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10-是非曲直-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共中央给我们的来电还说,中央苏维埃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只有军事路线犯了错误。我不明白,政治路线如果正确,中央就不至于被蒋介石逼出苏区,正确的政治路线下又产生了一条错误的军事路线,不知二位作何解释。”张国焘装着若无其事地边进食边说。    
    彭德怀听着张国焘这话,感到纳闷,心想张国焘今天请我们吃饭,讲这些是什么用意?他很想给张国焘一个肯定的回答,但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个问题。看了一眼聂荣臻,便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回答张国焘的问话:“我感觉到那时的军事路线确实错了,我在前线指挥作战,深受其害。遵义会议以后,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好转。大家都有这种感受。你说是不是?老聂。”    
    “是这个样子的。那次会议集中解决的是军事问题。”聂荣臻应声补充道。    
    张国焘发现,彭德怀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聂荣臻作为一个军团政委,在这方面比彭德怀明白得多,但他却不主动回答这个问题。    
    “张主席,今天两支部队会合了,亲如兄弟,今后斗争,大有希望,为这我们干一杯。”聂荣臻也许是发现了张国焘那若有所思的样子,便举起杯子倡议道。    
    “好,感谢四方面军,感谢张主席,干杯。”彭德怀也随即举起杯子。    
    “不必客气,今后还望二位多多捧场。”张国焘似如梦初醒一般,慌忙中举起了酒杯,但很快镇静下来,以一种豁达的口气,继续说道,“往后两位有什么困难,找我。眼下,我知道你们的部队减员比较多,不要紧,我拨一部分兵力给你们。同甘苦,共患难嘛!”    
    接着,黄超也端起了酒杯,他一是怕张国焘喝多了说话走板,二来让聂荣臻、彭德怀多喝一点,喝到吐真言的时候再罢休。    
    碰杯声一次又一次响起来,客人没醉反倒主人醉了,黄超的舌头不太听话了。    
    没有不散的宴席,碰杯声消失在夜空中。    
    张国焘一无所获。    
    送走了聂荣臻、彭德怀,张国焘的头有点晕乎,脚也显得有些飘然,但思维是清醒的。他心里在想,我就不相信一方面军就是铁板一块。不过他又想,看来我亲自出马有很多不便,好多话不好说,如果让黄超出面,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张国焘独自冷笑了一下,心里又想,你毛泽东有什么,不就是那一万多兵马吗?如果我釜底抽薪,把你手下的大将拉一个过来,你就得听我的了。    
    拉谁?张国焘首先盯住的就是彭德怀,他认为彭德怀在会理会议上受到毛泽东的指责,心里肯定对毛泽东不满。今晚彭德怀说的话,是话里话,毛泽东也可能是避免功高欺主的事情发生,才那样严厉对待彭德怀。于是,当彭德怀在亦念时,张国焘就特派黄超到彭德怀那里去当说客,进行拉拢和挑拨。《彭德怀自述》叙述了这件事的经过:    
    张国焘派秘书黄超来亦念,住在我处。说此地给养艰难,特来慰劳。送来几斤牛肉干和几升大米,还送来二三百元银洋。我想这是干吗?黄住下就问会理会议情形。我说,仗没打好,有点右倾情绪,这也没有什么。他们为什么知道会理会议?是不是中央同他们谈的呢?如果是中央谈的,又问我干什么?他又说,张主席(张国焘)很知道你。我说,过去没见过面。他又说到当前的战略方针,什么“欲北伐必先南征”。我说,那是孔明巩固蜀国后方。他又说,西北马家骑兵如何厉害。把上面这些综合起,知来意非善,黄是来当说客的。不同意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挑拨一方面军内部关系,阴谋破坏党内团结。把全国形势看成黑漆一团,这是明显的。把王明路线造成的恶果,同客观形势新的发展混为一谈,否认遵义会议纠正王明路线的伟大胜利。送了一点点吃的这倒不稀奇,送二三百元银洋引起我的很高警惕,完全是旧军阀卑鄙的手法。    
    ……    
    在亦念时,黄超谈话就说出来了,他说,实际主事人是毛而不是张闻天(当时张闻天是总书记,他们并没有放在眼里)。这话当然不是一个不满30岁的黄超所能理解的,而是老奸巨猾的张国焘口里吐出来的。    
    此次失败,张国焘仍不甘心,他又指使陈昌浩对林彪、聂荣臻进行拉拢和挑拨。《聂荣臻回忆录》是这样写到此事的:    
