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灯草、木遍煎汤,调下益元散,利去心经之热,而红自退。如已成水泡,宜用保元汤,倍加四苓散 
利之,此秘法也,不然则遍身擦破,臭烂而死, 
一、病于未出之先,倘有湿疮脓水流注者,用附石末敷之,以防其漏气,或真正绿豆粉亦可。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起发三朝治款(二十六)
属性:痘疮放标之后,渐渐起胀,但肥胖一分,是胎毒发出一分,胖尽而毒出尽也。有不起者,或因 
元气之弱,不能送毒,或有杂证阻滞,不能升发,皆痘前之失调理也。此时当速治之,否则后难为 
矣。 
一、痘宜渐发者吉,若一齐涌出,皮肉虚肿者,此表虚不能收摄,故奔溃而出,后必痒疡或成 
溃烂,急宜人参固肌汤,或芎归汤。若血热者,宜凉血养营煎。虚甚者,宜六物煎。毒盛者,宜六 
味消毒饮,或四味消毒饮出入用之。 
一、痘不起发,或起而不透者,多由元气内虚,不能托送,故毒瓦斯留伏不出也。毒不尽出,则 
变证莫测。凡见此者,速当救里以托其毒,然当察其气分血分,辨而治之。盖痘之壮突由乎气,肥 
泽由乎血,气主 之,血主濡之也。若形虽壮而色见枯者,此气至而血不荣也,宜四物汤加人参、 
麦门冬之类主之。若痘色红润而形平陷者,此血至而气不充也,宜保元汤,或六气煎加川芎主之。 
若形色俱弱而不起发者,此气血俱不足也,宜六物煎加减主之,或保元汤、十全大补汤,调无价散 
或独圣散与之。若冬春之间,为寒气所抑不能起发者,宜麻黄甘草汤加归、 ,或十宣散主之。若 
夏秋火盛不起而烦渴秘结内热者,宜人参白虎汤。若痘疮起胀迟延不红活者,宜保元汤,或六物煎 
加丁香、山楂、糯米、人乳、好酒主之,或用无价散,量儿大小以好酒调服。凡痘疮起发,通身皆 
欲其透,惟四肢稍远难齐。若脾胃素强能食者勿虑,惟脾胃素弱食少者,四肢多有不透,以脾主四 
肢,津液不能灌溉故也,宜以补脾为主,用快斑越婢汤加当归,或黄 建中汤加人参、防风。若因 
误服凉药而致白 不起者,宜理中汤,或胃爱散。 
一、痘虽起发,若灰白色或顶陷者,气虚也,切不可用寒凉之药,须六气煎加丁香、川芎、人 
乳、好酒主 
之,或保元汤倍加酒炒黄 、当归亦佳。 
一、痘虽起发红活,若顶平色嫩,皮薄不能坚浓者,此气虚也,必恐变为痒 ,宜六气煎,或 
六物煎加减主之,或十全大补汤、十宣散俱可择用。 
一、地红血散不附者,保元汤加芍药、当归稍以收敛,归附气位。 
一、根窠淡红,线晕枯燥者,血虚也,宜保元汤加当归、川芎、酒洗红花,再加山楂以行参、 
之滞,少加木香以行气而血自活也。 
一、痘虽起发而干枯无水,或青紫黯色,不久必变黑陷,乃血虚之甚也,宜四物汤加人参、麦 
门冬、紫草、红花或调服无价散,外用水杨汤浴之,兼用胭脂涂法。 
一、痘疮红甚而引饮渴不止者,名曰燥痘,宜犀角地黄汤之属。 
一、痘色红紫满顶或 肿者,血热毒盛也,宜凉血养营煎加丹皮、木通、牛蒡子之属主之。然 
痘出六日以后,有此证者多死。 
一、痘已出齐而热尚不退,或烦躁发渴引饮,或二火司气之令,可少与冷水数口无妨。盖水性 
