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睡梦多
属性: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副痊愈。外无良方。
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呃逆
属性:(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
,故
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
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寒,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
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副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饮水即呛
属性: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不眠
属性: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小儿夜啼
属性: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副痊愈。
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心跳心忙
属性: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夜不安
属性: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
服十余副可除根。
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俗言肝气病
属性: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干呕
属性: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晚发一阵热
属性: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副可愈,重者两副。
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血府逐瘀汤
属性: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
(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
水煎服。
x方歌x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卷上
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
属性: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开列于后。
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
积块
属性:积聚一症,不必论古人立五积、六聚、七 、八瘕之名,亦不议驳其错,驳之未免过烦
。今
然如故,自然不在肠胃之内,必在肠胃之外。肠胃之外,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有气管,
血有血管。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
熬成块,竖血管凝结,则成竖条,横血管凝结,则成横条,横竖血管皆凝结,必接连成片,
片凝日久,浓而成块。既是血块,当发烧。要知血府血瘀必发烧。血府,血之根本,瘀则殒
命。肚腹血瘀,不发烧。肚腹,血之梢末,虽瘀不致伤生。无论积聚成块,在左肋、右肋、
脐左、脐右、脐上、脐下,或按之跳动,皆以此方治之,无不应手取效。病轻者少服,病重
者多服,总是病去药止,不可多服。倘病患气弱,不任克消,原方加党参三五钱皆可,不必
拘泥。
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
小儿痞块
属性:小儿痞块,肚大青筋,始终总是血瘀为患,此方与前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三方轮
转服之,月余,未有不成功者。
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
痛不移处
属性: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极效。
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
卧则腹坠
属性:病患夜卧,腹中似有物,左卧向左边坠,右卧向右边坠,此是内有血瘀,以此方为主,
有杂症,兼以他药。
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
肾泻
属性:五更天泄三两次,古人名曰肾泄。言是肾虚,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药,治之不效,常有
三五
年不愈者。病不知源,是难事也。不知总提上有瘀血,卧则将津门挡严,水不能由津门出,
由幽门入小肠,与粪合成一处,粪稀溏,故清晨泻三五次。用此方逐总提上之瘀血,血活津
门无挡,水出泻止,三五副可痊愈。
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
久泻
属性: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总提瘀血过多,亦用此方。
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
膈下逐瘀汤
属性: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研泥) 丹皮(二钱) 赤芍(
