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名着书系204-医林改错-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副,或七八日吃一副,不吃恐 
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 ,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x方歌x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 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卷下
瘟毒吐泻转筋说
属性:上吐下泻转筋一症,古人立名曰霍乱,宋朝太医院立方,名曰局方,立藿香正气散以治 
之。 
毒流行,病吐泻转筋者数省,京都尤甚,伤人过多,贫不能葬埋者,国家发帑施棺,月余之 
间,费数十万金。彼时业医者,有用参术姜附见效者,便言阴寒;有用芩连栀柏见效者,则 
云毒火。余曰∶非也,不分男妇老少,众人同病,乃瘟毒也。或曰∶既是瘟毒,姜附热,芩 
连凉,皆有见效者,何也?余曰∶芩连效在初病,人壮毒胜时。姜附效在毒败,人弱气衰时 
。又曰∶有芩连姜附服之不效,而反有害者,何也?余曰∶试看针刺而愈者,所流尽是黑紫 
血,岂不是瘟毒烧炼。瘟毒自口鼻入气管,由气管达于血管,将气血凝结,壅塞津门,水不 
得出,故上吐下泻。初得,用针刺其胳膊肘里弯处血管,流紫黑血,毒随血出而愈。或曰∶ 
所刺是何穴?请明白指示。余曰∶余虽善针,不必论,是穴名曰尺泽。人气管周身贯通,血 
管周身亦贯通,尺泽左右四五根血管,刺之皆出血,皆可愈,尺泽上下刺之亦可愈。总之, 
用针所刺而愈,皆风火气有余之症,不足之症,愈针愈坏。此针灸家隐讳而不肯言也。仓卒 
之时,用针刺,取其捷便也。一面针刺,一面以解毒活血汤治之,活其血,解其毒,未有不 
一药而愈者。但此症得之最速,伤元气最快,一半日可伤生。若吐泻一两时后,或半日后, 
一见腿抽,便是腿上气少,一见胳膊抽,便是胳膊上气少。如见眼胞塌陷,汗出如水,肢冷 
如冰,谩言凉药有害,即余所立解毒活血汤,亦有过无功。此时无论舌干口燥,大渴饮冷,一 
时饮水数碗,放心用姜附回阳汤,一副可夺命。此法非浅医所能知也。 

卷下瘟毒吐泻转筋说
解毒活血汤
属性:连翘(二钱) 葛根(二钱) 柴胡(三钱) 当归(二钱) 生地(五钱) 赤芍(三钱) 桃仁 
(八钱,研) 红花(五钱) 枳壳(一钱) 甘草(二钱) 
水煎服。 
x方歌x 
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 
柴胡甘草同生地,吐泻良方用水熬。 
此方谓初得吐泻而言,若见汗多,肢冷,眼塌,不可用。 

卷下瘟毒吐泻转筋说
急救回阳汤
属性:若吐泻一见转筋、身凉、汗多,非此方不可,莫畏病患大渴饮冷不敢用。 
党参(八钱) 附子(八钱,大片) 干姜(四钱) 白术(四钱) 甘草(三钱) 桃仁(二钱 
,研) 红花(二钱) 
水煎服。 
x方歌x 
急救回阳参附姜,温中术草桃红方, 
见真胆雄能夺命,虽有桃红气无伤。 
解毒活血汤与急救回阳汤,两方界限厘清,未有不应手而愈者。慎之!慎之! 

