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缓则死,同归一辙,胡可歧为二也?能明乎此,则阴症未尝必犯于有欲之人,及伤 
寒一症也。总之,阴阳调和,则百病不生,及其既病,则阴阳不调可知矣。偏之轻者, 
其病亦轻,用平和之药以调之,偏之甚者,其病必笃,苟非峻用偏寒偏热之药,以救其 
偏,何能有济?今人见病危笃,药益轻平,勿任怨尤,重惜名节,真心救世者,万勿如 
此,当寒即寒,当热即热,当攻即攻,当补即补,倘逡巡退缩,不寒不热,不补不攻, 
谚所谓∶不治病,不损命。嗟嗟!既不治病,复不损命,有是理乎? 
夫病有虚而热,虚而寒,从未有寒而不虚者,盖虚而热,则非真热矣,虚而寒,则 
为真虚矣。况至纯以沉寒病见,则为亡阳气脱之势,岂特虚而已也?故凡一切寒症,皆 
为虚论,纵有外寒直中,亦由元阳内虚,试思古人中寒,必用参术姜附,而曰“宜急温 
之,迟则不救”之语可知矣。且书曰∶阳气一分不尽,则不死,中寒者,阳气根据希之 
也,故治宜温补,不待言矣。然更须审明脏腑,盖脏为阴,必用纯阳之药方效;腑为 
阳,必加阴药一二味,制其僭热始安,然寒者阴也。夫脏亦阴也,物聚以类,故寒多中 
脏,寒必伤荣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寒门合参
姜附汤
属性:治中寒,昏不知人,身体强直逆冷,口噤不语,及脐腹疼痛,霍乱转筋,一切虚寒。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脐,细切,一枚) 每服三钱,水煎食前温服。如 
挟湿气虚,加参术。 
x术附汤x 
见湿门。 
x理中汤x 
见前儿科寒门。 
x参附汤x 
见中风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寒门合参
生料五积散
属性: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拘急,伤寒发热,头疼恶风。 
桔梗 苍术(米泔水浸去粗皮) 陈皮 麻黄(去根节) 枳壳(麸炒) 浓朴 
干姜 白芷 川芎 甘草(炙) 茯苓 肉桂 芍药 当归 半夏(汤泡七次) 生姜 
葱白水煎,热服。胃寒用煨姜。 
夫寒湿属阴,燥热属阳,善用药者,以苦寒而泻其阳,以辛温而散其阴,未有病之 
不愈,故防风通圣散,为泻热燥之圣药,生料五积散,为散寒湿之圣药。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寒门合参
四逆汤
属性:治阴症脉沉身痛,自利不渴。 
附子(三钱) 甘草 干姜(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脾为太阴,而四肢厥冷,出于真火无光无气以布也。此方直达中州,追复阳气,但 
寒症必虚,此方温而不补,何若理中?更为神圣。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寒门合参
白通汤
属性:治少阴下利,脉微者,如服而不应,乃阴盛格拒阳药不能达于少阴,加人尿、猪胆 
汁为引,取其与阴相类。服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如脉不出加人参二两以助之,盖 
寒未有不极虚者。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泡) 
水煎一钟服,服后更有葱熨脐上法,或艾炙关元、气海,内外协攻,务令一时之 
内,阴散阳回,或用酽醋拌炒麸皮,袋盛,热熨脐间亦妙。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寒门合参
六味附子汤
属性:治寒厥。 
附子 肉桂 防己(各四钱) 炙甘草(二钱) 白术 茯苓(各三钱)。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寒门合参
葱熨法
属性:治阴症用葱白一大握,如茶盏大,用纸卷紧,快刀切齐,一指浓片,安于脐中,以 
热熨斗熨之,待汗出为度。一片未效,再一片熨之。内服附子理中汤。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寒门要药
属性:辛散表寒,如防风、羌活、紫苏、川芎、细辛、全胡、麻黄、桂枝、生姜、葱白 
之类,随候采用。 
温散中寒,如泡姜、浓朴、草豆蔻、白豆蔻、丁香、益智仁、砂仁、草果、香附 
子、炙甘草、煨木香、吴茱萸、藿香、紫苏、艾叶、煨姜、煨肉果之类,随候采用。 
温补下寒,轻则如破故纸、巴戟天、吴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茸、鹿角胶之 
