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尽,发不能透,收不能齐,其人自有余热,或渴而腹痛吐泻,或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精神昏
惯,四体倦怠,饮食减
少,坐卧不安,是皆余毒未净之证。凡出之净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至成浆收靥之时,于疮
空中犹有补出者,此皆出之尽也。若只始出一层,后无补空之痘,此必尚有伏也,又发之透者,必
于手足候之,盖手足部远,气不易达,若能充拓饱满,浆气颇足,可谓发之透也。若只平 不能成
脓,此毒虽出而未能旁达四肢,必有留而伏者。又收之齐者,自面而下,痂皮洁净,中无溃烂可谓
之齐。若收之太早,或不成痂,此必有内陷之毒也。凡若此者,皆有余毒,须察部位经络、寒热虚
实,或补或利,或解或散,以平为期。若治之不应不已者,此坏证也,不必妄行攻击。
一、尽后发热不减者,此有虚实二证,如能食而烦渴,小便赤,大便秘者,实也。宜四顺清凉饮
、三黄丸之类主之。若痘后余毒未净,有诸热证者,惟大连翘饮为最佳。如大便不秘,小便不赤,
坐卧振摇,饮食少进者虚也,宜调元汤,或五福饮加芍药之类主之。
《心鉴》云∶痘后余热者,虚热也。虚热多发于午后,脸赤唇红,或妄言谵语,切不可作实热
治,当用调元汤,或保元汤加黄连,热甚者,宜大连翘饮。若妄用攻下,使胃气一虚,则变生他患
,致成坏证,不可治矣。
徐氏曰∶痘后余热不除者,当量其轻重而治之,大热则利小便,小热则宜解毒。盖利其小水,
使心火有所导引,虽不用凉药,而余热自无容留矣。小热宜解毒者,盖小热不解,恐大热渐至矣。
利水者,宜导赤散;解毒者,宜犀角地黄汤。若但身表发热而别无他证者,止宜柴胡麦门冬散。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禁忌(三十一)
属性:一、痘疮起发之初,全要避风寒,远人物,节饮食,守禁忌。若到养浆之时,尤宜谨慎,如天
气大热则去衣被,当令清凉但谨门窗帷帐,勿使邪气透入;如天寒则宜浓添盖护,房中勿绝灯火;
如或作痒,须为抚摩,勿使搔破,以致难灌,最当慎也。
一、痘疮房中,凡诸臭秽腥香之气,及僧道师巫之人,或骂詈呼怒,震惊歌乐,扫地,对面搔痒,对面梳
头之类,皆不可不避。
一、房中欲辟臭秽,惟烧避邪丹,或红干枣,或黄熟香皆佳。若苍术之气则太峻也。
一、饮食最宜调和,无使太过不及。或好食何物有不宜者,但少与之。以顺其意,苦禁固太严,
使之忿怒,恐反助火邪,但不可纵耳。至若助火生风,及葱蒜泄气等物,皆所当慎。
一、痘疮前后,大忌猪肉、鱼酒之类,恐惹终身痰咳。
一、痘疮平复之后,勿与鸡鸭蛋,食之则伤神。
一、痘疹退后,须避风寒,戒水湿,如犯其邪,则终身咳嗽,患疮无有休日。
东垣曰∶痘疮宜避一切秽恶气及外人入房。远行劳汗气,腋下狐臭气,房中淫液气,麝香臊膻
气,妇人经候诸血腥臭气,硫黄蚊烟气,厕缸便桶气,误烧头发气,吹灭灯烛气,鸡毛鱼骨气,葱
蒜韭薤气,以上皆不可犯。须要时常烧乳香之类甘香之气,使之渐闻,则营卫气畅,可无倒靥陷伏
等患。
陈氏曰∶凡痘疹热渴,切不可与瓜柿蜜水等冷物,及清凉饮、消毒散等药,恐损脾胃,则腹胀
喘闷,寒战切牙而难治。轻变重者,犯房室,不忌口,先曾泻,饮冷水,饵凉药也。重变轻者,避
风寒,常和暖,大便调也。
薛氏曰∶前证苦兼吐泻,手足指冷,属内虚寒而外假热也,最忌寒凉。苦大便不通,渴欲饮水
,则蜜水之类又当用也。但当审其热之虚实可也。今北方出痘,多有用水,无不愈者,盖化方多睡
热炕故也。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出不快(三十二)
属性:陈氏曰∶凡痘疮出不快者,多属于虚,若误谓实热壅盛,妄用宣利之药,致脏腑受冷,营卫涩