卷下
论小儿抽风不是风
属性:夫抽风一症,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今人错治,乃古方误人。古人不止论病立方误人,立 
病名 
,则名曰慢惊风。慢惊风三字,相连立名,更为可笑,不但文义不通,亦未细察病源。若真 
是风,风之中人,必由皮肤入经络,亦必有由表入里之症可查。既查无外感之表症,古人何 
得着书立方,总言是风。其所以言风者,因见其病发作之时,项背反张,两目天吊,口噤不 
开,口流涎沫,咽喉痰声,昏沉不省人事,以为中风无疑。殊不知项背反张,四肢抽搐,手 
足握固,乃气虚不固肢体也;两目天吊,口噤不开,乃气虚不上升也;口流涎沫,乃气虚不固 
津液也;咽喉往来痰声,非痰也,乃气虚不归原也。如不明此理,试看高年人,久病寿终时,或 
项强身重,或露晴天吊,或牙紧流涎,或痰声拽锯,或冷汗淋漓,一派气脱之症,明明显露。以 
抽风之两目天吊,口噤流涎,痰声拽锯,互相参看,则抽风之症,气虚无疑。元气既虚,必不能 
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以一气虚血瘀之症,反用散风清火之方,安得不错?服散 
风药,无风服之则散气;服清火药,无火服之则血凝;再服攻伐克消之方,气散血亡,岂能望 
生?溯本穷源,非死于医,乃死于着书者之手。每见业小儿科阅历多者,绝不误人,因抽风古 
方不效,见抽风则弃而不治。亦有高手,看小儿现下之症,知将来必抽风,虽无方调治,亦必 
告知病家,此病恐将来抽风。何以知其将来必抽风?凡将欲抽风之前,必先见抽风之症,如见 
顶门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摇舌,不能啼哭,哭无眼泪,鼻孔煽动,咽喉痰声,头低不抬,口 
噤无声,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高如碗,喘急气促,面色青白,汗出如水,不能裹乳,大便 
绿色,腹内空鸣,下泄上嗽,肌肉跳动,俱是抽风之兆。前二十症,不必全见,但见一二症,则知将来必 
抽。其中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并所用之方,皆开列于后。若露睛天吊,不食不哭,痰鸣 
气喘,病虽沉重,乃可治之症。若天庭灰色,肾子上缩,或脉微细,或脉全无,外形虽轻, 
乃不治之症。 

卷下论小儿抽风不是风
可保立苏汤
属性:此方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症,病久气虚,四肢抽搐,项背后反,两目 
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皆效。 
黄 (一两五钱,生) 党参(三钱) 白术(二钱) 甘草(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二 
钱) 枣仁(三钱,炒) 山萸(一钱) 枸杞子(二钱) 故纸(一钱) 核桃(一个,连皮打碎) 
水煎服。 
此方分两,指四岁小儿而言;若两岁,分两可以减半;若一岁,分量可用三分之一 
;若两三个月,分两可用四分之一。又不必拘于副数。余治此症,一日之间,常有用两三副 
者。服至不抽,必告知病家,不可因不抽,遂不服药,必多服数副,气足方妥。 
x方歌x 
可保立苏故纸枣,术归芍药参 草, 
山萸枸杞水煎服,一个核桃带壳捣。 

卷下
论痘非胎毒
属性:夫小儿痘疹,自汉至今,着书立方者,不可胜数。大抵不过分顺险逆,辨别轻重死生, 
并无 
;有遵解毒汤,用犀角、黄连者。痘本一体,用药竟不相同。遇顺险之痘,查小儿壮弱,分 
别补泻清凉,用之皆可望生。唯一见逆症,遂无方调治,即云天数当然,此不知痘之本源故 
也。或曰∶古人若不知痘之本源,如何见逆痘便知几天死?余曰∶此非古人知痘之本源也, 
因看痘多,知某日见苗,某日何形,某日何色,某日何症,治之不效,至某日必死。古人知 
逆痘几天死者,盖由此也。如知痘之本源,岂无方调治?或曰∶如君所言,痘之逆症有救乎 
?余曰∶痘之险症,随手而愈,不足论。至于逆症,皆有本源,辨明本源,岂不可救?如余所 
治,闷痘不出,周身攒簇,细密如蚕壳,平板如蛇皮,不热即出,见点紫黑,周身细密无缝 
,紫白灰色相间,蒙头、锁口、锁项、托腮,皮肉不肿,通身水泡,不起胀行浆,不化脓结 
痂,见 
,胃口不开,至危之时,头不能抬,足歪不正,两目天吊,项背后反等逆症,初见之时,辨 
明虚实,皆可望生。易此理者,知余补前人之未及,救今人之疑难;不明此理者,妄加评论 
,以余言为狂妄,而不知非狂也,知痘之本源也。不似诸家议论,出痘总是胎毒。诸书又曰 
∶自汉以前无出痘者。既云胎毒,汉以前人独非父母所生。此论最为可笑。若根据古人之论, 
有谓胎毒藏于脏腑,而何以未出痘以前,脏腑安然无病?有谓胎毒藏于肌肉,而何未出痘以 
前 
花。信如斯言,因惊恐跌仆,伤食感冒,触动而发,则是自不小心。伏思出花正盛时,非止 
一人出花,少则一方,多则数省,莫非数省之人,同时皆不小心?此论更为无理。再见世上 
种痘之医,所种之痘,无论多少,无一不顺。若是胎毒,毒必有轻重,毒重者痘必险,何以 
能无一不顺?由此思之,如何胎毒二字,牢不可破,殊不知痘非胎毒,乃胞胎内血中之浊气 
也。儿在母腹,始因一点真精凝结成胎,以后生长脏腑肢体,全赖母血而成,胞胎内血中浊 
气,降生后仍藏荣血之中,遇天行触浊气之瘟疫,由口鼻而入气管,由气管达血管,将血中 
浊气,逐之自皮肤而出,色红似花,故名天花,形圆如痘,故名曰痘。总之,受瘟疫轻,瘟 
毒随花而出,出花必顺;受瘟疫重,疫毒在内逗留,不能随花而出,出花必险;受瘟疫至重 
,瘟疫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血凝色必紫,血死色必黑,痘之紫黑,是其证 
也。死血阻塞道路,瘟疫之毒,外不得由皮肤而出,必内攻脏腑,脏腑受毒火煎熬,随变生 
各脏逆症。正对痘科书中所言某经逆痘,不知非某经逆痘也,乃某经所受之瘟毒也。痘之顺 
逆,在受瘟疫之轻重。治痘之紧要,全在除瘟毒之方法。瘟毒不除,花虽少而必死。瘟毒若 
除,花虽多不致伤生。痘科书中,但论治胎毒,而不知治瘟毒,纵知治瘟毒,而不知瘟毒巢 
穴在血。若辨明瘟毒轻重,血之通滞,气之虚实,立救逆痘于反掌之间,此所谓知其要者, 
一言而终耳。 

