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害,惟以田泥水或黄土水饮数升,则必尽下,盖此物得土气即随土而走也。或以牛羊热血二一升, 
同猪脂饮之亦下也。 
x鳖甲x(二八五)味咸,气平,此肝脾肾血分药也。能消 瘕坚积,疗温疟,除骨节间血虚劳热, 
妇人血症恶血,漏下五色,经脉不通,治产难,能堕胎,及产后寒热阴脱,小儿惊痫,斑痘烦喘, 
亦消疮肿肠痈,扑损瘀血,敛溃毒,去阴蚀痔漏恶肉。然须取活鳖大者,去肉,用醋煮干,炙燥用 
之。若诸煮熟肋骨露出者不堪用。 
x蜈蚣x(二八六)一名即蛆,赤足者良。味辛,温,有毒。能啖诸蛇,杀诸蛇虫鱼鬼疰诸毒,去 
三虫,攻瘰 便毒,痔 丹毒,亦疗小儿惊风脐风,丹毒秃疮。然此虫性毒,故能攻毒,不宜轻用。 
若入药饵,须去头足,以火炙熟用之。 
x蝉蜕x(二八七)味微甘微咸,性微凉。此物饮风吸露,气极清虚,故能疗风热之证,亦善脱化, 
故可疗痘疮壅滞,起发不快。凡小儿惊痫,壮热烦渴,天吊口噤,惊哭夜啼,及风热目昏翳障,疔 
肿疮毒,风疹痒痛,破伤风之类,俱宜以水煎服。或为末,以井花水调服一钱,可治喑哑之病。 
x斑蝥x(二八八)味辛,性热,有大毒、能攻鼠 瘰 疮疽,破血积疝瘕,堕胎元,解疔毒、 
犬毒、沙虱蛊母、轻粉毒,亦傅恶疮,去死肌败肉。制用之法,须去翅足,同糯米炒熟,然后可用。 
或同麸炒,或同醋煮皆可。若中其毒,惟黑豆、绿豆汁、靛汁、黄连、浓茶、葱汁可以解之。 
x蜂房x(二八九)味微甘微咸,有毒。疗蜂毒肿毒。合乱发、蛇蜕烧灰,以酒服二方寸匕,治恶 
疽附骨疽疔肿诸毒,亦治赤白痢,遗尿失禁,阴痿。煎水可洗狐尿疮、乳痈、蜂螫恶疮,及热病后 
毒瓦斯冲目。漱齿牙,止风虫牙痛。炙研,和猪脂,涂瘰 成 。 
x五灵脂x(二百九十)味苦,气辛,善走厥阴,乃血中之气药也。大能行血行气,逐瘀止痛,凡 
男子女人有血中气逆而腹胁刺痛,或女人经水不通,产后血滞,男子疝气,肠风血痢,冷气恶气, 
心腹诸痛,身体血痹,胁肋筋骨疼痛,其效甚捷。若女人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止,宜半炒半 
生,酒调服之。亦治小儿气逆癫痫,杀虫毒,解药毒,行气极速。但此物气味俱浓,辛膻难当,善 
逐有余之滞,凡血气不足者,服之大损真气,亦 
善动吐,所当避也。制用之法,当用酒飞去砂石,晒干入药。 
x全蝎x(二九一)味甘辛,有毒。蝎生东方,色青属木,足厥阴肝经药也。故治中风诸风,开 
风痰,口眼 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 疟,耳聋,疝气,风疮瘾疹,小儿风痰惊痫,是亦冶风 
之要药。 
x文蛤x(二九二)即五倍子。味酸涩,性微凉,能敛能降。故能降肺火,化痰涎,生津液,解 
酒毒。治心腹疼痛,梦泄遗精,疗肿毒喉痹。止咳嗽消渴,呕血失血,肠风脏毒,滑泄久痢,痔 
下血不止。解蛊毒虫毒,妇人崩淋带浊,子肠不收,小儿夜啼,脱肛,俱可为散服之。若煎汤用, 
可洗赤眼湿烂,皮肤风湿癣癞,肠痔脱肛。为末,可敷金疮折伤,生肌敛毒。 
x百药煎x(二九三)即五倍子酿造者。味酸涩微甘,功用与五倍子颇同。但经酿造而成,其气稍 
浮,其味稍甘而纯,故用以清痰解渴止嗽,及收敛耗散诸病,作丸噙化为尤佳,及治下焦滑泄诸病, 
亦更优也。 
x蜗牛x(二九四)负壳而行者。味咸,性寒,有小毒。能清火解热。生研汁饮,消喉痹,止消渴 
鼻衄,通耳聋,治肿毒痔漏,疗小儿风热惊痫。加麝香捣罨脐间,大利小便,亦敷脱肛。及治蜈蚣 
虿毒,俱宜研烂敷之。无壳者,名蜒岫。治热疮痈毒肿痛。少入冰片,研涂痔漏脱肛热痛最良,解 
蜈蚣毒尤捷。 
x蚯蚓x(二九五)味咸,性寒,沉也,阴也,有毒。能解热毒,利水道。主伤寒瘅疟,黄胆消渴, 
二便不遍。杀蛇瘕三虫,伏尸鬼疰蛊毒,射罔药毒。疗癫狂喉痹,风热赤眼,KT 耳鼻 ,瘰 , 
阴囊热肿,脱肛。去泥,盐化为水,治天行瘟疫,大热狂躁,或小儿风热癫狂急惊,饮汁最良。亦 
可涂丹毒漆疮。炒为末服,可去蛔虫,亦可敷蛇伤肿痛,蜘蛛伤毒。入葱管化汁,可治耳聋及蚰蜒 
入耳。若中蚯蚓毒者,惟以盐汤浸洗,或饮一杯,皆可解之。粪名六一泥,可涂火疮 腮热毒,亦 
止消渴,解瘟疫烦热狂躁,利小水,通五淋热闭疼痛。 
x桑螵蛸x(二九六)即螳螂育子房也。深秋作房,粘着桑枝之上,房长寸许,大如拇指,其内重 