类;重则如肉桂、附子、人参、炮姜之类。人参性本温平,今列于桂附之内者,盖病有 
虚而寒,有虚而热,未有寒而不虚者,未有虚寒而不温补相兼者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暑门(儿科)
属性:婴儿之患,夏秋为甚、盖火土旺于长夏,正当金水受伤,稚阳阴微,已失天和, 
加之暑热阳气浮于外,生冷戕于中,夏失长养,则不能生金而病于秋,故《素问》有夏 
伤于暑,秋必 疟。亦有即发为病,入心则身热头疼,心烦口渴,或喘或满,而不知 
人;入肝则眩晕;入脾则嗜卧;入肺则喘满;入肾则消渴。更有面垢昏倦,毛耸恶 
寒,吐利烦渴,状如伤寒,头疼身热,四肢厥冷,但身体不痛为异,兼暑能耗气,气耗 
则脉虚散无力。然静而得之者为中暑,动而得之者为中热。更有冒暑以致五心烦热,头 
额亦温,小便赤少,面合地卧,暑喜伤心,蒙蔽心窍则昏闷不醒,手足搐掣,角弓反 
张,身热如冷,状似惊候,名为暑风者;或有吐泻不已,火性疾速,元阳骤亡,而变慢 
惊者;有伤暑暴注洞泻;有伤暑作呕吐酸者,《经》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 
于热。故虽时当长夏之令,实伏阴在内之时,调摄可不慎欤!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暑门(儿科)
六和汤
属性:治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 
缩砂仁 半夏 杏仁 人参 甘草(炙) 赤茯苓 藿香叶 白扁豆(姜汁炒) 
木瓜 香薷 浓朴(姜汁制) 姜枣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暑门(儿科)
清膈饮子
属性:治小儿伏热,呕吐烦渴,五心热,小便赤少。 
香薷(三钱) 淡竹叶 人参 半夏曲 檀香(各二钱) 甘草(一钱) 茯苓(三钱) 粳米(五钱) 
姜枣同煎,食远冷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暑门(儿科)
六一散
属性:(一名益元散、一名天水散) 
治伤暑。一方加辰砂名辰砂益元散;一方加青黛名青黛益元散。 
滑石(六两,研细,水飞) 甘草(一两,晒燥) 为末,新汲水或冷灯心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暑门(儿科)
天生白虎汤
属性:治中暑。捣西瓜汁,滤去渣,灌即醒。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暑门(儿科)
去桂五苓散
属性:治小儿伏暑作渴。 
猪苓 白术 赤茯苓(各五钱) 泽泻(七钱五分) 为末,用车前子、灯心同煎汤调 
服。如吐不止加生姜自然汁。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方脉暑门合参
属性:暑为阳邪,心属离火,故暑先入心,从其类也。六月暑气尽出于地上,此气之浮 
也。《经》曰∶夏气在经络,长夏气在肌肉,表实里必虚,气热则走泄,故《经》曰∶脉 
虚身热,得之伤暑。然盛热之气着人,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 
辨。若腹痛水泄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所谓冒暑也,可用黄 
连香薷饮为主,随症加减。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若身热头疼,躁乱不宁,或身 
如针刺者,此热伤在肉分,为伤暑也,当以白虎汤加柴胡。如气虚者加人参。若咳嗽寒 
热,盗汗不止脉数者,热在肺经,为中暑也。此乃盛火乘金,急治则可,迟则不救, 
宜用天水散之类,却暑清肺,或生脉饮加减主之。东垣论暑症,同冬月伤寒,传变为症 
不一,彼为寒邪伤形,此则暑热伤气。若元气虚甚,有一时不救者,与伤寒阴毒,顷刻 
害人实同也。 
脉盛身热,谓之中热,乃有余之症,其候头疼壮热,大渴引饮,宜清凉之剂。脉虚 
身热谓之中暑,乃不足之症,其候头痛恶寒,形面拘垢,宜用温散之剂。甚有阴寒之 
极者,法当补阳气为主,先哲大用姜附,此《内经》舍时从症之法也。若香薷饮者,乃 
散阳气导真阴之剂,时珍曰∶香薷乃是夏月解表之药,犹冬月之用麻黄。若气虚房劳用 
之,反成大害。 
长夏炎蒸,湿土司令,故暑必兼湿。凡儿便秘烦渴,或吐或利者,以湿盛则气不得 
施化也。故治惟宜扶脾和胃,以助施化,湿自散矣。 
