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症,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以辛凉之剂,温而行之,一汗而愈。凡此皆因真气之不
固,故假者得以乱其真,假阳者不足而示之有余也,假阴者有余而示之不足也。故河间
曰∶夏热太甚,林木流津,火极似水也。冬寒太甚,流水冰坚,阴极似阳也。
阴脉有沉有紧有数,仲景统以微细言之,盖沉必重按,始得紧数,亦在沉细中
见,不似阳症浮大而紧数也。薛氏曰∶人知数为热,不知沉细中见数为寒甚,真阴寒
症,脉常有七八至者,但按之无力而数耳,宜深察之。
有偏阴偏阳者,此气禀也。太阳之人,虽冬月身不须棉,口常饮水,色欲无度,大
便数日一行,芩、连、栀、柏,恬不知怪。太阴之人,虽暑月不离复衣,食饮稍凉,便
沉腹痛泄泻,参、术、姜、桂。时不绝口,一有欲事,呻吟不已。此两等人者,各禀阴
阳之一偏者也。今之为医者,制为不寒不热之方,举世宗之,以为医中王道,岂知人之
受病,以偏得之,用药以救其偏,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此方土之绳墨也。然而苦寒
频进,而积热弥炽,辛热比年,而沉寒益滋者何也?此不知阴阳之属也。《经》曰∶诸
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故云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无水者,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无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达
至理于绳墨之外也。
阴阳者,虚名也。水火者,物理也。寒热者,天之淫气也。水火者,人之真元也。
淫气凑疾,可以寒热药攻之,真天致病,即以水火之真调之,然不求其属,投之不入,
先天水火,原属同宫,火以水为主,水以火为原,故取之阴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
取之阳者,水中寻火,其明不熄,斯大寒大热之病,得其平矣。至于高世立言之士,犹
误认水火为心肾,无怪乎后人之懵懵也。
夫天包地外,地处天中,天地一太极也。以人论之,一阳处于二阴,阴中有阳,
男子阴内阳外,女子阳内阴外,人之一太极也。以物论之,谷属金而糠性热,麦属阳麸
性凉,物物具有一太极也。然二者,阴也,后天之形。一者,阳也,先天之气。神由气
化,气本乎天,故生发吾身者,真阳之气也。形以精成,精生于气,成立吾身者,即
真阴之精也。《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又曰∶人年四十,而阴气
已半。所谓阴者,即吾之精造吾之形也。人生全盛之数,惟此前后二十余年越此,则形
体渐衰,故丹溪引∶日月之盈亏,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补阴丸为神丹,不知天癸
未至,本由乎气,而阴气自半,亦由乎气,是形虽属阴,而气则从阳也,故人身通体之
温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形存气去,此阳脱在前,阴留在后,生也由乎阳,死也亦
虫乎阳,阳来则生,阳去则殆,阳全阴固,阳脱阴败,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
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人生仗此一点真阳,而为通行不息,孰谓阳常有余,
而以苦寒之味伐之乎?《壮子养生篇》曰∶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盖言火之
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薪有尽而必穷,火无形而不灭,自古及今,只是此火传而命
续,田夫养得其极也。世岂知其尽而更生
哉!指尽前薪之理,故火传而不灭。心得纳养之中,故命续而不绝。明夫养生,乃生之
所以生也。
少年人惟恐有火,高年人惟恐无火。无火则运化难而易衰,有火则精神健而难老。
是以火者,人性命之根,况釜底加薪,则釜中津气上腾,而得水上火下,既济之象,但
阳气以潜为贵,潜则弗亢,潜则可久,如盏中加油、则灯愈明,炉中覆灭,则火不熄
也。
天癸之义,每多以精血为解,是不详《内经》之旨也。玩《内经》云∶女子二七
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泄。则天癸在先,而后精血继之,天癸
非精血之谓,明矣。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真水也。在人身是谓元阴,即曰元气。人之未
生,此气根于父母,谓之先天元气。人之既生,此气蕴于我身,谓之后天元气。但气之
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旺。然必真阴足而后精血化,是真阴在精血之先,
精血在真阴之后。夫先天之真阴,为后天精血之根也。若以天癸即精血论,则女子七
七、男子八八而天癸绝,其周身之精血,何以仍营运于营卫之中,而未尝见其相竭也?