重有隔,每房有子如蛆卵子是也。味甘微咸,性平。能益气益精,助阳生子,疗男子虚损,阴痿梦 
遗,疝瘕遗尿,治女人血闭腰 
痛,通五淋,利水道。炮熟空心食之,可止小便不禁。 

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
人部
属性:x童便x(二九七)味咸,气寒,沉也,阴也。咸走血,故善清诸血妄行,止呕血咳血衄血,血闷热 
狂,退阴火,定喘促,降痰滞,解烦热,利大小两便,疗阳暑中 声喑,扑损瘀血晕绝,难产胎衣 
不下,及蛇犬诸虫毒伤。若假热便溏,胃虚作呕者,俱不可妄用。 
x紫河车x(二九八)一名混沌衣。味甘咸,性温。能补男妇一切精血虚损,尤治癫痫失志,精神 
短少,怔忡惊悸,肌肉羸瘦等证,此旧说也。但此物古人用少,而始于陈氏《本草》,自后丹溪复 
称其功,遂为时用。予于初年,亦惑于以人补人之说,尝制用之,及用之再三,则无所奇效。且制 
用之法,若生捣之,则补不宜生,若炖熟烘熟,则亦犹肉 之类耳。又尝见有以酒煮而食之者,后 
必破腹泄泻,总亦因其性滑也。近复有以纯酒煮膏,去 收贮,而日服其膏者,较前诸法似为更善。 
然其既离毛里,已绝生气,既无奇效,又胡忍食之,以残厥子之先天。东方朔曰∶铜山西崩,洛钟 
东应。此母子自然之理,不可不信,故并述此以劝人少用可也。 
x血余x(二九九)味微苦,性温气盛,升也,阴中阳也。在古药性不过谓其治咳嗽,消瘀血,止 
五淋、赤白痢疾,疗大小便不通,及小儿惊痫,治哽噎、痈疽疔肿,烧灰吹鼻,可止衄血等证。然 
究其性味之理,则自阴而生,自下而长,血盛则发盛,最得阴阳之生气。以火炮制,其色甚黑,大 
能壮肾,其气甚雄,大能补肺。此其阴中有阳,静中有动,在阴可以培形体,壮筋骨,托痈痘;在 
阳可以益神志,辟寒邪,温气海,是诚精气中最要之药,较之河车、鹿角胶阴凝重着之辈,相去远 
矣。凡补药中,自人参、熟地之外,首当以此为亚。 
x人中白x(三百) 味咸, 
性微凉。能降火清痰,消瘀血,止吐血衄血,退劳热,清肺痈肺痿,心膈烦热。烧研为末,大治诸湿溃烂,下疳恶疮, 
口齿疳蚀,虫 肿痛,汤火诸疮,及诸窍出血,生肌长肉,善解热毒。或生用为末亦可。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
新方八略引
属性: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此方之不必有也。方以立法,法以制宜,此方之不可无也。夫方 
之善者,得其宜也。得其宜者,可为法也。方之不善者,失其宜也。失其宜者,可为鉴也。 
第法有善不善,人有知不知,必善于知方者,斯可以执方,亦可以不执方,能执方能不执方 
者,非随时之人不能也。此方之所不可废者,正欲以启发其人耳。余因选古方之得宜者共若 
干首,列为八阵,已不为不多矣。第以余观之,若夫犹有未尽,因复制新方八阵,此其中有 
心得焉,有经验焉,有补古之未备焉。凡各方之下,多附加减等法,及分两之数,俱有出入 
不一者,正以见方之不可执也。八阵之中,如攻方、寒方之不多及者,以古法既多,不必更 
为添足也。大都方宜从简,而余复冗之,不尤鄙乎?正意在冗中求简耳,此制方之意也。然 
用方之意,则犹有说焉∶夫意贵圆通,用嫌执滞,则其要也。若但圆无主,则杂乱生而无不 
可矣,不知疑似间自有一定不易之道,此圆通中不可无执持也;若执一不反,则偏 
生而动相左矣。不知倏忽间每多三因难测之变,此执持中不可无圆活也。圆活宜从三思,执 
持须有定见,既能执持,又能圆活,其能方能圆之人乎,而人其为谁哉!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一、补略
属性:一、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 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 
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 
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此固阴阳之治辨也。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 
