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格汇集-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年的时间内,已经分毫不差地完成应验了。这种预测还可以通过无数平行对应的经验获得更进一步的证实。然而我关心的并不是要建立《易经》的客观有效性,或是像威廉那样,索性把它作为一种前提。我所关心的只是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即瞬阃中隐藏着的性质,竟然在这卦象中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由《易经》使之变得明白的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基本上类似于我们在星相学中的发现。在那里,出生的时刻与钱币的落地相吻舍,星座与卦象相吻合,对生辰数据的星相学解释与挂象的卦辞相吻合。
  这种同步原理的思维,在《易经》中达到,高峰,是中国人总的思维方式的最纯粹的表现。在西方,这种思维从赫拉克利特的时候起就不见之于哲学史了,它仅仅作为一种微299弱的回响再见于菜布尼茨。然而,在过渡的时期它并投有完全消逝,而是徘徊在星相推论的暮色中,并且直到今天仍然保持在那一水平上。
  就在这时候.《易经》响应了我们心中某种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东西。神秘主义在我们这个时代获得了无以与之相对应的复兴——西方精神之光几乎因此而熄灭。我现在想到的不是我们的高等学府及其代表人物。作为一个与普通人打交道的医生,我知道大学已不再是传播光明的地方。人们厌倦了学科的专业化,厌倦了唯理主义与唯智主义。他们希望听见直理的声音,这种真理不是否缚而是拓展他们,不是蒙蔽而是照亮他们,不是像水一样流过而是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之中。这一追求只是太容易把大批即便是无名的公众引人歧途。    、每当我想到威廉的成就的意义时,我总想起安奎弟·迪佩隆(血q删l DIIp目∞n),他是把《奥义书》  (upani如ds)的第一部翻译带到欧洲的法国人,那时候,在差不多1800年之后,难眺想象的事件发生了,理性的女神把基督教的上帝赶下巴黎圣母院的宝座。今天,当俄国正发生比巴黎更不可想象的事情的时候,当基督教已变得如此衰弱。以致甚至佛教徒也认为这正是向欧洲派传教士的大好时机的时候,是威廉从东方带来了新的光明。这是一种文化任务,认识到东方在我们的精神需求中必须贡献出多少东西,威靡感到自己正受着逮一文化任务的召唤。
  乞丐并不因为有人把手——无论是大是小——放在他手中而得到帮助,即使这可能正是他需要的。如果我们指点他怎样才能通过工作使自己永远摆脱乞讨,他得到的才是最好孤m的帮助。不幸的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乞丐太容易按受东方人的手掌,不加考虑地摹仿其种种方式。这是一种危险,对此不可能发出太多的警告,而威廉却对这一危险感觉得十分清楚。欧洲精神并不仅仅因各种新鲜感觉或一种神经的搔痒而得到帮助。中国花了几千年时闯才建立起来的东西,不可能通过偷窃而获得。如果我们想占有它,我们就必须以自己的努力来赢褥对它的权利。如粜我们抛弃我们自己的基地,仿佛它们只是一些老掉了牙的错误,如果我们像无家可归的海盗,凯觎地栖身在异邦的海滩上,《奥义书》的智慧和中国瑜珈的顿悟,于我们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把我们自己的问题置诸脑后,带着传统的偏见蹒跚前行,如果我们把我们真实的人性及其全部危险的潜流和黑暗遮蔽起来不让自己看见,东方的内省,特别是《易经》中的智慧,对我们也就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智慧不会在我们欧洲意识和意识的灯光明亮的剧场中照亮我们,它只有在黑暗中和发出光芒。当我们听到在中国发生的大屠杀,听到中国的秘密社团的邪恶力量,听到中国群众的难以名状的贫穷和无望的樗秽罪恶时,我们对那里的恐怖有一些模糊的印象,而《易经》的智慧就正是从这一北景中产生出来的。
