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可以说不-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爱的爸、妈:
      圣诞快乐!
      顺祝你们新年快乐。我刚从南京——高邮——扬
    州——镇江走了一圈回来。没有通信,你们又生我的
    气啦。请原谅我,不管我在形式上有什么欠缺,请相
    仪是永远爱你们的。今天我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调
    频节目里两次听琶德克萨斯的州歌《家乡的绿草地》,
    温暖的感情充溢我的心胸。
      爸爸提到的希望(指争取入党——作者注),请以
    后不要再提了,我不想以后跟爸一起过党内生活,而
    且互称同志。
    ……
那一年我已二十二懈,当我二十五风重新翻出这段极其轻
佻不恭敬且略冒傻气的文字,我头脑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小小
年纪,尽不学好。”第二个反应是:这段以明信片形式传达的别
扭文字会给我的父母造成怎样的痛苦?以及会给我留下怎样的
笑柄?这种今天看来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仪态居然充斥着我
数年之长的大学示知生活!
  继续回到现实,在我毕业.工作婚姻.社交的方方面面,
我发现美利坚合众国的影响不是越来越淡,而是越来越浓厚了。
这应该同我生活的圈子有关,我的圈子是一个足够长见识的圈
子。我认识的人当中不下二十个直接去了美国,这足以让我泛
起惊奇和嫉妒的心理。
  我听到了以下评价——
  “相信我地美国社会的认识已从感性转移到了理性。美国就
社会而言,是一个安定的社会,人的权利得到极大尊重。就移民
或我这样的外国人而言,见到的老美大多都友善,因为个人与
个人的距离近,不会产生国内式的神崇 。在美国,地位高下
之分,并无国人那般大,美国是精神上的天堂。……”
  “当然,在美国,由于私有制,任何人都处在一种高压之下,
无论领导.平民,还是富翁、百姓。……这种压力,连我都有。
尽管我上前的学习和工作中,导师和其他人从不两全责难和苛求,但
我内心有一种自发的力量,是一种被环境同化后的产物。这种
压力之大,有时难以承受,说了穿,就是适者生存的况争机制。”
  “美国人拼命把握今天,享受今世。因为美国是个高强度的
社会,人人才会在工作之余,拼命休假。”
  假如我以阿Q式的精神去攻地这种感受,那么我就是一
个不诚实的人。我们可以批评国家观念的不成熟,也可以抑制
个人主义的冲动,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去妨害追求自由与幸
福的纯真表现。但我确实难以忍受像我人这样一个有丰厚历史
文化和文学情感的大车成为美国人的广告橱窗,这绝不是出于
哈马斯式的民族主义或假道学式的陈腐情感,而是基于十数年
来我们感情泛滥的深深在世忧患。
  当我们一度最无助而热烈寻觅西方的时候,从学术界到变普
通国民的感情都未曾像今天这失掉尊严,都未演变成为甚至
整个民族的想像力为美利坚所钳制。我还记得徐志摩先生描
那张上帝之了的“傲慢的脸”时的惊悚心情,还记得蒋人石
在史迪威事件后在一个场合中发表的慷慨激昂的讲话:“娘稀
匹,都是帝国主义!”工甚至有时候怀疑:美国人待人接物的无
所顾忌的态度都是像我这样的中国人的惶恐不安的面貌“惯”出
来的。因为美利坚确实是一个实在没有底蕴的民族,他们绝对
对发展中国家的谦恭风度抱存一种贱胚心理。而且这种贱胚式
的心理自克林顿开始愈加明显。这种民间交往及国际事务上的
贱胚心理我会专门讲到。但先进大国膜拜的失衡心理偏偏又是
人类在逆境中的弱点。举一个例子:刚刚下台的某国著名外长,
他受过良好教育,又代表的是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国,但是