下流,不滞上膈,亦能使毒从小便而出。但不可用生果之类,恐伤脾气也。 
痘疮贵颗粒分明,如彼此相串,皮肿肉浮,或于本痘四旁旋出小痘攒聚,胖长渐成一块,此候 
最险,宜用快斑汤合六味消毒饮以解其毒。 
一、出齐后,痘有小孔,自顶宣下至脚,不白不黑,与痘色相同者,名为蛀痘。此因表虚腠理 
不密而为此证,失之不治,则大泄元气,不起不发,速人之祸也,宜保元汤,或六气煎,大加糯米 
、川芎、丁香,提气灌脓,内补其孔,甚为快捷方式。连进二、三服,必孔满而痘自起,若至黑色,则 
为疔矣。 
一、口唇为脾之外候,人以脾胃为本,不宜受伤,如初发热即见口唇焦裂,此毒瓦斯攻脾,乃恶 
侯也,宜用泻黄散之类以速解之。若不早治,则毒聚于唇,及众痘起发,而唇疮必已先熟,内带黄 
浆,及诸痘成浆,而此 
疮已靥,唇皮揭脱,渐变呕恶呛水昏沉,不可为矣。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灌脓三朝治款(二十七)
属性:脓者,血之变也。痘疮初出,一点血耳,渐起渐长,则由血成浆,由浆成脓,始成实矣。故有 
血则有脓,无血则无脓也。痘至灌脓,大势已成,此时必以有脓为主,有脓则生,无脓则死,乃必 
然之理也。故六日以前,有热则宜解毒,无热则宜调养血气,至此自然灌脓。若痘至七日以后,顶 
陷不能灌脓者,必由先失调治故也,所以治不可缓,必俟浆足,斯可回生。若顶陷灰白,浆脓不至, 
此气血俱离,无生意矣。 
一、痘疮灌脓,专以脾胃为主,脾胃强则气血充实,脓浆成而饱满坚浓,不须服药;脾胃弱则血 
气衰少,所以不能周灌,故虽见浆而浆亦不满,或清淡灰白不能作脓,即所蓄微浆,仍是初时之血 
水。而浆薄无以化脓者,总属血气大虚之候,若不速治,必成内攻外剥之证,宜急用六物煎,或六 
气煎加减治之,或保元汤、或十全大补汤加人乳、好酒与服亦妙。欲辨脾胃强弱,当于饮食二便察 
之。饮食虽少而大便坚者,脾胃之气犹可也,但微加调补,以能食为贵。若大便不实,或见溏泻, 
则最为可畏。盖一泻则浆停,泻止则灌满矣。速宜用温胃饮,甚者用陈氏十二味异功散主之。如痘 
当作脓之时,犹是空壳,此血不附气也。血既不至,则毒何由化?宜五物煎,或四物汤,或紫草散 
加蝉蜕主之。如顶陷脓少,或服内托药而暂起复陷者,血气大虚故也,宜十全大补汤倍加参、 、 
当归、糯米,煎成和人乳、好酒服之,此助灌之妙法也。 
一、灌脓三朝之内,若身凉而痘色灰白,或不进饮食,或寒气逆上而为呕吐,或腹胀,或泄泻 
而手足逆冷,此皆纯阴无阳之证也,急宜用保元汤加二仙散,连进数服;甚者必须九味异功煎,或 
陈氏十二味异功散,皆可择用。若寒战切牙泄泻等证,俱同此治。 
一、手足灌脓饱满者,方见脾胃之强,气血之足也。若色见灰白,浆水清薄,或瘪 不起者, 
此必脾胃之弱也。或灌浆已完,而四肢犹有不灌者,恐终变痒 之证,宜快斑越婢汤,或六气煎加 
防风、白芷以达之, 
庶无陷伏之患。若毒有未透,亦恐关节之处,靥后致生痈毒。 
一、痒 不止者,虽曰气血俱虚,然亦由火力不足,故不作痛而作痒也,宜六气煎,或五物煎 
加防风、白芷、木香、蝉蜕主之。《心鉴》曰∶气愈虚则愈痒,当用保元汤倍黄 以助表,少加芍 