滞,不能运达肌肤,则不能起发充满,亦不能结实成痂,后必痒 ,烦躁喘渴而死。
薛氏曰∶前证亦有各经热盛,壅遏而出不快者,亦有毒盛痘疔而不能起发者,亦有余毒而溃痒
者,当细审其因而药之。
景岳曰∶接此二子之说,皆为有理,但此出迟不起之证,总是气血内虚不能速达者为最多,若
风寒外闭,及痘疔留毒而不出不起者,虽亦有之,但不多耳。再若各经热盛而壅遏不出者,则尤为
最少,何也?盖热盛者毒必盛,毒盛者势必疾速,而或密或早,无能缓也。故凡治此者,必当察其
热之微甚,以辨虚实,再察外邪之有无以辨表里。如无外邪,亦无痘疔而火邪不甚者,则尽属虚证,
宜从温补,不得杂乱以遗后患也。诸治法详报痘三朝治款中。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陷伏(三十三)
属性:凡看痘之法,其出欲尽,出不尽者伏也;其发欲透,发不透者倒陷也;其收欲净,收不净者倒
靥也。伏唯一证,陷有数种。凡毒之伏者,患在未壮之先,其人疮虽出而热不少减,或烦渴,或躁
闷,此必有伏毒未得全出也。陷则患于既壮之后,其血渐干而变黑者,谓之黑陷;浆脓未成而为痒
,或破损者,谓之倒陷;浆脓既成而复湿烂,皮破不肯结靥,收不干净者,谓之倒靥,亦陷类也
,是皆恶候。凡治此者,使非猛峻之剂,安能望其回生。时医欲以寻常之药救此危病,其犹放雀搏
,驱羊敌虎耳。故其轻者宜夺命丹,重者宜神应夺命丹,则其庶几耳。倘服药后而反增黑色者,
为必不治之证。
一、痘之留伏毒不尽出者,证有不同,当辨治之。有元气不足而托送无力者,此必禀赋素弱,饮
食素少,身无大热而出有不透,即不足之证也,宜十宣散、蝉蜕膏之类,加独圣散主之,若虚而有
热者,宜人参透肌散。有毒盛气滞,留伏经络而出不透者,必其人气体浓浊,身有大热而汗不易出
,即皆有余之证,宜荆防败毒散主之。若表里俱实,外有大热,内有秘结烦满,而留伏不透者,宜
双解散。
一、干黑不起而倒陷者,当分五证∶一则内虚而阳气不能外达,故致出而复没,或斑点白色,或
见灰黑倒
陷者,必其人不能乳食,或腹胀内寒,或手足冷,或吐泻,或寒战咬于,皆内虚也,速宜温中,轻
则十宣散、六气煎;甚则陈氏十二味异功散,或九味异功煎;外用胡荽酒喷之,或更用十全大补汤
。但得冷者暖,陷者起,黑音红活,便是佳兆。若服药后而反加烦躁昏乱者死。二则毒瓦斯太盛,内
外熏灼,不能尽达于表,因而复陷于里,乃致热烦躁扰,气喘妄言,或大小便不利,渴而腹胀,是
皆毒瓦斯之倒陷也,轻者利小便,宜大连翘饮、通关散,或四顺清凉饮;甚者通大便,宜承气汤,并
外用水杨汤浴之。得利后疮出则佳,更用加味四圣散调治之。凡治此者,但得阳气不败,脾胃温暖
,身温欲饮水者生。苦加寒战身冷,汗出耳尻反热者死。三则外感风寒,肌窍闭塞,血脉不行,必
身痛,或四肢微厥,斑点不长,或变紫黑如瘾疹者,此倒伏也,宜温肌散表,用桂枝葛根汤加麻黄
、蝉蜕,或紫草饮,外用胡荽酒喷之,但令温散寒邪,使热气得行,则痘自长矣。四则或因误下,
毒瓦斯入里而黑陷者,先宜六气煎,或温胃饮以培养胃气。如表有未解者,后宜柴葛桂枝汤以疏散于
外,甚者再加麻黄。五则以房室不洁,或为秽恶所触而黑陷者,宜内服紫草饮子,外用胡荽酒喷之
,或用茵陈熏法,并用辟邪丹。
一、将起发时,虽有浆水,但色见黑黯者,最为可畏,急宜六气煎加川芍以香血气,血气旺则
毒自散而色自活矣。或以十全大补汤合无价散主之。
一、凡倒靥之证,亦须看大便何如,苦大便秘结而内热者宜利之,以四顺清凉饮,或三黄丸主
之。若大便不实而内不热者宜补之,以六气煎,或十全大补汤加防风、白芷;甚而泄泻者,宜陈氏
十二味异功散。有虽不泄泻而虚寒甚者,宜九味异功煎,并外用败草散。
一、治陷伏证有三验法,凡服药之后,但得陷者复肿,渐以成脓,乃一验也;苦原疮已干而别
于空处另出一层,起发成脓,渐以收靥者,二验也;亦有不肿不出,只变自利,下去脓血而饮食精神
如故者,三验也,有验者吉,无则凶。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痒抓破(三十四)