他在安理会上的所做所为,确乎是比美国还体现美国利益,尤
其是包括跟他同文同种的民族的事情,他都显示出一种可耻的
软弱,难怪一部分国民咆哮着要绞死他。我们长期经受国际事
务的历练,认为民族主义注定是逆世界潮流的、劣根性昭著的
表现,而只有世界主义的(实则是美国价值的世界主义)才是
现代人唯一的理智的选择。国餐把只拟定一种备选方案而无选
择余地的方法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据说:美国商人霍布森贩
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任顾客挑选,但又附加一个条件,只许选
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实际上就是不得挑选。在迷恋于美国情
结的同时,一种霍布森选择悄悄地来临,它潜伏于我们的肢体
和状态之中,我们开始了新的进军——签证、美援、思想重建
的马歇尔计划,我们成为美国广告最广泛的受众和最热情的传
播者,于是下面我要讲: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且变成以后,还
很欢喜。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变成以后,还很欢喜
  这题目其实可以改成《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且变成以后,
还自觉很高贵》。高贵是一种凌云于众生之上的悲戚感。我们接
触美国,很容易获得一种进化的感觉,于是乎我们回头来,把
我们曾赖以生存的人际社会不放在眼里,或者假装沉重而实际
上根本不想负担,或即使负担了,也在无形中体现了美援。我
们的心在喊叫:“没有美孚,你们将变得一片黑暗。”
  当我们在无情地嘲骂自己的时候,我们想过没有?实则我
们的自我骂詈以及热烈的回应,是同我们的的文明背景极端相称
的。只有一种大国的大国民才具备解剖自己否定自己的优容,这
体现着自我更新的能力,而往往一些小民族在这方面是神经质
和一触即跳的。但不幸的是:“进化者”们,他们一次一次地歪
曲这种自我解剖的意义,把这当做他们解脱责任的思想武器。这
到底是幽默感的沦落?还是认识方法的扭曲?他们有机会享受
进化的喜悦,但突然间,我发现他们不过是一群嗡嗡叫的势利
小国民。
  早在十三年以前,我在大一的时期,我就忒讨厌这样一种
人:他不是以自我奋斗的代价来体现优良,而是借助那些附和
的手段来标榜自身的价值:比如混迹于高干子弟圈内呀,接触
一些高层内幕呀,掌握一些思想界领袖的个人轶闻呀;或干脆
就是:比较早地欣赏到一盘地下流传的歌曲磁带呀,………等等。
他自以为拥有了这些,就可以做我们的思想先驱,可以高超于
我们之上。我不否认那个时代时,地下渠道是我们赖以学长见
识的重要手段,但这只能是暂时的、辅助性的、有缺陷的方式
方法。不,事情的本原不应该是这样子的,一个人的想象力怎
么可以这样被左右?大而化之,一个民族的想象力怎么可以这
样被钳制?有一次在十分激愤的状态下,我对妻说:“你不要跟
我提××,也不要提×××,即使我和他们最要好的时候,我
也从来没有看到他们有一丁点思想上的光辉!那些为出去而出
去的人,从来都不是中国的精英,从来不是!”我大概说这话的
时候很凶狠,妻非常痛恨我的有失风度。因为她了解我,我从
大学出来的时候,比一般同学多经历了一些磨难(说老实话:有
一些待遇不是很讲道理的。),也曾经愁眉苦脸,悲观失望中也
萌生过逃遁的愿望,我我许多青年人一样是美国价值观的鼓吹
者和卫道士。但我绝对是用一种总体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的。
一句话,我在真实地摸索,这是一种带有痛苦色彩的摸索,可
以上溯到古人,和近代的梁启超们。——但事后我要反省自己,
我何尝又逃脱得掉这样一个层次:即嫉世式的愤愤不平?噢,美
国应该接纳我,我有追究追求真理的精神,我有想象力,我对未来