药以制血,其痒自止。若将靥发痒,此毒退血活,新肉和畅,自然之理也,不必治之。 
一、灌脓痛楚不止者,气滞也,少下保元汤加山楂、木香以行滞气。如脓色盛满,大下四苓散 
利之而痛自止。 
一、痘疮起发之后,不作脓有四证∶有内虚而不灌者,专宜托补气血,治法如前。有感风寒, 
邪居肤腠而不灌者,宜温散之,以柴葛桂枝汤加黄 、白芷。有热毒炽盛身壮热,津液干涸,小便 
赤热而不灌者,宜托里解毒利小便,以紫草饮子,或用辰砂六一散解之,俟热退后,方可用保元汤。 
热甚者,大连翘饮。若大便坚热,数日不通而不灌者,宜猪胆导之,使气得疏通,则营卫和畅,不 
然恐成黑陷也。有触秽气而不灌者,外宜熏解,用胡荽酒,或辟邪丹,内服紫草木香汤,或紫草快 
斑汤。 
程氏曰∶凡顶陷无脓者为逆,但得根窠红润,血犹不散,急用保元汤和芎、归、白芍、丁香、 
糯米煎熟,加人乳、好酒温服。若色白如水晶,内无脓者,治亦同。但得脓痘相间者犹可治,若纯 
是水晶色者决死。若地红血散有热者,去丁香,加白芍、地骨皮以敛血退热。若寒战切牙,宜以木 
香散,异功散选用。 
程氏曰∶凡正壮之时,有痘虽起壮而皮肤无力,按之水浆就出,虽肉色不暗,此乃名为假壮, 
至十一、二日决不能回浆结靥,内攻而死,可急用保元汤加丁香、川芎、糯米,提气 
灌脓自愈。此即名内托也。凡内托之法,即保元汤加川芎、丁香便是,不必《千金》内托也,但 
按本方佐使用之。 
一、痘将灌脓之时,忽面上有干靥者,即倒陷证也,宜速用八珍汤或六物煎加金银花、牛蒡 
子、连翘、麻黄之属,水煎熟,调独圣散服之。服药后,若干者复起作脓,未干者即壮而饱满,或 
空地处再出补空小痘者上 
也。若痘不作脓,空处或发痈毒者次也。若连进三服而干者不肿,未干者不饱满,补痘不多,则最 
险证也,宜以十全大补汤加金银花调治之。 
一、灌脓时发白泡如弹子者,用枣针刺去其水,外以滑石末敷之,内服保元汤加石榴皮、茯苓 
以利皮肤之水。如发紫泡,乃毒溢皮肤之上也,此证必危。 
一、疮烂成片,脓水不干者,用滑石末敷之,或收草散敷之,加珍珠尤妙。 
一、痘疮有重出者,凡痘疮破损溃烂处,但得复肿复灌,不致干枯,或于原无痘处复出一层,如 
初用之状,亦以渐起发灌脓者,此皆余毒未尽,赖里气充实,毒不得入,故犹出于表而不成倒陷, 
是皆逆中之顺证也。但痘疮重出一番,必其人能食而大便坚,乃足以胜其再作之毒,自无足虑也。 
如食少而大便润者,宜用十全大补汤之类,补而调之,若自利者,宜陈氏十二味异功散、肉以蔻丸主 
之。盖病久气虚,惟利温补,不可再解毒也。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结靥三朝治款(二十八)
属性:痘疮灌脓之后,肥泽坚实,以手摸之,疮头硬而微焦,此欲靥也。靥时干净,无突陷淫湿破绽, 
色苍蜡,皮坚浓,外明内暗,尖利碍指者,此为正靥。若痘虽似干而痂薄如纸,或有内证未除,此 
痘之极险时也,急宜调补,庶不致害。 
一、痘疮自出起至十日,十一、二日,当从口唇头面以渐收靥。但自上而下者为顺,自下而上 
者为逆,察有他证,速宜治之。 