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收散亡之气?水失 
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苏垂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余故曰∶ 
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此又阴阳邪正之离合也。故 
凡阳虚多寒者,宜补以甘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宜;阴虚多热者,宜补以甘凉,而辛燥之类不 
可用。知宜知避,则不惟用补,而八方之制,皆可得而贯通矣。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二、和略
属性:一、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 
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于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 
及,务在调平元气,不失中和之为贵也。故凡阴虚于下而精血亏损者,忌利小水,如四苓、 
通草汤之属是也。阴虚于上而肺热干咳者,忌用辛燥,如半夏、苍术、细辛、香附、芎、归 
、白术之属是也。阳虚于上,忌消耗。如陈皮、砂仁、木香、槟榔之属是也。阳虚于下者, 
忌沉寒。如黄柏、知母、栀子、木通之属是也。大便溏泄者,忌滑利。如二冬、牛膝、苁蓉 
、当归、柴胡、童便之属是也。表邪未解者,忌收敛。如五味、枣仁、地榆、文蛤之属是也 
。气滞者,忌闭塞。如黄 、白术、薯蓣、甘草之属是也。经滞者,忌寒凝。如门冬、生地 
、石斛、芩、连之属是也。凡邪火在上者不宜升,火得升而愈炽矣。沉寒在下者不宜降,阴 
被降而愈亡矣。诸动者不宜再动,如火动者忌温暖,血动者忌辛香,汗动者忌苏散,神动者 
忌耗伤,凡性味之不静者皆所当慎,其于刚暴更甚者,则又在不言可知也。诸静者不宜再静 
,如沉微细弱者脉之静也,神昏气怯者阳之静也,肌体清寒者表之静也,口腹畏寒者里之静也 
。凡性味之阴柔者,皆所当慎,其于沉寒更甚者,又在不言可知也。夫阳主动,以动济动, 
火上添油也。不焦烂乎?阴主静,以静益静,雪上加霜也。不寂灭乎?凡前所论,论其略耳, 
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能因类而广之,则存夫其人矣。不知此义,又何和剂之足云。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三、攻略
属性:一、攻方之制,攻其实也。凡攻气者攻其聚,聚可散也。攻血者攻其瘀,瘀可通也。攻 
积者攻其坚,在脏者可破、可培,在经者可针、可灸也。攻痰者攻其急,真实者暂宜解标, 
多虚者只宜求本也。但诸病之实有微甚,用攻之法分重轻。大实者,攻之未及,可以再加; 
微实者,攻之太过,每因致害,所当慎也。凡病在阳者,不可攻阴,病在胸者,不可攻脏。 
若此者,邪必乘虚内陷,所谓引贼入寇也。病在阴者,勿攻其阳。病在里者勿攻其表,若此 
者,病必因误而甚,所谓自撤藩蔽也。大都治宜用攻,必其邪之甚者也。其若实邪果甚,自 
与攻药相宜,不必杂之补剂。盖实不嫌攻,若但略加甘滞,便相牵制;虚不嫌补,若但略加 
消耗,偏觉相妨。所以寒实者最不喜清,热实者最不喜暖。然实而误补,不过增病,病增者 
可解;虚而误攻,必先脱元,元脱者,无治矣。是皆攻法之要也。其或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此又当酌其权宜,不在急宜攻、急宜补者之例。虽然,凡用攻之法,所以除凶剪暴也,亦 
犹乱世之兵,必不可无,然惟必不得已乃可用之。若或有疑,宁加详慎。盖攻虽去邪,无弗 
伤气,受益者四,受损者六。故攻之一法,实自古仁人所深忌者,正恐其成之难,败之易耳 
。倘任意不思,此其人可知矣。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四、散略
属性:一、用散者,散表证也。观仲景太阳证用麻黄汤,阳明证用升麻葛根汤,少阳证用小柴 