  我们需要有一种我们自己的要根基稳固、丰满充实的生活,这样我们才能把东方智慧作为一种有生命的东西加以体验。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学习一点欧洲的有关我们自己的真理。我们的出发点是欧{lfl的现实而不是瑜珈的功夫,这种功夫只会蒙蔽我们使我们看不见我们自己的现实。我们必须在更广的意义上继续威廉的翻译工作,如果我们希望证明我们堪称这位大师的学生的话。中国哲学的中心概念是道,威廉30l把它翻译为“意义”。如同威廉赋予东方精神财富以欧洲的意义一样,我们也应当将这一意义转变到生活中去。这样做就是去实现道.而这正是学生的真正任务。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东方,我们看见的是一种热不可挡的命运正主宰着一切。欧洲的枪炮轰开了亚洲的大门;欧洲的科学技术、欧洲的唯物主义和贪婪之心正席卷着中国。我们已经从政治上征服了东方。然而当罗马征服近东以后,接着发生的是什么呢?是东方精神进人罗马。波斯的光神密斯拉(蛐dIras)成了罗马军团的神圣,而在小亚细亚的晟不可能的一角,一个新的精神的罗马崛起了。难道今天就不可能发生同样的事情了吗?难道我们就不可能像有教养的罗马人惊异于基督徒的迷信一样地盲目崇拜了吗?值得注意的是:
  英国和荷兰这两个主要的亚洲殖民力量,最受印度神学的影响。我知道我们的无意识中尽是东方的象征,东方精神确实就在我们的门前。因此在我看来。对道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在我们中间似乎已成了一种集体现象,其范围远远超过了人们通常所意识到的。威廉和印度学家豪尔(H蚋er)被邀请在今年的德国心理治疗者大会上作关于瑜珈的讲演,是最有意昧的时代迹象。试想,一个必须与那些最敏感最容易接受各种印象的病人打交道的临床医生,一且与东方治疗体系建立联系,这意味着什么!东方精神通过这一途径穿爱我们的全部毛孔而这欧洲最脆弱的地方。这既可能是一种危险的感染,也可能是一次治疗。西方的巴比伦语言混乱已经造戚了这样一种方向错乱,以致所有人都渴望简单的真理、或者至少是渴望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不是仅仅诉诸头脑而是同时诉诸心灵,它给沉思的精神带来明朗,给压抑不安的情302感带来宁静。我们今天就像古代罗马一样地再一次进口各种外一的迷信,以期为我们的痼疾找到正确的治疗。
  人本能地知道一切伟犬真理都是简单的。于是那些本能萎缩的人遂以为它可以在廉价的简易读本和老生常谈中找到;由于失望的缘故,他又陷入相反的廖误,以为它一定是尽可能复杂和晦涩的。今天在我们的无名群众中出现的诺斯替教运动(印0sllc瑚v咖咖),是1900年前的诺斯替教运动的精神的心理学翻版。那时候也像今天一样,孤独的流浪者像台安娜的阿波罗琉斯那样,纺着精神的线从欧洲到亚洲,或许,到最遥远的印度。以这样一种历史的透视来看威廉,我把他看作那些伟大的诺斯替教的中介中的一个,他们使希腊文化精神与东方文化遗产相接触,并因而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造成一个新世界的崛起。
  在欧洲意见的刺耳喧嚣和冒牌先知的叫嚷声中,听见威廉这来自中国的信使的简单语言,的确是一种福音。人们立刻注意到他受教于中国精神的植物般的自发性.它能够在简单的语言中表达深刻的东西。它揭示出某种伟大真理的单纯性,揭示出具有深刻意义的真诚,它给我们带来“金花”
  (山e Go】den ndwer)的优雅香味  它温柔地渗透在欧洲的土襄中植出柔嫩的新苗,给我们以新的生命直觉和生命意义,使我们远离欧洲人的意志的紧张与骄横。面对陌生的东方.威廉表现出相当的谦虚,这在一个欧洲人是极不寻常的。他自由地、不还偏见地、不自以为是地对它加以考察;他向它敞开自己的心灵和精神;他一任自己为它所掌握和塑造,因而当他返回欧洲,他就不仅以他的精神而且以他的整个存在,给人们带来了东方的真实形象。这一深刻的转变,没有303巨大的牺牲是肯定不可能赢得的,因为我们的历史前提是如此迥然不同。西方意识的尖锐性及其严峻问题.不得不面对东方更普遍更稳定的性质而软化;西方的理性主义和片面分化不得不屈服于东方的兼容并包和简易单纯。对于威廉,遗一转变不仅意味着智识角度的转移,面且意味着人格构成的急剧调整。如果他不能使自己的欧洲精神退居二线,他给我们提供的不带功利动机和任何偏见的东方图画,就绝不可能绘翩得如此完美。如果他允许东方和西方互不相让地生硬冲撞,他就不能完成他把中国的真实画面。传达给我们的使命。为了完成命运交给他的任务,欧洲情神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和完全必要的。