属性:诀云∶虚则痒,实则痛。又曰∶诸痒为虚。此固其辨矣。然实即兼热也,虚印兼寒也。盖如疮
疡之痛,必由乎热,今不作痛而作痒,此其无热可知,无热由乎阳虚,阳虚便是寒证,诸有以初起
作痒为火者,皆谬也。且凡痘疮发痒,则多为不起不灌而 陷继之,最可虑也。故凡治痒之法,虽
云当补,然尤不可不温,惟温补则营卫和,气血行而痘自起矣。痘毒既起而透,则多有作痛,尚何
痒哉?故痘于起发之时,则宜痛不宜痒也。然痒有数证,亦当辨治如下∶
一、痘疮初见点便作痒者,此邪在半表半里之间,而进退迟疑总由元气无力,欲达不能也,速
当温补阳气,兼以疏散,但使腠理通畅,则痘自起而痒自止矣。宜六气煎加川芍、白芷、防风、荆
芥之属。若虚在血分而色白者,宜六物煎,或五物煎加减主之。
一、痘疮出齐之后,但是作痒,俱宜保元汤,或六气煎加川芎、当归、防风、荆芥治之,或用十
全大补汤,或用蝉蜕膏。
一、血渗肌肤,咸蜇皮肉而作痒者,亦以气虚而然,宜保元汤加芍药、当归以制血,或加丁香
以治里,官桂以治表,表里俱实,自不作痒。
程氏曰∶凡前后痒 ,宜保元汤加何首鸟、牛蒡子、白芍药。何首鸟须赤白兼用。
一、痘疮干而作痒者,宜养血润燥,以五物煎加防风、荆芥、外用茵陈熏法。
一、痘疮湿而作痒者,宜补气去湿,以四君子汤加防风、荆芥、桂枝以解之,外用菌陈熏法。
一、头面为诸阳之会,若痒而抓破,则泄气最甚,速宜六气煎,或十全大补汤加防风、荆芥、
何首乌之属以培补之。但得复肿复灌而饮食如常则无害,若痒不止而满面抓破者必死。
一、遍身发痒抓破,脓血淋漓者,宜参 内托散,倍加当归及白芷、荆芥、木香,使气和血行,其
痒自止,
外以败草散敷之。
一、疮痒溃烂,粘衣连席难任者,内服十全大补汤加防风、荆芥,外用败草散。
一、痘疮见形而皮肉红艳,起发而皮嫩多水者,其后多致痒 也,急须先期调补之。
一、痘疮将收而痒者,其脓已成,其疮已回,邪散而正复,营卫和畅故痒也。不须服药,但谨
护之,勿令抓破,以致损伤成疮。
一、浆脓初化,脓未成而混身瘙痒不宁者,此恶候也,速当温补气血,用六气煎、六物煎之类
,加以防风、白芷、荆芥之属,必令痒去方保无虑。若痒甚不休,疮坏皮脱,其毒复陷,谓之痒
,必不能活矣。
《活幼心书》云∶凡作痒不止,用荆芥穗以纸束之,用刺痒处,以散郁邪,其痒自止,此屡验
之法。内服消风化毒汤加参、归以解之。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作痛(三十五)
属性:痘疮作痛,有实有虚,虽曰诸痛为实,然此言亦不可执。若身有大热而大便秘结,烦躁不宁,
喘胀作渴而为痛者,此实痛也。若无大热而二便清利,脾气不健,卫气不充,营失所养而作痛者,
此虚痛也。实者宜解毒清火,当用解毒汤,或四味消毒饮之类主之。虚者宜补香血气,当用保元汤
,或六物煎之类主之。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头面肿(三十六)
属性:经曰∶热甚则肿。大抵毒盛者必肿,毒微者不肿,故亦可以肿与不肿,察毒之甚与不甚也。然
痘疮应期起发,毒必以渐尽出,故头面亦必以渐浮肿,此毒火聚于三阳之分,欲化脓浆,其宜然也
。然止宜微肿,而甚肿者,大作所宜。若当起发之时,头面全然不肿,必其痘稀磊落,毒瓦斯轻浅者
然,此最吉兆也。
一、痘以渐起,面以渐肿,及灌脓收靥而肿以渐消,此常候也。如应肿不肿者,必其元气不足
;应消不消
者,必其毒瓦斯有余,须急治之。
一、有痘未起发而头面预肿,皮光色嫩,如瓠瓜之状,此恶毒上冲之候也。又有痘点已见,但隐
隐于皮肤之中,肉目肿而痘不起者决死。汪氏《理辨》曰∶痘起五六日之际,有面目先肿而光亮者
,是阳乘阴分,毒不能发也。何也?血乃气之本,气乃血之标,血有不足,则根本之力已亏,故致
虚阳动作,其气妄行肉分,区区不足之血,何能载毒而出?七日之后,传经已足,则气退毒陷,阴