暑风者,夏月卒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夫火,君相二火也; 
暑,天地二火也,内外合而炎烁,所以卒倒也。痰乃人身之津液,因暑气鼓激而为痰, 
碍塞心之发道,手足不知动蹑而卒倒也。如人实者,二症皆可用吐。《经》曰∶火郁则 
发之。吐即发散也,吐醒后,可用清剂调治,切不可饮以冷水及卧湿地,闭绝三焦流 
通之气,为害不小。 
注夏者属阴,而元气不足。凡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者是也,宜补中汤,去 
升柴加炒柏白芍主之。 
天时至于夏,天道南行,属火而热,在人则心应之。然寒则伤形,热则伤气,人与 
天地同一橐龠。夏月天之阳气,浮于地表,人之阳气,浮于肌表,况被盛暑所伤,肤腠 
疏豁,气液为汗,发泄于外,是表里之气俱虚矣。不善摄生者,暑热伤于外,生冷戕于 
中,若之何而能运化也。是以水谷停积而为湿热,发为呕吐,为泄泻,甚则吐泻俱作, 
而挥霍乱也。若不即病,则湿热怫郁于内,他日为疟为痢之所由也。人谓伏阴在内者, 
阴字有虚之义。若作阴冷,其误甚矣。 
暑为阳邪,故蒸热;暑必兼湿,故自汗;暑湿于心则烦,于脉则渴,于脾则吐 
利,上蒸于头,则重而痛。暑能伤气,故倦怠。夏至日后病热为暑,暑者,相火行令 
也,人感之,自口齿而入,伤心包络之经,暑喜伤心故也。其脉虚或浮大而散,或弦细 
芤迟,盖热伤气,则气消而脉虚弱,治法大略宜清心,利小便,补真气为要。热渴者, 
并宜滋水,盖渴则阳气内伐,热含于肾,令人骨乏无力,总由火盛则金病,水衰肾与膀 
胱俱竭之状,当急救之,滋肺气以补水之上源,所以有生脉散,既扶元气,复保肺生津 
耳。 
一凡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为中 ,是动而得之,阳症也。其病必苦头 
痛,发燥热而恶热,扪之肌肤则火热,而汗大泄,无气以动,大渴引饮,乃天热外伤元 
气也,宜清暑益气,用香薷、黄连、扁豆、人参、黄 、五味、知母、石膏之类。若吐 
泻脉沉微者,不可用凉药。 
一凡无病之人,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凉台冷馆,大扇风车得之者,是静而 
得之,阴症也。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心烦,肌肤大热而无汗,此 
为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宜辛温之剂以解表解寒,发起阳气,散水和脾则 
愈,用浓朴、紫苏、干葛、藿香、羌活、苍术之类,此名为中暑,实亦伤寒之类耳。若 
外既受寒,内复伤冷,则于前药再加干姜、缩砂、神曲之类,此非治暑也,治因暑而致 
病者也。 
一既伤暑热,复伤生冷,当此阳外阴内之时,复犯外热内寒之症,尤宜先治其内, 
温中消食,次治其外,清暑补气,仍以理脾为主,而于前阴阳二条内,相兼取用,盖夏 
月阳气浮外,阴气伏内。若饮食劳倦,内伤中气,或酷暑劳役,外伤阳气者,常多患 
之,法当调补元气,佐以解暑。若阴寒之症,宜用大顺散,桂附大辛热之药,此《内 
经》舍时从症之良法,令人患暑症殁,而手足指甲青黯,此皆不究其因,不温其内,泛 
用香薷饮之类所误,夫香薷饮乃散阳气导泄真阴之剂也,有是症而服之,斯为对症。若 
未患暑病先服预防,适所以招暑也。加人元气素虚,或房劳过度,而饮之者为祸尤甚。 
若欲预防,惟生脉散为夏令最宜。 
风寒湿皆地之气,系浊邪,所以俱中足经,暑乃天之气,系清邪而且属火,所以多 
中手少阴心经,其症多与伤寒相似,但伤寒初病,未至烦渴,暑初病即渴,伤寒脉必浮 
盛,暑脉虚弱,为不同耳。 
暑乃六气之一,即天上火,惟此火可寒水折之,非比炉中火、龙雷火也。然暑伤 
心,心属南方火,从其类也。小肠为心之腑,利心经暑毒,使由小肠出,故青蒿、香 
薷为要药。暑病不得发汗者,盖暑热伤气,汗为心液,汗多亡阳耳。 
有因伤暑,极饮冷水,或医者过投冷剂,致吐利不止,外热内寒,烦躁多渴,甚 
欲裸形,状如伤寒,此阴盛格阳,宜用温药香薷饮,加附子,或五苓汤佳,妙在肉桂, 
并宜冷服。盖三伏之中,伤寒发热,与伤暑发热,症候相似,而治天渊,辨认不真,祸 
如反掌。《经》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夫寒伤形,不伤气, 
所以脉盛。热伤气不伤形,所以脉虚。且心主脉,肺朝百脉,肺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 
虚则脉绝短气也。伤寒发热,寒邪伤卫,邪客于表,故无汗,属有余症,主治在外。伤 
暑发热,热邪伤荣,元气有伤,故多汗,为不足症,主治在内。总暑热之邪,易伤元 