    有一天,我和林彪在右路军总指挥部开过会留下来吃饭,吃了很多胡豆。右路军的政治委员是陈昌浩,他是代表张国焘的。吃完饭还没有天黑,陈昌浩说:“林彪同志你可以先走,荣臻同志留下来,我们还要谈一谈。”留下后,他问我,你对遵义会议态度怎么样?你对会理会议态度怎么样?我说,遵义会议我已经有了态度,会理会议我也早已有了态度,这两会议我都赞成,我都拥护。看来,他们认为,林彪已经不成问题,要做我的工作,要动员我出来反对毛泽东同志。    
    正因为如此,聂荣臻忧心忡忡,他担心林彪这个人被张国焘拉过去。尤其是他获悉张国焘要把他和林彪分别调到别的部队去任职的时候,这就更让他担心。所以他郑重其事地对林彪进行了一次警告性的说服。为此,两人吹胡子瞪眼舌战了一番。    
    聂荣臻回忆道:    
    我告诫林彪说,你要注意,张国焘要把我们“吃”掉。因为我当时已经获悉张国焘还有一个方案,要把我调到三十一军去当政治委员,把林彪调到另一个军去任军长。总之要把我们调离原部队,只不过是命令还没有发出。当时林彪已经有他自己的“立场”。他说,你这是宗派主义。我说,怎么是宗派主义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警惕。张国焘和中央的思想一贯不一致,我们应该想一想。我说这是路线问题。林彪反驳我说,既然是路线问题,你说他路线不对吗?那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哪?我们才几个人哪?这时,我一方面军的确只剩下两万多人。我驳斥他说,蒋介石的人更多哩,难道能说蒋介石的路线更正确?    
    ……    
    这次争论,我和林彪都动了气,拍桌子把一个盘子也打翻了。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次争论,林彪才有所醒悟,不然,他就有可能投靠张国焘了。    
    张国焘见这一招没有行得通,又采取了另外一种手法。


第三章 长征中期:惊雷四起最后的妥协

    到目前为止,张国焘的所思所为,都表露着他的政治野心在不断膨胀,已萌生了做中共领袖的欲望。因为在他看来,空谈政治路线不行,必须掌握党内最高权力才能有效地去解决政治路线问题。    
    自中央常委通过《松潘战役计划》后,中央就要求张国焘率四方面军北上,同一方面军一起攻打胡宗南部。    
    7月1日,张国焘返回四方面军总部驻地理县后,却按兵不动,节外生枝地提出“组织问题”,并致电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要挟说:“速决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反对右倾”,如果不“集中军事领导”,便“无法顺利灭敌”。    
    7月初,中央派王稼祥、李富春率领慰问团前往四方面军进行慰问。张国焘为了表示拥护中央,欢迎中央慰问团的到来,他指示四方面军总部欢迎慰问团的场面要十分热闹。    
    7月6日,王稼祥、李富春等一行在一阵口号声、欢呼声中,喜笑颜开地步入欢迎会场。    
    在连续不断地握手、问好、欢呼、讲话之后,热闹的场面终归于冷静。    
    “两军会合,摊子大了,为便于统一指挥,总司令部须充实、改组,须加强总司令部。”欢迎会结束后,张国焘突然向李富春提出他无法回答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张国焘见李富春有些木然,接着胸有成竹地说,“依我之见,朱德仍为总司令,另可委任徐向前为副司令,陈昌浩为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当总参谋长。这样便集中了两军中的主要军事人才,有利于今后合作。”    
    “对于这个问题,中央会有考虑的。”李富春也只能这样回答张国焘。    
    当然,张国焘明知李富春没有这个决定权,向他提出这个问题,只是估计到他肯定要向中央反映这个问题。    
    果然,李富春很快向中央报告了张国焘的这一想法。这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便与张闻天、周恩来一起商议此事。    
    “看来,张国焘对他任军委副主席很不满意呀!”毛泽东不无忧虑地说。    
    “实在不好办的话,就把我这个位置让给他吧。”张闻天提议,“不然他会闹事的。”    
    “不行。”毛泽东的话斩钉截铁,“如果让他当总书记,党内非乱套不可。”毛泽东说完看了一眼周恩来。    
    “把我这个总政委的职务交给他,怎么样?”周恩来以征询的口气说道。    
    “可以考虑。”毛泽东说,“今天只是个意向,等下次开会再正式研究这个问题。”    