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 香附(钱半) 红花(三钱) 枳壳(钱半)
水煎服。
x方歌x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卷下
半身不遂论叙
属性:医家立言着书,心存济世者,乃良善之心也。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
可传
倘病不知源,方不对症,是以活人之心,遗作杀人之事,可不畏欤?如伤寒、瘟疫、杂症、
妇科,古人各有所长,对症用方,多半应手取效,其中稍有偏见,不过白玉微瑕。惟半身不
遂一症,古之着书者,虽有四百余家,于半身不遂立论者,仅止数人。数人中,并无一人说
明病之本源。病不知源,立方安得无错?余少时遇此症,始遵《灵枢》、《素问》、仲景之
论,治之无功。继遵河间、东垣、丹溪之论,投药罔效。辗转踌躇,几至束手。伏思张仲景
论伤寒,吴又可着《瘟疫》,皆独出心裁,并未引古经一语。余空有活人之心,而无济世之
手。凡遇是症,必细心研究,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四十年来,颇有所得,欲公之
天下,以济后人,奈不敢以管见之学,驳前人之论,另立方法,自取其罪。友人曰∶真胸有
确见,屡验良法,补前人之缺,救后人之难,不但有功于后世,正是前代之勋臣,又何罪之
有?余闻斯议,不揣鄙陋,将男、妇、小儿半身不遂,瘫腿痿症,抽搐筋挛,得病之源,外
现之症,屡验良方,难治易治之形状,及前人所论脉理脏腑经络之错误,一一绘图,申明其
说,详述前后,以俟高明,再加补助,于医道岂无小补云尔。
卷下
半身不遂论
属性:半身不遂,病本一体,诸家立论,竟不相同。始而《灵枢经》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
入深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所中则为偏风。张仲景曰∶夫风之为病,当令人半身不遂。三书立论
,本源皆专主于风。至刘河间出世,见古人方论无功,另出手眼,云∶中风者,非肝木之风
内动,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内火暴甚,水枯莫制,心神昏昧,卒倒无所知。其论
专主于火。李东垣见河间方论矛盾。又另立论曰∶中风者,气虚而风邪中之,病在四旬以后
,壮盛稀有,肥白气虚者间亦有之。论中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中经络之分,立法以本气
虚外受风邪,是其本也。朱丹溪见东垣方症不符,又分途立论,言西北气寒有中风,东南气
湿非真中风,皆因气血先虚,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其论专主于痰,湿痰是其本也。
王安道见丹溪论中有东南气湿非真中风一句,便云《灵枢》、《素问》、仲景所言是真中风
,河间、东垣、丹溪所言是类中风。虞天民言∶王安道分真中风、类中风之说,亦未全是,
四方病此者,尽因气湿痰火挟风而作,何尝见有真中、类中之分?独张景岳有高人之见,论
半身不遂大体属气虚,易中风之名,着非风之论,惟引用《内经》厥逆,并辨论寒热、血虚
、及十二经之见症,与症不符,其方不效者,可惜先生于此症阅历无多。其余名家所论病因
,皆是因风、因火、因气、因痰之论。所立之方,俱系散风、清火、顺气、化痰之方。有云
气血虚弱而中风邪者,于散风清火方中,加以补气养血之药;有云阴虚亏损而中风邪者,于
滋阴补肾药内,佐以顺气化痰之品。或补多而攻少,或补少而攻多,自谓攻补兼施,于心有
得。今人遵用,仍然无效。又不敢议论古人之非,不曰古方不合今病,便云古今元气不同。
既云方不合病,元气不同,何得伤寒病,麻黄、承气、陷胸、柴胡,应手取效,何得中风门
愈风、导痰、秦艽、三化,屡用无功?总不思古人立方之本,效与不效,原有两途。其方效
者,必是亲治其症,屡验之方;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议论,方从揣度,以议论揣度,定论立
方,如何能明病之本源。因何半身不遂,口眼歪邪;因何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
小便频数,毫无定见,古今混猜。以一亏损五成元气之病,反用攻发克消之方,安得不错?
溯本穷源,非错于医,乃错自着书者之手。嗟乎!此何等事,而竟以意度,想当然乎哉!
卷下
半身不遂辨
属性:或曰∶半身不遂,古人风火湿痰之论,诸家层次议驳,有证据可凭乎?余曰∶即以仲景
《伤寒论》中风篇云,中风则令人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干呕自汗。《金匮要略》论伤风则
令人鼻塞喷嚏,咳嗽声重,鼻流清涕。中风本门又云∶夫风之为病,当令人半身不遂。今请
问何等风,何等中法,令人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干呕自汗?何等风,何等中法,则令人鼻
塞喷嚏,咳嗽声重,鼻流清涕?何等风,何等中法,则令人半身不遂?半身不遂若果是风,风
之中人,必由皮肤入经络,亦必有由表入里之症可查。尝治此症,初得时并无发热恶寒,头
疼身痛,目痛鼻干,寒热往来之表症。既无表症,则知半身不遂,非风邪所中。再者,众人
风火湿痰之论立说更为含混。如果是风火湿痰,无论由外中,由内发,必归经络。经络所藏
者,无非气血。气血若为风火湿痰阻滞,必有疼痛之症。有疼痛之症,乃是身痛之痹症,非
是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无疼痛之症。余平生治之最多,从未见因身痛痹症而得半身不遂者
,由此思之,又非风火湿痰所中。
卷下
半身不遂本源
属性:或曰∶君言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何以亏至五成方病?愿闻其说。余曰∶夫
元气
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若十分元气,亏二成,剩八成,每半身仍有四成,则无病。若
亏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半,此时虽未病半身不遂,已有气亏之症,因不疼不痒,人自