卷下
论痘浆不是血化
属性:痘出时是红色,五六天后忽变清浆,次变白浆,次变混浆,次变黄脓,终而结痂。古人 
谓痘 
之变清水、白浆、混浆、黄脓乎?痘本血管内血中浊气,遇天行逐浊气之瘟疫,自口鼻而入 
于气管,达于血管,将血管中浊气与血,并气管中津液,逐之自毛孔而出,所以形圆色红, 
五六天后,痘中之血,仍退还血管,痘内止存浊气津液,津液清,名曰清浆。清浆为瘟毒烧 
炼,稠而色白,故名白浆。白浆再炼,再稠而混,故名混浆。混浆再炼,稠如疮脓,故名黄 
脓。将黄脓炼干而结痂。痘不行浆,皆因血不退还血管,血不退还血管,皆因血管内有瘟毒 
烧炼,血凝阻塞血之道路,若通血管之瘀滞,何患浆之不行? 

卷下
论出痘饮水即呛
属性:出痘有四五天、七八天饮水即呛者,古人论毒火壅于咽喉,列于不治之症。总是不明咽 
喉左 
,名左气门、右气门。舌根有一白片,其浓如钱,名曰会厌,正盖肺管、左右气门上口。人 
咽饮食,必以舌尖抵上 ,使会厌将肺管与左右气门盖严,饮食方可过肺管、左右气门,入 
后之胃管。试看人吃饭,饮食将入嗓至喉,未入咽时,或忽然冷笑,气暴上冲,会厌一开, 
或一粒米、一滴水,入左右气门,立刻由鼻呛出,是其证也。今瘟毒烧炼,会厌血凝,不能 
盖严气门,故饮水渗入即呛。食不呛者,因微微小缝,能渗水而食不能入,故不呛。化开会 
厌中瘀血,其呛立止。 

卷下
论七八天痘疮作痒
属性:痘疮作痒者,当先分明皮肤。皮是皮,肤是肤,皮肤不分,如何能明痘疮作痒之本源? 
如人 
津液尽归于皮之外,肤之内。痘窠之中,正气虚,不能达痘中行浆、化脓、结痂,以致瘟毒 
外不得出肤,内不得入皮,毒在皮外肤里,故作痒。医家遵《素问》“诸疮痛痒,皆属于火 
”之句,随用清凉之品,克伐生气,不但作痒不止,胃气转伤。有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血 
愈瘀。血瘀,气更不能外达于皮肤。斑此时用补气破血之剂,通开血道,气直达于皮肤,未 
有不一药而痒即止者。 