胡汤,此散表之准绳也。后世宗之,而复不能用之,在不得其意耳。盖麻黄之气,峻利而勇 
。凡太阳经阴邪在表者,寒毒既深,非此不达,故制用此方,非谓太阳经药必须麻黄也。设 
以麻黄治阳明、少阳之证,亦寒无不散,第恐性力太过,必反伤其气,岂谓某经某药必不可 
移易,亦不过分其轻重耳。故如阳明之升麻、干葛,未有不走太阳、少阳者。少阳之柴胡, 
亦未有不入太阳、阳明者。但用散之法,当知性力缓急,及气味寒温之辨,用得其宜,诸经 
无不妙也。如麻黄、桂枝,峻散者也;防风、荆芥、紫苏,平散者也;细辛、白芷、生姜, 
温散者也;柴胡、干葛、薄荷,凉散者也;羌活、苍术,能走经去湿而散者也;升麻、川芎 
,能举陷上行而散者也。第邪浅者,忌峻利之属;气弱者,忌雄悍之属;热多者,忌温燥之 
属;寒多者,忌清凉之属。凡热渴烦躁者喜干葛,而呕恶者忌之;寒热往来者宜柴胡,而泄 
泻者忌之;寒邪在上者,宜升麻、川芎,而内热炎升者忌之。此性用之宜忌,所当辨也。至 
于相配之法,则尤当知要,凡以平兼清,自成凉散;以平兼暖,亦可温经;宜大温者,以热 
济热;宜大凉者,以寒济寒。此其运用之权,则毫厘进退,自有伸缩之妙,又何必胶柱刻舟 
,以限无穷之病变哉!此无他,在不知仲景之意耳。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五、寒略
属性:一、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夫火有阴阳,热分上下。据古方书,咸谓黄连清 
心,黄芩清肺,石斛、芍药清脾,龙胆清肝,黄柏清肾。今之用者,多守此法,是亦胶柱法 
也。大凡寒凉之物,皆能泻火,岂有凉此而不凉彼者,但当分其轻清重浊,性力微甚,用得 
其宜则善矣。夫轻清者,宜以清上。如黄芩、石斛、连翘、天花之属是也。重浊者,宜于清 
下。如栀子、黄柏、龙胆、滑石之属也。性力之浓者,能清大热。如石膏、黄连、芦荟、苦 
参、山豆根之属也。性力之缓者,能清微热。如地骨皮、玄参、贝母、石斛、童便之属也。 
以攻而用者,去实郁之热。如大黄、芒硝之属也。以利而用者,去癃闭之热。如木通、茵陈 
、猪苓、泽泻之属也。以补而用者,去阴虚枯燥之热。如生地、二冬、芍药、梨浆、细甘草 
之属也。方书之分经用药者,意正在此,但不能明言其意耳。然火之甚者,在上亦宜重浊; 
火之微者,在下亦可轻清。夫宜凉之热,皆实热也。实热在下,自宜清利;实热在上,不可 
升提。盖火本属阳,宜从阴治,从阴者宜降,升则反从其阳矣。经曰∶高者抑之,义可知也 
。外如东垣有升阳散火之法,此以表邪生热者设,不得与伏火内炎者并论。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六、热略
属性:一、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夫寒之为病,有寒邪犯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 
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来之寒,去所从来,则其治也,是皆人所易知者。至于本来之寒,生 
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人之病此者最多,人之知此者最少,果何谓哉?观 
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余续之曰∶气不足便是寒。夫今人之气有余者,能十中之几?其有 
或因禀受,或因丧败,以致阳气不足者,多见寒从中生,而阳衰之病,无所不致。第其由来 
者渐,形见者微,当其未觉也,孰为之意?及其既甚也,始知治难。矧庸医多有不识,每以 
假热为真火,因复毙于无形无响者,又不知其几许也,故惟高明见道之士,常以阳衰根本为 
忧,此热方之不可不预也。 
凡用热之法,如干姜能温中,亦能散表,呕恶无汗者宜之。肉桂能行血,善达四肢,血 
滞多痛者宜之。吴茱萸善暖下焦,腹痛泄泻者极妙。肉豆蔻可温脾肾,飧泄滑利者最奇。胡 
椒温胃和中,其类近于荜拨。丁香止呕行气,其暖过于豆仁。补骨脂性降而散闭,故能纳气 
定喘,止带浊泄泻。制附子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