一、将收靥时,而一向身温忽然发热者,名为干浆,是亦常候。此时不可轻用汗下,若有风寒 
外感,及饮食所伤,乃当随证治之。 
一、痘疮收靥太迟,或当靥不靥者,证有数种,当详辨治之。大部当靥不靥之证,惟脾胃弱, 
中气虚者居多。盖中气虚则不能营养肌肉,使之成实,亦或致溃烂也。但察其别无他证而形色气血 
俱虚者,宜内用十全大 
补汤,外用败草散衬之。若当靥不靥,微热脉大而别无他证者,此阴分之不足也,宜四物汤倍加芍 
药、何首乌。若血虚热毒未清者,宜四物汤加牛蒡子、木通、山楂。若因食少脾胃气虚而不收者, 
宜六气煎、或六物煎加减主之。若频见泄泻,脾胃弱,肌肉虚,成腹胀烦渴而不收者,宜陈氏十二 
味异功散,或木香散,外用败草散敷之。若当靥不靥之际,忽见头面温,足指冷,身不热,或泄泻 
腹胀,气促烦渴,急与陈氏十二味异功散,或九味异功煎,迟则不救。凡痘疮将靥之时,而见泄泻 
烦渴,腹胀切牙等证,多有难救。若与蜜水生冷等物,必烦躁转加而死。有因饮水过多,或触于湿 
气,以致脾胃肌肉湿淫,不收难靥者,宜五苓散,或四苓散加山楂利之。有因热毒未退,肤腠郁蒸 
,阴不能敛而当靥不靥者,若不速解,则毒必内攻,为害不浅,宜犀角散加芍药、牛蒡子。有内外 
俱热,阳毒散漫,以致大便秘结,阴气不行而当靥不靥者,宜内用四顺清凉饮,或三黄丸以通其便 
,外用败草散、猪胆导法。有天寒失于盖覆,疮受寒凝而不收者,宜服五积散,外用乳香,或芸香 
于被内熏之。有天热过暖,痘被热蒸不收者,宜内服人参白虎汤,或五苓散、四苓散以利湿热,外 
用天水散扑之。有为邪秽阴寒所触,致伤元气而不靥者,宜保元汤,或十二味异功散,外以辟邪丹 
熏之,猪髓膏涂之即愈。 
一、痘疮内热,毒邪未尽化而干靥太疾者,后必为目疾,成为痈毒,及诸怪证,宜凉血养营煎 
少清其火∶若大便过于干结者,宜微利之以解其毒,当归丸主之。 
一、痘疮有脓结靥则为善,无脓结靥则为凶,此治之不可缓也。若痘已脓成,不能结靥,而反 
致溃烂,或和皮脱去者,此名倒靥,乃毒瓦斯入内也,急须大补中气以托其里,宜六气煎倍加芍药, 
及紫草、防风、白芷主之;若兼湿热者,宜六气煎加芍药合四苓散主之。如头面疮破,服补药后 
,但得复肿复灌,或遍身无疮处,又出一层,谓之补空,虽过期延日而饮食不减,不为大害。若服 
药后不起不补,此毒已入深,最凶候也。 
一、痘疮无论已溃未溃,于十二日之后,但得结靥,便为佳兆。若痂皮不结,则必成倒靥。其 
有回之未尽,或遍身俱靥而但有数颗不靥者,终致作痒抓破,亦难必其生也,速宜治之。 
一、靥时色白如梅花片者,此为假回,十二日后当死,此不治之证也。如不泄泻,可速用六气 
煎,或六物煎,合二仙散大进救之。 
一、痘疮成脓不靥,以致溃烂,脓汁淋漓,粘着疼痛,不可着席者,用败草散,或荞麦散,以 
绢袋盛扑之,更多布席上衬卧尤佳,或用秘传茶叶方亦佳。若欲面上不成瘢者,用救苦灭瘢散,以 
密水调敷之。 
一、痘疮溃烂先伤于面者,凶兆也。如饮食无阻,二便如常,更无他证者,宜内用十全大补汤。 
如毒盛内热者,宜以解毒防风汤加当归、蝉蜕,相间服之,外以救苦灭瘢散敷之。 
一、痘疮于未灌之先,或会伤犯破烂成疮,及诸痘收靥,此独不靥,脓汁不干,更多痛楚,若 