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
通经逐瘀汤
属性:此方无论痘形攒簇,蒙头覆釜,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斑,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 
暗、 
其方中药性,不大寒大热,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 
桃仁(八钱,研) 红花(四钱) 赤芍(三钱) 山甲(四钱,炒) 皂刺(六钱) 连翘(三 
钱,去心) 地龙(三钱,去心) 柴胡(一钱) 麝香(三厘,绢包) 
水煎服。 
大便干燥,加大黄二钱,便利去之。五六日后,见清浆、白浆,将麝香去之,加黄 五 
钱, 
若一二岁,分两可减半,若八九岁,分两可加一半。 
x方歌x 
通经甲皂麝香龙,逐瘀赤芍桃与红, 
连翘柴胡毒可解,便干微用大黄攻。 

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
会厌逐瘀汤
属性:此方治痘五六天后,饮水即呛。 
桃仁(五钱,炒) 红花(五钱) 甘草(三钱) 桔梗(三钱) 生地(四钱) 当归(二钱) 
元参(一钱) 柴胡(一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水煎服。 
此方指五六天后呛水而言。若痘后抽风兼饮水即呛者,乃气虚不能使会厌盖严气管,照 
抽风方治之。 
x方歌x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元,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
止泻调中汤
属性:治痘六七日后泄泻不止,或十余日后泄泻,皆治之。 
黄 (八钱) 党参(三钱)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川 
芎(一钱) 红花(三钱) 附子(一钱,制) 良姜(五分) 官桂(五分,去粗皮) 
水煎服。 
此方指痘六七天后泄泻而言。痘后抽风兼泄泻者,亦效。不是初出痘泄泻之方。 
x方歌x 
止泻调中参草 ,术归芍药芎红随, 
附子良姜桂少用,气虚泄泻总相宜。 

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
保元化滞汤
属性:治痘五六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皆治。 
黄 (一两,煎汤冲) 滑石(一两,末) 
晚服加白砂糖五钱更妙。 
此方乃余之心法,不独治小儿痘症、痢疾,大人初痢、久痢,皆有奇效。然大人初痢, 
滑石用一两五钱,白糖一两,不必用黄 。久痢加黄 ,滑石仍用一两五钱。 
x方歌x 
保元化滞补攻方,一两黄 煎作汤, 
为末滑石须一两,冲服痢止气无伤。 

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
助阳止痒汤
属性:治痘六七日后,作痒不止,抓破无血。兼治失音声哑。 
黄 (一两) 桃仁(二钱,研) 红花(二钱) 皂刺(一钱) 赤芍(一钱) 山甲(一钱, 
炒) 
水煎服。 
此方治痘后六七日,作痒甚者,抓破无血。不是治初出痘一二日作痒之方。 
x方歌x 
助阳止痒 桃红,皂刺赤芍山甲同, 
声哑失音同一治,表虚因里气不行。 

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
足卫和荣汤
属性:治痘后抽风,两眼天吊,项背反张,口噤不开,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周身溃烂, 
脓水直流,皆治之。 
黄 (一两)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党参(三钱) 白芍(二钱) 当归(一钱) 
枣仁(二钱) 桃仁(一钱五分,研) 红花(一钱五分) 
水煎服。 
此方专治痘后抽风及周身溃烂。若因伤寒、瘟疫、杂症疾久,气虚抽风,抽风门另有专 
方。 
x方歌x 
足卫和荣 草术,参芍归枣桃红扶, 
抽风风字前人误,服此还阳命可苏。 

卷下
少腹逐瘀汤说
属性: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 
先腰 
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副,不过四月必成胎。必须男 
女年 
双岁,必择单月方生子。择月不可以初一为定准,以交节为定准。要知偶有经过二十日结胎 
者,切记准日期。倘月份不对生女,莫谓余方不验。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 
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 
至六 
。此方更有险而不险之妙。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 
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 
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旁 
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 
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副,或七八副,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 
有容身之地,断不至再小产。若已经小产,将此方服三五副,以后存胎,可保无事。此方去 
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之方也。 

卷下少腹逐瘀汤说
少腹逐瘀汤
属性:小茴香(七粒,炒) 干姜(二分,炒) 元胡(一钱) 没药(二钱,研) 当归(三钱) 川 
芎(一钱) 官桂(一钱) 赤芍(二钱) 蒲黄(三钱,生) 灵脂(二钱,炒) 
水煎服。 
x方歌x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