则知天癸非精血,明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二
五行论
属性:《经》曰∶平,如何而名?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下,水曰静
顺。其不及奈何?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何谓?
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不恒其德,(恃已而凌犯他位。)
则所胜来复。(所胜者,必来复仇。)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若不肆威刑,政理和
恒则胜已,与已所胜者,皆同治化。由是言之,医道与治道亦有相通者矣。)
以木火土金水配心肝脾肺肾,相生相克,素知之矣。诸书有云∶五行唯一,独火
有二。此言似是而非。论五行俱各有二,奚独一火哉?若论其至,五行各有五,五五二
十五,五行各具一太极,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今以五行之阴阳生死言之,木有甲
木属阳,乙木属阴。人身之胆,是甲木,属足少阳;肝是乙木,属足厥阴。甲木生于
亥,而死于午;乙木生于午,而死于亥。火有丙火属阳,丁火属阴,火身之相火属手少
阳,心火属手少阴,丙火生于寅,而死于酉,丁火生于酉,而死于寅。水有壬水属
阳,有癸水属阴,人身之肾水属足少阴,膀胱属足太阳,壬水生于申,而死于卯,癸水
生于卯而死于申。土有戊土属阳,已土属阴,人身之胃土属足阳明,脾土属足太阴,
戊土生于寅而死于酉,已土生于酉而死于寅。金有庚金,有辛金,庚金属阳,辛金属
阴,人身之肺金属手太阴,大肠金属于阳明,庚金生于已而死于子,辛金生于子而死
于已。欲察病情者,专以时日之生旺休囚,而验其阴阳之属,如胆火旺,则寅卯旺而午
未衰,肝火旺则午未甚而亥子衰,五行各以其类推之。
独土金随母寄生,故欲补土金者,从寄生处而补其母,是以东垣有隔二之治,是从
母也。有隔三之治,又从母之外家也。土金惟寄生,故其死为真死,惟水火从真生,故
其死不死,绝处逢生也。归库者,绝其生气而收藏也。返魂者,续其死气而变化也。水
火随处有生机,钻木可取,击石可取,圆珠可取。方诸取水,掘地取水。若金死不救,
土死不救,木死不救,是以五行中,独重水火,而其生克之妙用,又从先天之根也。
世人皆曰水克火,赵氏独曰水养火。世人皆曰金生水,赵氏独曰水生金。世人皆曰
土克水,而赵氏独于水中补土。世人皆曰木克土,而赵氏独曰升木以培土。若此之论,
颠倒拂常,谁则信之?讵知君相二火,以肾为宫。水克火者,后天有形之水火也。水养
火者,先天无形之水火也。海中之金,未出
沙土,不经锻炼、不畏火,不克木,此黄钟根本。人之声音,出自肺金,清浊轻重,丹
田所系,不求其原,徒事于肺,抑末也。今之言补肺者,人参、黄 ;清肺者,黄芩、
麦冬;敛肺者五味、诃子;泻肺者、葶苈、根壳。病之轻者,岂无一效?若本源亏损,
毫不相干。盖肺金之气,夜卧则归脏于肾水之中,丹家谓之母藏子宫,子隐母胎。此一
脏名曰娇脏,畏热畏寒,肾中有火,则金畏火刑,而不敢归,肾中无火,则水冷金寒,
而不敢归,或为喘胀,或为咳哕,或为不寐,或为不食,如丧家之狗。斯时也,欲补
土母以益子,喘胀愈甚;清之泻之,肺气日消,死期迫矣。惟收敛者,仅似有理,然不
得其门,从何而入?《仁斋直指》云∶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
本。凡咳嗽暴重,动引百骸,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纳气归元也。毋徒
事于肺,或壮水之主,或益火之原,火向水中生矣。若夫土者,从火寄生,即当随火而
补。然而补火有至妙之理,阳明胃土,随少阴心火而生,故补胃土者补心火,而归脾汤
一方,又从火之外家益补之,俾木生火,火生土也。太阴脾土随少阳相火而生,故补脾