  威廉在各种意义上都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不仅使古代中国的宝藏能够为我们接受,面且正如我说过的那样,他给我们带来了这种文化的已经存活了数千年的精神之根,并且将它种植在欧洲的土壤中。随着这一任务的完成。他的使命达到高潮,但不幸也达到尾声。按照中国人所熟悉的反向转化法则(山e l丑w nf…bod唧ia).一个阶段的终结正是其对立面的开端。所以阳盛而阴,盛极而衰。我同威廉的密切接触只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我因此能够观察到。随着他毕生工作的完成,欧洲和欧洲人怎样越来越紧地包围着他和以事实困扰着他。与此同时,他内心中也产生了他站在一场巨大转变的边沿的感觉。这是一场他不能够清楚掌握其性质的激变。他只知道他面临一次决定性的危机。他身体的疾病也对应着平行发展,中国和往事充斥着他的梦境,然而梦中的形象始终是阴郁悲哀的,这清楚地表明,他心中的中国内容已经走向反面。
  304“经验”乃是一个吸收和同化的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不可能有理解。正如我的说法表明的那样,我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是站在科学的立场而不是站在哲学的立场上;而既然宗教具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心理学侧面.我对它的考察当然就采取了纯经验的角度。这就是说,我把自己限制在现象的观察上而回避了任何形面上的考虑或哲学的考虑。我并不否认这些考虑的实在性和有效性,但我不能声称自己有能力正确地运用它们。
  我知道许多人都相信自己完全掌握了心理学,因为他们认为心理学并不是别的什么而就是他们对自己的认识。然面在我看来,心理学恐怕远不只是那么一点点东西。尽管它与哲学并没有多步交道,它却涉及大量的经验事实,面这些事实多半是一般人无法接触到的。我准备让你们多少看一看实用心理学处理宗教问题的方式。不言面喻,这一问题之大,所需要的远远不只是三次演讲,因为对具体细节作必要的交代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解释。因此,我在第一讲中将对实用心理学和宗教问题作一介绍。在第二讲中则介绍一些足以证明无意识中存在着可靠的宗教功能的心理事实。第三讲则对涉及无意识心理过程的宗教象征作出解释。
  由于我将提供的是一个颇不寻常的讨论,我不能假定我的听众对我所代表的心理学派别的方法和立场已十分熟悉。
  我要说明的是:这一立场完全是现象学的.也就是说,它所涉及的是现象、事件和经验。一句话,它涉及的仅仅是事实;它的真,是事实的真而不是判断的真。——例如,当心理学谈到童贞女生育这一母题时,它所涉及的仅仅是事实上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而并不涉及这一观念在任何其它意义307上的真伪。这一观念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心理的真实性。一种观念如果仅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它的心理学上的存在乃是主观的。但如果它为一个社会所共有,它也就是客观的。
  这种观点与自然科学的观点完全一样。心理学与观念和其它精神现象打交道的方式就像动物学和不同的动物种类打交道的方式一样。犬象之所以“真”是由于它存在。大象既不是一个推论也不是一个陈述。更不是某个创造者的主观判断。它是一种现象。然而,我们却总是习惯于认为心理事件是主观任性的产物,甚至是某个发明者的发明,这样我们使几乎不可能摆脱把心理和心理内容视为我们自己的武断发明,视为想象和判断的虚幻产物的偏见。然而事实却是:某些观念存在于一切时代和所有地方,而且甚至还能不依赖任何迁徙任何传统就白发地把自己刨造出来。它们不是个人蓄意造成的,而是“发生”在个人身上,甚至是把自己强加给个人的意识。——这并不是柏拉图哲学而是经验的心理学。