气,况腹中阳虚,阴伏在内,故圣人立法,未有罔顾天元之真气为主。 
有因冒暑,吐极胃虚,百药不入,粒米不受,病甚危笃,急用人参一钱,黄连五 
分,姜汁炒焦,糯米一撮。水煎一小钟,候冷,茶匙徐徐润下,少顷再入一匙,得数匙 
不吐,尽一小杯,便可投药食矣。若脉沉迟微细,手足厥冷者,又宜温补,以热药冷冻饮料 
之法,则黄连又所禁用矣。 
四月属已,五月属午,火太旺则金衰。六月属未土,太旺则水衰,故在夏候,宜滋 
养金水二脏为主,盖肾水藉肺金以补其不足,今当金水两衰,子母俱困,故古人于夏 
月独宿淡味,兢兢业业,意有在也。十月属亥,十一日属子,正火气潜藏,必养其本, 
然之真,以助来春生发之气,且春末夏初,无头疼脚软诸病,故《经》曰∶冬藏精者, 
春不病温。 
人当酷暑,则身中之阳,体天道浮越地表而难藏,百脉之阴感时令,树木流津而莫 
敛,中气疏泄而耗散,一阴来复,而始生,火太旺,则金水受伤,阳既虚则心脾俱困, 
卫生君子,可不谨诸。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五物香薷饮
属性:驱暑和中通用。 
香薷 扁豆(炒) 浓朴(姜汁炒) 茯苓 甘草 水煎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生脉散
属性:生津止渴,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干出汗。 
人参(一钱) 麦冬(二钱) 五味子(八分) 水煎服。 
火气赫曦则金为所制,而绝寒水生化之源,故气短倦怠,出汗者皆手太阴本症也。 
人参补气为君,所谓损其肺者,益其气也;五味子酸敛,能收肺家耗散之金;麦门冬甘 
寒,濡肺经燥枯之液。三者皆扶其不胜,使火邪不能为害也。司天属火之年,时令燥热 
之际尤为要药。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人参白虎汤
属性:治伏暑发渴,呕吐身热,脉虚自汗。 
人参(二钱五分) 知母(二钱) 石膏(四钱) 甘草(一钱) 加粳米一合水煎。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香朴饮子
属性:治大人小儿伏热吐泻,虚烦作乱。 
人参 半夏(汤泡七次) 香薷(各八分) 苏叶 木瓜 广皮 浓朴 乌梅 扁豆(各 
七分) 茯苓(一钱) 泽泻(六分) 甘草(三分) 枣姜同煎。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十味香薷饮
属性: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 人参 陈皮 炒白术 炙黄 炒扁豆 茯苓 浓朴(姜汁炒黑色) 木瓜 
炙甘草 水煎冷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六味五苓散
属性:治伏暑热,及胃湿而泄泻烦渴,小便不利。 
赤茯苓 泽泻 猪苓 炒白术 官桂 车前子 加生姜灯心,水煎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治暑风卒倒法
属性:凡人中暑先着于心,一时昏迷,切不可饮以冷水,并卧湿地,以致闭绝三焦虚通之 
气,且与暑气相击,祸在反掌,其法先以热汤或童便灌之,及用布蘸热汤熨脐并气海, 
令暖气透脐腹俟。其苏醒,然后进药。若途中卒然晕倒,宜急扶在阴凉处,灌以童便或 
搅地浆饮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大顺散
属性:冒暑过饮,脾胃受湿,水谷不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 
甘草(三斤,炒焦黄) 干姜(炒) 杏仁(去皮、尖,炒焦枯) 肉桂(去皮,不见 
火,各六两四钱) 为末,每服三钱。如烦渴井花水调下,或沸汤点服亦可。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清暑益气汤
属性:治长夏湿热蒸人,四肢精神困倦,身热喘烦,心下膨闷,或利,或渴,自汗体虚。 
人参 白术(炒) 陈皮 神曲(炒) 泽泻(各五分) 黄 (炙) 苍术(制) 
升麻(各一钱) 甘草 干葛(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杵) 
热伤元气,清浊不分,《经》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清气在下,则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