土者补相火,而八味丸一方,合水火既济而蒸腐之,此至理也。人所不知,盖混沌之
初,一气而已,何尝有土?自天一生水,而水之凝成处始为土,此后天卦仁,艮土居
坎,水之次也。其坚者为石,而最圣者为金,可见水土金,先天之一原也。又有补子
之义,盖肺为土之子,先补其子,食子不食母之乳,其母不衰,亦见金生土之人。又有
化生之妙,不可不知,甲木戊土所畏,畏其所胜,不得已以已妹嫁之,配为夫妇,此申
已化土。凡化物以龙为主。其间遇龙则化,不遇龙则不化,张仲景立建中汤。以建脾
土。木曰曲直,曲直作酸,芍药味酸,属甲木,土曰稼穑,稼穑作甘,甘草味甘,属已
土,酸甘相合,甲已化土。又如肉桂,盖桂属龙火,使助其化也。仲景立方之妙类如
此。又以见木生土之义,盖上无定位,旺于四季,四季俱有生理,故及之至于木也者,
以其克土。举世欲伐之,赵氏以为木藉土生,岂有反克之理?惟木郁于下。故其根下
克。盖木气者,乃主生之气,始于东方,盍不观之为政者,首重农事,先祀芒神。芒神
者木气也,春升之气也,阳气也,元气也,胃气也,同出而异名也。载培树木者,雨以
润之,风以散之,日以暄之,使得遂其发生长养之天耳。及其发达既久,生意已竭,又
当敛其主主之气,而归于水土之中,以为来春发生之本,此天地春生冬藏之义也,焉有
伐之之理?东垣《脾胃论》中,用升柴以疏木气,谆谆言之详也。申明五行之妙用,专
重水火耳。
杂症大小合参卷二
论五行各有五
属性:以火言之,有阳火,有阴火。有水火之火,有土中之火,有金中之火,有木中之
火。阳火者,天上日月之火,生于寅,而死于酉∶阴火者,灯烛之火,生于酉而死于
寅,此对待之火也。水中火者,霹雳火也,即龙雷之火,无形而有声,得雨而益炽,见
于季春,而伏于季秋,以五月一阴生,水底冷而天上热,龙为阳物,故随阳而上升,至
冬一阳来复,故龙亦随阳下伏,雷亦收声,人身肾中相火,亦犹是也。平日不能节欲,
以致命门火衰,肾中阴盛,龙火无藏身之位,故游上而不归,是以上焦烦热、咳嗽等
症。善治者,以温肾之药,从其性而引之归原,使之秋冬阳伏之令,而龙归大海,此至
理也。奈何今之治阴虚火衰者,以黄柏、知母为君,而逾寒其肾,益速其毙,良可悲
哉!若有阴虚火旺者,此肾水干枯,而火偏盛,宜补水以配火,亦不宜苦寒之品以灭
火,故云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正谓此也。如灯烛火,亦阴火也,须以膏油养之,不得
杂一滴寒水,得水即灭矣。独有天上火入于人身,如河间所论六气暑热之病,及伤暑中
暑之疾,可以凉木沃之,可以苦寒解之。其余炉中火者,乃灰土中无温之火,得木则
烟,见湿则灭,须以炭培,实以温烬,如人身脾土中之火,宜以甘温养其火,而火自
退。《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甘能除大热,温能除大热者此也。
空中之火附于木中,以当有坎水滋养,故火不外见,惟干柴生火,燎原不可止遏,
力穷方止。人身肝火内炽,郁闷烦躁,须以辛凉之品发达之。《经》曰∶木郁则达之,
火郁则发之。使之得遂其炎上之性。若以寒药下之,则愈郁矣;热药投之,则愈炽矣。
金中火者,凡山中有金银之矿,或五金埋瘗之处,夜必有火光,此金郁土中而不得
越,故有光辉发见于外。人身皮毛空窍中,自觉针刺蚊咬,及巅顶如火炎者,此肺金气
虚也,补北方之水,即所以泻南方之火。
以水言之,有阳水,有阴水,有火中之水,有土中之水,有金中之水,有木中之
水。阳水者,坎水也,气也。《阴阳消息论》曰∶坎,以一阳陷于二阴,水气潜行地中,
为万物受命根本。盖润液也,气之液也,月令于仲秋云,煞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
是水之涸,地之死也。于仲冬云∶水泉动是月一阳生。是水之动,地之生也,谓之火中
之水可也,谓之土中之水亦可也。阴水者,兑,泽也,形也。一阴上彻于二阳之上,以
有形之水普施万物,下降为资生之利泽,在上即可谓雨露之水,在下即为木溪之水。人
之饮食入胃,命门之火,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上熏于肺,肺通百脉,水精四布,五经