  在谈到宗教的时候,我必须一开始就讲明我使用这个词的意思。宗教,正像这个拉丁词所指明的那样.是对鲁道夫·奥托(RudDlf O∞)恰当地名之为“圣秘”(岫nⅢ耐唧帅)的那样一种东西所作的细致观察。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充满括力的作用或效果,这种作用或效果不是由武断的意志行为所引发,相反倒是它抓住并控制了人的主体。人往往只是它的牺牲品而不是它的创造者。无论其原因是什么,“圣秘”
  乃是主体在自己意志之外获得的一种体验。在任何情况下.宗教的教谕都总是把这种经验解释为由外在于个人的原因所引起。“圣秘”或者是某种可见之物的性质,或者是某种虽然不可见,但却在意识中引起了特殊改变的东西的影响。无308论如何,这是一个一般的祛则。
  然而,当涉及宗教实践或宗教仪式的时候,却存在着一些例外的情形。许多仪式的举行仅仅是出于一个目的,那就是借助某些具有魔法性质的方式如祈祷(invocadot.)、念咒(inc咖non)、献祭(s日c面ce)、坐禅(reedJm60n)——或其它一些瑜伽实践——以及各种各样的自我折磨和自我惩罚来制造一种“圣秘”的效果。不过,对客观外在的神圣之囡的信仰却总是先于任何这样的演出。例如.天主教教会主持的种种圣事(咖瑚nent~)就是为了把圣灵的祝福赐给信徒。
  但既然这一行动近似于以一种魔法的方式强使神圣的恩典显现,人们也就台乎逻辑地会认为:{殳有人能够在圣事仪式中迫使神恩显现,但既然它仍然出现了,那就说明圣礼是一种神圣的制度,如果不是得到上帝的支持,它也就根本不会由上帝使它域为这样。
  在我看来,宗教是一种特殊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形成符合于倒aOo一词的原始用法。rdtgxo意昧着对某些充满活力的要素的细致而小心的体察。这些要素被想象为各种“力”
  (p洲em)——灵气、魔鬼、神祗、法则、观念、理想等。元论人以什么名称去称呼这些要素,它们在人眼中始终是一些强大、危险、有益得足以对之仔细体察的东西,或者始终是一些伟大、美丽、有意义得足以对之虚心崇拜和爱戴的东西。在日常的口头语言中,人们往往说那些热情专注于某一追求的人对自己的事业几乎是一种“宗教式的献身”。例如,威廉·宿姆斯(wiⅡiam J州le8)就曾经说到:通常.科学家并没有任何教义,但他们却具有“虔敬的气质”。
  我希望说明的是:当我使用“宗教”这个词的时候.我309指的并不是宗教的教条。不过,任何宗教教条,最初却的确一方面建立在对“圣秘”的体验上,另一方面则建立在对ⅡL胡lS的体验上——也就是说,建立在对某种具有圣秘性质的体验及其在意识中引起的变化的忠诚、信赖和相信之上。保罗的改信基督教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证。因此我们不妨说,“宗教”这个词,指的是已被“圣秘”体验改变了的意识的一种特有的态度。
  宗教教条是原初宗教体验的法典化了的和教条化了的形式;宗教体验的内容则已经在严格的和往往十分精致的思想结构中圣化和凝固。原初宗教体验的实践和重复已经成为一种仪式和一种不可改变的制度。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仪式和制度已经是僵化的、无生命的东西。恰恰相反,在几千年的时间中,对数以千万的人来说,在段有产生任何生气勃勃的需要来改变它们的情况下,它们很可能仍然是宗教体验的一种有效形式。尽管天主教教会往往被攻击为特别刻板和僵化.她仍然承认:教义是活生生的东西,它的形式因此也是能够改变和发展的。甚至教义的数目也并教有限定,而是可以随时问的进展而增加。宗教仪式的情况也同样如此。然而.所有的变化和发展却只能按照最初被体验到的那些事实并在此框架之内来决定,这就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教义内容和情感价值。新教显然使自己从传统的教义和法典化的仪式中获得了几乎是无限的解放,并且因此而分裂为不下400个教派。但即使是新教,也注定了仍然是基督教,并且只能在上帝在受难的基督身上给人以启示这样一种信仰框架内表现自己。这是一个有着确定内容的确定框架,它不可能与佛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