有一和均衡的、平和的风度……这就一下子回到我的题目上了。
  奴隶有两种,一种是总在欢天喜地的奴隶,一种是愿意承
担更大现任而甘心痛苦下去的奴隶,直白了说吧,忧国忧民的
奴隶。我最近经常说:人很容易变成自己不喜欢的那种人,而
且变成了以后,他还动辄自欺:“我变化的过程和那种人不一样,
我有很多的值得人们洒沔的故事。”屁话,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
样?八十年代历史翻案风正盛的时候,我过汪精卫的一些信
件,深深沉溺于他的悲痛之中,我觉得这个人的情怀可以跟写
《报任安书》的司马迁相比肩。一时间,我发表了种奇谈怪论:
其实汪氏是一个很痛苦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的地位,有副官,在
重庆有防空洞,他何苦要置个人数十年革命奋斗历史于不顾!我
这种小人物的心理左右我对汪氏的再评价达数年之久,看看
这个人吧:李尔王式的,目睹“沉毒河”山抒发幽州情怀,多么
教人感动!上古竞于道德,中世竞于智谋,当今竞于气力。其
实细想一下:汉奸们何尝不是由一些道德、智谋、气力诸方面
都很优秀的中国人组成的?他们投向敌营,何尝又不是中国干
部力量的损失?政治的、军事的、宗教的、文化教育的、新闻
业的、实业界的、金融业的济济人才,蔚集在“和平建国”的
旗帜之下,抱着“举大事者须任劳任怨”的信念,从事着为异
族人所左右的勾当。——我不过想说明,祸国秧民的事件往往
是各行各业的高超人物干出来的,他们不一定道德败坏,比常
人有理想,比碌碌无为者有意志力和牺牲精神;有节操,守纪
律,有令人热血沸腾的信念,有甘愿孤独成为寂寞圣贤的情怀。
但我们不可能不以史学的眼光看待另一种东西,即社会的、经
济的、文化上的严重事实,和造成民族前进滞迟的罪恶。
  前面我已讲过:对环境的怨恨以及功利主义使我们以势利
的心欢呼大国的渗透。这种急切的、迷恋新欢的心情好有一比,
比什么呢?有一个讽刺故事,一户英国家庭获得通知:分们购
买的彩票中了本轮的头奖,在欣喜苦狂中,他们扔掉了家中原
有的东西。故事的结尾是彩票公司来人,吞吞吐吐地表示歉
意。——获得了新的想象空间后,人最容易把原先熟知的事物
弃之为陈腐。我们长期以为自己处在神圣的反抗状态,陶醉于
“低调”或“反调”,而偏偏没有认识到我们民族文明的生态史
观。从日常生活到精神价值,把大量的奴性的言论作为“快
论”而加以激赏。这可以说是长期以来弥漫于全国的空气,故
作清醒高超,实为乖张轻佻。我空然想起《北京人在纽约》中
王起明骂他女儿(她正在张罗着为非洲人募捐)的那一句:“你
怎么净跟美国人学一些不着四六的事呢?”在我所住的这个城
市,工业是非常密集的,因而环境上有很多令人不快的现象,我
们市每年都要搞一次大规模的全国创卫,这个才能勉强的进入
全国大城市的中游。这一年的创卫高峰期,一位电台主持人发
起了一个类似于“绿色志愿者”的组织,这个创意搏得了热烈
的欢迎,踊跃参加的中小学生(包括少数大学生)不计其数,他
们的许多公益行为是纳入了市府的轨道的。但既然是一个松散
的、可以彼此交流的团体,势必会引发某种讨论。我和几位电
台的同事私下也议过这件事情,其中有些结论使我记忆犹新。
  由真善美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责怪孩子们闪光的纯真的
信念,谁不希望农园看起来有情调一点?谁不希望在一种情调
中完成自己的成长历程?但我又要说了:“绿色志愿者”们对工
业发展的认识及他们冠以的标题,已很深地打上了追星族的烙
印。他们自做聪明的小小的发汇,不过就是表演一种外来文化而
已。对现状有着更沉重认识的父母及他们的兄长,是绝对不赞
成汽车为蛇让咯的。杜德伟唱道:
   help;help;help
   这个地球需要快乐来拯救
  这种理念只有成饭的人才会奉为神明。拯救的代价是
牺牲。苏联的积累因牺牲成千上万的富农而获得,我们的生产
也正在付出代价——而十字军们却让我们先在车床上镂刻花
朵!是谁把大量的著侈的、无用的、浮华的观念传导给我们?