    7月10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到达芦花(今黑水县),鉴于张国焘在两河口会议后提出与中央决定相反的南下川、康边的主张,并借口“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而延宕四方面军主力北上,朱德、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张国焘:    
    分路迅速北上原则,早经确定,后忽延迟,致无后续部队跟进,切盼如来电所指,各部真能速调速进,勿再延迟,坐令敌占先机。    
    这份电报还要求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速到上芦花集中指挥。    
    张国焘这一手很厉害,一箭双雕,既可为他的南下主张服务,又可以催促中央尽快给他更大更高的权力,但要权是他目前采取这种拖延做法的根本意图。毛泽东对张国焘延迟北上,急得满嘴都起了泡。    
    “就在这里开个会,解决组织问题。”毛泽东火啦!    
    虽然毛泽东已经准备交给张国焘更大权力,但张国焘公开要权的活动并没有停止,而且他和陈昌浩进行了非常默契的配合。    
    7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芦花召开常委会,讨论组织问题。张国焘参加了这次会议。    
    “现在最要紧的是必须提拔一批新干部,有的可到军委。”张国焘在会上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开列了到军委的人员名单。这些人员几乎都是他手下的人。    
    “提拔干部是需要的,但不需要这么多人集中到军委,下面更需要人。目前必须抓紧战区的工作,迅速打击敌人。”毛泽东对张国焘的建议提出了纠正性的意见。    
    围绕组织问题,会议陷入僵局。    
    正值此时,参谋人员送来一份急电,直接递给了张国焘。他扫视了一下,递给了徐向前,徐向前细细看了一遍,便又转给了朱德。    
    朱德捧着电报反复看了几遍,接着就交给了毛泽东。就这样,这份电报在与会者中传了个遍,但都默不作声。    
    这封电报是陈昌浩专门给张国焘、徐向前并转朱德的,电报中提出:“职坚决主张集中军事领导,不然无法顺利灭敌。职意仍请焘任军委主席。”“中政局决大政方针,给军委独断决行。”按陈昌浩的安排,张国焘就成为一、四方面军的统帅了,并且拥有自决的权力。    
    与会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张国焘更是眼观六路,看这些人都有些什么表情。唯独毛泽东却自个儿在那里闷闷地抽着烟。他想,张国焘要权这么贪心,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了,但没有想到他会借别人的口为他要权。    
    会场一片寂静。    
    “各位同志,鉴于目前两军会合,组织问题需要作一些调整,以便更有利于统一指挥,我郑重请求中央批准我辞去总政治委员职务,建议由张国焘同志接替这一职务。”周恩来的话音立刻打破了会场上的沉默。    
    张国焘两眼盯着周恩来,心里立刻复杂起来,欲说不能,只好保持沉默。因为他要的不是这个职位。    
    毛泽东深深吸了口烟,看了张国焘一眼。    
    会场又一次陷入寂静。    
    “我看恩来同志的建议可以考虑。”毛泽东说话了,“国焘同志在政治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当前,两军刚刚会合,急需要加强团结,由国焘同志任总政治委员是比较合适的。”    
    毛泽东发言后,会场立刻活跃起来,大家都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张国焘一言不发,只好默认了。但他是不甘心的。    
    虽然张国焘对这一职位不满意,由于其他同志都赞同,会议就决定同意周恩来辞去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治委员,并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调中央常委工作,在张国焘尚未熟悉情况前,由周恩来暂时协助。会议还决定,中革军委常委由四人增为五人,增补陈昌浩;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当日,中革军委发出通知:“奉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委直接统率指挥。仍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同志兼总司令,并任张国焘同志任总政治委员。”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还表露了当时的心情:“我为了团结,也就欣然就职。”    