阳各失其正,尚何可治之有?凡值此者,不可不预调气血,若待临期,无能为矣。
一、痘正起发头面肿胀时,正面之疮切防瘙痒,不可使之抓破,少有损伤,以致真气外泄,邪
气内蚀,则肿消毒陷,多致死矣。但得破者复灌,消者复肿,饮食二便如常,则变凶为吉矣,宜十
全大补汤,或合苦参丸治之。
一、头面肿胀而眼目咽喉痛闭者,急宜解毒,眼与咽喉相兼治之,宜消毒化斑汤去升麻,或
大连翘饮主之。
一、兼疫毒之气而头项腮颌预肿者,此必大头风及虾蟆瘟之属,宜以疫气治之,如大连翘饮,
及普济消毒饮之类主之。但兼此者亦多凶少吉也。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痘疔黑陷(三十七)
属性:痘有紫黑枯硬而独大,针拨不动,手捻有核者,是为痘疔,若不去之,则一身之痘皆不能起发
,或皆变黑色,必致死矣、其有黑大而软者,此名黑痘,慎不可作痘疔治也。
痘疔者,以热毒蓄积,气血凝败而成也。然其类亦有数种,最为恶候,宜谨察之。有初出红点
,渐变黑色,其硬如石者,此肌肉已败,气血中虚,不能化毒,反致陷伏也。有肌肉微肿,状如堆
粟,不分颗粒者,此气滞血凝,毒瓦斯结聚不散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浆者,此血随毒走,气
不能充也。有中心戴浆自破溃烂者,此
气血俱虚,皮肤败坏也。有为水泡溶溶易破者,此脾虚不能制湿,气虚不能约束也。有为血泡色紫
易破者,此血热妄行,而气虚不能完固也。有疮头针孔浆水自出者,此卫气已败,其液外脱也。以
上数证,虽与痘疔不同,而危险无异,但于五六日间候之,若见一证,多不可治。
一、凡痘疔及黑陷者,宜内服六气煎加川芎、紫草、红花、木通之类,以补血凉血而疔自退。疔
退后,宜大进六气煎,或六物煎,外用四圣丹,以胭脂汁调点之。疔若大者,用银针挑破疮口,吸
出恶血,入后药末,即转红活。大抵黑陷而疔多,或余毒不起者多死。苦痘疔挑去黑血,搽药不变
,仍是黑色者必死。
《心鉴》曰∶痘疔见于四肢,不近脏腑者易治,若穿筋骨者亦难治。但有见于头面腹背,逼近
于内者,其势必攻穿脏腑矣。如未穿者,急须治之,用飞过雄黄,以真蟾酥拌勾为丸,如麻子大,
挑疔点入,立效。又成用巴豆一粒,去皮膜,合朱砂一分,研烂点入,一时突出即愈。内服无价散
,汲井水加猪尾血三五点调下。
一、痘疮黑陷者,必气不足,血不活也,急宜托里散,或六物煎加川芍、肉桂、红花、蝉蜕,
调无价散,或独圣散,甚者宜九味异功煎,或十全大补汤,调无价散,仍外用四圣丹点之。若见焦
紫而黑,混身皆是,及身有大热,或大便秘结,内热烦渴者,此亦有火毒之证,宜四顺清凉饮,或
承气汤,合万氏夺命丹以解其毒。俟火邪略退,即宜用六气煎,调无价散以托其内,亦可望其生也
。
一、痘疮起发之时,但见干燥,其根焦黑,即当速治之。如火邪不甚,证无大热者,惟五物煎,
或六物煎为最宜也。如有火证火脉,血热毒盛而焦黑者,轻则凉血养营煎,或鼠粘子汤,甚则以万
氏夺命丹合而服之。
一、原有疮疥未愈,至痘出之时,其破处痘有攒聚,而形色黑溃者,急以银针挑破,吮去毒血,
吐于水中,其血红者可治,黑者难治,须内服加味四圣散,或万氏夺命丹,外用万氏四圣散涂之。
一、靥后痘疔溃烂成坑,内见筋骨者,宜托里消毒散,或荆防败毒散加穿山甲、蝉蜕、僵蚕,
外用神效当归膏,或太乙膏贴之,或以白龙散敷之。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饮食(三十八)
属性:痘疮终始皆以脾胃为主,但能饮食,则气血充实,而凡起发灌浆收靥,无不赖之。故能食者,
虽痘疮稠密,亦自无害;不能食者,虽痘疮稀少,亦为可虞,此脾胃之调,所当先也。然证有不同
,最须详审施治。
一、痘有毒瓦斯正盛而不食者,当痘疮正出之时,虽不欲食,但得痘色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