help;help;help;上海话说:帮帮忙。我们不需要美国式的
老天真和美国式的焦灼来拯救我们的心灵。
  美国人有一句话,假如有一天变成法西斯的专制国家,
一定是人民投标公决的结果。那么相似地,假如中国人成为物
质和精神上的亡国奴,那么这亡国奴的结局也一定是我们通过
艰苦奋斗和对“真理”执着追求以后获得的。
  所以严肃的任务来临了,即:对美国说“不”首先要对自
已说“不”。以上的谈话都在贯穿着这个意思:如何抗击心灵上
的滋扰,而落地有声地说出这个字眼来。我们都是阿Q的后代,
实在应该引起警惕的,是辞钝意虚的逞一时之快。
  我们的心灵滋扰来自何方?来自于落后境地中的怨恨,来
自耱索中的困顿,来自第三世界式的失落心理。
  美国继战后的最大广告策划是海湾战争,爱国者导弹在
天空充分表演,伊拉克的总统卫队以师为单位地毯式轰炸下
溃烂茺原。于是这场面加深了我们奴隶式的惧悚感。时至今日,
美国仍然像个半老徐娘的交际花似的在国际事务的核心搔首弄
姿,等着上次日的新闻头版。于是我们关注国际事务方面对美
国抱景从心理。但是这所的广告效益-已经不能像我们曾
经看到的那样蛊惑人心,它的棱外交频率和它的广告收益黯
淡成正比。里根曾经说的:“和平要通过实力才能得到。”但马
歇尔式的利益纽带——已不复存在。地区问题上赂政治领导
人乐于倾听美国人发言并劈手势,看上去越来越像是对友谊及
历史的新生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唯一有点像超级大国的,就是
它在北约势力范围、在东亚及其他的一些个基地还驻了一些兵
和机器,在这里飞翔一下,在那儿游弋一下。假如没有欧盟、日
本和其他盟国的输血,像海湾那一次表演他是一分钟都支撑不
了的。克林顿的防务概念就很像一种电子游戏或某种战争系列
剧:“我们必须维持世界上最强大的防务。……这种防务需要的
是较少的人员和永久性武力,但却有更大的陆上、空中和海上
的机动性,并真正致力于不断发展高技术武器和训练有素的人
员。……”实际上就是一部美国传奇片的政论再版,看一下美
国人胡编乱造的影片吧:明明是偷袭德黑兰营救美国人质的军
事行动一败涂地,却变成了美国特种部队伸入敌国腹地,英勇
顽强地救出了美国志愿人员;明明是美军费九牛二虎之力东进
越南西山战俘营,却发现他们钻进了一座空房子,却变成了
“兰博”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从越南、从柬埔寨救出一拨拨的美
军战俘。“特种部队”式的幻想支撑着美国从成人到青少年的自
豪感,他们看来:那些包着头巾、戴着斗笠的民族,在美国大
兵的手提机关枪、火箭炮的面前不过是一堆血肉而已。不,早
在十多年前已经有人指出了:以为靠一个空降师就可以解决一
个国家的意识是极端荒谬可笑的。美国战胜伊拉克(?)是全世
界主要大国历史性联盟的结果,至于美国介入格林纳达、美国
横扫巴拿马,根本无任何广告价值。
  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大国单独统治全世界的局面。
冷战结束后,局面也并未像某些人希望的罗辑那样发展。相反,
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令人欣喜的征兆:从欧盟到俄罗斯,从日
本到亚洲的新兴国家,全世界都在传达着上帝的真理:在国际
事务中,最需要约束的是美国,最需要在权力分配上得到教训
的亦是国。而像我们这样一个同美国对抗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在心灵深处却不可避免地触摸到美利坚合众国政治、经济、文
化乃至民俗上的冲击,我们这样一个谦逊的、优容的大国,人
往显得薄弱、缺乏每感和自尊的风度。如果说美国在政治上的
强权可以在我们这里遭到失败的话,那么他从心灵到肉体上对
我们的临幸,则是我们某些人心甘情愿承欢而蹴成的。
  电影《大撒把》里有一个情节,女主人公播放一盘先她而
去美国的丈夫寄来的录音磁带,那欲火如炽而又冷酷无情的表
白我不寒而悚:
“亲爱的,以上我给欠说了一段英语,我到了美国以后……
亲爱的,为了我们的幸福,你必须把孩子打掉……〈十分凶狠
地〉你一定要记住……我们将……”
  结尾的词肯定是“绿卡”(green card)。我狂这个声音传达
的不单是逃离中国的急迫心情,肯定还有一种比普通中国人率
先进化的秘密的喜悦。这种中国式的趣味令我惊恐地想起我周
围的很多人,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