    按张国焘这话的意思,如果不是为了团结,他是不会屈尊当这个总政委的。    
    然而,他“屈尊”此职后,毕竟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力,如何运用这个权力,又成为他绞尽脑汁的一个问题。


第三章 长征中期:惊雷四起权力在阴谋中作祟

    张国焘由一个方面军首领擢升为中国工农红军巨头之一,总政委而又兼军委副主席,权力可谓大矣,而且中央还规定“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委直接统率指挥”。这是中央为了能团结张国焘一起北上而不得不作出的必要让步。    
    与此同时,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中央和军委领导同志,对四方面军英勇奋斗的业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郑重指出四方面军是坚决执行中央路线的。    
    张国焘虽然感到取得权力的道路并不平坦,但眼下却以胜利者自居了。    
    殊不知,因为他向中央要权,耽误了时间,给红军北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来红军北上不必经过险恶的草地,但现在红军北上只有跨越草地一条路了。    
    张国焘借故要解决“组织问题”,拖延了松潘战役计划的执行,致使胡宗南部得以从容集中兵力于松潘,薛岳部也进抵松潘东面的平武、文县,与胡部相策应,而懋功地区又被敌人所占领,使红军失去夺取松潘的有利时机,而且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军委不得不取消松潘战役计划,改经草地北上。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着红军的命运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周恩来主动让出了总政治委员的职位给张国焘。    
    对拥有权力的人而言,他既能行善,也能作恶。    
    在善恶之间,张国焘将作何种选择?


第三章 长征中期:惊雷四起裂痕在摩擦中扩大

    在没有完全达到目的的时候,张国焘不会就此罢休。    
    眼下,“组织问题”虽然作出了安排,但张国焘一心想当军委主席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依然寻找种种借口与中央抗衡。    
    芦花会议后,军委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即以四方面军首长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委。    
    张国焘走马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控制一方面军各部队,收缴了各军团互通情报的密电本及一、三军团和军委、毛泽东通报的密电本。《彭德怀自述》中写道:    
    我回到芦花军团部时,军委参谋部将各军团互通情报的密电本收缴了,连一、三军团和军委毛主席通报密电本也收缴了。从此以后,只能与前敌总指挥部通报了。与中央隔绝了,与一军团也隔绝了。    
    于是,前敌总指挥部成为张国焘控制中央与红军联系的总开关,也就是说,中央领导想要与红军各部队联系,就必须经过前敌指挥部。    
    毛泽东对张国焘的这一做法,没有任何反应,只是静观他今后将如何动作,但心中也不免忧虑。    
    尽管如此,一切已开始趋于平静。    
    然而,就在此时,风波又起。    
    张闻天在与张国焘的两次谈话中,发现张国焘总怀疑中央北上川陕甘的战略方针,认为这是逃跑主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表现得那么迟疑不决,总是抱着他的西进川康计划不放。西进川康,实质上是一条南下退却避战的路线。张闻天认为,北上与南下,不是小问题,而是两条对立的路线,他作为中央总负责人,为此而深感忧虑,他想很多干部对此一定弄不清是怎么回事,辨不清谁对谁错,尤其是四方面军的一些同志还以为张国焘的主张是对的,是中央与张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