并行,上达皮毛,为汗为涕,为津为唾,下濡膀胱,为便为液。至于血,亦水也,以其
随相火而行,故其色独红,周而复始,滚滚不竭,在上即可为天河水,在下即为长流
水,始于西北天门,终于东南地户,正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故黄
河水,皆同色也。
金中之水,矿中之水银是也。在人身为骨中之髓,至精至贵,人之宝也。木中水
者,巽木入于坎水,而上出其水,即木之胀膏,人身足下有涌泉穴,肩上有肩井穴,此
暗水潜行之道。凡津液润布于皮肤之内者,皆井泉水也。夫水有如许之不同,总之归于
大海。天地之水。以海为宗;人身之水,以肾为源。而其所以昼夜不息者,以其有一元
之干气为太极耳。此水中之五行也,明此水火之五行,此土木金可例推矣。《经》曰∶
纪于水火,余气可知。
杂症大小合参卷二
七情论
属性:夫七情本属无形,然出于有形,五脏神明之用,而寓于盈虚气血之间,无日不有
也。节制有常,何病之有?作用太过,胜克相乘,便为内伤。元气之邪,本出五脏之虚
滞,则不去而为实,祸起萧墙,盗泄精滋,贼害情性,非若外邪先由皮毛以渐而入,只
伤躯谷气血者,比如过喜则伤心,而神浮肺散。《经》曰∶暴喜伤阳。《灵枢》曰∶喜乐
无极,则伤魄。如过怒则伤肝,而魂飞精散。《经》曰∶暴怒伤阴。如过忧则伤意。
而气滞神衰。《经》曰∶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灵枢》曰∶忧愁不解则伤
意。如多思则伤脾,而意郁倦怠,昼思过度则伤阳,夜思过度则伤阴。《经》曰∶思则
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灵枢》曰∶怵惕思虑则伤神。如过悲
则气促神乱,火热亢极,反兼水化,五液俱出。《灵枢》曰∶悲哀动中则伤魂。如恐同
伤肾,精却气下。《灵枢》曰∶恐惧不解则伤精。如惊则气乱。《经》曰∶惊则心无所
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然徒知受惊伤于心,而不知五脏俱能伤之。盖五
脏皆藏神,神也者,虚灵变化之谓,非瑰然无知者也。且人之气血,昼夜循环不息,气
血所至之处,迟惊所触,则真气耗散,而患不足之病。若气血错乱,而致逆滞,则患有
余之症。有余者,病机也。不足者,正气也。如房劳时受惊,则所伤在肾;饮食时受
惊,则所伤在胃之类。但惊气先入心者,以心主神也,夹别症而伤及他脏者,以无形之
惊气易散,而有迹之疾病难消也。明此则七情内起之病,与六淫外来之邪不同矣。百病
立名虽繁,然不越阴阳、五行、生克、六淫、七情、五火与饮食劳倦相挟传变而已。
《经》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者,此耳。
杂症大小合参卷二
盈虚
属性:夫盈虚消息之理,可不默悟其机而保之,则长养化育之道得矣。盖人禀阴阳之气
化,从无形而有形,皆生于虚也。故孕育之道,犹月满则亏,月亏乃盈,岂非生于虚
哉!及至氤氲之气方凝,赖母气以煦之,血以濡之,渐得长养成形。离胞之后,更赖乳
之,血气滋培,肠胃渐充,继以饮食调养,先天无形之气,蓄之于内,后天有形之味,
养之于外,魂魄神志意之五志既全,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便有,迨至养之既极,则男
子内蓄少阴八数之气,女子内蓄少阳七数之气,盛满于中,阴阳气和,精气盈益,始得
生子。总莫非从无形阴阳之虚,而变化有形之实,及长养太极,则有形之实,仍归无形
之虚,能悟其理,凝神保精,则天真长固,得尽天年。《经》所谓∶从欲快志于虚无之
守,故寿命无穷。倘耗真竭精,则不能尽天度之数,而形神早坏矣。(张)陈至理,幸
珍生者保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二
烦躁
属性:合而言之,烦躁皆热也。析而言之,烦者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