中,词 
可以作为始动刺激物引起一系列反应,也可以起强化作用。当 
动型形成之后,词又可以作为具体刺激物的信号引起一系列 
 
 
普 通 心 理 学 
? 347? 
的反应。 

第二节 技能动作的分析 

任何技能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动作的控制与调节 

每一个技能动作,都是根据对刺激物的感知所作出的反 
应,是开始于感知而终止于动作反应的过程。 
在从感知到动作反应的过程中,神经中枢的调节机制具 
有重要意义。首先,中枢调节着感觉器官,使之更好地接受 
刺激物的作用,例如控制瞳孔的扩张和收缩来适应光刺激物 
的强度。其次,中枢根据对刺激物的感知,发出外导神经冲 
动到达运动器官,引起肌肉运动,作出动作反应。此外,中 
枢还对来自效应器官的返回传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进一步 
调整运动,使之趋于精确。可见,技能动作是在大脑中枢根 
据机体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信号对动作加以控制与调节之下 
完成的。 
任何行动,都不是仅仅借助于一项孤立的动作就能实现 
的,它必须借助于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技能动作是一系列 
按连锁反应的方式进行的动作的联合。在第一个动作之后,再 
进行第二个,第三个??动作。当刺激物引起第一个动作反 
应时,产生一定的动觉信号,这个动觉信号不仅调节第一个 
动作反应本身,同时也调节下一个动作。因此,第二个动作 
反应是在新的外界刺激物和前一个反应的动觉刺激的双重控 
 
 
? 348? 
普 通 心 理 学 
制之下进行的。同样,第三个外界刺激物和第二个动作反应 
的动觉刺激又控制着第三个动作反应,等等。这种外部和内 
部信号的连续不断的双重调节作用,保证了复杂的连续动作 
的实现。 
在这种连锁反应中,每一个环节可能是单一的动作,例 
如写字就是一个接着另一个动作进行的;也可能是同时性的 
协作动作,例如演奏乐器需要双手或手脚的同时动作。在后 
一种情况下,外界刺激物同时引起几个运动反应,接着新的 
外界刺激物和前一个协同动作的许多动觉刺激又共同控制着 
下一个协同动作。这些动作构成了完整的技能系统。 
在复杂的技能动作中,从感知到动作反应的整个过程,可 
以看成一个循环式的系统,即感知和动作反应相互联系、不 
断地相互调节,形成一个循环的链索。这在操纵机器的复杂 
技能动作中尤为明显。例如,在驾驶汽车的技能中,司机根 
据对外界刺激物的感知进行操纵动作,操纵动作的效果体现 
为汽车状态的变化,而后者又呈示给司机以新的知觉刺激物, 
于是司机便根据新的刺激物和前一动作的动觉信号调整下一 
步的动作,如此循环不止,直至行动任务的最后完成。 

二 动作的反应时间 

动作的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物出现到作出动作反应所需 
要的最短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可以相对地反映出技能动作的熟练程 
度及动作的复杂程度。 
动作反应可以分为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动作反应时间 
 
 
普 通 心 理 学 
? 349? 
也相应地分为简单反应时间和复杂反应时间。前者较短,后 
者较长。 
简单反应是对单一的刺激物作出的确定的反应,例如,知 
觉灯光闪亮立即用手按电键。这一过程的中枢活动比较简单, 
只要知觉到刺激物,不必过多地考虑和选择,就能立即作出 
反应。在一般情况下,视觉或听觉刺激物出现后,在0.14— 
0.18秒内便能作出反应。 
复杂反应也叫做选择性反应或辨别性反应。这是根据不 
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在 
实验中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要求受试者根据某一颜色 
的灯光的闪亮,用某一手指作出反应(如,用食指对红灯光, 
用中指对绿灯光进行反应等等);或在许多按钮中选择某一按 
钮进行反应。选择性反应的中枢活动比较复杂,需要进行一 
定的思惟活动,作出选择,执行正确的反应动作。生活中的 
各种动作多属于这一类反应。复杂反应的反应时间较长。最 
初级的复杂反应只是在两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反应。例如,对 
于视觉刺激物的反应的时间就在0.25秒以上。反应的选择 
余地愈大,反应速度就愈缓慢。 
可以看到:在有4种选择时,反应时间已超过简单反应 
的一倍;在有8种选择时,反应时间超过简单反应三倍以 
① 
上。 
动作反应时间的长短,受外界刺激物和主体本身的特点 
① 
R.M . 
 and E.  . E. .? 
A  Fleishman,Psychology and Hu- man  
Performance,1959,p.227。 
 
 
? 440? 

的制约。 
普 通 心 理 学 
对作用于不同分析器的不同刺激物,其反应时间是不同 
的。表20表明:以简单反应来说,听觉和触觉的反应时间最 

① 
短,痛觉和味觉的反应时间较长。 
表20 对不同分析器刺激物 (中等强度)的简单反应时间 
分析器 (信号刺激物的性质)    反应时间 (平均值,1C1000秒) 
触觉 (接触) 
听觉 (声音) 
视觉 (光) 
嗅觉 (气味) 
温度觉 (温和冷) 
咸的 
味觉 
甜的 
酸的 
苦的 
前庭器官 (旋转被试) 
痛觉 
90——220n 
120——180n 
150——220n 
310——390n 
280——600n 
    310 
    4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