不急治,渐成疳蚀,损伤筋骨,以致横夭,宜服十全大补汤,外敷救苦灭瘢散,或白龙散。 
一、痘疮抓破去皮而犹有血水者,急用六气煎,或六物煎主之,外以白龙散敷之。 
一、痘有臭气。凡当收靥之时,臭而带腥者,此痘疮成熟之气,邪气自内而出也,为吉。若臭 
如烂肉浊恶不可近者,此虽似结痂,未可为真,急须清热滋血,宜凉血养营煎,或解毒防风汤。若 
于养浆之时便见臭者,此毒火熏蒸之气,积于中而见于外也,大凶,速宜清热以解其毒。若痘疮溃 
烂不靥而臭不可闻者,名为烂痘,间亦有收靥无事者。只要胃气不衰,饮食如故,不作烦躁,则为 
可治,宜用八珍汤,或四味消毒饮,外用败草散敷之。 
一、痘疮靥后而有生疮溃烂成坑者,须用托里消毒散,或解毒内托散主之。如气血俱虚而不敛 
者,必用十全大补汤。如遍身疮多溃烂,深而无气血者必死。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靥后落痂治款(二十九)
属性:痘疮结痂自当根据期脱落,其有应落下落,及延绵日久者,此亦不可不察而治之,以防他变也。 
一、结痂至半月、一月,粘肉不落或发痒者,此必表散太过,伤其津液,以致腠理虚涩,无力 
脱卸故也, 
宜用人参固肌汤,或以真酥油、麻油润之。如久而不脱,宜六物煎加黄 、肉桂、蝉蜕主之。切不 
可勉强剥去,恐伤皮肤,一时难愈。 
一、遍身结痂虽完,若余热未退,蕴蓄肌表,或身热,或烦渴而痂不落者,宜凉血养营煎,或 
解毒防风汤,酌宜用之。如热甚者,宜大连翘饮加地骨皮主之。外宜用滑石为末,以蜂蜜调匀,鸡 
翎扫润痂上即落。 
一、痘瘢突起作痒不止者,此热毒未尽也,宜解毒防风汤主之。 
一、痘瘢发痒,剥去痂皮,或血出,或后成脓如疮疥者,此血热气虚也,宜四君子汤,或四物 
汤加红花、紫草、牛蒡子治之。 
一、收靥迟而痂不落,昏昏欲睡,此邪气已退,正气未复,脾胃虚弱也,宜五福饮,或调元汤 
,缓缓调治之。若余火未清者,宜酸枣仁汤。 
一、痘痂既落,中气暴虚,多有不能食者,宜五味异功散,或养中煎以调之。 
一、收靥落痂之后,若余热不退,谵语昏沉者,用辰砂六一散,以小柴胡汤调服之。若大便秘 
胀者,宜当归丸利之。热甚者,用大连翘饮最妙。 
一、原痘不灌脓,干如豆壳,虽痂落而疤白,或有余热不退者,虽过一日亦要死,宜速用八珍、 
十全之类调补之。或毒盛者,仍须先用消毒饮。 
一、痘痂既落之后,血气未复,极当调护,切不宜澡浴及食饮生冷,伤饥过饱,损伤脏气,致 
生他病,为终生之患也。慎之,慎之!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痘后余毒发热(三十)
属性:疮痘无论疏密,只要毒出得尽而无留伏,其发以渐而透,其收以期而净,岂尚有余毒哉!若出 
不能尽,发不能透,收不能齐,其人自有余热,或渴而腹痛吐泻,或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精神昏 
惯,四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