不觉。若元气一亏,经络自然空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如右半身二成半,归并
于左,则右半身无气;左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右,则左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
半身不遂。不遂者,不遂人用也。如睡时气之归并,人不能知觉,不过是醒则不能翻身,惟睡醒
时气之归并,自觉受病之半身,向不病之半身流动,比水流波浪之声尤甚,坐时归并,身必歪倒
,行走时归并,半身无气,所以跌仆。人便云因跌仆得半身不遂,殊不知非因跌仆得半身不遂,
实因气亏得半身
卷下
口眼歪斜辨
属性:或曰∶半身不遂,既然无风,如何口眼歪斜?余曰∶古人立歪斜之名,总是临症不细心
审查之故。口眼歪斜,并非歪斜,因受病之半脸无气,无气则半脸缩小,一眼无气力,不能圆睁
,小眼角下抽,口半边无气力不能开,嘴角上抽,上下相凑,乍看似歪斜,其实并非左右之
歪斜。尝治此症,凡病左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右;病右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左。此
理令人不解,又无书籍可考。何者?人左半身经络上头面从右行,右半身经络上头面从左行
,有左右交互之义。余亦不敢为定论,以待高明细心审查再补。
又曰∶口眼歪斜,尽属半脸无气乎?余曰∶前论指兼半身不遂而言。若壮盛人,无半身
不遂
亦能病口眼歪斜,用通经络散风之剂,一药而愈,又非治半身不遂方之所能为也。
卷下
辨口角流涎非痰饮
属性:或曰∶口角所流非痰饮乎?余曰∶尝治此症,见所流尽是清水,并非稠痰。明明气虚不
固津
以他症互相参看,流涎者属气虚无疑。
卷下
辨大便干燥非风火
属性:或曰∶患半身不遂,兼大便干燥,古人名曰风燥,言其病有风有火,有是理乎?余曰∶
若是风火,用散风清火润燥攻下药,大便一行,风散火清,自当不燥。尝见治此症者,误用下
药,下后干燥更甚。总不思平素出大恭时,并非大恭顺谷道自流,乃用气力催大恭下行。既得
半身不遂之后,无气力使手足动,无气力使舌言,如何有气力到下部催大恭下行。以此推之,
非风火也,乃无气力催大恭下行。大恭在大肠,日久不行,自干燥也。
卷下
辨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属性:或曰∶小便频数、遗尿不禁,有火有虚,有分别乎?余曰∶有溺时玉茎内疼痛,尿一点
一滴
开张,尿流而不知,名曰遗尿。不禁者,尿欲出而人禁止不溺,尿仍自出。此专指小便自病
而言。若半身不遂,兼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绝无玉茎疼痛之苦,此是气虚不固提也。
卷下
辨语言蹇涩非痰火
属性:或曰∶说话不真,古名语言蹇涩。前人论舌之本有痰有火,此理想来不错?余曰∶非痰
火也
能动,舌亦半边无气,亦不能全动,故说话不真。试看小儿气不足不能行走时,高年人气衰
时,说话俱不真,是其证也。
卷下
辨口噤切牙
属性:或曰∶既无风火,如何口噤切牙?余曰∶口噤自是口噤,切牙自是切牙,古人以口噤、
切牙
伤寒、瘟疫、杂症、妇科,有虚证口噤者,有实证切牙者。独半身不遂,有口噤,绝无切牙
,亦有口噤太甚,下牙里收,其声如锉似切牙,实非切牙,亦虚症也。如无半身不遂,又无
他症相兼,忽然口噤不开,乃风邪阻滞经络,气不上达之所致,用疏通经络之剂即愈。
卷下
记未病以前之形状
属性:或曰∶元气既亏之后,未得半身不遂以前,有虚症可查乎?余生平治之最多,知之最悉
。每
故一阵风响者,有耳内无故一阵蝉鸣者,有下眼皮常跳动者,有一只眼渐渐小者,有无故一
阵眼睛发直者,有眼前常见旋风者,有常向鼻中攒冷气者,有上嘴唇一阵跳动者,有上下嘴
唇相凑发紧者,有睡卧口流涎沫者,有平素聪明忽然无记性者,有忽然说话少头无尾、语无
伦次者,有无故一阵气喘者,有一手常战者,有两手常战者,有手无名指每日有一时屈而不
伸者,有手大指无故自动者,有胳膊无故发麻者,有腿无故发麻者,有肌肉无故跳动者,有
手指甲缝一阵阵出冷气者,有脚指甲缝一阵阵出冷气者,有两腿膝缝出冷气者,有脚孤拐骨
一阵发软、向外棱倒者,有腿无故抽筋者,有脚指无故抽筋者,有行走两腿如拌蒜者,有心
口一阵气堵者,有心口一阵发空、气不接者,有心口一阵发忙者,有头项无故一阵发直者,
有睡卧自觉身子沉者,皆是元气渐亏之症,因不痛不痒,无寒无热,无碍饮食起居,人最易
于疏忽。
卷下
论小儿半身不遂
属性:或曰∶小儿亦有半身不遂者?余曰∶小儿自周岁至童年皆有,突然患此症者少,多半由
伤寒
如泥塑,皆是气不达于四肢。古人以风治,是于此症阅历无多。
卷下
瘫痿论
属性:或曰∶元气归并左右,病半身不遂,有归并上下之症乎?余曰∶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
,周
之源,因足阳明胃经湿热,上蒸于肺,肺热叶焦,皮毛憔悴,发为痿症,概用清凉攻下之方
。余论以清凉攻下之药,治湿热腿疼痹症则可,治痿症则不相宜。岂知痹症疼痛日久,能令
腿瘫,瘫后仍然腿疼。痿症是忽然两腿不动,始终无疼痛之苦。倘标本不清,虚实混淆,
岂不遗祸后人。
卷下瘫痿论
补阳还五汤
属性:此方治半身不遂,口服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黄 (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
(一钱) 红花(一钱)
水煎服。
初得半身不遂,根据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
,只
日,每日仍服一剂。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
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
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
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副,或七八日吃一副,不吃恐
将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